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铸魂 爱国情怀润心

作者: 曾义兵 周小芹

摘 要 近年来,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第四小学深入挖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创造性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学校通过氛围营造、课堂融合、实践体验和家校共育等多种举措,将红色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育社会责任感,为新时代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范例与借鉴。

关键词 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不仅是教育事业的核心命题,更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所在。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第四小学紧跟时代步伐,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将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致力让红色基因在校园落地生根,让爱国情怀在学生心中茁壮成长。

一、营造红色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价值观塑造和品德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高度重视红色文化氛围营造,让学生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

(一)打造文化廊道

学校精心打造了红色文化长廊,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八个方面的内容。红色文化长廊宛如一部生动鲜活的历史教科书,学生们在课余时间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学校还对图书室进行了精心设计和布置,陈列了各种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文物、纪念品等,为学生提供了深入学习红色文化的空间。此外,图书室里还设立了红色文化图书专区,摆放着《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星照耀中国》等大量红色经典书籍。学生们可以在课余时间借阅,在书的海洋中尽情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二)多元宣传推广

学校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媒介,定期播放红色歌曲、讲述革命故事,全力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每天课间,校园广播里都会播放《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等振奋人心的歌曲,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爱国情怀。班级宣传栏也是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阵地。各班定期更新内容,讲述红色故事以及学生创作的红色文化作品等。一幅幅精美的图片、一篇篇优秀的作品吸引了众多师生驻足观看,使红色文化在校园中深入人心。

二、融于课堂教学

课堂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培育学生价值观与知识体系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学校积极推动红色文化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感悟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开发特色课程

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精心研发适合学生阅读的红色文化专题课程。其中,《党的光辉历程》思政读本尤为突出,书中通过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和一段段翔实的文字记录,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从萌芽到发展壮大的艰辛历程。学生们在课堂上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场景。同时,革命英雄故事课程将黄继光、董存瑞等英雄人物鲜活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直观感受革命精神的伟大。

(二)创新教学模式

为了让学生深刻领悟红色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学校探索出“336 分享式卓行课堂教学”模式。其中,第一个“3”代表课堂教学的三个阶段,即自主预习、合作探究、拓展提升;第二个 “3”表示三种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6”表示六个教学环节,包括目标导学、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展示汇报、质疑拓展、总结评价。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红色文化的教育效果。

角色扮演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在学习革命英雄故事时,学生们扮演黄继光、刘胡兰、邱少云等英雄人物,通过模仿英雄的言行举止,真切感受他们的坚定信念与无畏勇气。不少学生在参与角色扮演后纷纷表示:对革命英雄的敬意油然而生,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要更加珍惜当下、努力学习。

情景模拟教学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年代的艰辛。在学习《金色的鱼钩》一课时,教师模拟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的场景,让学生分组体验。学生们在模拟的草地上艰难前行,深刻体会到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面临的重重困难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从而对长征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三、开展多元实践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红色精神,学校积极组织各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

(一)参观教育基地

学校定期组织师生前往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在“红军第一村”,学生们亲眼看到革命先辈们使用过的武器、生活用品以及留下的珍贵照片和信件。这些实物和资料仿佛将他们带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使学生真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为国家和民族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在烈士陵园,学生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默哀致敬。聆听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后,学生们对革命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他们将这种精神内化为学习动力,在日常学习中更加勤奋努力。

(二)举办主题活动

学校举办了形式多样的红色主题竞赛与展览活动,如四月的红色故事演讲比赛、十月的红色文化手抄报展览等。在红色故事演讲比赛中,学生们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刘胡兰在狱中坚贞不屈、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保护交通员等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赢得阵阵掌声。通过参与演讲比赛,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更在深入了解红色故事的过程中,让红色精神在心中扎根。红色文化手抄报展览则充分展示了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精心制作出一幅幅精美的手抄报,其中包含了革命英雄的画像、红色经典诗词以及对红色文化的解读与感悟。这些手抄报不仅展示了学生的才华,更传播了红色文化,使更多的学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

四、推进家校共育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学校积极开展家校合作,共同推进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让红色文化在家庭中落地生根。

(一)邀请 “五老” 讲学

学校借助家长开放日的契机,举办“五老”进校园活动,邀请老专家、老军人等走进校园,讲述革命故事,提升家长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与支持。在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学校邀请安居区“五老宣讲团”成员冷定荣老专家作了题为“红色文化与家庭教育”的讲座。讲座结束后,家长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与不足。许多家长意识到,自己以往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他们纷纷表示,今后要将红色文化融入家庭日常生活,通过讲述红色故事、观看红色影片等方式,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二)组织亲子活动

学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亲子红色教育活动,如亲子参访红色教育基地、共同参加红色主题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还让家长和孩子共同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在参观过程中,家长们积极引导孩子思考革命先辈们的付出与牺牲,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孩子们积极提问,与家长展开热烈讨论,在互动中加深了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活动结束后,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一份红色文化学习心得,记录此次难忘的经历和内心的感悟,进一步巩固红色教育的成果。这种亲子共同参与的教育方式,让红色文化教育更加深入人心,为学生的成长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学校始终坚守的初心与使命。学校依托当地红色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育人之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家校合作等多种途径,红色文化在校园中逐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学生们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不仅获取了丰富的知识,更培育了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展望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红色文化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