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在线:打造区域教研数字化转型新路径

作者: 汤珏弘

“三名”在线:打造区域教研数字化转型新路径0

【摘 要】杭州市西湖区依托数字化平台“三名”在线,实现课程资源的融通。通过“名校在线”建设,实现互补化教研,名校与受援学校教师共研教学设计、同任授课教师、师徒互补提升,助力校际共发展;通过“名课在线”建设,保障校本化教研的质量,以“学课、改课、晒课、研课”为载体,拓宽教研路径,重构教研模式,助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名师在线”建设,聚焦教育教学难点,实现名师工作室联动教研,以集群联合探究、共同创生在线课程资源的形式,撬动了学科教学在区域层面的生长。以“三名”在线课程资源为载体的多级教研联动,打造了区域教研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重构了教研模式,拓宽了教研路径。

【关键词】区域教研数字化 “三名”在线 名校在线 名课在线 名师在线

教育数字化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基础。面对数字时代的到来,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变迁并加速变革。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数字时代,教研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1]。杭州市西湖区依托“三名”在线建设,探索教研资源融通支撑机制,重塑教研理念,拓宽教研路径,重构教研模式,从资源建设逐步走向资源运用和资源迭代创生,以区域教研数字化转型多维促进区域教师的专业发展,构建为教师赋能的研修课程资源体系,破解区域发展差异的二元结构,实现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名”在线是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在“教育共富”背景下开发的一个数字化平台,以“名校在线”“名课在线”和“名师在线”三类课程资源为载体,推进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同时打造教研数字化转型新路径(见图1)。

一、“名校在线”促校际共发展

“名校在线”的应用场景为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学校间的实时同步课堂,聚焦校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学校两个班级同步课表,名师课堂同步受援学校,使受援学校学生同享名校资源,受援学校教师同步习得教学设计、课堂组织艺术、个体辅导策略方法,实现教师学科专业能力提升,最大化实现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1. 互补化教研,缩小校际差异

为更好地实施“名校在线”同步教学,两校首先确保结对班级实现“六同步”,即同课表、同作息、同教师、同课堂、同作业、同标准,同时也需要两校备课组共同研课,设计教学内容。课前,两校学科教师基于学情设置共性学习内容和差异性教学目标,以及达成相应目标的共性化和个性化教学活动。在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基础性知识的共性教学策略和依据不同学情的基础夯实与能力拓展措施。课中,两校教师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名校教师通常为课堂的主讲教师,受援学校教师担任助教,同时根据课堂需求,适时调整职责和分工,促进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阶段性地安排受援学校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名校教师担任助教辅助教学实施的同时,课后还能提出更多针对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受援学校教师在夯实基础方面比较有经验,名校教师在能力拓展方面有更多想法,双方可以实现互补提升。课后,通过学情数据差异分析,设置分层作业,两校教师相互探讨学生辅导策略,并在区教研员的指导下开展共同体学校线上同步课堂中如何平衡共性学习与差异化教学的探索,通过磨课、观课、研课和教师分享,受援学校教师与名校教师共同探索“名校在线”建设的实践范式。

2. 师徒结对发展,精准靶向提升

在“名校在线”建设中,名校教师和受援学校教师通过长时间同上一节课,阶段性地互为主讲教师与助教,成为紧密联系的师徒。在备课、上课、辅导中相互熟悉教学风格,名校教师对受援学校教师的薄弱点也有了更精准的了解,针对教师的专业短板,名师可以精准把脉,并给出靶向提升的指导。受援学校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实时学习名校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艺术,还可以通过录播回看,了解自己的教学短板,寻找提升的突破口。同时,教师还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评价,根据学习状况、学习状态及学习效果,以细致的评价指标进行划分,使得对学生的评价更精准、课后指导更到位。

二、“名课在线”促教师共成长

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守住课堂教学主阵地,突出教育“质”的提升,走教育内涵发展之路[2]。“名课在线”为教师提供教材研读和教学设计的视频资源,聚焦教材解读、重难点剖析、教学设计、作业设计与评价等环节,帮助教师更精准地把握教学重难点、优化教学环节设计、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 教材研读,助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基于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现实需求,学科教研员进行顶层架构,组织骨干教师建设“名课在线”资源,通过深入研读教材、践行课标理念的教学设计,为提升全域教师学科教学设计能力提供多模态学习支持。教师可以通过线上观课、线下议课、听课改课等教研形式,更精准地把握教材重难点、确立教学目标,更清晰地理解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充分地体现教、学、评一致性。“名课在线”逐步成为教师常态化自主学习的重要保障,为解决区域“二元结构”明显的校际差异、校内教师年龄层差异、个体素养差异等问题,形成了强劲的支撑力。

