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交互式作业讲评的价值与策略
作者: 高媛 李炳煌摘 要 校外培训机构虚假宣传等乱象丛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给学生减负”的呼声日益高涨。《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发布后,各地教育部门积极响应,减负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为了在作业量减少的情况下完全发挥作业的价值,我们需要改变作业讲评方式。“双减”视域下,对小学作业讲评与交互式教学进行融合,形成的交互式作业讲评可以培养学生主动作业的态度、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潜能、提升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改善课堂作业讲评的效果,形成的小学阶段交互式作业讲评应遵循的减量不减质、减负不减度、减难不减究,减时不减效的策略。
关 键 词 “双减” 小学 交互式作业讲评
引用格式 高媛,李炳煌.“双减”背景下小学交互式作业讲评的价值与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3(08):64-67.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政策中所谓的“作业负担”,一方面是指老师布置的作业过多,另一方面是指作业的难度过大。“双减”政策明确规定作业要适量适时,并且作业难度要适度。然而,通过做作业学生可以及时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如今作业减负、减量、减难、减时的情况下如何调动学生的作业主动性、如何将有限的作业发挥出最大的能量、如何让学生真正将知识主动建构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是基础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交互式作业讲评的理论基础
1.交互式教学理论
交互式教学最早在1982年被提出。交互式教学理论由Palincsar提出,指在某些教学情境和背景下,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在某些问题或专题上进行平等交流和互动的教学模式[1]。
交互式教学主旨在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且交互式教学在实际情境中重视学习同伴的相互促进和帮助。在交互式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是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形成了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根据社会建构主义,虽然知识是由个人主动建构的,只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但这种建构不是任意的,而是需要通过与他人的协商来不断进行调整和修正,并且还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2]。这一理论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应该是引导者、监督者。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以及对知识的理解,互相分享学习感受,提高彼此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交互式作业讲评的价值取向
1.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作业的态度
在减负的背景下,交互式的作业讲评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不只是完成了每次的课时作业或者单元作业就可以,而是要做好与同伴、老师交流作业的准备。这样一来,学生不再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他们会形成主动的态度。这种态度的养成也是一个培养积极习惯的过程。交互式的作业讲评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具备作业的主体意识,能够自觉、主动地制定作业计划,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进行有效学习,掌握知识运用的策略与方法,进而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及时反馈、自主评价。交互式的作业讲评以尊重、信任、发挥人的能动性为前提,它区别于学生的被动作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而不是在外界压力下被动地从事学习活动。因此一旦交互式作业讲评的方式得到学生的认可,那么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不必再担心学生的作业积极性问题,慢慢地主动做作业就成为了学生的习惯。
2.有利于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潜能
当前,作业量虽然减少,但是交互式作业讲评既可以完全发挥作业的价值,又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潜能。交互式作业讲评会提升学生做作业的主动性,对于学生来说,完成作业不再是简简单单得到答案就可以了,而是要懂得解题的思考过程,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不再是一个作业机器,而是一个会思考的作业精灵。另外,小组内每个成员对作业题目的理解构成了最终小组的作业讲解。这一阶段,“我与小组其他成员的答案是否一致?”“哪里是一致的?”“哪里是不一致的?”“我的方法好在哪里?”“别人的方法我为什么没有想到?”等等问题都会在学习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浮现在学生的脑海里,有助于推动他们深入思考。
