中国德育2023年第14期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3年第14期

半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中国德育》(MoralEducationChina,MEC)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融思想性、学术性、新闻性、故事性于一体。近年来,《中国德育》秉持“大德育、主题化、低重心、高品质”的办刊方针,紧扣德育研究和工作的关键点和热难点,以报告事实、交流思想和分享做法为重点,迅速成为了德育思想和经验共享的主流平台。常设栏目有时事政策、特别策划、思想前沿、区域报道、第一现场、明德讲堂、感动人物、教育评论和专家答疑等。目前,《中国德育》正全面提升刊物质量,积极推进数字化进程,全力打造品牌论坛,力争在未来三年内形成“纸质媒体+网络平台+品牌论坛+创新基地+图书策划”的全媒体格局。

目录

探索 | 智能社会视域下主流价值观传播:流变与复归

摘 要在人工智能的强力渗透下,传播媒介被赋予了“类人化”的认知、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传播的秩序、模态、场域发生了深刻变革。主流价值观传播在拟态空间中面临着人本消逝、权力重构、话语失范的困境

讲堂 | 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中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价值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人与外部世界对象性活动的反映,彰显了人与自然的相互性。人类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始终对美好生活充满追求,在追求过上好日子的实践中形成特定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

样本 | 三“课”联动,一体化推动国际理解教育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全面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水平,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深度参与国际教育规则、标准、评价体系的研究制定,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

样本 | 从理念到实践:国际理解教育的“玉林”探索

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的“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提出的“各门课程原则上要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成都高新区关于推动教

样本 | 培养具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新时代小学生

2014年9月,成都蒙彼利埃小学正式启办,作为成都市第一所友好城市合作办学学校,学校自建校起就紧紧围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新时代小学生”这一目标,秉持“文明互鉴、兼收并蓄、以人为本”的原则,

第一线 | 基于园所文化背景的国际理解教育实践

成都蒙彼利埃幼儿园秉承“和合致远,幸福教育”的教育主张,提出了“让每一个生命在有意义的快乐中绽放”的“幸福课程”,在其“幸福+”课程的分支内融入国际理解课程,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幸

第一线 | 国际理解教育一体化实施的策略与经验

成都师范银都紫藤小学作为高新区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设试点学校的牵头学校,与各试点学校共同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研究,构建学校国际理解一体化实施体系,形成区域、联盟、学校三级合作机制及四大操作策略。《国家中长期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