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情绪类绘本的育人价值与教学策略

作者: 叶青林

摘 要 英语情绪类绘本具有提升认知、表达情感、疗愈心灵、控制自我等方面的独特育人价值,教师可采取情绪辨识、理解、表达、管理的教学策略。具体而言,应选择适切的主题、图文,培养情绪认知的能力;创设情境、领会细节,培养情绪分享能力;创作、续编、续画,培养情绪调节能力;模拟情景、参与角色,提升情绪沟通能力,以此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  键  词 情绪类绘本;英语教学;情绪认知;情绪分享;情绪调节;情绪沟通

情绪指的是不断被个体所唤起和体验的一种状态。情绪的产生有时伴随着意识,有时是在无意识中产生的。情绪有时能与周围环境的要求一致,但有时候也会与生活环境或社会情境的要求发生冲突,这时就需要个体经常进行情绪调节以更好地适应生活和社会环境[1]。对于青少年来说,能否有效调节青春期出现的各种情绪问题对其心理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引导和培养青少年儿童积极向上的情绪和掌握调节情绪的策略对学生今后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情感管理策略有助于学生调控学习情绪,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遇到困难或取得进步时能有效调整自己的情绪”[2]。可见,情感管理策略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策略。新课标还强调,要提升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简单的感情,主动参与各种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绘本作为一种以青少年儿童全面发展为本的、具有图像性(绘)、传达性(会)、启智性(慧)和综合实践性(汇)等特点和功能、“四‘会’一本(以人为本)”的教育资源[3],其涵盖了丰富多样的题材。其中,情绪类绘本是最为普遍、广泛且具有育人价值的绘本类型,情绪类绘本通过呈现不同的情感故事,帮助青少年儿童认识不同类型的情绪及其表达,提升青少年儿童的情绪管理—情绪调节能力[4]。情绪类绘本能够引导青少年儿童正确地表达自我情绪和应对他人情绪,帮助青少年儿童提升情绪认知与调节能力,对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

一、英语情绪类绘本的育人价值

国内有学者将情绪类绘本定位为通过某种有关情绪状态的故事,帮助读者认识和理解常见的情绪,引导读者学会表达和抒发自己的情绪状态,进而调节自己的情绪,增长情绪知识,提升情绪能力[5]。日本学者认为情绪类绘本对青少年儿童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们提出,情绪类绘本可以带给读者丰富的语言体验和审美提升,激发青少年儿童的学习兴趣,增加认知学习,促进个性和人格的健全发展[6][7]。研究表明,英语情绪类绘本对提升认知、表达、调节等情绪管理能力、提升情绪智力水平和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其兼具语言学习价值和疗愈价值[8]。

1.辨识情绪,提升认知

认知决定个体的情绪体验。位于大脑前半部位的大脑杏仁核是产生、识别、调节、控制及表达情绪的大脑边缘系统,这就是人体因疾病或者自身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会产生难过、气愤等不良情绪的神经中枢。因此,通过阅读认知情绪类绘本学习情感知识,不仅可以向青少年儿童传递正确解决情绪问题的方法,还可以促进情绪智力发展[9]。在视觉和知觉作用下,绘本所包含的信息不仅是其客观状态、形式特征,更包括了随之而产生的隐喻、象征意义。因此,借助“感觉、知觉和表象”,实现视觉引导下最终预期的情绪反应即通过观察、体会绘本中的人物情感、故事背景、插图的细节、文字表达的思想等,唤起学生的联想和感知,从而找到解决情绪问题的突破口。如Today I Feel Silly & Other Moods That Make My Day(《今天我觉得傻乎乎——那些让我的日子多姿多彩的情绪》)这本绘本展示了各种情绪的表达方式,如开心、难过、生气、惊讶等,读后让人明白每一种情绪都是正常的。The Way I Feel(《我的感觉》)描述了各种情绪及特征,让学生学会认识自己的情绪并找到应对方法。The River (《河流》)把情绪比喻成不断流动的河流,任何一种情绪不会一直都在,它终究会过去的。I Am Quiet: A Story for the Introvert in All of Us(《我很安静:给我们所有内向者的故事》)传达了安静也是一种力量,内向或外向,没有优劣之分。情绪认知类绘本以其丰富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想象与创造力,引导学生辨别情绪,理解情绪,提升认知水平,促进思维发展,培养良好品格。