从最初部分教师为职称面试、学科素养考核、公开课、展示课等使用“名课在线”,到学校以备课组为单位常态化集中观摩学习,入职3年内教师先学课再上课,逐步形成了依托“名课在线”进一步研读教材的研修共识,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培育学科素养,彰显教、学、评一致性。从模仿教学活动设计的外在形式到斟酌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内在逻辑,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设计的学习理解力、应用实践力和迁移创造力,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真实问题提供支持,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名课在线”打破了时空界限,以区域骨干教师为主进行专业辐射,为教师提供了随时随地的研修保障,是区域“教育共富”理念的重要体现。

2. 资源迭代,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随着区域更多教师的卷入学习,“名课在线”成为区域教师自主研修和校本研修的重要载体,历经了“边学边做”“边做边改”“边改边晒”“边晒边研”四个环节,通过资源的迭代更新推动全域各层级教师的专业发展。

1.0版本的教师研修主要针对新手教师和薄弱学校教师,通过学习、模仿,把握教学重难点,改进教学设计和评价,积极探索指向教学目标达成的教学活动和多元教学方法,力争缩小区校学科教学质量差距。

2.0版本的教师研修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学科改课,全员进行智慧碰撞,形成研修合力,结合校情、生情开展实践反思。在集中改课的过程中,资深教师的教材解读能力与课标理解能力、骨干教师的课标理念与实践转换能力、青年教师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与资源整合能力等都得到了叠加放大。

3.0版本的教师研修倡导校本改课成果的校际晒课互评。“名课在线”呈现多位教师的同课异构,教师个体或研修团队进行在线观课、评课、议课,定期(每年6月与12月)进行优课评选,实施基于平台不同资源开展教学设计的分析和评价,促进平台资源的迭代优化。

4.0版本的教师研修鼓励教师和学校教研团队基于“名课在线”开展专题研究,提炼教学设计的范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教学变革的技巧,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三、“名师在线”促团队共创生

“名师在线”主要是针对学生和家长需求打造的在线课程。课程聚焦学科教学和家庭教育专题,聚焦家长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由教研员进行总体架构,邀请名师团队共同开发系列课程,周一至周五晚间(学科类)或双休日(心理及家长学校)在线直播,为教师破解学生学习困惑、引领家长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切实减轻学业和心理负担等提供跨学科支持。

1. 基于需求,专题突破

“名师在线”中家庭教育类课程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通过大数据分析形成问题链,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分年龄段围绕“生理发展、个性发展、学习能力、社会适应、人际沟通以及学法指导”六个方面设计课程;学科类课程则通过学生兴趣和需求收集,围绕名著阅读策略、数学思维拓展、英语写作微技能等10多个主题开发了专题课程,全区学生按需报名参加。名师进行实时互动、在线答疑和分类指导。

“名师在线”打破了地域限制,通过数字技术创新教育教学实践,探索融合式教学与智慧教学新形态,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在线学习体验。课程设计过程中,名师团队聚焦在线学习的痛点和难点进行突破研究,以解决线上学习的实际问题为驱动,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特点,开展逆向设计下的教学研讨,激发家长与学生的参与动机,实现从被动听讲到主动参与,与名师进行在线互动交流,从而获得高质量的教育体验。这弥补了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聚焦家庭教育痛点,适时给予家长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支持和帮助,充分发挥了家校协同育人功能,实现了多维资源的全域共享。

2. 基于联动,协作创生

“名师在线”建设促使教研员协调统整学科项目制名师工作室,组成区内研究共同体,形成学科教学研究智库,结合课程打磨,逐渐形成学科教学或家庭教育克难研究体系。各名师工作室根据课程架构逻辑,结合名师自身特长,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学科项目制工作室之间的联动教研,在突破教学难点的同时也撬动了学科教学在区域层面的生长,助力教师的专业发展走向深入。一线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共同学习,也可以在教育教学难点、痛点无法独自解决时,通过平台进行自适应学习。在学生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技巧方面,很多青年教师缺乏经验和有效的方法,“名师在线”针对学生心理辅导和家庭教育类,使得教师在教育问题的突破上有了抓手,彰显了平台丰富资源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优化作用,有效助力教师实现全方位专业发展。

杭州市西湖区通过“三名”在线建设创新了优质教育实施路径,同时也以“三名”在线为“点”,带动了学校和学科教学研究的“面”。“三名”在线整合了全区名校、名师、名课等优质教育资源,突破了优质教育资源线下统筹难、流动难的瓶颈,实现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机制的创新,满足了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同时,“三名”在线的建设和运用也引领全体学科教师聚焦学科素养、关联学科能力,驱动了学科的真研究。目前,“名课在线”共开发微课3181节,“名师在线”点击量已超100万人次,“名校在线”课程播出300多节。“三名”在线于2021年被教育部列为“双减”典型案例在全国予以推广,为市区、省域乃至全国“教育共富”的实现提供了“西湖范式”。

参考文献

[1] 褚宏启.基础教育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J].中小学管理,2023(3):62.

[2] 杨志刚.聚焦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J].人民教育,2022(20):16-18.

(作者系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李莎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