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激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 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与实施
作者: 李建东[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从目前来看,有些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管理方面仍存在不足,存在动力不足、资源有限、评价体系单一等问题,难以满足教师日益增长的专业发展需求。因此,探索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以激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热情,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阐述了激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价值意义,其次,详细探讨了学校激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管理制度的构建途径。
[关键词]学校;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管理制度;构建
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与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其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与兴趣培养。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与课程内容的日益丰富,持续的专业发展能帮助教师紧跟时代步伐,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为此,学校应高度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并将其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之中,并持续投入资源,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与发展平台,这样,不仅能够促进教师个人职业生涯的成长与满足,还能够推动学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1]。
一、激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价值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学校激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一方面,激发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在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中,能够不断吸收最新的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而且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框架,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传授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们在课堂上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激发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还能够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学校通过组织教学研讨、鼓励课程开发、支持教育科研等多种方式,能够为教师搭建了展示才华、交流思想的平台,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能够突破常规,勇于探索未知,不断提出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这样不仅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增强教师队伍稳定性
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不仅是对教师个人成长的尊重与支持,而且是构建稳定教师队伍的关键。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主体,其职业满意度和归属感直接关系到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否,当学校重视并主动满足教师在教学技能、知识更新、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发展需求时,教师能够感受到来自组织的关心与支持,这种正面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会显著提升他们的职业满意度和归属感[2]。此外,随着教师专业技能的不断提升和职业素养的增强,教师在面对教育挑战时能够更加从容自信,这种内在的满足感会转化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忠诚,能够使教师更加珍惜在学校的工作机会,进而能够增强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使教师能够全心全意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实现教育公平与优质化
教师作为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其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应当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激发教师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当每位教师都能够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时,教师便能够更好地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高效的教学服务。同时,随着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也得到普遍提升,使优质教育资源不再局限于少数名校或名师手中,而是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实现共享,从而能够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这不仅有助于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的教育差距,还能够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公平而优质的教育服务。此外,教师的专业发展还有助于提升整个教育系统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当教师能够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时,教育创新将成为可能,从而能够推动整个教育行业的持续进步和稳步发展。
二、激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管理制度的构建途径
(一)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在构建一套激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管理制度时,学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与每位教师的基本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学校应审视自身的教育理念、办学特色及未来发展规划,包括提升教学质量、强化教育科研能力、优化教育技术应用等多个维度,以此为基础确立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同时,学校应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教学观察等手段,深入了解每位教师的专业背景、教学能力、职业兴趣及未来规划,这样有利于学校全面掌握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及潜在需求,从而为教师制定个性化的发展目标提供有力依据。在此基础上,学校应与教师共同制定清晰、具体、可量化的专业发展目标,并确保这些目标既符合学校整体发展需求,又能体现教师的个人特色与成长路径。例如,针对新入职教师,可设定提升课堂管理能力、掌握基本教学技巧等短期目标;而对于资深教师,则应鼓励其参与教育科研、引领学科发展等更高层次的活动[3]。此外,学校应与教师制订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时间节点、具体任务、所需资源及支持措施等,以确保教师能够有条不紊地朝着既定目标迈进,同时学校应建立有效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定期回顾目标达成情况并进行及时调整,这样能够确保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学校为了全面激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建立合理完善的激励机制与评价体系。一方面,学校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学校在制定教师评价体系时,应涵盖教学技能、学生评价、科研成果、师德师风等多个维度内容,这样能够确保教师评价的全面性和公正性,同时学校应将教师专业发展明确纳入教师绩效考核范围,并将其作为衡量教师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引导教师重视并投入于自身的专业发展,还能为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从而能够激发教师队伍的整体活力与创造力。另一方面,学校应不断创新和优化激励机制。学校在建立健全评价制度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创新和优化激励机制,以激发教师参与专业发展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可以设立教师专业发展奖励基金,对在专业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的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奖励,以此能够激励全体教师向先进看齐,同时学校应积极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进修机会,如国内外学术交流、高级研修班、在线课程学习等,帮助教师拓宽视野、更新知识、提升技能。此外,学校在职称晋升方面应给予积极参与专业发展的教师优先权,这样能够进一步激发教师追求专业成长的热情与动力。