2.理解情绪,表达情感

人的情感不仅是一种内心的体验,而且还是一种积极的力量[10]。理解情绪类绘本能够生动地表达情感,具有很强的情感感染功能。阅读这一类绘本是唤醒学生积极情感的有效手段。如The Feelings Book(《情绪之书》)通过明亮的插图和简单的文字,向读者展示了各种情绪的表达方式,鼓励读者大胆接受并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帮助读者了解他人的情绪。又如绘本The Little Things(《小事》)中说的“It’s the little things that matter.It’s the little things that count.It’s not the biggest or the best or the largest amount.”重要的是小事,而非最大、最好的事。故事让人明白:人与人情感之所以能够建立起深刻的连结,来自于彼此之间许多重要小事的积累,人生许许多多的美好,都来自重要的小事。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他人的光,是他从来不吝惜透过重要的小事向周遭传达情意,像是对陌生人微笑、对需要的人伸出援手、愿意停下脚步等待落后的伙伴等。Bibi(《比比》)是一本关于一群红鹤迁徙的故事。迁徙的过程中,彼此相互支持陪伴,不仅对年幼弱小、跟不上的红鹤不离不弃,等待其长出力量。对衰老的红鹤亦抱持同样的心情,大伙儿守护着它,等它足够强壮了,再一同前行。这类绘本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青少年儿童能够在其生动的故事情节中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进而探索和表达自我情绪,促进精神的内在成长。

3.表达情绪,疗愈心灵

在教育领域,教师常常利用阅读来帮助学生提升情绪调节能力。表达情绪类绘本作为情绪疗愈阅读素材,一方面,浅显易懂的图像往往比文字更具有吸引力,更能在短时间内抓住读者的眼球;另一方面,绘本中丰富的形象和色彩使之具备了独特的情绪疗愈效用,适应了不同年龄层次群体的情绪疗愈需求[11]。在艺术治疗领域也有“疗愈绘本”的概念出现,与情绪类绘本的含义较为接近,认为绘本所产生的情绪反应能够对受众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起到积极作用[12]。如Anxious Little Monsters: A Gentle Mental Health Companion for Anxiety and Stress(《焦虑的小怪兽们:应对焦虑和压力的温柔心理健康伴侣》),让我们不要相信悲伤时大脑向我们传达的讯息,内容温暖,带来抚慰和力量。You Are Your Best Friend(《你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告诉我们:活在过去,你会忧郁;活在未来,你会焦虑,此时此刻,才是喜悦所在。Catffirmations(《猫咪肯定句》)让我们向猫咪学习面对生命的智慧:“I don't have to chase anything to be happy.Stress is not in my vocabulary.To live is to play.Life's obstacles are an adventure.All roads lead to relaxing.”不必追逐任何东西就能快乐。压力不在人生的词汇表里。活着就要玩得开心。生活中的障碍就是一次冒险。所有的道路都通向放松。Everything Changes: And That's OK(《一切都会变:这没关系》)说透了“一切都在变动、流动的状态,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这一道理,传递“无常”乃世间真理,正向看待无常的思想。Beyond the Burrow(《超越地洞》)、The Wishing Balloons(《愿望气球》)、Sometimes All I Need Is Me(《有时我只需要自己》)等治愈心灵的情绪类绘本潜移默化地影响并帮助学生走出悲伤、忧郁等不良情绪,培养他们对生命热爱,学会自我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4.管理情绪,控制自我

