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学校安全风险防范机制构建
作者: 赵连云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历史性地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五年规划指导思想,历史性地把“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明确为“十四五”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历史性地在建议稿中用专章对“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此举标志着我们党对发展和安全关系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
一、学校安全工作的问题与形势
(一)当前学校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到位。认识不到位是指没有搞清楚安全工作在学校管理和发展中起什么作用、有什么意义,没有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来抓。重点是存在“两个偏向”问题:一是左,过于重视;二是右,存在麻痹侥幸心理。
(2)责任没有明确或不落实。存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个必须”落实不到位,各个岗位职责不明确,落实不细致。隐患发现不了,排查不细致,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
(3)安全管理不规范、不精细。安全管理缺乏规范化、精细化是共性问题。具备“懂管理、会检查、能排查”校园安全专业工作能力的教职工培养不够,安全管理照本宣科,大面上都能做到,但规范化、精细化、制度化程度不够,使得管理漏洞、隐患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发现和消除。
(4)风险预防管控意识不强,机制建设不完善。缺乏结合实际的分析辨别校园内部和周边风险的意识,缺乏结合实际的风险预防控制机制,学校安全工作是基于排查和整改隐患的被动防御体系,造成一些突发隐患不能及时被发现和处置,或者一些不顾风险的管理行为形成隐患,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二)每个人应当成为学校安全管理的专家
(1)“两个生命安全”意识。学校安全工作责任重大,因为担负着“两个生命安全”:一个是师生的生命安全,一个是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生命安全。这两个“生命”紧密相连,被一条红线牵着。要想保证领导干部的政治生命安全,首先必须要保护好师生的生命安全。
(2)重全局、算大账的意识。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确保不出事,是干事、成事的前提。学校安全工作做不好,一旦出了事,人员受伤害,经济受损失,精力受牵扯,声誉受影响。所以说,学校安全工作事关全局。
(3)重在预防的意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与魏文王关于“治未病、治微病、治重病”的经典对话,对于我们今天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圣人畏因,俗人重果,隐患和事故就是因果关系,隐患是事故的原因,事故是隐患的结果。在某种意义上,隐患就等于事故。
(4)安全工作是教书育人重要组成部分的意识。学校安全工作不能仅仅满足于学校不出事,满足于学生在学校期间不出事,还要从教书育人的高度,着眼于培养能惠及学生一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为其一生的安全和幸福奠定基础。因此,既要把学生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的保护对象,又要使其成为学校安全工作的主体,使其受益终生。
(5)把握规律的意识。一是不等式法则。如果安全是1,那么10000减1并不等于9999。有了安全,就是10000;没有了安全,10000减1就等于0。二是九零法则。90%×90%×90%×90%×90%=59.049%。主要负责人安排工作,分管领导、主管部门负责人、队长、班组长、一线人员如果人人都按90分完成,安全生产执行力层层衰减,最终的结果就是不及格(59.049分),就会出问题。三是罗式法则。也就是说,1元钱的安全投入,可创造5元钱的经济效益,创造出无穷大的生命效益。四是金字塔法则。系统设计1分安全性=10倍制造安全性=1000倍应用安全性。意为企业在生产前发现一项缺陷并加以弥补,仅需1元钱;如果安全隐患在生产线上被发现,需要花10元钱的代价来弥补;如果在市场上被消费者发现,则需要花费1,000元的代价来弥补。
(6)担当意识。干什么职业、分管什么工作,很多时候自己无法选择,既然干上了、管上了,就要干一行,爱一行,以此为乐,乐此不疲。这是一种职业精神,也是一种干事业的境界。教育系统要避免出责任事故,尤其是绝不能发生重大责任事故,关键是立足当下,把工作做好,把职责尽到。反过来讲,如果把工作做好了,把责任尽到了,也就不会发生责任事故了。
二、学校安全
“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
学校是人员密集场所,构建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目的是要实现事故的双重预防,这是基于风险的过程安全管理理念的具体实践,也是实现事故“纵深防御”和“关口前移”的有效手段。前者需要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引导下由学校落实主体责任,后者需要在学校落实主体责任的基础上监督管理教职工履行岗位安全职责。二者是上下承接关系,前者是预防事故的第一道防线;后者是预防事故的末端治理。以构建“双控”机制形成学校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能够有效破解当前学校安全工作的诸多瓶颈。
(一)风险辨识思路和评价方法
1.排查风险点。排查可能存在风险的区域场所、设备、设施。排查风险点的方法有“上班路线法”:一是排查校门口的交通、治安、环境;二是排查校园道路上的车辆、行人、自行车;三是排查办公楼里的设备、人员、物品;四是排查教学楼里的教室、楼梯;五是排查宿舍中的楼道、门口;六是排查食堂的后厨、操作间、就餐间;七是排查厕所、操场等其他重要地点。
2.辨识危险源。按照人、物、环境和管理四个层面进行危险源辨识。危险源包括人的因素(人的失误)、物的因素(物的故障)、环境因素(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管理因素(管理缺陷)。
3.风险评价与分级。学校要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性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的不同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分级规则有I、II、III、IV即红、橙、黄、蓝四级,其中,红色为最高等级。
