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育2022年第8期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第8期

半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中国德育》(MoralEducationChina,MEC)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融思想性、学术性、新闻性、故事性于一体。近年来,《中国德育》秉持“大德育、主题化、低重心、高品质”的办刊方针,紧扣德育研究和工作的关键点和热难点,以报告事实、交流思想和分享做法为重点,迅速成为了德育思想和经验共享的主流平台。常设栏目有时事政策、特别策划、思想前沿、区域报道、第一现场、明德讲堂、感动人物、教育评论和专家答疑等。目前,《中国德育》正全面提升刊物质量,积极推进数字化进程,全力打造品牌论坛,力争在未来三年内形成“纸质媒体+网络平台+品牌论坛+创新基地+图书策划”的全媒体格局。

目录

卷首语 | 坚持革命文化教育 夯实学校育人本位

今年的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忘初心使命,勇于自我革命。这一讲话再次就当前我们面临的重大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针对性。伴随着党史教育的深入,革命文化

观察 | 革命传统进校本教材之“底层设计”不可或缺

为充分发挥中小学课程教材在革命传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制定了《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对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进行了全方位阐释和规定,并对各学科提出了具体要求

探索 | 文化记忆视角下革命文化教育的价值与实践进路

摘 要 在信息化与全球化叠加交织的时代,学生作为文化记忆的主体,在信息爆炸般涌来的同质化文化中陷入了遗忘与难以确认本国文化的记忆危机。革命文化教育通过中小学课堂教材成为塑造学生革命文化记忆的“记忆之场

探索 | 基于校地协同的新时代革命文化教育探赜

摘 要 由于革命文化体系的区域性特征和革命文化教育的实践性需求,融入地方革命文化、推进校地协同育人成为推进新时代革命文化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学校要基于地方革命文化资源,通过凝练整合地方革命文化的

讲堂 | 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社会意识

五育融合是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与其他四育相比,学校德育工作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独特之处,那就是德育要求学生习得的内容往往是当前社会所不存在的东西,甚至是社会缺什么,学校就教什么,这就是人们所戏称的

样本 | 弘扬沂蒙精神,培育时代新人

基于沂蒙老区丰厚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临沂市从政策引领、课程推进和资源活化三方面入手,积极推进革命传统教育进校园、进课程、进课堂,构建了“政府主导、学校推进、社会支持、家长参与、学生喜爱”的红色教育格局

样本 | 开发沂蒙红色基因校本课程,传承红色基因

课程是育人的主要载体,如何通过课程落实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具有坚定信仰、高尚灵魂、良好品格、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山东省临沂第三实验小学(以下简称“临沂三小”)近十年来充分利用本校及沂蒙红色教育

样本 | 为教师成长注入“红色”力量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和保障,校长作为学校领导者,在采用常规手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将其贯穿到教师成长的全过程,助力教师成

样本 | 基于红色基因传承的信仰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临沂第四十中学紧紧抓住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以“和合教育”理念为引领,立足沂蒙大地丰富的红色资源,基于培养“信念圣、德行善、身心健、生活富、

样本 | 融德育于科技教育,成就学生一生美好

临沂沂州实验学校躬耕科技教育实践20年,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致力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素养,取得了累累硕果——世界创意节国际发明特色学校、小平创新实验室、中国STEM教育“2029创新行动计划”领航

第一线 | 落实“五项管理”家校共育共赢

“五项管理”改革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负担,还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同时也大大减轻家长的压力和家庭的负担。2021年教育部连续发文,加强对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

第一线 | 中学“以美育人”的实践策略

美育的本质是人性的教育,是面对所有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一种普及性的教育,而不是个别学生的特长教育。中学美育需要在五育并举和“双减”的背景下,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针对全体学生,回归“培育完整的人”这

第一线 | 与时代同频共振,与学生共赴未来

班级价值管理是不可忽视的部分,这对我们教育人,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指引出鲜明的育人方向。价值观的教育和引领,必须要立足学生根本,从学生的思想困惑出发,落细落小落实

第一线 | 走进童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生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追求走进童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应如此这般在孩子们的观察中,在孩子们的交流中,在孩子们的发现中,在孩子们的创作中,在孩子们的实践中,渗透、融入。国无德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