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视域下的少先队活动课程设计
作者: 倪荣荣摘 要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少先队活动课是在少先队组织框架下,通过特有的组织形式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对广大少先队员进行思想和价值观引领的活动性课程。一节好的少先队活动课要从选择学习起点、搭建学习支架、明确价值追求、完善评价机制四个方面来建构。在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把握政治方向,创新课程形式,用丰富的课程内容让每名队员都快乐地参与到少先队活动中来,并感受到身在组织中的光荣感、成就感。
关 键 词 项目式学习 少先队活动课 课程建设 课程设计
引用格式 倪荣荣.项目式学习视域下的少先队活动课程设计[J].教学与管理,2023(02):16-18.
少先队活动课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教育和实践育人,这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1]。在实践中,很多地方、很多学校的少先队活动课缺少序列化的课程内容,课程的主要实施者——辅导员对课程了解程度不够,学校也没有对中队辅导员进行少先队活动课的集中培训和专业指导,没有形成针对少先队活动课程的教研制度。大多数少先队活动课都是完成临时的活动任务,伴随着很强的随意性,这导致少先队活动课的效果大打折扣。
一、项目式学习视域下少先队活动课的价值
项目式学习视域下的少先队活动课是在少先队组织框架下,通过特有的组织形式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对广大少先队员进行思想和价值观引领的活动性课程。这种学习方式把原本零散的活动统整成一个个项目,一开始就明确学习的目标,少先队员以终为始在辅导员的引领下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从课程论的角度来看,少先队活动课的主要理论基础是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和 “学校即社会”思想。学者们认为,课程是与学生个体的经验密不可分的,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是学生的生活,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他们的生活。学者们肯定教育教学中直接经验的重要价值,鼓励学生走出教材,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到生活和实践中去学习[2]。这些理论观点为我们项目式学习视域下的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提供了学术支点。
二、项目式学习视域下少先队活动课的建构
1.真问题,少先队活动课的学习起点
项目式学习视域下的少先队活动课是立足于学生学习场的一种团队合作式学习。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渠道,少先队活动课研究的问题来源有以下几个。
(1)生活中的真困惑
我们一直倡导“在生活中学习”的理念,队员生活中的真问题、真困惑是少先队活动课最好的起点。孩子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如果还不能对自己生活中的困惑进行归纳,则可以引导他们观察生活,观察的视角可以是第一视角,也可以是第三视角。在观察实践中产生最新鲜的“困惑群”和“任务链”,为下一阶段的项目式学习提供研究话题。
(2)学习中的真缺失
少先队的组织属性决定了少先队活动课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这是其他学科课程所不具备的,也是学生在学习中的真缺失。鉴于少先队员受知识面的限制对政治缺少认识,因此,少先队活动课可以和队员的当下生活结合起来,让历史和个体经验产生关联,让课程更好地传达政治价值。
(3)教育中的真遗憾
我们国家拥有完整、科学的课程体系,但课程之间的发展并不均衡。比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经历了一个热潮,但是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不得不说这是教育中的遗憾。综合实践活动和少先队活动课同属活动类课程,项目式学习视域下的少先队活动课可以把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些项目赋予少先队组织育人特色后继续开展起来,推动少先队活动课的社会化进程[3]。
2.微团队,少先队活动课的学习支架
微团队是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共同体,它能充分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促进项目式学习高效完成。微团队的组建、确定团队核心以及运转都很重要。
(1)微团队的组建
项目微团队是拥有共同目标、关系融洽、为完成共同的项目而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高效能小微组织。项目微团队有如下特征。
①团队由优等、中等、后进三类共4-6名学生组合。
②团队中的成员可以由辅导员指派,也可以是自愿报名。
③团队成员可以是同一个中队的,也可以是不同中队的,规模大的项目式学习可以分成若干个微团队。
项目微团队可以是同中队同质团队、同中队异质团队、异中队同质团队、异中队异质团队,这种同质相长、异质互补、协同学习的项目微团队为队员的成长提供坚实可靠的学习支架。
(2)微团队的核心
项目微团队必须拥有一个沟通组织能力强的“带头人”才能有效运转。项目微团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定团队核心。
①辅导员根据平时的观察,指定微团队“带头人”。这样的团队可以用“带头人”的名字来命名,其他成员在“带头人”的主导下开展活动。
②微团队民主推荐出团队核心。尊重集体意愿,一般采用自主申报和民主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产生。
(3)微团队的运行
微团队的正常运转是完成项目式学习任务及队员成长的前提条件。一个高效的微团队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①打造积极向上、轻松愉快的微团队文化,让团队成员在快乐的氛围中提高合作、交流的频率,让互助成为团队的常态。
②建立轮动的协作规则。让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在项目式学习中轮换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让全体队员都参与到项目式学习中来。
③善于利用互联网。借助万物互联的优势,把校外的软硬件资源引进到项目中来,解决资源缺乏的瓶颈;把校外辅导员远程引进到项目团队中来,解决团队专业引领的问题,以凸显项目微团队的优势。
3.深学习,少先队活动课的价值追求
(1)个人探索,促发自觉创生
