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视角学习视野下小学生学习力的培养

作者: 邱灿

全视角学习视野下小学生学习力的培养0

摘 要 小学生学习力健康生长是实现“学会学习”素养的基本条件。学习力由动力维度、互动维度以及目标维度构成,分属各维度的学习力通过联动共促学生有效学习。目前,小学生学习中存在重知识传授、轻学习力培养的现象,导致学习力动力维度学习防御常见、互动维度学习阻抗常有、目标维度错误学习常现的现象。在全视角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教师理应革新教育教学理念,激发学习动机;内外部互动协同推进,提升互动效果;确保学习力均衡发展,避免内容缺失,以期提升学习力水平,助推“学会学习”素养的落地生根。

关  键  词 全视角学习理论 学习力 学习障碍 “学会学习”素养

引用格式 邱灿.全视角学习视野下小学生学习力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23(14):1-5.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把“学会学习”列为学生必备的六大素养之一。叶圣陶先生也曾表示,教是为了不教。学习力作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增长极”,对其他能力品格的养成具有触发作用,能够助推教育理想的实现。反观小学课堂,品德教育和知识传授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学习力培育环节被边缘化。本文意欲在全视角学习理论的视角下,对小学生学习力发展困境进行剖析,以此找到提升学习力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一、小学生学习力构成与发展困境分析

学习力的概念最初源于管理学领域,之后拓展到教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学习力是学生的“生命之根”,正所谓,“国事之强由于人,人才之成出于学”[1]。未来时代是学习时代、知识时代和睿智时代,只有保证学习力健康、正向地成长,才能适应这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并找到自身立足之处。

1.小学生学习力的构成

不同学者对学习力的界定各有不同,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本文选取了克里克(Crick)有关学习力的定义,即“促进学习意愿与学习结果相互作用的能量就是学习力”[2],它是动力、毅力、抗逆力、互惠力、能力、转化力和创造力的总和(如图1)。

根据功能属性可将小学生学习力划分为动力维度、互动维度和目标维度,三个维度通过联动和互动共同促进小学生学习力的发展。

(1)动力维度:学习动力和毅力

小学生学习力动力维度由动力和毅力组成,其中动力着眼于为什么学习,毅力关注学习是否能够持续进行。作为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力量,动力维度是学习发生、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学习力内生发展的基础,激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2)互动维度:学习抗逆力和互惠力

维持健康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需要一定的抗逆力和互惠力。抗逆力是指小学生能够以乐观的心态面对逆境并能够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互惠力是指向人学习、助人学习,最终能够做到互动以及协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3]。互动维度为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内部基础和外部条件,保障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

(3)目标维度:学习能力、转化力和创造力

目标维度由基础能力和高阶学习力构成,其中基础能力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探索发现的能力以及反思批判的能力等。转化力和创新力具有“学会学习”的特征,属于高阶学习力。其中转化力意为正确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创造力则是在已有基础上发展新知识的能力。目标维度是对学习高度的阐释,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基础能力,还包括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2.小学生学习力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

小学阶段普遍倡导德育、教学两条腿走路,在此过程中通常忽视对学生学习力的培育,因此小学生学习力的各个维度常出现紊乱现象。

(1)动力维度:学习防御常见

小学生学习力动力维度的困境与学习防御相关,“学习被阻止或被大量无意识心理机制所扭曲,这些心理机制是用以保护个体免于学习的”[4]。这类学习或体现为危险性、或体现为挑战性,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冲击,导致动力不稳定、毅力不坚定。

