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沂蒙红色基因校本课程,传承红色基因
作者: 王立胜
课程是育人的主要载体,如何通过课程落实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具有坚定信仰、高尚灵魂、良好品格、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山东省临沂第三实验小学(以下简称“临沂三小”)近十年来充分利用本校及沂蒙红色教育资源,开发实施“三位一体”的沂蒙红色基因校本课程,引导学生通过认知、体验、感悟、践行红色文化,自觉传承红色基因,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一、十年一剑,沂蒙红色基因
校本课程聚焦立德树人
始建于1903年的临沂三小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百年校史中有数位烈士、将军。从2012年开始,学校开展沂蒙红色基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以红色基因润泽校园、浸润学生心灵。
(一)课程目标聚焦培育时代新人
育人目标是指导课程编制、实施和评价的准则,是课程育人之灵魂。学校根据国家对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的相关要求,以强化和补充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特别是思政课红色教育内容为方向,充分挖掘本校百年历史中的革命烈士资源和沂蒙红色文化资源,融合沂蒙精神的丰富内涵,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组织专家、师生、家长共同研讨,确定了沂蒙红色基因传承的“志向、合作、毅力、作为”四个关键价值取向,凝练出沂蒙红色基因校本课程的目标——培育爱国有梦、团结友善、顽强有毅、勤奋有为的时代新人。
(二)课程内容形成“三位一体”体系
课程内容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课程育人之基础。学校集合专家、师生、家长智慧,经过集体梳理、遴选,将沂蒙红色基因校本课程划分为三类——沂蒙红色基因课堂讲授类课程、沂蒙红色基因社团活动类课程、沂蒙红色基因研学实践类课程,形成了课堂普及、社团体验、研学感悟“三位一体”的红色校本课程体系。
沂蒙红色基因课堂讲授类课程精选《兄弟烈士孙善师、孙善帅》《郑惕将军的故事》《沂蒙六姐妹》等沂蒙英烈、英模故事60篇,旨在引导学生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爱中国共产党,崇尚英雄,以英雄为榜样。该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分低段、高段两个学段开设。
沂蒙红色基因社团课程设立“小演说家”社团、“小作家”社团、“小巧手”社团、“小创客”社团等8个社团,依托本校和本土红色文化资源,通过“讲、写、译、演、唱、画、创、作”等形式,落实红色宣讲、写作、表演、歌唱、绘画、创客等8门课程,促进学生品德与特长同步发展。
沂蒙红色基因研学课程是沂蒙红色基因校本课程的延伸与补充,主要依托红色场馆,采取寻访、观摩、探究、体验等方式进行。学校以沂蒙革命纪念馆、临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沂南县沂蒙红嫂纪念馆等22处红色场馆为目的地,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了22条线路、44个主题的研学课程内容。每个目的地分成两个主题,分别面向小学低段、高段学生。
二、分层实施,沂蒙红色基因校本课程
赋能时代新人
课程实施是落实课程计划、达成课程目标的基本手段,是课程育人之根本。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临沂三小沂蒙红色基因校本课程主要分低段和高段两个层次施教,采取互动式课堂教学、项目化学习、主题式学习等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体验与表达、活动与探索、实践与感悟。
(一)开设沂蒙红色基因课堂,帮学生认知沂蒙精神
低段沂蒙红色基因讲授类课程,采取“阅读+交流”的教学方式,重视感悟与表达,每学期10课时。学生每学期需完成5篇次的红色动画、红色绘本或红色电影阅读,每一节阅读课都采取说感受、谈体会的形式进行研讨;阅读课后上一节讲演课,要求讲出上一节课阅读的故事,采取小组合作形式,一个组员旁白,其他组员表演,把故事用小话剧的形式排练。每个小组上台展示一次,评选出两个优秀话剧小组、三名优秀旁白、十名优秀小演员。
