拽好课堂风筝线

作者: 张颖

摘要:心理课堂具有独特性,教师的领导力在其中尤为重要。从教育心理学视角出发,探讨心理课堂中教师领导力的把控艺术,从搭建教学平台、建立信任连接、情感共鸣表达、应用管理技巧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教师需重视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和运用,善于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建立信任关系,与学生建立深厚情感联结,并掌握相应的课堂管理技巧,以提升维护课堂秩序的能力,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心理课堂;领导力;教育心理学;课堂管理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5)07-0025-03

心理课堂有别于传统课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均具有其独特性。心理教师需要在团体情境中运用团体动力学原理设计团体主题活动,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凝聚团体动力,催化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互动中通过观察、学习与体验,逐步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接纳,最终提升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在这一独特的教学场域中,教师的领导力发挥着核心作用。这里提到的“领导力”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权威和控制,而是强调教师的引导和协调能力。高领导力的心理教师通常具备扎实的心理学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良好的管理与沟通技巧,在课堂中能够营造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与方向、引导学生解决矛盾冲突、促进交流并提供专业指导等。

心理课堂可以比作承载学生需求的风筝,而教师的领导力则是那根至关重要的风筝线。整个教学过程如同放风筝一般,既要给予风筝足够的自由飞翔空间,让它飞得更高、更远,又要确保它不会迷失方向,飘向未知的远方。这种隐性的、微妙的平衡,正是心理课堂中教师领导力把控艺术的体现。

拽好课堂风筝线,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力支持,是每一位心理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教育心理学视角出发,尝试从教学平台搭建、信任连接建立、情感共鸣表达、管理技巧应用四方面对教师在心理课堂中的领导力把控进行深入探讨。

一、源头把控——搭建教学平台

一只能够成功起飞的风筝,离不开精良的设计和制作工艺,以确保飞行的平衡。同样,一节高质量的心理辅导课也离不开教师前期的缜密思考与设计。教学设计如同平台的搭建,直接决定了心理课堂的深度、宽度和高度。

钟志农提出,心理辅导课的灵魂、生命和成败均在于辅导理念。课程设计需具备很强的针对性、层次性和连续性,辅导目标应清晰、集中、分层、可操作,并顾及团体共性目标。这些要求对教师的理论素养、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提出了挑战。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现象,其重点在于将心理学的理论或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以提高师资水平及教育教学质量。心理教师若想在心理课堂中游刃有余,需重视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和运用,善于从教育心理学视角出发,理解并遵循心理课堂中教与学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计划,甄选合适的教学内容,从辅导理念、辅导目标、辅导思路、辅导活动设计等方面进行全局把控,搭建起高效的课程平台,为心理课堂中教师领导力的把控奠定基础。

二、根基把控——建立信任联结

当放风筝的人制作或选择风筝时,必定对其充满了期待。他们会花时间和精力去了解风筝的性能、特点、飞行稳定性和抗风能力等,以确保风筝能够在空中平稳飞翔。

同样,教师要很好把控课堂,先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信任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是团队凝聚力的核心。信任是领导力的根基,教师能否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取决于其品格的展现。为了赢得学生的信任,教师在心理课堂中需要展现出中立、一致、稳定与可靠的特质,同时表达对学生的美好期待。

中立意味着教师应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与呵护。一致则要求教师在言行上保持统一,避免出现逻辑矛盾或前后不一致的情况。稳定与可靠则需要教师通过言行增强学生的安全感,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接纳和被理解。教师对学生的美好期待,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责任感,还能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激发他们的潜能,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做出更多亲社会行为。

三、关系把控——情感共鸣与表达

若想使风筝顺利起飞并在空中自由翱翔,离不开风筝线的牵引以及风的上扬力,心理课堂亦是如此。《领导力21法则》中的亲和力法则是:“除非被你打动,人们不会行动——情感先于理智”,即“得人之前必先得其心”。若想使学生在课堂中放下防御、全情投入,离不开教师的情感参与。情感表达作为教师领导力的关键要素之一,强调教师在心理课堂中需要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结,这种联结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能提升心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情感表达的核心在于共鸣,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具备高度的同理心和理解能力,能够深入了解并共情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真诚的倾听和细致的关怀,与学生建立起心灵纽带。这种心灵纽带不仅是互动和交流,更是师生基于相互理解所建立起的深层次情感联结。

在心理课堂中与学生建立深度的情感联结并非易事。教师先要做到自信,如果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缺乏信心、摇摆不定,学生也会举棋不定,找不到目标与方向。这一过程好比放风筝的人对风筝线的牵引,既要胸有成竹,又要张弛有度。除了自信,教师还需要对学生展现出坦率和真诚,通过富有激情的教学和真诚的关怀,营造温馨、积极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之中。此外,教师还应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和鼓励,肯定他们的努力和付出,激发其向上成长的积极动力。这一过程好比风的上扬力,将风筝不断向上托起,教师的坦率、真诚、热情和关注能够将心理课堂稳稳托住。

