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红色资源优势,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作者: 陈政 郑慧娴

立足红色资源优势,引领学校内涵发展0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赓续红色血脉,多次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江西省弋阳县方志敏中学作为革命烈士方志敏的母校,深挖“爱国、清贫、创造、奉献”的方志敏精神,践行“志存高远、敏而好学”的校训,以“从优质走向卓越”为办学目标,强管理、夯内涵、提质量,朝着办一所方志敏式的好学校不断迈进。

一、建设方志敏式的好校园

方志敏式好学校的创建离不开优质资源的配置。近年来,弋阳县委县政府高度关注教育工作,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学校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的创建为契机,对校园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和改造,为师生创造了既富有文化内涵又宜人舒适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学校不仅在基础设施上下足功夫,更以红色文化环境为支撑,让学生时刻浸润在“爱国、清贫、创造、奉献”的方志敏精神中。学校将围墙改造成红色文化传承的载体,生动地展现了方志敏烈士的生平、事迹和著作,使师生更深刻地感悟方志敏精神,并将其视为学习的楷模。在这片红色土地上,随处可见的方志敏精神的元素耳濡目染地影响着师生,引导他们诠释与传承方志敏精神、积淀和感悟方志敏精神,让方志敏精神引领他们前行。

二、构建方志敏式的好课程

课堂永远是德育的主阵地,而红色文化则是开展德育工作的优秀素材。学校充分挖掘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的红色教育元素,着力打造紧扣方志敏精神的三大核心课程体系。

一是以“爱国”为核心的德育课程体系。学校将课堂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积极组织各学科的教学骨干教师强化教学科研,将教材中的红色资源与本地红色资源相结合,研发了红色校本课程,并将其作为学校德育课程的一部分。每周学校都会开设红色大讲堂,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全校学生深刻理解“爱国”的真正含义。此外,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是全体师生的必修课。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师生代表们讲述着他们的学、思、践、悟。学校德育处还会定期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致力于促进红色基因的传承。

二是以“创造”为主题的五育并举课程体系。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学校稳中求变,在“坚守”的基础上去“创造”,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学校创造性地开设了劳动课程。学校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与当地企业合作,建立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了“进园区、入企业”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学生在企业车间了解产品性能、生产模式、管理理念和企业特征,通过看、听、记、动手组装等方式,感受科技的力量,理解劳动实践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开展劳动教育既要走出去,还要引进来。为此,学校利用闲置土地,开辟了21块小菜园,让学生在翻土、播种、浇水、施肥等每一个劳作环节中感悟劳动的辛苦,在小菜园从荒芜到郁郁葱葱的过程中感受收获的快乐。

三是以“红色”为底色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通过管控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提升课后服务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三年来,学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社团活动,组织和开发课后服务课程。学校开设了以红色文化教育为主线的一系列社团课程,如红色讲解员、红歌大合唱、红色课本剧等。这些社团课程通过具体生动的实物、文字、歌曲等形式,为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学生提供了榜样的力量,在他们心中埋下了红色的种子。

三、培育方志敏式的好学生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革命烈士及革命精神有着不同的认知,因此学校采用了分层次、分阶段的方式,根据七至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开展了多元化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滋养心灵,成为方志敏精神的优秀传承者。

学校有针对性地组织七年级学生参观叠山书院和方志敏烈士纪念馆,以增强学生对方志敏精神的了解。此外,学校还组织学生阅读《可爱的中国》《清贫》等方志敏原著,使他们对方志敏的事迹有更加准确而又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开展了“讲好方志敏故事”等活动,努力做到校内人人都能讲方志敏的故事,营造了红色文化教育氛围。

学校组织八年级学生赴弋阳县漆工镇的方志敏故居、革命烈士纪念馆以及位于红色省会葛源的闽浙赣苏维埃政府和省军区等地参观。学生们详细地了解了一双双草鞋、一件件衣裳背后的故事,更加直观地体验了革命烈士的成长之路。在心底埋下红色种子的同时,他们的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感也得到了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也得到了增强。在过去的近十年里,学校共有一万五千余名师生踏上了这条“红色研学之旅”。

在经历了七、八年级对方志敏故事的学习与思考,九年级学生通过方志敏故事能更加深刻地感悟和领会方志敏精神。在清明节前,学校组织团员、优秀少先队代表前往方志敏纪念馆和方志敏烈士像前进行清明祭扫,以缅怀伟绩、弘扬精神、纯净心灵、奋发向上。此外,学校还组织九年级学生进行《可爱的中国》千人诵读活动,重温红色经典。学校围绕方志敏精神,开展了一系列多样化的活动,如演讲、征文等,使方志敏精神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在实践中领悟思想,在方志敏榜样的力量下,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四、打造方志敏式的好教师

甘于清贫、勇于奉献是学校教师的师德典范。“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学校党员教师充分发挥“我是党员我带头”的示范引领作用,包括党员教师驻班、党员教师进班上党课、党员教师讲红色故事等。党员教师是红色课程的建设者,是红色文化的传播者,是红色精神的传承者。在学校的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有需要,就会看到党员教师的身影。

学校深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为目标。首先,学校加强对教师的道德伦理培养,通过定期的师德培训、座谈交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对学生负责的教育情怀。同时,学校组织优秀教师进行经验分享,让教师们在交流中共同成长,形成了良好的师德风尚。

其次,学校加大了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力度。通过提供专业培训、课题研究等机会,学校成功激发了教师的创新精神和科研热情。学校建立了相互评课机制,让教师在同行评议中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此外,学校倡导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形成了团队协作的良好氛围。学校鼓励教师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推动各科之间的沟通交流,形成了跨学科的教育理念。同时,学校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业余培训和文体活动,促进了团队凝聚力的形成。

在方志敏烈士精神的引领下,学校致力于打造一支具有高度道德情操和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这种坚持和努力不仅体现了学校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也为学生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建方志敏式的好学校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方向与不懈的追求。未来,学校的各项工作将继续坚定不移地以此为目标,着力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上下功夫,把建设方志敏式的好校园、构建方志敏式的好课程、培育方志敏式的好学生、打造方志敏式的好教师贯穿学校发展的全过程,“从优质走向卓越,用特色铸就品牌”,给弋阳的老百姓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