4.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按照“技术—管理—防护—应急处置”的逻辑顺序制定完善的风险控制措施。学校根据确定的风险等级,将风险点在管控层级(学校、部门、班级、岗位)逐一明确,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具体的管控措施,包括制度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应急管理等,形成“一校一册”。
(二)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
1.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学校从来不缺“一岗双责”制度 ,但往往落实不到位,根本原因在于“最后一公里”没有打通,甚至成为“断头路”。对此,我们提出了网格化管理理念,其基本操作规程是把学校划分成一个个具体的网格,每个网格明确一名负责人。比如学校把食堂、门卫、教学楼、操场、宿舍、实验室、礼堂、锅炉房等区域一共划分成300个网格,确定300个网格的责任人,这300个责任人的信息登记到 “学校安全隐患网格化平台”中,每个责任人有一个使用账号,每个责任人每天进行巡查,发现隐患,随时登陆平台上报,学校再安排人员进行整改。
2.建立学校安全工作平台。学校安全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需要一个便捷的工作平台。虽然老师们都知道自己的安全职责,但是没有平台,没有工作载体,就缺少了抓手。“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让手机成为人们的移动办公平台,手机上的信息几乎包含了我们工作、生活中的一切。因此,为顺应现代人的工作方式,我们设计了手机APP,对学校安全进行智能化管理。第一步,学校确定网格和网格负责人,分给每个责任人一个登陆账号;第二步,责任人每天对自己负责的网格进行安全检查,如果发现隐患,登陆平台,上传信息,留下检查记录;第三步,学校管理者对上传的隐患确定整改责任人,限期整改。
3.利用网络化管理排查重点隐患。防范上的漏洞,是最大的安全隐患。要盯紧民办学校、寄宿制学校和农村边远学校,建立全覆盖的网格化管理系统。学校安全工作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是预防群体性伤亡事件,要千方百计地避免发生群死群伤事件。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事故主要有火灾、食物中毒、交通事故、踩踏事故、校舍安全事故五类,与之对应的,就必须要加强对这五类重点隐患的日常排查和及时处理。
三、新时代学校安全保障机制的构建
学校安全文化一般指将学校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表现在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态度及行动中,落实在学校的管理制度中,由此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安全建设气氛,影响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和师生形成安全自觉性,以文化的力量保障学校安全。
(一)建立学校安全组织领导机构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学校应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安全工作,校长是领导小组组长,其他成员分工负责。学校安全领导小组下设安全保卫机构(保卫处),由分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分管。配备一定数量的专(兼)职保卫人员,建立高效规范的学校安全工作网络体系。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指挥组、保卫组、现场处置组、现场救护组、通讯联络组、后勤保障组、事故调查组等应急小组。各组根据学校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启动工作。
(二)建立标准化学校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应根据办学规模、设施设备、教育工作等具体情况,建立健全门卫、巡逻、值班、消防、交通、食品卫生、大型活动、易燃易爆危化品等方面的安全宣传教育、隐患排查、事故处置、信息报送、安全建立档案等相关工作制度。
(三)建立学校安全责任体系
在学校安全工作中,每个人都是“安全官”。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安全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学校领导层、中层和基层要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若中途有人员调换必须补签安全责任书,保证安全工作有章可循。学校责任机制作用的发挥要通过完善和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加以实现,主要包括安全工作会议和安全教育制度、安全应急预案、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等,形成学校安全网络体系。同时,学校要建立岗位安全责任制度,把安全工作纳入学校年度检查、考核、评比工作中。
(四)建立学校安全管理流程
学校要完善安全工作各项管理,除文件规定外,要着眼可操作性,制定简易明了的操作流程,把学校安全管理做成默契的“接力赛”,这个“接力赛”包括“十棒”:安全教育与演练、安全工作“合理留痕”、“陪餐制”与学校食品安全、防范校园欺凌、教育惩戒、防范校园火灾、心理健康安全、校车安全、预防打架斗殴、防范拥挤踩踏事故。每个环节要结合学校实际建立流程化的管理制度,确保落实到位。
(五)建立学生伤害事故处置规程
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是十分复杂的工作,没有固定的模式,特别考验学校领导的智慧。处理学生伤害事故总的原则是:要积极、稳妥、秉持人道主义处置学生伤害事件,合法、合情、合理地运用综合措施,用智慧和真诚安抚相关人员情绪。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基本程序是:一旦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及时救助受伤害学生,并应当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有条件的学校,应采取紧急救援等方式救助;情形严重的,学校应当及时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属于重大伤亡事故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学校安全工作事关千万家庭幸福,事关教育发展大局,事关社会稳定。新时代背景下,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尤为重要,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更加清醒的头脑、更加务实的举措,从严、从实、从细抓好学校安全工作,把我们的校园建设成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让学校安心办学、静心育人,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赵 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