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水韵教育特色,培养“上善如水”少年

作者: 张艳 张静 史锋

打造水韵教育特色,培养“上善如水”少年0

郑州航空港区思存路小学致力于打造水韵教育品牌,在区级“上善共生”德育理念和“1146”德育工作模式的指引下,围绕“蒙以养正、润泽生命”的办学理念和“上善如水、润德养正”的德育工作理念,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首要位置,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办学理念在德育中的引领作用。为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学校结合办学特色和自身特点,形成了“体验式德育模式”,采取多种实施途径,持续优化德育工作内容,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课程育人——为学生成长蓄力

学校不断对德育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与完善,建立课程之间的横向联合,加强课程之间的融合统整,努力提升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从德、智、体、美、劳等五个方面,设置了“礼韵正德课程”“思韵正慧课程”“体韵正健课程”“雅韵正美课程”“行韵正品课程”和“书韵正言课程”六大课程。

“礼韵正德课程”主要通过思政课程、红色教育、礼仪课程、感恩教育、节日课程、国学教学、入学仪式、毕业课程等来实现。学校开学初的开端教育系列课程从爱国、思政、生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开学时学校还开展了“爱在思存,只为等你”的开学仪式、新生的入学仪式、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等活动,教育学生文明守礼、规正德行。

“思韵正慧课程”主要通过数学、科学及探索类课程来实现。学校组织学生积极开展数学游戏、科学小实验等活动,开发学生智慧,促进学生潜能发展。

“体韵正健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个性得以张扬,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此,学校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了绳类、棋类、球类等社团活动。

“雅韵正美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陶冶其情操,学校充分利用各功能教室,为合唱、舞蹈的学生提供优良场所,同时配备优秀的专业教师,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激发他们的艺术天赋和潜能。

“行韵正品课程”主要通过“行之韵”实践研学活动、“行之力”劳动教育、合润家校课程以及新文明家庭创建实践活动来落地。

“书韵正言课程”主要包括语文、书法、朗诵、写作等学科延伸课程。学校在开展“学校溢满书香,好书伴我成长”读书交流活动的同时,还积极开展读书演讲比赛、“读书之星”评选、“书香班级”评选、“读写绘”展示等活动,这些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读书活动的热情,同时活动效果显著,有力推进了书香校园建设。

二、文化育人——挖掘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校园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是体验式德育的隐性课程,是学校有形的德育载体。学校校园文化墙和大厅的设计彰显了学校“水韵教育”的特色,学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课程体系、三风一训、育人目标等,让学校文化在全体师生的心里深深扎根,让水韵教育的文化在无形中润泽师生心田,让每个“小水滴”在思存小学里闪闪发光,最终能够滴水汇成海,实现自身的最佳发展。在班级文化方面,学校从班名、班级口号、班级公约等方面打造属于每个班级的明信片,每月一主题的班级文化墙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活动。

三、活动育人——在多彩活动中培养品质

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师生人文素养,学校精心设计并组织开展多种主题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以此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学校积极开展传统节日、纪念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传统节日的体验感和文化感;开展重大节日活动,在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中秋节、清明节、国家公祭日等时间节点开展爱党爱国、民族团结、热爱劳动、尊师重教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仪式教育活动,低年级开展入学礼、入队礼等活动,高年级通过毕业仪式、毕业感想、成长体验等活动让学生感恩母校、孝敬师长、树立理想教育;学校还开展了五彩缤纷的社团艺术展演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能力与发挥创造力的舞台。

四、实践育人——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实践育人是学生全面培养与发展的主要途径,尤其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学活动、劳动教育实践、新文明家庭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学校组织学生到城市会客厅开展“坚持人水和谐,共护碧水清流”主题实践研学活动,让学生在了解相关知识的同时,能对港区的节水设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组织学生去郑州科技馆、博物馆进行研学活动,了解科技的魅力和中原历史文化;学校各年级定期开展特色实践活动,如“少年行”“今日我当家”“清洗红领巾”“争当小小购物员”等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活动。另外,学校开展的“一米田园”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种植带来的乐趣,观察和学习植物的生长特点。

五、管理育人——以科学管理促进师生发展

学校遵循“4311”管理育人模式:“4”即培养“四种习惯”——个人生活习惯、家庭生活习惯、学校生活习惯、社会生活习惯;“3”即抓好“三个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制度管理建设、考核评价建设;“1”即遵循“一个目标”——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做事;“1”即肩负“一种责任”——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学习我努力。具体举措包括以下方面。

(一)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能否取得实质性成效的关键。因此,抓好班主任管理工作是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班主任例会常态化。学校坚持班主任例会制度,确保德育工作做到贵在坚持、贵在落实。班主任例会的目的是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学校将总结和布置工作与理论学习和班主任工作方法指导相结合,以保证班主任例会的效果。

