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五化”德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 张从金 邹攀 贺守春

摘 要 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教育和体育局积极构建“五化”德育体系,着力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幸福观、研究观和发展观,通过构建德育模式、培植学校精神、把握质量中枢、深化教学改革、孕育学校特色等途径,推动学生在品德、文化、能力等方面实现多维成长。

关键词 “五化”德育体系;价值引领;行动路径;保障措施

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教育和体育局秉持“教书就是教做人,育人就是育心灵”的教育理念,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与发展实际,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和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为突破口,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为抓手,以完善学校综合育人体系为保障,积极构建“五化”德育体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努力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一、强化“三观”,加强价值引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缺乏正确的价值体系,行为标准就容易偏离正轨。安居区着力引导广大教职员工牢固树立“三种观念”,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形成主流价值观。

一是树立以提升满意度为目标的幸福观。安居区要求学校以“学生乐学、教师乐业、家长满意、社会公认”为目标,重点推进“学生快乐成长、教师爱生乐业、学校内涵发展、家长满意度提升”四大行动,增强学生、家长、教师的获得感、价值感和成就感,全面提升幸福指数。

二是树立以解决问题为共识的研究观。安居区紧密联系教育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倡导“问题即课题”的研究观,着力做好“抓好规范要求、抓好任务落实、抓好检查评估、抓好总结反思、抓好理论升华、抓好成果推广”六项工作,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引导广大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

三是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发展观。面对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强烈需求,安居区发出“质量是尊严、质量是核心、质量是生命、质量是灵魂”的号召,确立“文化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特色亮校”的学校发展战略,努力顺应时代发展对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推动教育事业稳步前行。

二、厘清思路,优化行动路径

优化行动路径是实现德育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安居区主要从构建德育模式、培植学校精神、把握质量中枢、深化教学改革、孕育学校特色五个方面进行探索,努力将上述“三种观念”融入教育全过程,推动学生在品德、文化、能力等方面实现全面发展。

(一)构建德育模式,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

安居区严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构建“五化”德育模式。

一是结合基本目标、学段重点和学校实际,确立逐级递进的德育目标,实现德育目标层次化。

二是将理想信念、爱国情怀、责任担当、感恩孝道、明礼诚信、心理健康、生态文明、网络文明等德育内容融入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实现德育内容生活化。

三是坚守德育课堂主阵地,落实学生成长导师制,增强校园文化感染力,构建“三位一体”德育机制,实现德育途径网络化。

四是按照“一月一主题,一课一活动”的工作思路,以中华传统节日、重大节庆日、重要纪念日、主题日等为契机,开发主题鲜明、内容严谨、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实现德育活动课程化。

五是健全德育管理机构,完善德育管理制度,优化考核评价机制,抓实德育过程管理,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科研水平,实现德育管理规范化。

(二)培植学校精神,以优秀的文化熏陶人

安居区要求各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确立“教育思想先进、人际关系和谐、育人机制完善、教学风气浓郁、校园环境优美、个性特征鲜明、办学底蕴深厚”的发展目标,按照“理念引领、整体谋划、彰显特色、追求品位、以文化人”的工作思路,抓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书香化、教育化等“六化”建设内容,积极构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学校文化体系。

(三)把握质量中枢,以丰富的课程培养人

安居区要求学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学科德育资源,在学科教学中落实育人目标。各学校在开齐上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通过重组、延伸等手段,严格把控开发、实施、管理三大环节,不断完善学科领域拓展、科技发明探索、人文、体艺、生活学习等五大课程体系。

(四)深化教学改革,以科学的素养成就人

一是通过构建教育体系、实施“一生一策”“量化定制”等策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是深入开展学法研究,通过召开学法指导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形成科学的学习指导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三是全面推进“236”高效课堂建设,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体现新时代课堂“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益”的教学特征。

(五)孕育学校特色,以鲜明的个性发展人

为破解“千校一面”的教育困局,安居区制定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按照“优质+特色”的创建思路,围绕学生有特长、教师有特技、学校有特色三个创建目标,确定了管理特色、教育特色、教学特色、活动特色等四类创建项目,明确了“因校制宜、选准项目—制定方案、主动申报—组织遴选、批准立项—构建机制、加强督导—评估验收、命名表彰—复审督促、持续发展”等六个创建程序,全面启动特色学校“四星级”联创活动。区教育和体育局每年下拨50万元~80万元给予经费支持,大力推进学校特色工作创建活动落地见效。目前,全区已建成星级特色学校49所,基本实现了“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的发展目标。

三、强化保障,奠定质量基础

强化保障是确保“五化”德育有效实现的关键举措。安居区从设计教育体系、加强师资建设、推进评价改革三个方面入手,努力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方向指引、人力支持与科学评估。

(一)设计教育体系

安居区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全面发展、面向学生发展全过程,培养心地善良、自立自强、睿智创新、体艺双馨、活泼开朗的一代新人”这一宗旨,建立教育顶层设计和综合改革纵深推进两大机制,涵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大领域,遵循环境适宜、系统平衡、自主发展、因势利导四大法则,体现内容整合性、活动生成性、人际和谐性、资源公平性、教学差异性五大特征,实施城乡一体、科研兴教、名优团队、阳光管理、绿色质量、创新体制六大工程,选择生态德育、生态课程、生态课堂、生态体艺、生态文化、生态学校、生态评价七大路径,整体构建了“生态教育·幸福安居”的教育体系。

(二)加强师资建设

安居区持续深入实施“5266”名师工程,已培养区级以上名师、名校长250余人,并探索建立名教师、名校(园)长工作室,孵化优秀领军人才。同时,安居区实施干部教师成长计划,每年选派优秀干部教师前往北京、江苏、上海等发达地区考察学习;每年对教育系统管理干部进行集中封闭培训,通过专家讲座、校长论坛、说课比赛、评课大赛、技能比武、读书交流等活动,提高他们的教育领导力。在教师职后进修方面,安居区通过“国培”“省培”“外派蹲点研修”“送培到校”等途径,积极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助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三)推进评价改革

首先,安居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依据《学校工作综合考核办法》,积极建立由主管部门、地方党政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家长代表共同参与的学校评价机制,督促学校树立正确的育人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其次,安居区积极改革教育考试办法和命题方式,紧密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引导教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批判思维,注重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安居区充分发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的导向、激励和诊断功能,采取自评、互评、他评等方式,实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统一。最后,安居区全面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要求学校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详细记录其成长历程,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个性发展。

在“五化”德育体系的深入建构与全面推行下,安居区德育工作成效斐然。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显著提升,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校园内蔚然成风;同时,各学校凭借德育品牌和丰富的育人模式,在教育质量和社会认可度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家长满意度不断攀升,区域教育生态愈发和谐。展望未来,安居区将继续深化“五化”德育体系建设,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德育内容与形式,让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需要,为学生全面成长和终身发展铺就坚实道路。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