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校长重在念好“三字经”
作者: 丁吉念[摘 要]如何做个好校长?重在念好“法”“勤”“情”“三字经”。念好“法”字经,即坚持做好依法治校,建立好制度规范做到“三好”、建立好运行机制做到“四力并举”;念好“勤”字经,即坚持做好以勤治校,勤于专业发展做到“两个努力”、勤于笃实管理做到“五参”;念好“情”字经,即坚持做好用情治校,关怀师生做到“两个细心”、激励师生做到“两个用心”。
[关键词]好校长;“三字经”;依法治校;以勤治校;用情治校
2020年9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犹如春风催发,为中小学更好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要原汁原味地落实好《若干意见》、不折不扣地实现好《若干意见》的初心使命,真正把学校办得更好,好校长是关键。如何做个好校长?重在念好“法”“勤”“情”这“三字经”。
一、念好“法”字经
念好“法”字经,即坚持做好依法治校。“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语出《吕氏春秋》)好学校的基础是教学有规范,师生有规则。要夯实这个基础,校长必须念好“法”字经,始终用好法治思维,[1]坚持做好依法治校。
(一)建立好制度规范
“人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唐·白居易语)制度规范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导向,是校长权力的“缰绳”,是学校治理的“安全带”。如何建立好制度规范?需要做到“三好”:
1.树立好愿景。树立好愿景,制度规范就有了方向,在同一方向上建立的制度规范才会有一致性与系统性,也才会产生治理的向心力与聚合力。学校发展的中心愿景是:办更好的学校、育更好的人才。围绕这个中心愿景,学校管理人员制度规范的愿景应该是:做更好地管理,为育人提供更高水平地管理服务;学校后勤人员制度规范的愿景应该是:做更好的后勤,为育人提供更高品位的保障服务;教师制度规范的愿景应该是:更好地教学,更高品质地育人;学生制度规范的愿景应该是:更好地学习,更高质量地成人。
2.确立好依据。确立好依据,制度规范就有了合法性,在合法基础上建立的制度规范才会有凛然正气与十足底气,也才会有治理的感召力与执行力。学校制度规范的依据主要有七个层面:
一是以《宪法》与《民法典》为遵循。学校制度规范应与《宪法》与《民法典》中的相关教育条款保持一致。
二是以国家教育法律为遵循。学校制度规范应与《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国家教育法律保持一致。
三是以教育法规为遵循。学校制度规范应与《教师资格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教学成果奖励条例》等相关国家教育法规保持一致。
四是以教育规章为遵循。学校制度规范应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校长专业标准》《教师专业标准》《中小学实施教育惩戒规则》等教育部颁布的相关教育规章保持一致。
五是以国家教育政策为遵循。学校制度规范应与《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相关国家教育政策保持一致。
六是以地方教育法规政策为遵循。学校制度规范应与地方相关教育法规政策保持一致。
七是以立足校本实际为遵循。学校制度规范对校风、教风、学风具有引领作用,它一定高于学校当前的教育实际。但制度规范过于拔高就会脱离实际,这样的制度规范常常会成为空中楼阁与镜花水月,因而失去其治理作用。所以,学校制度规范既要把“办更好的学校、育更好的人才”的理想融入制度规范之中,也要把制度规范的根系植于学校实际的沃土之中,坚持以立足校本实际为遵循,让学校制度规范与学校当前教学实际很好地契合在一起。
3.健全好制度。学校制度规范为谁而建立?为学校人而建立!学校的中心是教学,站在教学的角度,学校人分为两种:一种是“教人”,即教师;一种是“学人”,即学生。教师按照不同的主责,又可分为教学管理人员、教学后勤人员、专任教师(含班主任)等三种。因而,学校人可分为教学管理人员、教学后勤人员、专任教师(含班主任)及学生等四种,学校的制度规范也就应该面向这四种学校人而建立。一般中小学必须建立如下制度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常规》《教学管理常规》(包含校长及各类管理人员)、《教学后勤常规》《教师教学常规》《教师教研常规》《班主任工作常规》《立德树人教育常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常规》以及《学生言行常规》《学生学习常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常规》等。