3.有利于提升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小学引入交互式作业讲评有助于小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开发思维,将脑、眼、手等全部投入到做作业的过程中。交互式作业讲评以学生讲、师生评为主,要求学生既能独自探究又能合作探究,小组的表现就是团队成员表现的主要参考,能够提升学生小组合作研究的能力。在交互式作业讲评的前提下,学生在独自作业阶段遇到难题时会自主进行探究,探究题目的解题方法,或者探究解题的更多可能性。如果实在解决不了还可以寻求学习小组成员的帮助,在合作探究中学习他人的思维方式、解题思路,反思自己思维逻辑的不足,渐渐在讨论中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模式,取长补短。因此,交互式作业讲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小学生的解题态度,进而提升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4.有利于改善课堂作业讲评的效果
交互式作业讲评体现了师生平等和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学生通过分享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既巩固了知识,又锻炼了交流能力和思维逻辑,有利于改善以往一言堂的课堂模式,提升课堂作业讲评的效果。以往的作业讲评课堂上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站在权威的高度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解题方式与答案是对的,学生不需要发表任何意见,因此作业讲评并没有起到任何积极的反馈效果。而交互式作业讲评课堂以学生讲为主,学生讲的过程就是在头脑中重复知识结构的过程,在小组讨论时重复,在班级讨论时再重复,达到了作业讲评的目的。另外,学生在听其他同学讲解的过程中既可以对比自己的解题思路,也可以汲取他人的优点,这个优点既包括其他学生的思维模式,也包括语言表达和逻辑关系。小学作业讲评是打开学生思维的过程,需要营造一个愉快、活泼的课堂氛围,目的是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给学生一个平等交流的情境。交互式教学有利于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在交互背景下改变教师的主导地位,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作业讲评改善了课堂的氛围,加深了学生对各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了小学各科课堂教学质量。小学阶段是学习的启蒙阶段,教师提供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提升小学作业讲评的讲评质量,给予学生积极思考的动力,开展高效的交互教学课堂教学,可以有效弥补传统作业讲评的不足。交互式作业讲评中的组织方式、思考方式都是交互教学的核心。在交互式作业讲评中学生可以交流思想,教师借此全面了解每个学生作业中的表现、学科思维发展情况,以及学科知识掌握程度。
交互式的作业讲评也倡导师生互评以及生生互评,师生、生生共同学习,共同总结,在评价时让学生全身心关注课堂。学生通过评价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从此他们不只是生活中的好玩伴,同时也是学习中的好伙伴,把讲评课堂的效果发挥到极致。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交互式作业讲评的策略
1.减量不减质:做好作业设计,突出方法多样性
减量指的是减少学生的作业量,但为了发挥作业的价值,我们要保证作业的质。交互式讲评就是依托作业开展的,让学生从讲评中得到锻炼和思考,因此作业设计是基石。作业设计要突出方法的多样性或可讨论性,即要体现解题的过程,且不能只有一个答案,作业不能只是一种方法和一种说法,这样就失去了讲评的必要性和学生进行思维碰撞的机会,因此,作业的设计要体现方法的多样性和题解的可讨论性。课时结束或者单元结束后的作业要体现综合性和整体性,即要体现本课时或本单元的所有内容,而不再是知识碎片,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也是巩固知识的过程。如果题目兼顾了综合性和整体性,那么学生在回忆知识的时候也是带着完整的逻辑关系和框架结构来整理知识的。
比如,在设计语文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的作业时就可以提供给学生两篇文章《小兵张嘎》和《狱中联欢》,让他们找出其中“点面”结合之处,并与同学交流这样写的好处。这样的题目给了学生发挥的空间,因为首先题目中没有规定找到几处是正确的,需要依靠学生的认真程度以及知识掌握情况准确无误地找出所有运用点面结合描写手法的地方。其次,题目中并没有要求说明这样写的好处,有的同学可能只是把“点面结合”的优点写了下来,有的同学可能会联系整个文章的前后脉络,甚至是文章的主旨以及此时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学生在之后的讨论探索环节会发现彼此之间思维方式的不同,从而从中学习到他人的优点。再比如,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的教学结束后就可以将作业设计为:现在有一个由不同大小正方体和长方体组成的复杂图形小模型,观察这个复杂图形模型的俯瞰图、正面图、左面图、右边图(标注必要的长宽高和长度),在头脑中重塑这个复杂图形的立体构成,现提供彩灯、彩绳、红色卡纸(10cm*10cm)、白色卡纸(10cm*10cm)、蓝色卡纸(10cm*10cm)、绿色卡纸(10cm*10cm)对这个模型进行装饰,请问你会用多长的彩灯和彩绳,以及每个颜色的卡纸会用多少张?如果为制作这个模型购买一个透明的塑料盒子,需要挑选容积多大的盒子才既美观又合适呢?这个盒子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也可以利用家里边的材料动手搭一搭这个模型,与同学进行讨论。这个单元作业既结合了本册教材“观察物体(三)”中的一些内容,又综合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面积以及体积知识,还通过计算用了多少张纸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纸张,最大程度地发挥每张纸的利用性,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总之,作业设计是讲评的重要基础,讲评能否让作业发挥出最大的效果,要看设计中的作业是否有值得师生共同讨论的地方,以及是否需要学生讨论。
