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观念的小学英语教材与绘本融合教学设计研究

作者: 朱敏

基于大观念的小学英语教材与绘本融合教学设计研究0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指向核心素养的大观念得到高度重视。从大观念的视角,开展教材与绘本融合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是指向核心素养的创新教学形式。要完成这一研究任务,需要深入理解大观念,能够提炼大观念和表征大观念。运用大观念开展教材与绘本的融合教学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在大观念的统领下,形成一致性的目标体系;围绕关键问题,形成问题链组织教学活动;根据教学活动中的任务表现,设计评价方案。

关  键  词 大观念 小学英语 教材与绘本融合 教学设计

引用格式 朱敏.基于大观念的小学英语教材与绘本融合教学设计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3(26):69-72.

随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学科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教材作为英语课程的核心资源,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英语教学要突破教材的限制,充分挖掘教材以外的资源,并与教材进行有效的融合,进一步深化对主题意义的探究[1]。绘本蕴含丰富的语言知识、文化内涵、思维方式和智慧想象,已成为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素材性资源,教材与绘本的融合教学设计研究也得到广泛的实践。指向核心素养的大观念,可以在事实基础上产生深层次的、可迁移的观念,在教材与绘本之间建立有效联结和建构深层对话。因此,基于大观念的教材和绘本融合教学设计研究有利于落实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

一、理解大观念,为教材与绘本融合教学设计奠基

教材与绘本融合的教学不是教材和绘本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内在知识的深层建构,深化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能力提升、素养形成,有效地解决与生活相关的现实问题。具有统领思维的大观念具有高通路的迁移性,是落实素养导向教学的有力抓手。如何理解大观念是运用大观念的前提和基础。大观念的内涵不是“庞大”,也不是指“基础”,而是核心,是“高位”和“上位”的概念,具有很强的迁移价值[2]。大观念不仅可以打通知识之间的壁垒,还能建立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结。因此,大观念可以架构起教材和绘本的内在联结,实现教材与绘本1+1>2的教学效果。

一个概念之所以被称作为大观念,它需要满足:普遍被应用;能通过不同内容来展开,可以依据关联度、兴趣和意愿来选择内容;可以运用于新的情境,能够使学习者理解他们一生中可能会遇到的情况和事件,即使是目前尚不知道的[3]。大观念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英语课程而言,可以分为宏观层面关于学科本质的大观念;中观层面关于单元大主题、大任务的大观念;微观层面的有关具体主题探究和相应的语言学习活动的大观念[4]。本文主要聚焦于微观层面的大观念,即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运用大观念探讨围绕主题意义的教学设计研究,不仅关注知识体系的建构,也指向学生现实生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素养。

二、提炼大观念,建立教材与绘本融合教学设计的有效联结

大观念不是具体的、现成的,而是超越具体的抽象,其生成过程是“具体—抽象—具体”的循环过程,是具体和抽象的协同思维过程[5]。抽象的概念是知识结构的体现,具体是指大观念来自于鲜活的情境,并能回到情境中被应用。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单元主题、语篇内容等之间是抽象概念与具体事实反复交融、相辅相成的生成过程。因此,可以从高位的课程指导到具体的主题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分析,提炼可迁移和运用的大观念。

课程标准是开展学科教学的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反映国家育人方针和要求,而大观念作为学科概念的核心要义,广泛地出现在课程标准之中。例如关于习惯、环境、节日等主题词,通过结合教学内容,分析单元主题,针对相应主题可以用这些关键词生成“好习惯益终身、绿色生活需要人人参与、节日是文化的重要组成”等大观念。从课程标准的反复研读中寻找大观念,可以建构起围绕更大主题的融合教学,将知识结构进行有机的串联,透视教学内容,深化主题探究,促进问题更有效的解决。

大观念蕴藏在教学内容中,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逆向分析和研究确定大观念。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The king's new clothes,本单元话题是国王的新衣。语言知识主要是行为动词词汇,一般过去时的语法结构。渗透的是服饰文化,引导学生理解、尊重和欣赏多样的服饰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真诚勇敢等积极的品格,树立内在美和外在美统一的价值观。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本单元主题意义定义为“美的含义”,大观念确定为“性格对生活产生重要作用和影响。”但即使是最好的教材,也只能实现部分预期的结果,还需要教师创造性地选择补充性教学内容加以融合,才能更好地接近预期的效果。笔者在本单元的教学实践中选择融合绘本“Joseph had a little overcoat”开展教学设计,绘本话题为主人公约瑟夫的旧外套,通过旧外套展现约瑟夫勤劳、朴素、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绘本中不同的人物设计和情节发展具有新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且绘本与教材故事不同的结局冲突引发学生更深刻的思考。绘本融合的教学设计,从教材中更关注语言知识过渡到绘本阅读中更关注语言意义,思维层次的提升[6]。绘本融合的教学设计,可以有效拓展知识结构、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和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大观念的形成和运用。

三、表征大观念,建构教材与绘本融合的深层对话

由于大观念的抽象性、概括性等特征,因此它不能被直接拿来使用,需要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形式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实施。基于大观念的单元主题探究过程,本质上是解决问题的过程[7]。学生对于大观念的理解和运用,是在教师创设并组织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实现的,这些活动需要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进行。因此,将大观念转化为问题的形式,创设任务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思考、讨论和对话,促进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深度理解,及其认知能力的发展。

