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2023年第12期

中国教师

中国教师2023年第12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中国教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刊物。《中国教师》以“启迪良知、传承文明、教育为先、教师为本”为宗旨,以“服务中国最大的知识群体、感悟教师全新的职业人生”为己任,集专业类、职业类、时政类和生活类栏目为一体,面向广大教师,零距离走进教师生活,反映教师心声,关注教师专业成长!

目录

卷首语 | 正确把握区域数字教研与传统教研的关系

随着数智化时代的到来,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数字化转型成为中国基础教育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与要求。数字技术在区域教育的应用日益广泛,区域数字教研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伴随着区域数字教研的推进,目前出现数字教

大家关注 | 走向形成性评价:教学评价的改革升级

【摘 要】 推进教学评价改革需要关注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探索形成性评价的落地实施。教师需要明确与共享评价标准,设置面向过程的评价任务,提供高质量的反馈,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反思与协作学习,并基于评价推动教学

大家关注 | 孔子为何能“诲人不倦”?

【摘 要】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最早明确提出并忠实践行“诲人不倦”原则的教育家。孔子之所以能“诲人不倦”,既植根于其勤勉精进的人生态度,也有赖于其对于教师承担启迪教化重任的高度自觉;既立足于其对于教育

专题 | 数字化转型赋能区域教研新样态

编者按:随着教育数字化的深入推进,一些显著的教育发展新特征必然会深度影响区域教研新样态的塑造,推动区域教研方式转型,这不仅涉及数据智能在区域教研中的应用,而且涉及教研理念、内容、方式和工作机制上的系统

专题 | 天津市基础教育数字化教研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基础教育数字化教研作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支撑作用日益彰显,数字化教研的改革和发展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数字技术赋能教研改革的优势,概括了数字化教研的内涵与特点,针对不同

专题 | “三名”在线:打造区域教研数字化转型新路径

【摘 要】杭州市西湖区依托数字化平台“三名”在线,实现课程资源的融通。通过“名校在线”建设,实现互补化教研,名校与受援学校教师共研教学设计、同任授课教师、师徒互补提升,助力校际共发展;通过“名课在线”

专题 | 区园联动数字化教研提高学前教师研修成效

【摘 要】高质量教研需要依托数字化研训手段。广州市增城区学前教育教研组在探索区园联动数字化教研模式的实践过程中,以智慧教育平台为载体,组建教研共同体,使用平台工具和平台资源开展协同教研、资源分享、培训

专题 | 数字技术支持:让区域教学研修更具生长性

【摘 要】 数字化转型是信息化时代的共同要求,教学研修同样需要作出顺应时代要求的改变。数字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研修,能够打破时空局限,创新研修方式,留下过程痕迹,适合长程设计。数字技术支持的教学研修可以有

专题 | 教育数字化转型下的中小学教科研模式探索

“推进教育数字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的战略部署,也是我国“十四五”期间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将数字技术融入教育领域的各个层面,在先进教育理论或理念的引领下,通过技术对教育系统结构的

名师工作坊 | 新生态教育的课堂建构与学科实践

【摘 要】新生态教育以全局性、全面性、整体性、开放性、全民性、终身性、实践性为显著特征,显示其培育理性生态人的强大生命力,引领着素养导向下教育发展的未来。新生态教育背景下的课堂建构是关于课堂生态场的建

名师工作坊 | “生在课中央”理念的内化与外现

新生态课堂是生态课堂的升级版,是新课标落地后的一次华丽转身。在教师、学生、课程、环境、资源等共同组成的课堂生态系统中,“生在课中央”的主张受到较大的关注。李华老师从教20余年,教学经验非常丰富。作为蔡

课程与教学 | 内容结构化重组,让学习深度发生

【摘 要】 当下,结构化教学受到普遍关注,力图解决教材分课时推进带来的碎片化问题。结构化教学的可行性策略有哪些?具体策略在结构化课堂又该怎么落实?本文立足整体视角解析教材编排结构,在学生认知基础上,通

课程与教学 | 微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本文以“水的浮力”教学为例,借助微实验,结合教学进阶理论从“教材—学生—教师”出发,围绕“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怎么教、怎么测”5个环节进行教学设计。教师通过提供素材、提出问题,让

课程与教学 |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探究

【摘 要】实施大单元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通过大单元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本文阐述了大单元教学的应用价值、需要遵循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教

教师与发展 | 以高质量教师教育助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编者按:教育与教师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作出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教师与发展 | 以“一体化联合教研”助力扩优提质

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搞得越扎实,强国步伐就越稳、后劲就越足。这就要求我们抓住基础教育发展的根本,择

学前教育 | 透过成长档案看见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摘 要】幼儿成长档案为个体学习与发展评估搭建记录、展示和对话的平台。针对当下幼儿园普遍存在的评估内容杂乱无序、评估信息呈现静态、评估主体间缺乏对话等问题,文章提出3点优化策略:一是创建“共性+个性”

探索与回声 | 跨行政区域教育协同发展“双融创生”路径

【摘 要】跨行政区域的教育协同发展要坚持“双融创生”,强调区域之间的资源融合和机制融通,聚焦学校、教师和学生三大主体,实现区域教育创生发展。路径包括通过教育文化、办学理念、教学设施、名师资源、教研模式

探索与回声 | 评价视域下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设计

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业形式主要为实践性作业,包括课前实践性作业和课后实践性作业。作业作为学习评价的重要手段,教师要遵循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结合的原则,设计以核心素养为依据的作业以及评价,努力实现

博览与叙事 | 因爱赴滇,无悔支边

访谈张璐瑶 高荣嫒艺整理高荣嫒艺 张璐瑶一、我的家庭与教育经历1. 重视教育的家庭氛围1966年,我出生于重庆永川,有一个哥哥、两个妹妹。父亲是重庆江北县(今渝北区)人,读书读得很好,一直在机关工作。

博览与叙事 | 《中国教师》2023年总目录

卷首语新年寄语 本刊编辑部 / 1月(1)真正的投入才是最顶级的养生 涂玉霞/2月(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浅谈教育信息化 赵志毅/3月(1)创造性教育呼唤强师 谭旭东/4月(1)教育情怀浅思 刘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