项目式学习的特征是把学习融入到项目的完成之中,把学习指向任务的解决。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尝试把项目分解成“任务群”,并理解各“任务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特点。他们在整个过程中都必须通过个人探索去发现问题、优化问题、解决问题,在项目式学习中促发自觉创生。
(2)同伴互助,构建立体空间
项目式学习能让学生沉浸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之中,和同伴一起运用观察、调查等多种方法去发现生活、感悟自然、体味社会。他们在感兴趣的、可触摸的真实问题中运用自己的学习经验,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同伴互助的立体学习空间中完成自我成长。
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中,他们还可以自由转换学习的空间,通过学习的前置、任务的拓展以及其他成员的加入来拓展学习的外延,构建立体学习空间。
(3)项目驱动,牵引目标达成
学校平时开展的专题教育活动以及各自的特色活动一般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任务,对这些目标单一的专题教育活动进行改造,使其转变成立体的项目,用项目来驱动,并借助自主探究、亲身体验、手工制作、社区服务等形式牵引目标达成[4]。
(4)成果展示,赋能高峰体验
少先队活动课的生成性呼唤项目式学习,教师可以在项目式学习中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来提高思维的含金量,最终形成项目方案、分析图表、活动视频、总结报告等多样化的成果。在成果展示环节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多种展示方法,充分展示学生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成果,赋能高峰体验,让学生在成果展示中发现成长的乐趣。
4.宽评价,少先队活动课的动力机制
项目式学习中的评价不仅是测量,更是促进。这里的“宽”,不是指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泛滥式评价,而是指评价维度上的多维。
(1)宽评价是一份动力
为了促进队员个体和少先队集体的共同进步,辅导员在活动过程中必须时刻关注队员的学习过程,收集队员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的具体表现。同时辅导员还要为项目的每个环节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既指向个人,又指向团队;既指向过程,又指向结果[5]。评价的目的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提醒学生:怎么做才能达成目标?执行到什么程度才算好?我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多努力?宽评价其实是一份动力。
(2)宽评价是一个过程
项目式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就是建构、反思、发展的过程。辅导员对活动过程的评价要及时、准确地传达给队员,在第一时间给他们提示和建议,便于他们反思、调整。宽评价是让队员在活动中被评价,在被评价中改进,在改进中发展提升。
(3)宽评价是一种成长
在项目式学习的评价中,辅导员应当重视队员的非智力因素,在过程中关注队员的自主、合作、探究情况,注重评价他们在项目进行中的思维、行为、情感、态度等方方面面的表现,用评价来促进他们学习品质、精神品质、思维品质的形成,促进他们观察力、思维力、学习力的提升。
三、项目式学习视域下少先队活动课的实施要点
1.把握方向促规范
项目式学习视域下的少先队活动课中,辅导员要把握好课程方向,始终以培养队员的组织意识、政治启蒙、道德养成为主要目标,牢牢把握少先队的组织属性,紧扣当前少先队教育的方向,培养队员的组织意识,增强队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促进少先队活动课程规范化。
2.创新形式促参与
项目式学习视域下的少先队活动课要考虑少先队员的儿童性,尊重少先队员的主体地位,要在活动中创新形式,用新颖、新奇、形象的手段来调动队员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在活动硬件方面提升使用感受,引发队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在活动设计方面增加活动的挑战性,调动大多数人参与到活动中来,达到活动参与的最大化、活动效果的最优化[6]。
3.丰富课程促成长
(1)规范知识型活动课程
知识型活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少先队基本知识、少先队礼仪、队章等。少先队活动课以开展活动的方式帮助队员系统地学习这些知识,在开展少先队知识教育之前首先要对辅导员进行系统的培训。
(2)丰富社区型活动课程
社区型活动课程是少先队活动课程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推进少先队品牌活动的重要抓手。社区型活动课程可以让少先队员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帮助他们在活动中经历情感体验,接受成长历练。
总之,项目式学习视域下的少先队活动课要让每名队员都快乐地参与进来,并感受到身在组织中的光荣感、成就感,让所有队员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杨一鸣.新时代,如何开展少先队活动课:《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的解读与回应[J].少先队活动,2022(04):4-6.
[2] 郑浩.新时代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逻辑架构和路径选择[J].少年儿童研究,2021(08):61-69.
[3] 江河.课程统整视域下H省小学少先队活动课实施研究[D]. 保定:河北大学,2021.
[4] 施梦妮.“双减”背景下常态化开展少先队活动课的实施策略研究:以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为例[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22(06):44-48.
[5] 张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少先队项目式活动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D].深圳:深圳大学,2020.
[6] 陈加仓,戴志远.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实践:以“党旗绘制”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22(06):36-39.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