高段沂蒙红色基因讲授类课程,采取“阅读+话剧表演”的教学方式,重视体验与表达,每学期5课时。话剧表演课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每组从《沂蒙精神教育读本》《沂蒙红色故事集》选取故事,自行创作剧本,进行话剧排练。每学期每小组完成5场小话剧表演。课堂上,各组依次进行展示,评选出优秀创作奖、优秀表演奖和优秀小演员。
(二)开设沂蒙红色基因社团,助学生体验沂蒙精神
沂蒙红色基因社团活动类课程每学期前半个月进行遴选,社团老师首先将课程纲要和教学设计上报学校红色基因课程项目组参加初审。初审通过后,社团教师围绕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进行答辩。答辩通过的课程,才能进入学校校本课程的选课单。
沂蒙红色基因社团活动类课程的选课,在每学期开学前一周进行。学校将遴选出的沂蒙红色基因社团活动类课程放入校本课程选课单,面向三至六年级学生发布。学生选课结束后,学校汇总选课结果进行公布,选课人数不足10人的社团暂停开设。学生在期中可以有一次调整选课申请的机会,学校统一进行调剂。
沂蒙红色基因社团活动类课程实行走班上课,每周四最后一节课,学生根据选定的社团,到指定场地上课。社团活动采取让红色故事“讲”起来、红色节目“演”起来、红色歌曲“唱”起来等形式,重视学生参与和合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感悟沂蒙精神。
(三)开展沂蒙红色基因研学,让学生感悟沂蒙精神
沂蒙红色基因研学实践类课程主要由家委会组织,学生自愿参与。学校根据主题确定研学指南,供家长和学生参考。学生每学期至少完成5个主题的红色研学。以“寻访烈士校友李克瑜足迹”线路为例,研学指南简述了李克瑜烈士的生平事迹,标注了研学路线、参加时间、前期准备、注意事项等内容。针对一至三年级学生预设的主题是:李克瑜为什么憎恨旧社会?针对四至六年级学生预设的主题是:李克瑜面对敌人诱惑和严刑拷打,为何能坚持下来、宁死不屈?在主题之下,学生们可以根据研学指南以及研学过程的思考,随机追问,逐一破解,最终形成小组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可以是文本,可以是视频讲解,也可以是情景再现式话剧,只要展示研学成果即可。
三、梯级评价,沂蒙红色基因校本课程
助力儿童成长
课程评价是检验课程育人效果的重要过程,有助于提升课程育人之力。临沂三小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探索实施了沂蒙红色基因校本课程的进阶式评价体系。
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量化和质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立星级“传承沂蒙红色基因好少年”评选表扬体系。过程性评价主要是在各项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进行,随时评价,随时奖励,纳入学校梦想星评价体系。学生每获得一次优秀,奖励梦想星卡一张,采取梯级晋级制,设置小达人、小学士、小硕士、小博士、星级梦想少年五个称号,对学生进行激励。在终结性评价上,学校每学期汇总学生在红色基因课堂讲授类课程、社团活动类课程、研学实践类课程方面的成绩,进行量化,每个年级评选30名“传承红色基因好少年”,作为星级梦想少年的评价条件之一。
沂蒙红色基因课堂讲授类课程的评价,低段一、二年级的评价指标为:会讲本学期阅读的动画、绘本、电影故事,能够胜任小组剧团某一角色,即为合格。三年级的评价指标为:能够流利、有感情地讲出阅读过的红色故事为合格,被评为优秀读后感、优秀旁白、优秀小演员、优秀话剧小组的组员为优秀。高段的评价指标为:每节课顺利完成小组表演的全部组员为合格,获得优秀创作奖、优秀表演奖的小组组员和优秀小演员的为优秀。
沂蒙红色基因社团活动类课程的评价,评价项目分为课时评价和终结评价,课时评价以当节课学习内容为依据,随堂组织;终结评价每学期末组织一次,以表演、展示的方式进行。
沂蒙红色基因研学实践类课程的评价,采取量化和质化双重评价。学生每学期完成5次研学,视为合格;学校每学期评选24项优秀研学成果,凡是在学期研学成果展示中被评为优秀研学成果的小组,组员研学评价定为优秀。
沂蒙红色基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能让学生在认知沂蒙精神的基础上,不断体验感悟沂蒙精神,培植红色基因,厚植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坚定了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赋力赋能,让学校立德树人工作焕发出新的魅力。
【王立胜,山东省临沂第三实验小学,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赵 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