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育2025年第7期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5年第7期

半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中国德育》(MoralEducationChina,MEC)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融思想性、学术性、新闻性、故事性于一体。近年来,《中国德育》秉持“大德育、主题化、低重心、高品质”的办刊方针,紧扣德育研究和工作的关键点和热难点,以报告事实、交流思想和分享做法为重点,迅速成为了德育思想和经验共享的主流平台。常设栏目有时事政策、特别策划、思想前沿、区域报道、第一现场、明德讲堂、感动人物、教育评论和专家答疑等。目前,《中国德育》正全面提升刊物质量,积极推进数字化进程,全力打造品牌论坛,力争在未来三年内形成“纸质媒体+网络平台+品牌论坛+创新基地+图书策划”的全媒体格局。

目录

卷首语 | 教育强国建设中的生态文明教育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既关系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又体现大国的生态担当。《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擘画了我国面向未来的教育新形态,是适应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行动。贯彻落实“创新、协调...

评论 | 协同治理推动生态文明教育走向深入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发展驶入快车道。2015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提出“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国民教育...

探索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摘要 生态文明教育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已成为我国教育至关重要的研究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研究者围绕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要义、目标指向、基本内容、实践形式、评价体系等核心问题,...

探索 | 生态性教学的审美内涵、特点及创生策略

摘要 生态性教学是在价值论层面对传统教学中非生态现象的反思,它以生态学为研究范式,借鉴生态哲学的视角,通过系统的、过程的、互动的、有机的方式重新审视和构建教学活动。从教学的本质来看,生态性教学是对教学活动中整体性的把握;从教学活动的展开来看...

讲堂 | 青少年宪法教育应以“生活中的宪法”为抓手

摘要 对青少年开展宪法教育是法治教育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法治社会建设的根基是否稳固,关系到法治中国建设的现在与未来发展。目前宪法教育成果未能达到预期,究其原因是未能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宪法”在宪法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未能平衡好宪法教育中“书...

样本 | 预见幸福: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嘉善实践

摘要 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创新提出“在劳动中预见幸福”理念,并在管理决策层、专业研究层和创新应用层三个层面持续发力,整合部门、学校、基地、家庭等多方力量,着力完善劳动教育管理机制、重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基地建设,营造了“人人会劳动、人人爱劳动...

样本 | 窑火传承:基于乡土“窑文化”的学校劳动教育实践

摘要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嘉善干窑中学依托“千窑瓦都”窑文化开展劳动实践教育,通过构建“1+3+x" 校本课程、推进项目化实施、拓展多元化场所、深化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劳动教育共同体等举措,走出了一条以地方传统技艺传承项目为依托的劳动教...

样本 | 实境研学:基于“劳模说”课程的小学劳动教育新样态

摘要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嘉善实验学校亭桥小学通过构建“二维互联”的实境研学场域、“三阶互促”的实境研学内容以及“梯级进阶”的实境研学评价,积极探索基于“劳模说”课程的劳动教育新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劳...

样本 | 课程育人:项目化劳动课程的开发与探索

摘要 上海世外教育附属嘉善县西塘小学从课程角度出发,通过顶层设计、课程框架、分层实施三方面构建项目化劳动课程新模式;通过普及基础项目劳动课程、拓展特色项目校本课程、强化创新项目实践课程,探索开发劳动课程新路径;通过培养适应素养时代的新学生、...

样本 | 基于《探索手册》的学校劳动教育创新

摘要 初中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点亮其奋斗底色,是学校劳动教育服务于强国建设的时代使命。浙江省平湖市城关中学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劳动教育机制,从课时、师资、资源保障等方面着手,构建劳动教育支持系统。在实践中,学...

样本 | 慧·劳动:以校本化劳动课程培育学生劳动素养

摘要 劳动教育是当下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议题。浙江省嘉兴市秀城实验教育集团积极开发并实施劳动教育课程,深入挖掘劳动教育内涵,以“慧·劳动”为核心,以课题研究、校本研修及项目实践为路径,构建并强化“365X”劳动校本研修体系,打造特色...

样本 | 赋能每一个:城市学校劳动教育的校本实践

摘要 浙江省嘉兴市绿城育华嘉兴长水实验学校积极构建“三维贯通、三域联通、三阶共聚、三星评价”的劳动教育体系,通过劳动课程校本化实施、真实劳动场景优化、家校社协同、评价体系创新四大策略,不断提升劳动教育的育人实效,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实...

第一线 | 探索双线联动,实现家校共赢

摘要 家校社协同育人是新时代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宝龙外国语学校以家长学校为载体,通过整合社会课程资源,强化技术赋能,创新家长学校激励机制、增强家校互动,形成了“线下做实、线上做足、双线联动...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