(三)加强培训与资源支持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教育环境中,学校应加强小学教师的专业培训与优化资源配置,这样可以为小学教师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灵活便捷的学习资源和发展机会,从而能够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一方面,学校为了全面促进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需采用多元化、灵活性的培训方式。学校应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将校本培训作为基础,通过组织教学研讨会、公开课观摩、教学案例分析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教学技能,同时学校应积极参与国家层面的国培计划,为教师提供更高层次、更系统的专业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研修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培训方式,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参与在线课程学习、教学论坛讨论等,从而能够实现自我提升和持续发展[4]。另一方面,为了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应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学校应加大投入购买和更新图书资料,确保教师能够接触到最新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和教学案例,从而能够为教师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同时学校应加强教学设备的投入,包括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室器材、信息技术工具等,为教师提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而能够大大提升教学效果。此外,学校应建立和完善网络资源库,为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在线学习资源,包括教学视频、课件、教学案例等,从而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方便教师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四)搭建合作与交流平台
搭建合作与交流平台是促进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举措,学校通过建立教研团队和开展校际交流等方式,可以激发教师的集体智慧,深化教学研究,同时能够拓宽教师的视野,提升其专业素养。一方面,学校应建立教研团队。教研团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学校应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兴趣和专长,积极组建或参与各类教研团队,在团队中教师可以围绕共同的教学目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这样能够通过思想的碰撞与融合,有利于教师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同时,教师应定期进行课例研讨,教师通过共同观摩、分析教学案例,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从而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此外,教师在教研团队的氛围中能够进行教学反思,更加坦诚地面对自己的教学不足,从而能够积极寻求改进策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步。另一方面,学校应组织教师开展校际交流。学校应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校际的教学观摩、经验分享等活动,教师通过观摩其他学校的教学实践,能够了解到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从而拓宽自己的教学视野,同时经验分享活动能够让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成功案例,也可以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索教育教学的真谛。
(五)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管理
为了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在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中稳步前行,学校应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管理,学校通过建立科学、系统的档案管理制度与定期评估反馈机制,可以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有利条件。一方面,学校应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每位教师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专业成长轨迹各具特色,为此,学校应为每位教师量身定制专业发展档案,为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教师档案不仅是教师职业生涯的编年史,而且是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科研成果及学生反馈等多维度信息的集合体,学校通过定期更新档案内容,如参加的培训课程、发表的学术论文、获得的荣誉奖项、教学设计的创新实践等,可以清晰地勾勒出教师成长的轨迹,从而能够为教师自我反思和规划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宝贵资料,这些档案也是学校评估教师绩效、制订个性化培训计划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学校应对教师专业发展定期评估与反馈。教师专业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学校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发展评估,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明确方向。在评估过程中,学校应秉持客观、公正、全面的原则,既重视教师教学成果评估,也重视其教育理念、教学技能、科研能力等多方面的成长。此外,学校应基于评估结果,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专业发展支持,如定制培训计划、提供学习资源、搭建交流平台等,这样有利于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不断前行[5]。
(六)构建支持性组织文化环境
在构建现代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构建支持性组织文化环境不仅能够激发教师的内在潜能,促进其专业成长,还能为学校营造一个和谐、进取的教育环境,进而能够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首先,学校应树立人本理念。在学校管理中,学校管理者应深入了解每位教师的职业发展需求和个人成长目标,提供个性化的支持与帮助,这意味着学校要打破传统科层制的束缚,建立更加灵活、开放的管理机制,让教师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参与学校决策中。其次,学校还应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工作生活平衡。学校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等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缓解职业压力,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这样教师才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专注的态度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再次,学校应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学校可以通过树立优秀学习典型、举办学习成果展示等活动,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学校还应加强与外部学术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最后,学校应构建一个开放、包容、合作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通过构建开放、包容、合作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让教师不同的思想和观点自由交流碰撞,使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方法可以相互借鉴融合,这样的文化氛围将极大地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激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管理制度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明确专业发展目标、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培训与资源支持、搭建合作与交流平台、注重过程管理以及构建支持性组织文化等多方面的努力,学校应为教师创造一个有利于专业成长的环境,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还能够为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管理制度建设,不断探索和完善相关措施,以推动教育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耿丹青.分类优化,为不同岗位教师畅通专业发展通道——广东省新一轮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政策述评[J].教育家, 2023(16):14-15.
[2]吕相林.教科研创新管理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智力, 2023(4):41-44.
[3]陈莹.基于大数据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平台研究——以东莞市松山湖北区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 2022(6):25-27.
[4]姚计海,张蒙.“双减”政策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机遇,问题与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6):41-49.
[5]王杰.甘孜州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探究——基于勒温场动力理论的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2(12):40-43.
(责任编辑: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