(二)建立好运行机制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明·张居正语)制度规范的价值在于执行,执行制度规范靠的是运行机制。如何建立好运行机制?需要做到“四力并举”:
1.过程考评力。凡有制度规范必有过程考评,制度规范就会形成评价的力量。一些学校往往因为不能明确考评的主体责任,结果常常出现“考评流于形式上,制度挂在墙面上”的问题。要强化过程考评力,就要明确考评主体责任。中小学考评主体责任应该这样明确:校长考评教师,教师考评学生,学校主管部门与地方党委、政府考评校长。怎么考评教师?一般通过“校长考评班子,班子考评教师”的机制,实现校长对教师的考评;怎么考评学生?一般通过“班主任主评,科任教师与其他相关教师辅评”的机制,实现教师对学生的考评;怎么考评校长?一般通过“学校主管部门与地方党委政府联合组织,师生与家长广泛参与”的机制,实现对校长的考评。
2.公平执行力。凡有制度规范必能公平执行,制度规范就会具有公正的力量。公平执行制度规范应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全面做到“三个公平”:细则公平:要按照“民主—集中—民主”的程序,制定出公平的考评细则,对考评什么、怎么考评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确保考评细则的刚性与可操作性;考评公平:考评过程要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做到不徇私情、不做人情、不搞弹性,做到每周一纪实、每月一反馈、每学期一小结,确保过程评价公开透明、客观真实、反馈及时;结果公平:教学制度规范考评结果,一般以学年为单元核计。学年考评结果要以考评细则为准绳,以过程考评纪实为依据,确保学年考评结果公平精准。
3.阳光监督力。凡有制度规范必有阳光监督,制度规范就会拥有阳光的力量。阳光监督要坚持“防微杜渐、坦诚相见、正面为主”的原则,努力实施好“三个监督”:党支部监督:党支部要发挥核心堡垒作用,通过审议学校制度规范、督查制度规范执行、开展管理人员警示教育以及谈话提醒等方式,实施好党支部监督;教代会监督:教代会要充分行使民主监督权利,通过参与学校制度规范的制定过程、执行过程与考评过程,实施好教代会监督;畅通言路监督:要通过设立意见箱、开展问卷调查、组织师生与家长代表座谈会等形式,及时全面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实施好言路监督。
4.自觉履行力。凡有制度规范必能自觉履行,制度规范就会孕生自发的力量。制度规范最大的力量,来自师生自觉履行的精神力量。要让师生形成制度自觉,需要做到“三个同步”:建立与认同同步:学校在建立制度规范时,要做好愿景宣传宣讲,并发动师生民主参与,赢得师生对制度规范的理解与支持,让建立制度规范的过程与师生认同制度规范的过程同步;考评与帮助同步:过程考评的意义,在于更好地过程落实。对师生制度规范执行过程考评,既要做到客观真实,又要明确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其改正,让过程考评与过程帮助同步;结果“兑现”与教育引导同步:要把制度规范考评结果“兑现”作为制度规范导向的有效手段,引导师生对制度规范的遵循由被动走向主动,并逐步形成制度自觉。
二、念好“勤”字经
念好“勤”字经,即坚持做好以勤治校。“百尺竿头立不难,一勤天下无难事。”(语出清·钱德苍辑《解人颐·勤懒歌》)好学校的标志是师生都勤奋,教学都向好。要形成这个标志,校长必须念好“勤”字经,用自己勤奋向好的管理,带动师生勤奋向好地教学。
(一)勤于专业发展
我们强调教师专业发展,是因为高位的专业发展是教师高品质教学的前提。同样,我们也必须强调校长专业发展,这不仅仅是给教师专业发展树立好榜样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高位的专业发展是校长高质量治校的基础。校长勤于专业发展需要做到“两个努力”:
1.努力锻造专业精神。校长具有坚毅的专业精神,方能慎终如始、行稳致远地治理好学校。校长锻造专业精神,其核心是专业信念与专业品格的锻造。
锻造崇高的专业信念。校长是凡人,生活在人间,要食人间烟火。但倘把“食更好的人间烟火”作为校长专业信念,这样的校长往往会因沉溺安逸生活而走向平庸,常常会因追求腐朽生活而走向堕落。“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意义,首先在于一个好校长要用自己崇高的专业信念为学校发展铸魂,引领学校向着“更好的教育”方向坚毅前行。校长该锻造什么样的专业信念?人民群众对更美好教育的期盼就是校长的专业信念!这个专业信念与学校的中心愿景高度契合:办更好的学校,育更好的人才。具体就是:让每位教师都更好,让每节课都更好,让每个学生都更好。校长如何超越人间烟火与个人追求,确立这样崇高的专业信念?需要坚持不懈地做好“三融”:要与时俱进地学习党和国家教育路线、方针、政策,自觉把党和国家对教育发展的要求融入专业信念之中;要持之以恒地向人民群众生动的教育实践学习,自觉把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期盼融入专业信念之中;要虔敬至诚地向孔子、陶行知、于漪、约翰·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古今中外教育家学习,自觉把见贤思齐的教育梦想融入专业信念之中。
