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教育主阵地 打造红色教育场

作者: 谢清玲 鄢然

摘 要 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核心内容,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小学通过环境育人、课程育人和活动育人等举措,探索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路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 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教育场;校本课程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环节,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2019年,《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发布,明确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总体要求和具体任务,强调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实施,为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措施。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学校肩负着培养青少年爱国情怀、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小学积极探索并实践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从环境营造、课程构建、活动开展三个方面构建了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路径,将爱国主义精神的种子深植于每一位学生的心中,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环境育人:

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场所

为进一步强化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学校精心打造了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的实践场所,通过直观、生动的形式,将爱国主义情感深植于学生内心。

学校创新性地设立了红色长廊,精心陈列了历史图片、文献资料以及英雄人物的事迹介绍,让学生在日常行走间就能感受到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与不朽功勋,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学校还设立了专门的少先队室,作为少先队员学习、交流、展示的重要平台。室内布置庄重而富有朝气,陈列着少先队的历史沿革与队徽、队旗等标志性物品。学校定期在这里开展少先队主题活动,如入队仪式、主题队课等,有效增强了少先队员的组织归属感与荣誉感。此外,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建筑的外部空间,设计了一系列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环创、标语及宣传栏,将爱国主义元素融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营造出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

二、课程育人:构建爱国主义教育校本课程

(一)深化国家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学校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元素,通过生动鲜活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在课堂上,教师结合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如抗日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通过真实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事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国家发展的艰辛与辉煌。同时,教师结合时政热点,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例如,在讲解“一带一路”倡议时,教师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成果,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此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辩论赛等形式等,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深化了学生对爱国主义内涵的理解。

此外,学校将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入各学科教学中。在语文课上,教师通过赏析《八角楼上》《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等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情感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文字中感受英雄人物的崇高品格,从而激发内心深处的爱国热忱;在数学和科学课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讲述科学家的爱国故事,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精神品格,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在美术课上,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等艺术作品,并讲解其中的文化内涵,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在音乐课上,教师教唱《我的祖国》《歌唱祖国》等经典爱国主义歌曲,通过音乐的力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开发家校社协同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

一方面,学校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开设“中国历史与文化”家长进课堂课程,为学生带来生动且专业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国家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精髓。例如,一位在高校从事历史研究的家长为学生讲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通过展示古代文物图片、讲述历史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辉煌历程。

另一方面,学校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与成都市的历史场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打造文化共创、师资共享、活动共设的爱国主义教育平台。例如,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红色革命主题展览,通过实物展示和讲解员的生动讲解,让学生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感受他们的爱国情怀。学校还与博物馆联合开展“小小讲解员”活动,选拔学生参与博物馆的讲解工作。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还锻炼了表达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意识。

三、活动育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校本活动

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学校积极探索并开发了一系列具有校本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形成了从学校延伸至家庭,再辐射至社区的全方位、多层次教育路径。

(一)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重要平台。在“铭记历史,开创未来”主题班会上,学校邀请退伍老兵为学生讲述他在西藏某部队担任后勤保障士兵的亲身经历。课后,学生自发制作了“致敬英雄”手抄报,以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为了进一步深化主题班会的教育效果,学校还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革命纪念馆,使他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爱国精神。

(二)校内实践

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是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在仪式上,学校精心设计“国旗下的讲话”环节,邀请优秀学生代表围绕“爱国从身边小事做起”这一主题进行演讲,分享自己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践行爱国主义精神的点点滴滴。此外,在国庆节、建党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学校还会举行主题升旗仪式,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播放爱国歌曲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刻感受国家的辉煌历程与卓越成就。

(三)社会实践

学校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红色研学旅行。学生们不仅参观革命旧址、聆听老兵讲述革命故事,还通过模拟行军、制作红军餐等体验活动,切身感受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同时,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在服务社会、奉献他人的过程中践行爱国主义精神。

四、爱国主义教育取得的成效

(一)学校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

学校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积极探索创新路径,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学校通过组织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仪式教育的感染作用,并依托团队组织的教育功能,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强化了国家意识和集体观念。随着实践的不断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

(二)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提升

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的认知和情感认同不断提升。学校开展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故事”调查,对于“你是否知道小英雄雨来、王二小、海娃?”这一问题,94.1%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只有2.5%表示“不了解”。此外,89.1%的学生对“通过爱国主义学习,我为祖国拥有优秀的文化感到自豪”表示“非常符合”,这表明学生不仅对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自豪感,还能将这种自豪感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教师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引领作用增强

作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推动者,教师发挥了引领作用。教师对爱国主义教育的认识更加深入,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进一步增强。他们能够自觉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爱国情怀。同时,教师积极开展跨学科合作,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未来,学校将继续坚守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打造更具特色的红色教育场。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拓展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此外,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引导他们将爱国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