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1367”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作者: 陶真刚 祝延华 祝肖何 郭涵

摘 要 成都市磨子桥小学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构建了“1367”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确保了评价的科学性与长效性,成功实现了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化的双重成长。实践证明,该体系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校教育创新,转变了家长教育观念,并为学校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核心素养;综合评价;“七彩星”评选

作者简介 陶真刚,成都市磨子桥小学书记、校长;祝延华,成都市磨子桥小学副校长;祝肖何,成都市磨子桥小学德育主任;郭涵,成都市磨子桥小学大队辅导员

当前,我国学校教育已由规模扩张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育人目标聚焦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评价体系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对育人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2013年,成都市磨子桥小学着手探索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创新提出“七彩星”学生综合评价模式。为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契合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学校于2023年对该模式进行了进一步完善,构建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1367”学生综合评价体系。该体系为学校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指明了方向。

一、“1367”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转化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涵盖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维度,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实践创新、责任担当等6大核心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2020年,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劳动教育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课程。基于此,学校对18个基本要点进行了调整:将“劳动意识”从“实践创新”素养中独立出来,新增核心素养“热爱劳动”,并将其细化为“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品质”3个要点;同时,在“实践创新”素养中增加“学科融合”作为新的基本要点。通过上述调整,学校实现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转化,并以此作为“七彩星”评选的理论依据。

(二)基于三类课程的学校特色课程体系构建

学校坚持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充分利用地方课程,积极开发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课程,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七色课程”体系,为“七彩星”评选提供了实践依据,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而全面的教育体验。其中,品德修养底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筑牢理想信念基础。实践创新活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融合与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意识。社会生活增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健康成长本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和锻炼意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学科基础亮色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业质量。科技活动特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信息素养,激发科技探索兴趣。个体发展声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和艺术表现能力,促进个性化发展。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1367”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1367”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以“七色课程”为载体,体现评价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其中,“1”指一个目标,即培养“阳光好少年”;“3”指三个维度,即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6”指六大素养,即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健康生活、学会学习、科学精神、人文底蕴;“7”指七色课程,即品德修养底色课程、实践创新活色课程、社会生活增色课程、健康成长本色课程、学科基础亮色课程、科技活动特色课程、个体发展声色课程。

二、“1367”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的内容

“1367”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科学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七个评价维度对应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将这七种颜色融入品德教育和人格培养的全过程,设置“七彩星”单项荣誉称号和“阳光之星”“阳光好少年”综合荣誉称号,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鼓励学生在品德、身心健康、艺术修养、创新实践等方面实现多元发展。

一是红色美德之星。红色象征温暖与热情,代表具有优良品德和优秀精神品质的学生。二是橙色实践之星。橙色象征生命、公益与志愿服务,代表富有实践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生。三是黄色劳动之星。黄色象征勤劳与责任,代表热爱劳动、勤于劳动的学生。四是绿色健康之星。绿色象征健康与活力,代表热爱体育锻炼、身心健康的学生。五是青色智慧之星。青色象征智慧与自律,代表热爱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六是蓝色科技之星。蓝色象征神秘与创新,代表热爱科学、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七是紫色艺术之星。紫色象征鲜活与灵动,代表热爱艺术、具有人文气息的学生。

三、“1367”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的实施

(一)全科教师参与

与以往由班主任进行单一评价的模式不同,“1367”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由全科教师共同参与评选,从而使评价更具多元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其中,美德之星由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与班主任共同评选;实践之星由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评选;劳动之星由劳动课教师评选;健康之星由体育教师和心理健康教师共同评选;智慧之星由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共同评选;科技之星由科学教师和信息科技教师共同评选;艺术之星由音乐和美术教师共同评选。

(二)制定统一标准

基于“七色课程”理念,学校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制定了宏观的“七彩星”评价标准,并组织学科教师结合各自学科特点,进一步细化形成可操作的评价细则。该细则不仅关注结果性评价,还重视过程性评价,同时强调学科特色,进一步明确了评价的具体指标。此外,各学科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价量表,确保评价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三)分段实施评价

“七彩星”评选每学期进行一次,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每次参评的学生人数不超过全班总人数的20%。第一阶段(1~3年级):学生在此阶段集齐七颗星后,可在三年级第二学期末获得“阳光之星”荣誉称号,由学校颁发证书。届时1~3年级的七彩星记录将清零。第二阶段(4~6年级):学生在此阶段集齐七颗星后,可获得校级最高荣誉——“阳光好少年”称号,由学校颁发奖杯,并在学校荣誉墙上展示。这一分段实施的评价方式既能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成长需求进行激励,又通过短周期评价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竞争性,使评价更具导向性和激励作用。

(四)坚持动态管理

为了确保评价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学校大队部对“七彩星”获得者实行动态管理。评价过程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教师共同参与,并借助智慧教育平台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常态化的数据采集,形成学生的数字画像。学校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日常表现记录,持续跟踪学生的日常表现,以判断其是否符合相应星级标准。同时,学校设定了单颗星的基本标准,并建立了“一票否决”机制。一旦学生的行为触发否决条款,经核实后将取消其所获荣誉,以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四、“1367”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的成效

(一)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成长

“1367”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不仅兼顾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更鼓励学生个性化与全面化的双重发展。近三年,学校累计有3,272人次获得“七彩星”各类荣誉称号;198人次荣获“阳光之星”称号;259人次获得“阳光好少年”这一最高荣誉。此外,学生在省、市、区级篮球、戏剧、舞蹈、合唱、器乐、无人机等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

(二)推动学校教育创新,实现五育并举

“1367”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的实施为学校教育创新提供了全新的路径,有效回答了“用什么样的方式和内容去培养学生”的问题。这一评价体系促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推动学生规则意识养成、身心健康发展及实践能力提升,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创新能力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推动社会教育观念转变,提升学校品牌影响力

“1367”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有效引导家长发现并培养孩子的特长与优势,逐步改变了过去只关注学业成绩而忽视综合素质培养的传统教育观念。近年来,该评价体系受到了家长的广泛认可与高度评价,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品牌影响力,也为推动区域教育质量提升、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宝贵经验。

综上所述,“1367”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凭借科学、系统、全面的设计理念,成功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与全面发展。未来,学校将继续优化和完善这一评价体系,助力更多学生成为具备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阳光好少年”。

责任编辑︱乔 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