锻造尊贵的专业品格。校长具有尊贵的专业品格,就会充满“譬如北辰”般的个人魅力,就会令师生如“众星共之”般地聚合响应,学校治理就会众望所归、水到渠成。校长该怎样锻造尊贵的专业品格?需要勤奋不止地做好“四立”:要毫不含糊地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牢固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品格;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发展素质教育,牢固树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职业品格;要时刻以“办更好的学校、育更好的人才”公念,祛除“追求个人名利、实现个人价值”的私念,牢固树立“清正为教、廉洁治校”的管理品格;要时时端正师德师风,处处做到为人师表,用端正的德行影响社会,用积极的品格熏染师生,让师生肃然起敬,同时又要做一个富有情怀的人,热爱生活,让生活多姿多彩,热爱家庭,让家庭浓情蜜意,热爱师生,让师生信心满怀,平易近人,让人愿意接近,牢固树立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生活品格。
2.努力提升专业知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语出《论语·卫灵公》)校长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在进行学校治理时总会做到胸有成竹、举重若轻。校长专业知识的提升,中心是专业知识的丰富与专业能力的提升。
读书学习,丰富专业知识。学校是读书的地方,校长要做读书的榜样。校长至少要读五类书,不断丰富五种知识:读教育法律法规书籍,丰富教育法律法规知识;读新时代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理论书籍以及“校长标准”“教师标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等教育规章类书籍,丰富教育政策与教育规章知识;读《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学理论》《学习理论》《课程标准》等教育教学类书籍,丰富教育教学知识;读《教育管理学》《学校领导与学生成就——从研究到效果》《有效的管理者》《组织行为学》等教育管理类书籍,丰富教育管理知识;读《和老师的谈话》《中外教育故事选》《吉檀迦利》《瓦尔登湖》等人文类书籍,丰富人文关怀知识。
实践学习,提升专业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语)校长要勇于实践并立足实践,在学校治理的创新实践中,学习提升治理学校的专业能力。校长专业能力的价值与体现,在于及时破解学校治理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促进学校向好发展。当前学校治理实践的突出问题是什么?是教育评价问题!长期以来,我们把学业成绩与升学率作为教育评价的硬指标。这样的教育评价于教育公平而言的确“很硬”,但这样的教育评价对教育的伤害也“很硬”:因为这样的评价导向,“重教书、轻育人”“重知识、轻做人”的问题此起彼伏,“唯升学”而教、“唯分数”而学的现象常常发生,很多学校的教育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渐行渐远。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旨在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建立促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新评价体系。要真正落实好这个“总体方案”,对校长而言,就是要率先进行教育评价改革实践,并在实践中富有创造性地回答好如何改革学校评价、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如何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三个重要问题。当前,校长对这三个重要问题实践回答得怎么样,正是校长专业能力提升得怎么样的有力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