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艺术特色,奠基幸福人生
作者: 王珍 李小恒 何运敏
作为立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学校,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光明凤凰学校面向未来,立足学生全面发展,积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美育工作部署,全力打造一所以科技创新教育、艺体教育为主要特色,兼具人文精神的信息化创新型九年一贯制学校、深圳一流的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校以及拥有南科基因、师生共进的未来学校。一直以来,学校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重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的培养。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学校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培根铸魂、启智润心”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刻,尤其在深圳市光明区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之后,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光明凤凰学校美术教育以传承与创新教学为抓手,综合艺术学科融合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为深圳“美育之城”建设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加强组织领导,擘画艺术教育蓝图
学校立足学生全面发展,积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美育工作部署,结合国家关于美育相关指导文件的要求,统筹学校发展规划,做好艺术学科的顶层设计。在学校发展蓝图上,学校 把美术教育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建立了美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负责统筹资源,全力支持美术教育特色发展;副校长作为艺术项目分管负责人,全面规划与协调并主抓美术项目;体艺处部门全面统筹学校美术教育。
学校在前期对各年段学生的艺术学科现状开展问卷调查,并开展学情分析,做好《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光明凤凰学校美术学科三年发展规划报告》《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光明凤凰学校年度美术教育工作计划》和《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光明凤凰学校美术教育自评报告》。学校在制定的《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光明凤凰学校五年行动计划(2022—2027)》中明确提出,要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落实艺术课程,开设美术教育专题校本课程,编制水墨、版画等4类课程体系校本教材,改进美育教学,构建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美育课程体系,完善学校美育大讲堂,深化对墨言墨语——少儿水墨画、印象深刻——少儿版画校本课程体系的发展;建立家校社“三位一体”的美育协同机制,探索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课外活动“三位一体”的艺术教育模式。
学校定期开展“校园美术展”等普及类校级展示比赛活动,打造文艺汇演“艺术节”,建设学校信息化美术馆等,通过各种途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教学与实践活动中,以此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掌握,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我国的传统文化精髓推动艺术教育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此外,学校建立激励机制,将艺术教师的早晚训、带队指导、课外指导等计入教师工作量,纳入教职工年度考核。学校每学期会对在艺术教育中作出贡献的、在市区艺术类竞赛中获奖的师生予以通报表扬及表彰。
二、开设设计艺术课程,释放艺术教育魅力
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实验田。学校体艺处带领美术团队的老师们大胆探索,精心构思了中国画创作课程的目标体系、校本课程推进体系,明确了中国画教学的时间、内容、进度;调整了小学美术课教学安排,在班级原有美术课的基础上,将其中一节列为中国画教学课,由专职中国画教师任教,让中国画惠及到每个班级每个孩子,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
学校美术科组通过对教材的整合,结合光明区传统民俗民风、地方特色资源,创新中国画校本课程。其中,一年级的课程主题是“我是欣赏家”,教师带孩子们去学校美术厅、音乐厅观展,并规范观展礼仪,通过欣赏优秀水墨作品,为学生植入美的体验。二、三、四年级课程主题为“水墨创作”,教师将光明区本土资源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入到课程创建中,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中国画创作技能和知识,感受水墨韵味,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中国传统的绘画方式,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扩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其审美情趣。五、六年级的课程主题为“水墨画与儿童诗”,师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挖掘水墨与儿童诗中的思想美、意境美、人物美、语言美,通过学科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开创赋有学校特色的水墨教学之路。
同时,在“双减”背景下,美术成为学校社团活动课程中最重要的内容。我们提倡百花齐放,在这其中,学校成立了两个中国画社团和两个版画社团。四个社团互有侧重,互相交流,不断丰富学校中国水墨画和版画的教学与实践,形成独特的“凤凰水墨”风貌,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中国画社团也注重与版画社团、文学社团的交融合作,为学校诗画教学闯出了一条新颖且卓有成效的发展道路。孩子们的美术作品在国家、省、市、区级比赛中率获佳绩,得到了著名童诗教育家、少儿美术教育家的一致好评。学生作品形成的诗画优秀作品集——《童诗凤凰》已正式出版发行。
基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在光明区教育发展中的定位,新课标中“突出课程综合”的理念在我校有效落实。科技、文学、艺术在我们的综合课程样态中相嵌相融、相得益彰,生态、环保、幸福理念深入人心。例如,学校在改扩建过程中留下了数百个油漆桶,美术学科组教师带领学生思创研磨,把水墨文化、版画技法和地方资源巧妙融合,形成别具一格的装置艺术,并以此延展,强化学生“变废为宝”的意识,形成优质的社团课程。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悟,悟中领会中国传统绘画的奇妙之处。
三、夯实软硬实力,支持艺术教育发展
我校积极完善美术教师师资力量,配足配齐美术专任教师,现有美术教师7人。教师梯队合理,年富力强,团队拥有区美术名师1人,骨干教师1人,教坛新秀2人,校教坛新苗2人。学校常邀省、市、区教研员等指导我校加强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建设,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在美术课教学中,并综合其他学科,开展有意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艺术特色的发展问诊把脉,指导特色团队创建工作提升艺术教育软实力。同时学校支持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边学边教边研,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例如在学校艺术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学校教师申请了题为“光明区地方美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的区级名师课题项目,并已立项,以研增趣,以研促学,以研促成长。
学校在着力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软实力之外,还进一步加强硬件艺术教育设施建设。三年多来,学校创建了艺术楼、演艺报告厅、美术长廊、信息化美术展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进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学生们可以在艺术楼查找资料自主策划活动,在美术长廊观展,在信息化美术展厅里翻阅学生画册(作品集)、观看同学创作过程的记录视频等。目前,学校新建有标准的“印象深刻”版画室2间、“墨言墨语”国画室2间,为学生的版画和水墨画专业化学习创造条件;学校还建有艺术特色研讨室、美术教师创作室、研讨课录播室等功能教室,供学校教师开展头脑风暴,碰撞想法、讨论合作,探讨教学之用。
除此之外,学校注重为师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开展了“大师画我也画”“建党一百周年亲子创意绘画”等一系列活动。师生的优秀美术作品定期在艺术长廊和美术厅展出,老师带学生观展,对优秀作品进行讲解,秀出自我的同时,学习他人所长,互学互鉴,共学共长。同时,学校还注重对外开放,以承担市区级艺术类讲座和研讨、比赛活动为契机,将优质的艺术教育资源引进至学校,如深圳“四个一——经典百幅名画进校园”活动、光明区美术“同课异构”活动、光明区美育大讲堂等活动皆成为学校非常优质的艺术教育资源。也正是这种开放态,学校的特色艺术教育也走出校门,成为区域传统艺术教育的窗口,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通过传承坚守,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已摸索出一条切合实际的美术教育之路。多名艺术学科教师在市、区基本功、技能比赛上获得优异成绩。学生美术项目多次获得省市一等奖。未来我们将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国画、版画等特色艺术教育为主导,以地方资源(民俗文化)为题材,力争将学校办成光明区、深圳市乃至广东省有影响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让每个凤凰学子在艺术教育润物细无声的培育下,提高审美与人文素养,奠基幸福人生。
【王珍,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光明凤凰学校副校长,高级教师;李小恒,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光明凤凰学校体艺处主任,一级教师;何运敏,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光明凤凰学校副校长,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郭鑫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