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闪闪”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作者: 张瑞 谢艳丽 刘瑞摘 要 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引下,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第二小学立足学校实际,构建了以《“红星闪闪放光彩”学生自律手册》为载体的“红星闪闪”德育评价体系。该体系以五育融合为导向,结合校本特色,通过过程性评价、激励机制以及家校协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践证明,该体系显著提升了学生的道德认知与行为规范,强化了教师的育德能力,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 德育评价;五育融合;家校共育
作者简介 张瑞,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第二小学副校长,副高级教师;谢艳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第二小学德育主任,副高级教师;刘瑞,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第二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初级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第二小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结合学校实际,构建了以《“红星闪闪放光彩”学生自律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为载体的“红星闪闪”德育评价体系,力求通过持续优化的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效。
一、“红星闪闪”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背景
(一)政策引领: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
在教育发展的进程中,政策导向始终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积极响应国家的教育政策,深刻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将实施科学有效的过程性评价视为实现“五育”并举教育目标的关键举措。
(二)学校积淀:深厚文化底蕴与德育基础
自1956年建校以来,学校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2008年,学校获批成立鄂托克旗少年军校,成为旗级诚信教育基地和军民共建示范校;2020年,凭借对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学校被命名为自治区首家雷锋学校和学雷锋实践教育基地。这些发展历程不仅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也为德育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形成了独特的德育特色,为构建“红星闪闪”德育评价体系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文化支撑。
(三)理念引领:红星闪闪的教育追求
“红星闪闪放光彩”这一办学理念贯穿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此理念的引领下,学校着手构建“红星闪闪”德育评价体系,旨在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德育评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让学生在“红星”的照耀下全面成长。
二、“红星闪闪”德育评价体系的实施
(一)《手册》引领,多元激励
《手册》是“红星闪闪”德育评价体系的核心载体,其考核细紧密依据《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鄂尔多斯市中小学生基本文明礼仪规范》《鄂托克旗第二小学校规》《鄂托克旗第二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鄂托克旗第二小学十个好习惯》等文件制定,具有坚实的政策基础和科学的理论依据,为学生的品行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引。
《手册》内容按照年级和学期进行设计,分为“红星闪闪奖”和“熠熠生辉奖”两大特色板块。其中,“红星闪闪奖”板块每学期设有12个贴红星区域,用于记录时间、颁奖原因等信息;“熠熠生辉奖”板块则包含获奖时间、班主任签字等内容,用于激励学生并记录其成长感悟。此外,手册还收录了《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并在封底展示学校的办学理念及“一训三风”等内容,进一步强化育人导向。为了满足“五育”评价需求,学校统一设计并印制了不同颜色的“红星奖励贴”以及红星章和奖牌,用于表彰优秀学生和班级。
(二)动态管理,榜样示范
一年级新生入学时,学校为每位学生配备了一本《手册》。每学期,德育处按照以下标准向全体教职工发放“红星奖励贴”:环节领导每人每月8张,班主任每人每月4张,语文、数学、英语教师(班主任除外)每班每月2张,其他科目教师每月所获数量为其所带班级数加2张。教职工依据评价标准,将“红星奖励贴”发放给达到各学段要求的学生,并在《手册》上填写时间、颁发者及颁奖原因。学生需填写获贴感受,并由家长签字确认,三项内容完成后视为有效。
在班级层面,各班文明礼仪标兵在每月末将本班学生的《手册》及红星统计表上交大队委进行统计,德育处负责审核并公示结果。每学期,学校根据红星积分、卫生分、纪律分的总成绩,评选出6个校级“德育示范班级”(每年级1个),并在“六一”儿童节进行表彰。通过动态管理和榜样示范,学校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月度表彰,持续激励
为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德育处层层落实奖励机制,对全体学生和班级实行每月一评价、每月一表彰。每月末,德育处依据《“红星闪闪放光彩”班级手册》《教师发放记录表》和《“红星闪闪放光彩”学生自律手册》进行统计。获得班级“红星奖励贴”最多的学生可登上“红星闪闪光荣榜”;学生个人集齐5张“红星奖励贴”则可登上“熠熠生辉光荣榜”。每学年,学校根据“红星奖章”数量评选出“文明少年”“校园之星”,并推荐其参加旗级、市级优秀少先队员等评选。
每月初,德育处会在全校升旗仪式上为上月获奖的学生和班级举行隆重的表彰会。校长及环节干部为登上“红星闪闪光荣榜”“熠熠生辉光荣榜”的学生颁发奖项,并为“示范班级”授予牌匾。此外,德育处将每月获奖的个人和班级照片张贴在学校光荣榜宣传专栏上。光荣榜的设立不仅是对学生的表彰,更在校园内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励其他学生向榜样学习,引领每一位少先队员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最终实现全面发展、共同成长。
(四)家校协同,多元互动
在“红星闪闪”德育评价体系中,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形成了多方互动的评价机制。在使用《手册》进行评价时,教师记录学生获奖的时间和原因,并贴上奖励贴;学生撰写获奖感言;家长签字确认。这一做法简洁而有效地将教师、学生和家长纳入评价体系,搭建起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桥梁。《手册》中的“红星奖励贴”认定需要家长签字,这不仅是对孩子的认可,也是家长对学校工作的肯定,从而提高了家长对学生在校表现的关注度。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双重鼓励下,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得到了显著增强。
三、“红星闪闪”评价体系的实施效果
(一)学生层面
在积极向上的评价激励氛围中,学生们展现出勤奋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各班也涌现出一批“红星闪闪放光彩”的榜样之星。据统计,2022年至今,《手册》共奖励学生4,834人次,发放“红星奖励贴”7,576张。其中,667名同学登上了“红星闪闪光荣榜”;647名同学积累五颗“红星奖励贴”,登上“熠熠生辉一星光荣榜”;188名同学积累十颗“红星奖励贴”,登上“熠熠生辉二星光荣榜”;64名同学积累十五颗“红星奖励贴”,登上“熠熠生辉三星光荣榜”;8名同学积累二十颗“红星奖励贴”,登上“熠熠生辉四星光荣榜”。这种科学有效的德育评价机制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律意识,也促进了良好班风和校风的形成。
(二)教师层面
教师逐渐摒弃了以学习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的传统观念,转而从德、智、体、美、劳等多个维度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德育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内在动力,促进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的持续提升。教师以更加包容和积极的心态去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用心倾听学生的声音,用爱关注学生的成长,努力营造了一个充满温暖与鼓励的教育环境。
(三)学校层面
首先,学校的德育氛围愈发浓厚,营造出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环境。在良好的氛围中,学生们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班级凝聚力显著提升。其次,通过“德育示范班级”的评选,班级之间形成了健康、积极的竞争态势。为了维护班级荣誉,学生自觉互相监督、互帮互助,共同维护班级秩序,积极解决矛盾纠纷,使班级整体风貌焕然一新。最后,随着德育评价体系的深入实施,学校的社会声誉也不断提升,赢得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赞誉,逐步成为区域内其他学校学习的榜样,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红星闪闪”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不仅是对国家教育政策的积极响应,也是学校立足自身特色、探索德育创新的有益实践。该体系不仅推动了“红星闪闪放光彩”办学理念的落地,全面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也在促进学生自我完善与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学校将不断优化《手册》内容,使其更加贴合学生的成长需求,努力培养出更多具备高尚品德、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好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乔 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