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育2025年第6期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5年第6期

半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中国德育》(MoralEducationChina,MEC)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融思想性、学术性、新闻性、故事性于一体。近年来,《中国德育》秉持“大德育、主题化、低重心、高品质”的办刊方针,紧扣德育研究和工作的关键点和热难点,以报告事实、交流思想和分享做法为重点,迅速成为了德育思想和经验共享的主流平台。常设栏目有时事政策、特别策划、思想前沿、区域报道、第一现场、明德讲堂、感动人物、教育评论和专家答疑等。目前,《中国德育》正全面提升刊物质量,积极推进数字化进程,全力打造品牌论坛,力争在未来三年内形成“纸质媒体+网络平台+品牌论坛+创新基地+图书策划”的全媒体格局。

目录

卷首语 | 学校德育应积极回应数字化转型的新需要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正处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浪潮之中。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数字化。这无疑是从国家战略层面上明确了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新方向。学校德育也需要直面数字化转型的新需要、新趋势,在加强数字化与德育的有机融...

评论 | 超越保护主义的智能手表使用教育应对

摘 要 通过分析学生智能手表的发展历程,发现其呈现出从“去娱乐化”到“全场景化”的变化趋势。早期以安全定位和智能监控为主的儿童智能手表功能集中体现了保护主义立场的用户需求与教育立场,近些年的新生代智能手表则发展出社交、娱乐、扩展应用等多重功...

探索 | 人工智能在高校网络文化育人中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摘 要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高校网络文化育人提供了新机遇,通过整合育人资源、创新育人模式和优化评估机制,可显著提升高校网络文化育人效能。然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数据传播安全、意识形态风险、技术迭代压力及人才保障不足等诸多挑战。提...

探索 | 青少年短视频沉迷的风险因素及应对策略

摘 要 随着短视频平台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普及,青少年短视频沉迷问题日益严峻。基于风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的理论框架,系统分析青少年短视频沉迷的多维成因,涵盖平台技术设计、个体特质、家庭和学校环境等方面。通过文献梳理,揭示青少年短视频沉迷问题的复杂...

讲堂 | 基于文化自觉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逻辑

摘 要 文化转型背景下的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建立在清晰的文化自觉意识基础之上,并需要对实施的前提性问题进行反思,即要回答当下传统文化教育的本质和历史价值是什么。在多元文化冲突与融合的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的本质是民族精神的重塑;它的价值追求体现为...

访谈 | 探索西部地区县域德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中国德育:石局长,您好! 感谢接受我刊采访。据了解,贵旗提出“两年夯基础,三年初见成效,五年上台阶,六年大见成效”的教育发展目标,并强调在“教育发展十件事”中系统推进德育工作。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贵旗关于德育工作的规划及其背后的思考。 石永峰:...

样本 | 红色基因铸魂 德育润心育人

摘 要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桃力民小学立足红色革命历史底蕴,通过建设四大文化阵地、创新特色活动、深化协同育人等举措,联动武装部、博物馆等校外实践基地,创新实施红色教育,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红色教育之路。 关键词 红色教育;文化阵地...

样本 | “红星闪闪”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摘 要 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引下,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第二小学立足学校实际,构建了以《“红星闪闪放光彩”学生自律手册》为载体的“红星闪闪”德育评价体系。该体系以五育融合为导向,结合校本特色,通过过程性评价、激励机制以及家校协同促...

样本 | “五美” 润童心,德育绽芳华

摘 要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棋盘井第三小学积极响应党的教育方针,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核心理念,创新性地开展“育五美好少年”德育工作,从“仪美、言美、行美、心美、情美”五个维度出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通过特色课程、家校...

样本 | 数智赋能,构建学校德育新生态

摘 要 教育数字化推动了学校德育发生新变革。浙江省杭州市紫金港小学深入探索数智技术与德育的融合路径,从课堂教学、资源建设与评价体系三方面入手,创新德育实践,构建学校德育新生态。实践表明,数智技术的深度应用有效提升了德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为新...

样本 | 基于核心素养的“1367”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摘 要 成都市磨子桥小学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构建了“1367”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确保了评价的科学性与长效性,成功实现了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化的双重成长。实践证明,该体系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校教育创新,转变了家长教育观念,并为...

第一线 |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优化策略

摘 要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倡导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强调教学评价不应是教学过程的结束,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要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育人的功能。本文以浙江省教学评审一等奖课例“合理消费”为例,阐述如何通过以评促...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