四、秩序把控——应用管理技巧

在放风筝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比如风力突然增强或减弱、风筝线缠绕、遇到障碍物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风筝失去平衡,甚至失控。若想让风筝飞得高、飞得稳,放风筝的人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巧,比如选择空旷的场地、保持安全距离、掌握助跑技巧、把握好节奏和放线的速度、关注风向和风速变化等。

心理课堂亦是如此,教师经验不足、学生个体差异、应对措施缺失、互动环节失控、环境因素干扰等也会使课堂秩序混乱,甚至失控。因此,教师需要掌握相应的心理课堂管理技巧,以提升维护课堂秩序的能力。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就像放风筝要选择空旷的场地一样,心理课堂也需要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一个舒适、整洁、安静、温馨的环境是心理课堂的标配,这有利于减少课堂的干扰因素。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心理专用教室授课,在日常的教室授课,可要求学生清理桌面,尽可能减少无关因素对课堂的干扰。此外,教师需要提前到达教室,调试多媒体设备,整理好授课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物品,以免因准备不充分而影响课程进度。

(二)共同制订课堂约定

在第一堂心理课上,教师最好能邀请学生一起讨论并制订课堂约定,而不是由教师单方面制订。这种邀请式讨论,既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又能保证课堂约定的效果。课堂约定的内容应包括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其目的是鼓励学生主动约束与课堂无关的行为,明确自己在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积极参与自我管理,为维护课堂秩序打下坚实基础。

(三)合理定位教师角色

学生是心理课堂的主体,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自身的教学组织者和指导者角色。教师可通过列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引人入胜的暖身游戏、互助式的小组讨论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以此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恰当的教学目标,既不能过高,使学生感觉难以达到,也不能过低,使学生失去挑战的乐趣。恰当的教学目标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维护课堂秩序的自觉性。

(四)明晰课堂中的指导语

教师的指导语不仅是课堂活动中承上启下的桥梁,更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活动开展的效果。教师需要对指导语的内容和表述反复推敲,使指导语具有启发性,能够给予学生探索空间,引导学生按照设定好的目标完成任务。同时,指导语的表述应明确、具体、易于理解、无歧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恰当地使用指导语,以确保心理课堂教学的稳定和高效。

(五)注重保护学生的隐私

在心理课堂中,学生的自我暴露是一个多维度、复杂而敏感的过程。心理课堂是学生探索自我、建立人际信任和获取理解与支持的场所,学生在课堂适度自我暴露有助于其建立人际关系和获取支持,但过度的自我暴露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风险和问题。因此,在鼓励学生分享态度和观念的同时,教师应强调师生遵守保密原则,尊重并保护学生的隐私和安全感,必要时阻断学生在课堂上过度自我暴露。如果学生自愿深度暴露,教师可在课后把学生邀到心理辅导室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自我暴露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六)妥善处理学生之间的冲突

在心理课堂中,学生之间有时会出现冲突和矛盾,妥善处理这些冲突对于维护课堂秩序而言至关重要。在处理冲突时,教师应保持冷静,避免情绪化,确保给予每位学生充分表达意见的机会,不偏袒任何一方,引导学生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对方的感受和立场。通过激发学生的同理心,缓解其紧张情绪,鼓励学生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对待不同的观点和意见,避免冲突升级,进而影响课堂秩序。当冲突无法解决时,教师需要适时介入调解,并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课后尽量帮助学生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在冲突得到解决后,教师还需要跟进当事双方后续的情况,必要时提供支持和帮助,以预防类似冲突再次发生。

五、结语

在心理课堂中,教师领导力把控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自我成长和专业发展。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技能,以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和学生发展的需求;需要具备较高的情感智慧和人际交往能力,善于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归属感;需要具备高效的课堂管理技巧,能够妥善处理课堂中的各种突发情况,以确保教学秩序井然;需要对课程进行总结与反思,持续调整并改进教学策略,以增强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需要不断提升个人专业素养,提升自身的领导力,拽好课堂风筝线,为学生的发展拓展更加广阔的空间,为其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张大均. 教育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钟志农. 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M]. 宁波:宁波出版社,2007.

[3]樊富珉,何瑾. 团体心理咨询的理论、技术与设计[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4.

[4]约翰·C·马克斯维尔. 领导力21法则:如何培养领袖气质[M]. 施轶,译. 上海:文汇出版社,2017.

编辑/李梓萌 终校/卫 虹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