学习无用论泛滥是小学生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受功用主义影响,人们过于关注教育的工具性效益而忽视其本体价值,认为读书贵、毕业难、起薪低,难以通过读书实现代际向上流动的愿望,学习无用论甚嚣尘上。小学生受年龄限制,难以避免学习无用论的荼毒,进而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小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还源于学校负担过重。“智”的培育侵占了绝大多数课堂,小学课堂教学依然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而知识本身是枯燥无味的,探索知识的过程又难免对已有认知图式造成冲击,进而引发学习防御的产生,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对苦楚学习文化观矫枉过正以及网络时代所滋生的诱惑能够合理解释学生毅力不坚定的问题。诚然,恪守“苦学”信念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造成冲击,尤其是引入享受主义学习文化观之后,人们过分强调学习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在此之后,苦楚学习文化观几乎被全盘否定,以至于其倡导的坚韧、刻苦、恒心等学习品质逐步为人们忽略。其次,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娱乐触手可及,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的小学生很难抗拒外部诱惑,这种情况在学习出现障碍时尤为明显,学生本能地为外部诱惑所吸引,从而逃避学习,难以保障学习的持续发展。

(2)互动维度:学习阻抗常现

学生学习过程亦是与他者和环境互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出现难以承受的问题时导致的学习障碍即为学习阻抗。对学习的阻抗是在环境被体验为不可接受的时候激发起来的。学生学习过程出现学习阻抗,通常表现出抗逆力不足以及互惠力欠佳的现象。

小学生抗逆力不足是学校挫折教育缺位以及家庭教育失衡共同作用的后果。家校关系紧张导致多数学校都以平稳推进教学任务为目标,鲜有学校将逆商培养列入教学计划并融入学科教学中。学校挫折教育缺位是学生抗逆力低下的外部因素,其根本原因是家庭教育中“物质保障”和“精神培育”之间的失衡,“我国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弊病就是重‘知’轻‘德’,重‘包’轻‘放’”[5]。父母竭力为孩子提供一条龙式服务,但在过度包容和宠溺的同时,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精神支持,导致他们脱离舒适的家庭环境后难以应对各项外部压力。挫折教育缺位以及家庭教育中精神支持的缺失,干扰了学生内部获得过程,影响其抗逆力发展。

日常教学过程中,外部互动过程出现异化,阻碍了小学生互惠力的发展。传统课堂常常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处于弱势地位,师生之间的交流被剥夺,使得互惠力的培育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且有限的教育资源引发了学生之间的恶性竞争。“绝大多数的学生自残酷的考试竞争中变得自私自利,不想、不愿或不敢与同学合作。”[6]而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合作以及互惠能力,因此互惠力的培养迫在眉睫。

(3)目标维度:错误学习常有

学习力目标维度的学习障碍一般由错误学习引起,“错误学习源自不充分的先前素质、缺乏集中注意、大范围发生的错误理解或不恰当的交流的结构”[7],集中表现为基础能力薄弱和高阶学习力转化不足。

小学生能力发展不足,首先体现在获取知识的方式过于被动。传统课堂中教师过多关注知识传递,忽视学生探索发现能力的培养,所开展的探究式学习等大多流于形式,并没有为培养学生探索发现能力提供有力支撑。反思批判是学生进步的阶梯,也是影响学习力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小学生缺乏审视自身学习过程的能力,难以觉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作出反思和反馈。由此可见,获取知识方式、探究发现的能力以及反思批判等方面的掣肘,是阻碍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学用脱节是影响转化力发展的重要阻力。转化力的培养与情境有很高的粘性,知识的讲授只有依托具体情境,才更有助于学生接受并迁移应用。有学者表示,传统教学“将事物从复杂的背景中隔离出来进行学习,误认为对事物的孤立的认识,可以推及更大的背景中,忽视具体条件的限制”[8]。在现有课堂中,知识和情境通常是相互剥离的,是离身化的知识。因此,学生虽接受了知识,却难以将其迁移应用,导致转化力欠缺。

封闭化、程序化、序列化的教学设计扼杀了小学生的创造力。“现代教育所追求的效率主要是学生尽可能多而快地掌握各种结构化、系统化的知识,这在基础教育阶段表现得尤为明显。”[9]在这种背景下开展的教学活动通常是为达成课程目标服务的,一切不利于目标达成的因素都会被无形地排斥在课堂之外,导致课堂氛围过于封闭,学生处于弱势地位,话语权被褫夺、问题被忽略、存在被漠视。长此以往,学生问题意识弱化,创造力大大受损。

