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育2025年第5期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5年第5期

半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中国德育》(MoralEducationChina,MEC)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融思想性、学术性、新闻性、故事性于一体。近年来,《中国德育》秉持“大德育、主题化、低重心、高品质”的办刊方针,紧扣德育研究和工作的关键点和热难点,以报告事实、交流思想和分享做法为重点,迅速成为了德育思想和经验共享的主流平台。常设栏目有时事政策、特别策划、思想前沿、区域报道、第一现场、明德讲堂、感动人物、教育评论和专家答疑等。目前,《中国德育》正全面提升刊物质量,积极推进数字化进程,全力打造品牌论坛,力争在未来三年内形成“纸质媒体+网络平台+品牌论坛+创新基地+图书策划”的全媒体格局。

目录

卷首语 | 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主要标志

今年,是“十四五”教育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关键之年。如果一定要追问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主要标志是什么,至少有两个主要指标,即机构和制度。 第一,建机构。2022年开...

新思想指引新征程 | 儿童家国情怀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征程中,党中央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为我们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把握好中央的教育精神、落实好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推进教育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关键。《中国德育》特...

评论 | 雷锋: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成长

摘 要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重视青年工作,视青年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党的培养教育下,一批批青年茁壮成长,为祖国建功立业。雷锋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其成长历程蕴含着深刻的时代价值与教育意义。深入探究雷锋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成长的历程,不...

探索 | 家校社协同育人中教师角色建构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

摘 要 科学的教师角色建构不仅对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高效开展。当前我国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仍存在教师角色认知偏差、定位模糊和能力欠缺等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我国亟须进一步完善制度保障,夯实研究...

话题 | 逆向协同: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学生立场驱动的反向构建

摘 要 我国家校社协同育人在实践中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从成人视角-从学校逻辑-从学生问题出发”的传统协同模式。这种传统的实践模式遮蔽了学生在协同育人中的主体地位,妨碍了学生的自主成长,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并成为造成家校社关系紧张...

话题 | 向家庭赋能:县域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在地化逻辑

摘 要 在城镇化过程中,县域学校作为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石,是家庭教育指导的主体之一,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成为保障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环节。当前,县域学校家庭教育指导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操作层面仍存在“家”缺少服务主导权、“家”缺乏...

话题 | 新时代家校社协同教育生态系统构建:基于心智化理论视角

摘 要 数字化转型浪潮下,智能技术泛在化与代际文化断裂双重叠加,儿童青少年面临网络依存和心理健康问题等多重挑战,家校社协同育人作为破局关键,在心智化理论视角下,其效度提升面临“主体角色认知错位”“互动反馈机制僵化”“资源协同效能衰减”等结构...

讲堂 | 新时代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逻辑

新时代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体系是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行动指南,是爱国主义教育诸要素的有机整合,其目标包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其内容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党团队一体化组织教育、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国家...

样本 | 完善生命教育育人体系,推动全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摘 要 生命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关键。黑龙江省在近二十年的生命教育实践中,构建了独具地域特色的育人体系,通过“一主双轮”协同机制、“体验内化式”课程体系以及家校共育“五大生命关爱”服务模式,全方位促进...

样本 | 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的校本实践

摘 要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浙江省杭州市杭州中学坚持大思政观,对学校育人工作进行结构性布局、系统性思考和整体性重构,全面推进文化育人、班级育人、课程育人和实践育人等多维协同的“大思政”育人格局,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思...

样本 | 构建“五化”德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 要 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教育和体育局积极构建“五化”德育体系,着力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幸福观、研究观和发展观,通过构建德育模式、培植学校精神、把握质量中枢、深化教学改革、孕育学校特色等途径,推动学生在品德、文化、能力等方面实现多维成长。 关键...

样本 | 红色文化铸魂 爱国情怀润心

摘 要 近年来,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第四小学深入挖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创造性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学校通过氛围营造、课堂融合、实践体验和家校共育等多种举措,将红色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育社会责任感,为新时代学校爱国主义...

样本 | “四融合”: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探索

摘 要 四川省安居中学将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家庭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强化多学科渗透,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并通过军训、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这一系列举措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

样本 | 守住教育主阵地 打造红色教育场

摘 要 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核心内容,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小学通过环境育人、课程育人和活动育人等举措,探索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路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

第一线 |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浸润式”德育的实施策略

摘 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浸润式”德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实践表明,“浸润式”德育能够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功能,将德育元素自然融入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审美能力及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