班主任论坛温情化。学校从上学期开始启动“班主任论坛”,所有的班主任放下繁杂的班级事务相聚在一起,大家手捧一杯热茶,聆听经验丰富的班主任畅谈班级管理的好经验、好做法。论坛上班主任们交流热烈,你的困惑我来解答,我的经验分享给你,彼此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交流班级管理的实践智慧,此举有利于班主任专业成长。

个案研究经常化。学校办学要遵循两个规律,即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绝大多数学生的成长是常态的、匀速发展的,但个别学生思想、行为和心理会发生偏差,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成长困难生”,因此个性化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学校在开展班主任培训的基础上,指导班主任以小课题的方式开展个案研究,通过小课题研究逐渐改变了班主任管理班级的理念。

班级管理定岗制。学校的班级管理岗位采用定岗制,明确各管理岗位职责,大到班长、学习委员等班干部管理,小到黑板槽、电器维护、打扫工具摆放、抹布摆放、垃圾桶管理、红领巾佩戴提醒、午餐进出口排队等监督负责人,凡是学生容易出现问题或管理有空档的地方,学校都安排管理人员,达到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监督员的状态,促进班级的自主管理。

(二)抓好少先队组织建设

少先队设有管理岗位,包括大队长、中队长等,学校大队辅导员、中队辅导员充分利用大队委、中队委成员,每周有序开展升旗仪式、文明班级常规检查、文明监督岗抽查等常规德育管理工作。

(三)加强学校管理团队合作

学校教务处、德育处、安全中心、党建中心等团队成员在明确责任分工的同时,还会进行合作交流共同促进学校发展。学校在了解学情、沟通师情、掌握校情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建章立制的过程中,学校坚持“从师生中来、到师生中去”的原则,明确教师的育人责任,细化学生的行为规范,确保工作开展获得全体师生的广泛认同与践行。

六、协同育人——凝聚家校社的教育力量

学校将“家校社共育”作为重点工作,坚持以家校社融通共育为目标,形成了“五定期、五建立”的家校共育机制。“五定期”即定期家长会、定期家访、定期家长培训、定期家长座谈、定期家校活动;“五建立”即建立网上家长学校、建立家校联系卡、建立家长信箱、建立家长开放日、建立留守儿童心灵驿站。学校通过上述举措,引导家长自觉承担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自觉提高家庭教育能力,为家校社共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以家长学校为抓手,以新文明家庭建设为重点,精心开设了“合润”家校课程,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同时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学校还在“城市会客厅”会议室里举办了“幸福关系·幸福人生”“孩子,我们一起成长”等主题的家庭教育讲座。学校还开展了“晒晒我的家风”“秀秀我的家庭会议”“新文明家庭评选”“上善家庭评选”等系列活动,通过活动引领家长和孩子共同创建一个整洁、有序、温馨的书香家庭环境,培养孩子的担当、责任意识,让良好的家风得以传承。

七、评价育人——探索“小水滴”多元评价体系

学校制定了《“滴水汇成海”评价手册》,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评价。七色水滴币,分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每一种颜色代表一种能力和素养,学校从红色——“德”、橙色——“劳”、 黄色——“体”、 绿色——“环保”、 青色——“创新精神”、 蓝色——“智”、 紫色——“美”这七个维度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学生争集“七彩小水滴币”,集齐一套“七色水滴币”即可领取“水滴勋章”一枚;获得十枚“水滴勋章”,则可评为学校的“如水少年”。

学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聚焦育人方式变革,遵循各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在立足课程的基础上对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进行规划设计,将立德树人工作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依托学科文化节、礼仪课程、传统节日课程、启彩社团课程、行之韵综合实践课程、培行劳育课程等,将德育活动序列化、体系化,使活动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阶段,做到分层次、分类别、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实现从“灌输式教育”向“体验式教育”的转变。

学校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班主任发展和少先队管理为重点,坚持人本化管理方式,探索并开展体验式德育实践。经过努力,学校文化底蕴变得越来越厚重,思存学子们充满了爱心、智慧、活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2022年6月学校劳动教育实践经验《德润生命,赋能成长》分别在郑州日报和学习强国上进行了刊登和报道。2022年学校荣获郑州市德育创新先进单位、河南省卓越家长学校等称号。在以后的工作中,学校将继续创新德育途径,落实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张艳,河南省郑州航空港区思存路小学校长,高级教师;张静,河南省郑州航空港区思存路小学德育主任,一级教师;史锋,河南省郑州航空港区思存路小学德育副校长,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赵 庭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