二、全视角学习理论对学习障碍的关照

克努兹·伊列雷斯创造性地提出学习的“三个维度”,即内容、动机和互动。“如果要做到充分理解和分析一个学习情境,这三个维度必须始终被顾及。”[10]学习包括“两个过程”,即内部获得过程和外部互动过程。此外,克努兹·伊列雷斯还指出,学习障碍发生在学习的不同维度,这为消除学习障碍、提升学习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1.降低学习防御:要求动机持久有效

依据全视角学习理论,动机维度主要包括动力、情绪和意志。动机维度的异化体现为学习防御,即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学习具有危险性或者限制性,对学生心理造成压力时,学习过程即被阻止或被无意识的心理机制所扭曲,这些心理机制保护个体免于学习。

学习防御发生时,主要体现为厌学情绪甚至是厌学症的产生。据不完全统计,疫情期间,中国有近5000万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并且数量呈增长的态势。具体表现为:视学习为负担,学习动力不足;对学校生活不满,对教师有逆反心理,情绪体验较差;难以理性对待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意志力不坚定。

要降低学习防御,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动力激活和毅力培养,维持动机的持久有效性,以便于出现厌学情绪及厌学症时,学习者更倾向于解决问题,实现自我突破。此外,“动机的基线还总是受到学习所关注的内容的影响”[11]。教师应当搭建课堂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将枯燥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和经验相关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降低学习防御。

2.减少学习阻抗:强调互动多维立体

在全视角学习理论视野下,学习互动维度包括内部获得过程和外部互动过程。互动维度“选择的符号性词汇是活动、合作和对话”[12]。互动维度发生紊乱,外部情境发生异化导致个体难以正确应对压力时,即会产生学习阻抗。

学习阻抗通常是在具体的情境中被激活,集中体现为个人抗逆力较差,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压力。近年来,小学生因不能合理消解压力而走向不归路的悲剧时有发生。学生抗逆力的缺失是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学习阻抗还体现为学生难以理性对待朋辈竞争,导致合作意识和互惠意识淡薄。

互动过程健康发展能够有效降低学习阻抗。因此,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学生内部获得过程的健康发展,一方面适当开展挫折教育,注重学生抗逆力的培养,为学生学习奠定健康的内心基础;另一方面,营造互促共生的教育生态环境,关注学生与他人的活动、对话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互惠意识,实现和谐共赢。

3.规避错误学习:注重内容均衡发展

目标维度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理解和技能之外,“有着更为普遍的文化获得特征,或者它也可以与工作方法相关,具有‘学会学习’的特征”[13]。目标维度的失衡导致错误学习的出现。先前经验不足、错误理解以及不当的交流结构都可能导致错误学习,主要外显为基础能力不足,高阶学习力发展受限。

“高分低能”是目标维度失衡的重要体现,即虽然具备扎实的基础能力,但高阶学习力发展不足,转化力和创造力水平不高。尤其是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只有具备转化力和创造力,才能确保自身竞争优势。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学习内容均衡发展,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降低狭义上的错误学习,也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迁移运用的能力,打造开放性课堂,发散思维,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升转化力和创造力水平。

动机维度紊乱导致学习防御,互动维度异化造成学习阻抗,目标维度失衡引发错误学习。学习三维度的异化与学习障碍之间是原因与结果的辩证统一关系,互相依存且互相作用。首先,不存在没有原因的学习障碍,学习障碍的产生都有其内部或外部的根源;同样也不存在没有结果的学习异化,学习维度出现失衡,势必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造成影响。其次,学习维度的异化导致学习障碍的产生,学习障碍的具体表现又为消除学习异化现象提供了思路。全视角学习理论有关学习障碍的阐释,为减少学习障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科学的依据。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