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笑有界限

作者: 张凯莉

玩笑有界限0

关键词:心理界限;感受;期望;决绝语句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25-0031-04

【活动理念】

学生在日常交往互动过程中,开玩笑是常见的情况。但有时会出现玩笑开过头的情况,开玩笑者不自知或未意识到这是个问题。被开玩笑者很不舒服,但不知如何有效应对。

本节课通过分享与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及他人的“玩笑心理界限”,让学生意识到每个人的“玩笑心理界限”是不同的。同时,通过情景演练、介绍沟通范式,帮助学生掌握面对越界玩笑的应对方法。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及他人的“玩笑心理界限”,让学生意识到每个人的“玩笑心理界限”是不同的。

2.掌握面对越界玩笑的应对方法。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清楚自己及他人的玩笑界限,且明白玩笑心理界限的差异性。

活动难点:当对方开越界的玩笑时,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及设立界限。

【活动方法】

观看视频、情景模拟、小组讨论、课堂活动单。

【活动准备】

“YES”及“NO”的卡牌、马克笔、书写磁贴、台词卡、活动单。

【活动对象】

七年级学生

【活动时长】

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玩笑圈

(一)视频引出主题

教师:大家好,首先要从一个视频开始我们的主题。

引入:播放视频Border。

思考:视频中,黄色小人与蓝色小人对于这条边界线,分别有什么样的态度?

学生:当黄色小人越过那条分界线时,蓝色小人很生气。当蓝色小人越过分界线时,黄色小人没有生气,反而邀请他一起玩。

教师:谢谢同学的分享,视频中的两个小人对于越过界限的行为反应是不同的。似乎对于“界限”二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玩笑是我们人际交往中的调味剂。大家对于玩笑的心理界限是如何理解的呢?我们接着一起来体验了解下。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Border,引出大家对“玩笑的心理界限”的思考。

(二)“玩笑界限”的定义

玩笑的界限:指对方用幽默、轻松的方式逗自己时,自身可接受的、觉得舒适的限定范围。

(三)“YES OR NO”

教师:对于玩笑,有人在网上做了调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调查发现大家最介意的玩笑主要分为外表、偶像、家人、痛处/缺点、梦想/信仰、名字这几个方面。

接下来,我们做个“YES OR NO”活动,来看看我们对此事的态度。以下情况,不可接受的,请举“NO”手牌。

1.被开与自己“偶像”相关的玩笑,作为被开玩笑的你,可以接受吗?

2.被开与“外表”相关的玩笑,作为被开玩笑的你,可以接受吗?

3.被开与“家人”相关的玩笑,作为被开玩笑的你,可以接受吗?

4.被开与自己“痛处/缺点”相关的玩笑,作为被开玩笑的你,可以接受吗?

5.被开与自己“梦想”相关的玩笑,作为被开玩笑的你,可以接受吗?

6.被开与自己“名字”相关的玩笑,作为被开玩笑的你,可以接受吗?

教师总结:我们发现,有些类型的玩笑大家普遍都是不接受的。有些玩笑有些人能接受,有些人不能接受,我们要理解大家对玩笑的心理界限是不同的,应尊重他人的玩笑界限,避免越界的玩笑。那具体哪些玩笑是我们不可接受的,并且需要避免的呢?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了解大家不可接受的玩笑类型,发现大家对于玩笑的心理界限是不同的。引出“我们的玩笑圈”环节。

(四)我们的玩笑圈

1.请在圈中写下你“不可接受的玩笑”

我们可参考以下一些具体化的玩笑:大聪明、小黑子、 娘娘腔、 矮冬瓜、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老师上岸了,你“淹死了”……

2.分享时刻——我们的玩笑圈

请同学们组内分享、讨论,总结小组成员们不可接受的玩笑,写在白色的磁贴上。

接着小组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不可接受的玩笑。

学生1:我们不能接受开和父母相关的玩笑,一些带侮辱性的绰号,如小矮子、死胖子之类的。

学生2:在背后贴些恶意的小纸条会让我感到很不舒服。

学生3:我有次上课回答问题,被同学恶作剧,抽走了椅子,我坐下时,摔了一跤,大家哄堂大笑。质问他时,他说,就开个玩笑嘛!我很不喜欢这种玩笑,一点都不好笑。

教师总结:不可接受的玩笑,会让对方不舒服、伤及自尊,甚至造成长久的伤害。我们应该避免开这种玩笑。但当一些越界的玩笑发生了,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下面我们一起去界限练习室看看。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让学生们了解大家具体的不可接受的玩笑及他人的感受和影响,尊重他人的玩笑界限,提升避免开越界玩笑的意识。引出“界限练习室”环节。

二、界限练习室

(一)情景A B剧

教师:首先我们邀请三位同学扮演小桃和小宇同学及旁白,进行部分情景对话。请同学们在表演时,把自己当成里面的角色,体会当事人的情绪感受,进行对话。

剧本:

六年级学生小桃平时胃口好,吃得比较多,身形偏胖。中午用餐时间,小桃在专心吃饭,小宇同学跑过去,故作诧异地说:“呀!你咋吃那么多,都吃成肥猪了。”

小桃白了他一眼,不作理会。

下午课间小桃同学跟朋友在走廊上闲聊,小宇同学在后面,指着小桃说:“你这虎背熊腰,即使台风吹过,你自 ‘岿然不动’啊!”