表征大观念的问题必须紧紧围绕大观念展开,要有利于大观念的生成和讨论的开展,而与大观念相应的问题起到关键作用,称为关键问题。大观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步形成的,相应的,围绕关键问题还需要形成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从不同层次和维度实现对问题的有效解决。表征大观念的关键问题以及建构的问题链,能够在教材和绘本之间建构知识与意义的深层联结,指向核心素养的形成。例如,在The king’s new clothes融合绘本Joseph had a little overcoat的教学设计中,围绕大观念“性格对生活产生重要作用和影响。”设计关键问题“在生活中,人物性格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并围绕主要问题设计问题链“外貌特征有哪些不同?→人物生活的环境背景怎样?→故事主人公有那些具体行为体现?→故事主人公言行背后体现怎样的生活价值?→你选择怎样的一种生活价值观?→你有哪些具体的行为表现?”这些问题在教材与绘本之间展开了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深度对话。

能够促进学生持久理解大观念的关键问题及问题链,能够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使教材与绘本在形式和内容的融合上浑然一体,使主题意义的探究在相对完整和丰富的真实情境中展开。表征大观念的问题在不同教学阶段会有所侧重,但均要指向主题意义的探究和大观念的生成。在“The king's new clothes”融合绘本“Joseph had a little overcoat”问题链的设计中,无论是关键问题,还是围绕关键问题形成的问题链,同时指向教材和绘本话题的深度探讨,解决教材与绘本共同联结的生活问题,这也是运用大观念的本质要求和形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

四、运用大观念,设计教材与绘本融合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方案是核心素养育人目标得以落实的具体步骤和重要环节。大观念所具有的概括性、普遍性、永恒性、抽象性与核心素养的迁移要求可谓无缝对接[8]。开展教材与绘本融合的教学设计研究,大观念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在大观念的统领下,形成一致性的目标体系

核心素养、大观念与教学目标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大观念是联结素养目标与教学目标的桥梁和纽带。理解和运用大观念是在问题的探究中实现的,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以大观念为路标制定的教学目标可以让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落实。绘本作为独立的语篇,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需要根据教材需要进行灵活的调整,围绕大观念与教材保持着一致。绘本融合的教学目标除了考虑纵向的逻辑关系,遵守教材与绘本融合的原则,也需要横向结合,使知识、能力和价值目标得到拓展,更好地促进育人目标的实现。

例如,在The king's new clothes中,目标逻辑分析为:以“形成良好品格和学会生活”作为核心素养,确定“掌握故事发展背景和发展情节,比较故事中人物的相似性以及差异性,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世界,认识自我”作为对故事类教学内容的要求,根据对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分析,确定大观念为“性格对生活产生重要作用和影响”。为此,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在生活中,人物性格是怎样体现出来的?”结合以上分析,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核心素养要求:形成良好品格和学会生活

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要求 :理解故事,分析人物,认识世界和自我

大观念:人物性格对生活产生重要作用和影响

关键问题:在生活中,人物性格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教学目标确定:具体内容见表1。

2.围绕关键问题,形成问题链组织教学活动

大观念是抽象的概念,对教学活动不产生直接的联系,教师要规划服务于教学目标达成的教学活动,可以通过设计体现主题意义探究、逻辑严谨的问题链,将问题的讨论逐步引向深入,帮助学生在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以大观念为统摄的结构化知识,并能将其迁移至新的情境中解决新问题。在融合教材与绘本的教学过程中,绘本的新情境的迁入和新问题的解决,不仅是结构化知识的实践运用,也是对教材内容进一步探究的创新过程。

例如,对于the king's new clothes和绘本Joseph had a little overcoat融合的教学设计,根据教学目标,运用大观念统摄下形成的问题链,进行相应的活动设计。

关键问题:生活中,人物性格有怎样的体现?

探究问题具体见表2。

围绕大观念设计的问题链,有助于对问题展开深层次的探讨,因为有绘本资源的支持,保障了教学活动和问题之间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而逐步实践对主题意义的深层探究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3.根据教学活动中的任务表现,设计评价方案

大观念教学的目标指向的是素养,素养相关的活动主要是指问题的解决,使知识不再具有惰性。教材与绘本融合教学的目的是促进问题的深层次探究和解决,同时也激活教材固有的思维逻辑结构,拓展问题解决的时间和空间。基于大观念设计的评价方案,可以通过问题探究的层次和水平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核心素养的落实情况,在教学中体现为表现性任务的完成情况。

大观念的要求:了解他人,认识自己。

表现性任务评价:具体见表3。

从评价方案的整体性而言,对表现型任务的评价,既可以作为形成性评价,及时了解学生对大观念的认知过程,调整和改进教与学的过程,也可以作为终结性评价,了解学生对大观念是否能够进行理解和运用,并做出下一阶段教学内容和进度的安排。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不同绘本作为融合素材,其强调的价值取向也会跟着改变,因此,设置的表现性任务也会产生变化。

基于大观念进行教材与绘本融合的教学设计,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但是,具有高度抽象和概括性的大观念是不能通过简单的灌输就能被习得的,只有从多角度构建相关知识,挖掘不同语篇背后的深层意义,才能形成相对完整的主题认知、价值判断和行为取向。基于大观念的教材与绘本融合的教学设计,从目标设计、活动组织到评价实施,既是对大观念建构的过程,也是对大观念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的过程,最终指向的是核心素养育人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72-73.

[2][5] 刘徽.大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33-41.

[3] 埃里克森,兰宁.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绝佳实践[M].鲁效孔,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26-28.

[4][8] 邵朝友,崔允漷.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案设计:大观念的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7,46(06):11-19.

[6] 钱小芳,但清瑶.小学英语教材与绘本融合教学的方式与实施途径[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1,44(10):1-5.

[7] 周诗杰.基于大观念的小学英语单元教学设计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2021,41(12):88-93.

[责任编辑:郭振玲]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