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铸魂 德育润心育人
作者: 刘霞 王丽摘 要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桃力民小学立足红色革命历史底蕴,通过建设四大文化阵地、创新特色活动、深化协同育人等举措,联动武装部、博物馆等校外实践基地,创新实施红色教育,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红色教育之路。
关键词 红色教育;文化阵地;活动载体;发展路径
作者简介 刘霞,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桃力民小学德育副主任,高级教师;王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桃力民小学副校长,副高级教师
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有一片名为桃力民的红色热土,这里的革命历史源远流长。1935年夏,杨子华以教师身份作掩护,孤身一人自临河抵达桃力民地区开展地下工作,成功建立了桃力民革命根据地,使其成为延安大本营与大青山抗日根据地之间的重要枢纽。由杨子华创办的学校,历经九十年风雨,如今已发展成为桃力民小学。多年来,学校以红色文化为根基,深入开展德育工作,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红色教育之路。
一、红色文化阵地,筑牢精神根基
学校精心打造了一系列红色文化场所,为学生搭建起学习红色历史、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平台。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长廊
该长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历程。从古代各民族的交流融合,到近代共同抵御外敌入侵,再到现代携手共建美好家园,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学生们深刻理解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长廊中还展示了蒙古族、汉族等多民族同胞在桃力民这片土地上共同生活、共同建设的场景,揭示了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交融共进的历史。
(二)课程馆
课程馆内陈列着学校围绕红色教育开发的各类校本课程资源,包括红色历史教材、红色文化手工制品、革命歌曲集、红色主题绘画作品等。这些课程资源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了解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传承红色基因。例如,学校开发的“桃力民革命史”校本课程,通过实地走访、史料研究等方式,详细讲述了桃力民革命根据地建立与发展的过程,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红色历史的认识与认同。
(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学校开展红色教育的核心场所,珍藏着大量与桃力民革命历史相关的实物、图片和文献资料。通过参观展览、聆听讲解,学生们亲身感受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精神。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激励着学生珍惜当下、奋发图强。
(四)红色阅读长廊
红色阅读长廊摆放着各类红色经典书籍,诸如《红岩》《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青春之歌》《创业史》等,涵盖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红色文学作品和理论读物。课余时间,学生们常常来到这里,沉浸在红色书籍的世界里,与革命先辈进行心灵对话。通过阅读,学生们不仅拓宽了知识面,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红色精神的感染,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多元活动载体,传承红色精神
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红色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红色主题宣讲
学校组建了一支由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等组成的“五老”宣讲团,定期走进校园,为学生带来精彩的党史知识主题宣讲。“五老”宣讲团成员以各自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厚的党史知识储备,声情并茂地讲述党的光辉历程,激发了学生的爱党、爱国的情怀。
(二)重要节日红色教育
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红色教育是学校的育人传统。在清明节,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前往木肯淖革命烈士陵园,举行庄严的祭扫仪式。在烈士纪念碑前,学生们聆听着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心中充满了对烈士的敬仰之情。在国庆节,学校举办“我与国旗合影”的活动,营造浓厚的爱国氛围。学生们身着整齐的校服,手举小红旗,与国旗合影留念。在建党节,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沙井桃力民红色教育基地,实地感受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和伟大精神。
(三)红色文化传承实践
学校的每一位学生都是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从二年级起,学生就有机会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宣讲员的培训。学校采用“三阶梯”培养模式,通过班级初选、年级复选、校级终选的三级选拔机制,从二至六年级学生中遴选出宣讲员,组建储备梯队;采用“双师制”培训方式,即校内思政课教师负责红色历史知识传授,校外革命纪念馆专业讲解员负责语言表达、礼仪形态等专项训练,形成“理论 + 实践”的闭环培养。
三、协同发展路径,提升教育实效
学校积极探索红色教育与多方力量协同推进的发展路径,通过老少联动、校内实践、校外实践场馆联动等方式,不断提升红色教育实效性。
(一)老少联动
学校注重发挥本校的红色资源优势,组织“五老”宣讲团为学生开展党史知识主题宣讲,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红色文化传播,形成老少携手传承红色基因的局面。此外,学校还组织学生与老党员结成帮扶对子,定期看望老党员,开展打扫卫生、陪伴交流等志愿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从老党员身上学到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而老党员们则在学生身上看到了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二)校内实践
学校以“一班一英雄”红色班本课程为抓手,让每个班级选择一位英雄人物作为班级的学习榜样,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手抄报制作、演讲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在红色班本课程建设中,学校构建了“三阶递进”的实施体系:低年级以红色绘本阅读为载体,通过“故事角”“绘画展”等形式开展启蒙教育;中年级聚焦英雄人物主题,组织“红色故事汇”“主题手抄报”等活动深化认知;高年级实施项目化学习,引导学生自主策划“红色主题班会”“英雄精神辩论赛”等综合实践活动,逐步实现红色教育由感性认知到理性思辨的转变。
(三)校外实践
学校与鄂托克旗人民武装部、民族团结展馆、蒙古秘史博物馆以及桃力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行走的思政课”,让学生走出校园,切身感受历史的温度,领悟红色精神的力量。比如,在与鄂托克旗人民武装部的合作中,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军事体验活动,让学生穿上军装,进行队列训练、参观武器装备等,亲身体验军营生活。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增强了国防意识和纪律观念,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在与鄂托克旗民族团结展馆的合作中,学生们通过参观展览,了解了鄂托克旗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团结奋斗的历程。在与鄂托克旗蒙古秘史博物馆的合作中,学生们深入了解了蒙古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不仅拓宽了知识面,还对蒙古族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增强了对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认同感。
四、育人成果显著,持续深化发展
多年来,学校红色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在红色教育的浸润下,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得到了大幅提升,在各类红色故事演讲比赛、党史知识竞赛中屡获佳绩。在去年的市级红色故事演讲比赛中,多名学生荣获一、二等奖;在今年的党史知识竞赛中,学校代表队获得了团体一等奖的优异成绩。此外,学生的行为习惯也有了明显改善,他们更加懂得关爱他人、尊重师长、团结同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展现出新时代青少年的良好风貌。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深化红色教育:首先,进一步完善红色校本课程体系,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系列课程;其次,拓展校外实践基地,与更多红色文化场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最后,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红色教育活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红色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学生。
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桃力民小学将继续坚守红色教育初心,不断探索创新,让红色基因在一代又一代学子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赵 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