绘本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通过图像叙事的方式可以与读者进行心理的交互,具有引导读者分辨、理解、表达、管理情绪的作用[13]。Cool Down and Work Through Anger(《冷静下来,化解愤怒》)通过故事和练习,让读者学会处理愤怒和冷静下来的技巧,提供帮助青少年儿童控制管理自身情绪的建议、处理挫折和冲突以及如何与他人建立积极关系的策略。帮助青少年儿童分辨情绪、理解情绪、表达情绪、调节情绪的作品有很多,例如美国的莫丽·卞所创作的When Sophie Gets Angry(《菲菲生气了》)、英国的瑞贝卡·帕特森所创作的My Big Shout Day(《我大喊大叫的一天》)以及西班牙的安娜·耶纳斯所创作的The Color Monster(《我的情绪小怪兽》)等,教会读者面对该情绪应如何排解与处理。在国内,由何文楠写文,文东绘图的系列情绪绘本,如《我有办法让自己不嫉妒》《我有办法让自己不难过》《我有办法让自己不害羞》《我有办法让自己不害怕》《有些时候,我很快乐》等也展现了面对一些复杂负面的情绪时,该如何控制、疏导自己。情绪类绘本旨在帮助读者意识到情绪是没有好坏之分的,任何情绪都是正常的,不要害怕和逃避。同时给予解决方案,指导如何控制和管理情绪。

二、英语情绪类绘本的教学策略

现代社会对阅读治疗的定义分为临床治疗性和发展预防性两种观点。发展预防性常见于教育领域。相对于治疗性阅读疗法的受众主要是有心理疾病的患者,预防发展性阅读疗法的应用对象扩大至所有人,是一种能够提高目标人群的情绪调节能力,提升认知发展,推动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心理疗育手段[14]。聚焦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身心健康成长和心理健康疏导等问题,将情绪类绘本与校本课程、班会课、学科教学融合,通过“辨识-理解-表达-管理”等策略为青少年儿童提供情绪问题解决方案,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1.选择适切的主题、图文,培养情绪认知的能力

情绪类绘本最大的特点就是故事中包含着大量的有关情绪的内容,能够支持读者对情绪的感知和理解。阅读情绪类绘本有助于提高青少年儿童辨识情绪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情绪的认知与调节。但需要注意的是,年龄、经验等一系列客观因素的不同导致读者的认知和接受能力有所差异,因此,在设计提高辨识兴趣的教学策略时,应该注意读者年龄、情绪发展阶段、读者兴趣和经验以及当代问题和社会话题等因素。

(1)选择适合的主题。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对情绪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有所不同,选择相适应的情绪主题,可以更好地引导读者理解和表达情绪,并促进其情绪发展和情绪认知能力的提升。在选择绘本时,应注意选择符合学生兴趣,符合学生情感发展和认知发展的绘本。例如,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处于情绪发展的初级阶段,应选择情节简单、表达直接的绘本,如I Feel Scared (《我感到害怕》)、I Feel Lonely(《我感到孤独》)等系列情绪认知类绘本,涵盖各种不同的情绪,如喜悦、伤心、生气、害怕这些基础情绪。Funny Face(《滑稽面孔》)有趣的表情包系列儿童情绪表达和管理英文绘本,简单易懂,画面呈现直接,适合低幼认知启蒙;而小学阶段的孩子可以涉及一些复杂的情绪主题,如羞愧、嫉妒和失望,Lost in the Clouds(《迷失在云端》)、I'm OK on My Own(《我可以独立》)等情感启蒙认知绘本,增加了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孩子情绪输出及如何应对负面情绪。

(2)使用适切的图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进行绘本阅读,实现绘本、教师、学生的三方互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能力[15]。因此,无论是正式阅读前的导读工作,还是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都是带领学生认识情绪、理解情绪的重要步骤。例如在开始阅读前,教师可以展示绘本封面,引导学生从封面中获取信息,猜测绘本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教师可以就学生回答中提到的各种情绪做简短的介绍,如每种情绪的基本特点以及可能的表达方式等。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绘本中的插图和文字,与学生一起分析主角的面部表情、姿势、动作等,猜测确认主角当下的情绪,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不同情绪的特征和表现形式。例如在阅读绘本时,教师可以选择特定情绪的页面,例如happy的页面。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插图中主角的笑容、高举的手臂等细节,引导学生认识happy这种情绪的特征,并与学生一起讨论happy的可能起因。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