2.减负不减度:告知讲评要求,激发学生主动作业积极性
减负是减轻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但是与培养学生主动作业的态度不冲突,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提前告知学生作业讲评要求,让学生重视作业,激发他们主动作业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布置完作业后提示第二天的讲评要求:每个学习小组成员轮流讨论作业的答案、解题的方法以及自己是怎么做的,找出大家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派一个代表总结本小组有关作业的观点和步骤,在课上与全班同学和老师交流。所有代表发言完毕后根据小组表现选出最佳学习小组。将要求提前告知学生,他们自然而然地会提高做作业的主动性,努力为小组争光。因为作业不再仅仅是自己的任务,还关乎小组的荣誉,学习小组之间也有了共同的目标,大家互相促进,提高做作业的积极性。另外,这样的讲评要求,使学生不再消极地对待作业,如果学生还仅仅停留在应付作业上,那么在小组成员轮流讲评作业的时候他们就会手足无措。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学生会自觉增强自己的作业积极性和主动性,主动探寻解题的方法。
3.减难不减究: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及意见整理
“双减”政策明确规定作业难度不能超标,但教师可以在难度不超标的情况下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在作业讲评课堂的第一环节以及课下时间,学习小组都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同伴可以一同讨论作业的答案,一同探寻不同的解题方法。由于在第二环节需要派小组代表传达本小组的作业报告,因此小组内成员要及时汇总意见,共同思考哪种是正确的,哪种是更好的。当小组内产生意见分歧时,教师要善于引导,维持学习小组成员的友好关系。当小组内有成员偷懒时,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创造机会让学生知道小组表现的重要性。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点是:以讨论的形式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要仔细地听取他人的看法并学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在合作中要进行经验分享,并学会归纳和总结讨论结果[3]。
4.减时不减效:师生平等讲评,提高讲评效果
(1)创设民主氛围
作业讲评课堂上,教师要消除自己与学生之间的“陌生感”,让学生敢于发言,要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有平台可以锻炼自己。例如在作业讲评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放低姿态,提前与学生做好人物关系设定,可以说:“同学们,不知道大家的作业完成得怎么样,老师觉得这些作业题目有些难度,好想知道你们都是怎么做的,我们可以一起来交流交流,说不定你们的方法老师还没想到过”。教师应将自己看成是新的学习者,重点强调学生的地位,并带着教学相长的目的开展作业讲评。在小组交流环节,教师可以到学生身旁聆听小组讨论,了解讨论进度:“你们有几个人交流意见了?大家的答案都一样吗?”教师要主动询问学生的交流情况,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2)师生平等讲评
在各个小组互动之后,学生要生生评价,每个小组选出来一个除自己小组外表现最优异的小组,并说出两个优点。如果只让学生说一个表现优异的小组,那么为了本小组的利益他们会只支持自己,但是加个前提条件——“除自己小组之外”,就避免了无效评价的发生。另外,有的同学会因为与其他小组某个成员的关系好而选择该小组,“说出两个优点”就可以避免这一情况,要保证讲评的效果就必须保证“平等和公平”。而后教师要根据各组的表现分别给予评价。积极向上的评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还可以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得到心灵上的满足[4]。教师可以采用的评价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口头表扬、物质奖励、精神奖励等。通过奖励的方式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可以激发他们的热情,同时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可谓是一举多得。教师在评价各小组表现的同时可以针对题目中还需要进一步讲解的地方做讲解,或者哪一组有奇思妙想,都可以在最后环节重复一下,做到整节课有始有终,将“讲”和“评”完全融合在一起。
“双减”政策下,教师除了要精进课堂的知识学习过程,还要重视作业的价值。为了在作业量减少的情况下发挥出作业的最大价值,教师应该在讲评方式上进行变通,将传统的作业讲评转变为交互式讲评,在作业设计中突出方法的多样性和讨论的自由性,提前告知学生讲评要求,激发学生的作业积极性,同时学习小组共同合作探究以及对意见进行整理,最后师生平等讲评,提高整个课堂讲评的效果。
交互式作业讲评要做到减量不减质、减负不减度、减难不减究、减时不减效,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作业积极性,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潜能。
参考文献
[1] 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吕悦.交互式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海外英语,2021(23):244-245.
[3] 黄斌,党喜灵.浅谈“交互-自主”微课式教学模式[J].科技风,2020(03):63-64.
[4] 韩松.普通高中教师作业设计与讲评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4):36-40.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