小桃忍无可忍,很生气地怼回去:“我胖不胖跟你有什么关系呀,你怎么那么烦。”

小宇不以为然地说:“哎呀,我就开玩笑,不至于生气吧。”

小桃:“我就是生气了,怎么啦!你还瘦呢,瘦得跟个细狗似的。细狗!细狗!细狗!”

小宇气得也怼道:“你……死肥猪,死肥猪,死肥猪!”

两人谁也没有说过谁,结果不欢而散。

思考:

面对小宇同学越界的玩笑,小桃该如何应对,更好地维护自己的玩笑界限?

学生:呵呵一笑,不作理睬。

教师:谢谢同学的分享,有效地设立界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应如何在减少冲突的情况下,清晰明确地表明自己的玩笑界限呢?

我们来学习一种沟通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表演重现“玩笑越界”的场景,引发学生对如何有效应对越界玩笑的思考。

(二)撰写沟通脚本

1.沟通句式

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建议试试这样的沟通句式:当场指出对方越界的地方+表达情绪或感受+提出要求或期望。

例1:

小桃:“当你用肥猪、虎背熊腰的字眼评论我体形的时候,我感到很不舒服,很生气。我希望你以后不要拿我的体形开玩笑。”

例2:

小桃:“我很不喜欢你念叨我的体重,拜托你不要开这种外貌玩笑。”

2.决绝语句

如果对方继续越界,你可以使用决绝语句,附带告诉对方再次越界,需承担的合理后果。

那什么是合理后果,什么是不合理后果呢?依旧以小桃为例,我们来辨一辨。

3.辨一辨

教师:大家看看下面的决绝语句,是否能够达到沟通的效果。

(1)你再开这种玩笑,我就揍你!(不合理)

(2)如果你下次再对我的体形开玩笑,我就不跟你做朋友,我没有不尊重人的朋友!(合理)

(3)下次你要是再对我的长相评头论足,我就转身离开。(合理)

(4)如果你再对我的外貌随意评价,我就再也不跟你讲话了!(不合理)

教师总结:因此,我们在撰写决绝语句时,请注意两点:

(1)附带的后果不带威胁、惩罚性质。

(2)避免发出自己无法做到的最后通牒。

4.自己撰写沟通脚本

接下来,请同学们参考以上的沟通方式,选取一个不可接受的玩笑,撰写自己的沟通脚本。

设计意图:介绍心理学家汤玛斯·戈登提出的沟通句式,以回应小宇的越界玩笑为例,引导学生选取自己不可接受的玩笑,撰写应对越界玩笑的沟通脚本。

(三)界限对谈

教师:填写完脚本后,让我们进行沟通练习。

1.界限对谈

(1)两人(A和B)一组,A扮演“开玩笑者”,B扮演“被开玩笑者”。由B选取一个越界的玩笑进行练习。

(2)“开玩笑者A”述说玩笑。

(3)“被开玩笑者B”向“开玩笑者A”表明自己的玩笑界限(脚本内容)。或“被开玩笑者B”设立玩笑界限(脚本内容)。

(4)由A和B填写“界限对谈”的反馈。

界限对谈结束后,学生参考表2填写反馈表3。

2.界限对谈演示

举例:不可接受的玩笑“娘娘腔”。

学生1(开玩笑者):你说话声音太小了,听都听不清楚,像个娘娘腔似的。

学生2(被开玩笑者):你用“娘娘腔”的词来形容我,怪不舒服的。以后别开这种玩笑。

学生1(开玩笑者):你也太小气了,跟你闹着玩呢。

学生2(被开玩笑者):我可不喜欢这种玩笑,下次你再说,我就转身离开,不跟你聊了。

学生1(开玩笑者):会谈后,觉得他一再表明不喜欢,我下次就不开这种玩笑了。

学生2(被开玩笑者):自己表明界限的时候,不太习惯,会有些结巴。可以多加练习。

设计意图:当对方开越界玩笑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撰写的沟通脚本,进行对谈演练,尝试运用沟通句式表达立场。对谈结束后,请学生填写反馈表,通过评估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优化界限练习,帮助学生更加清晰明确地表明自己的玩笑界限,从而进行有效的沟通。

三、总结回顾,重申界限

教师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对玩笑的界限有所了解。

你愿意不做玩笑的越界者吗?如果愿意,请举起“YES”手牌。

你愿意做自我界限的维护者吗?如果愿意,请举起“YES”卡牌。

愿我们玩笑有度,交往有边界且友爱。

设计意图:通过设问的方式,强化大家不开越界玩笑,维护自己玩笑界限的意识。

【活动反思】

本节课学生们了解了自己及他人的玩笑界限,学会尊重他人的玩笑界限。且尝试通过对谈训练的方式,应对他人的越界行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分享需要进一步回应、提炼及给予及时性的反馈。

参考文献

[1]内德拉·格洛佛·塔瓦布.界限[M].张蕾,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22.

[2]韩修会.界限心理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21.

[3]南希·莱文.如何很高级地说“不”:设定人际关系中的心理边界[M].吕红丽,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2.

编辑/卫 虹 终校/黄潇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