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社会情感学习的研究进展与未来趋势

作者: 何珍怡 刘衍玲

国内外社会情感学习的研究进展与未来趋势0

摘要:近年来,社会情感学习在国内外教育实践领域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使用CiteSpace5.7.R5软件对 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检索出的578篇外文文献和234篇中文文献绘制知识图谱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群体上,我国研究者、研究机构数量均少于国外,研究力量较为薄弱,跨学科合作程度低;在研究热点上,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情感学习在学校里的影响作用,而国外研究则聚焦于其对学生能力的干预;在未来趋势上,国内研究者重视集体环境的作用,而国外研究重视个人行为、能力的价值。未来,我国研究应进一步创新研究方法,加强学科合作,筑牢研究基地,形成社会合力,推动我国社会情感学习本土化研究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社会情感学习;社会情感能力;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26-0004-08

社会情感学习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SEL) 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习得调适自我、适应社会等核心能力的过程,主要体现为习得社会情感能力的过程[1]。已有研究发现,社会情感学习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社会情感学习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对儿童的数学、阅读和科学成绩有积极的预测作用,对学生的学业表现、社会性发展及心理健康有着积极影响[2-4]。从人际关系发展来看,社会情感学习可以使学生以一种更有效的方式与他人建立联系,提高人际交往质量,增加他们在学校和未来生活及工作中获得成功的机会[5]。加强学生社会情感学习培养,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幸福生活的基础与前提,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6]。关注学生社会性发展和情感健康的社会情感学习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潮流[7]。

社会情感学习的研究近年来受到国内外诸多研究者的关注。有研究者对我国社会情感学习的研究热点、前沿和启示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发现社会情感学习的研究近年来发展较快,但研究者较少,研究力量较为薄弱,研究学者和研究机构间缺少深入合作[8]。但该研究并没有分析当前国外社会情感学习研究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而国外已有研究中,多是对国外社会情感学习项目进行元分析,或重点关注社会情感学习项目在各个国家的落实情况并进行评价改进,较少关注中国的社会情感学习研究发展。所以,梳理国内外社会情感学习项目的研究进展和未来趋势,并从文献计量学的视角出发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有利于解决我国社会情感学习项目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探索我国社会情感学习本土化研究的发展路径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一、研究方法

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检索方法为:TS=(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OR TS=(“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OR TS=(“social emotional competence”) OR TS=(“social emotional skills”) OR TS=(“social emotional ability”) OR TS=(“social and emotional competence”) OR TS=(“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 OR TS=(“social and emotional ability”);时间跨度=2000~2023年;文章类型=(Article or Review Article);研究领域=(psychology)。剔除与搜索主题无关的研究论文,共检索出578条文献题录,检索时间为2023年10月27日。每条题录包括作者、标题、来源出版社、摘要。

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类型限制为“学术期刊”;检索方法:(主题:社会情感学习(精确))OR(主题:社会情感能力(精确));时间跨度=2000~2023年。剔除与SEL无关的文献研究,共检索出234篇有效文献。作者对每一条题录进行了审核,避免出现与研究主题偏离的文章。

二、研究结果

(一)社会情感学习的研究现状

1.作者贡献现状

国内外研究选取时间跨度为2000—2023年,以1年为一个时间切片,节点类型均选择“作者”(author),连线方式为Cosine,在各个时间切片内选取出现次数排名前10%的作者,按照“寻径算法”(pathfinder)方法裁剪,形成学者合作布局网络图。作者发表的文献数量反映了其知识产出能力,发文质量反映了其学术影响力[9]。见图1。

国内学者中,占据核心地位的是毛亚庆教授(20)。与毛亚庆直接合作的有研究人员杨传利(9)。毛亚庆又联系着以田瑾(6)、李明蔚(5)、杜媛(3)等为中心的研究人员,形成了较为集中的研究团队。国外学者中,Celene E Domitrovich(10),Franz Petermann(9),Vitor Alexandre Coelho(9),Marc A Brackett(9),Michael Wigelsworth(9)占据着较为核心的位置。在他们的合作者中也出现了相对核心的作者,如Mark T Greenberg(8)、Neil Humphrey(8)、Vanda Sousa(7)等。其中,Vanda Sousa又与研究者 Marta Marchante(4)、Ana Maria Romao(3)合作。

从社会情感学习研究领域中的作者贡献来看,国内研究者的数量少于国外,且研究者之间的合作紧密度远低于国外。相反,国外研究人员数量多,合作联系紧密。

2.研究机构现状

从合作机构中可以看到,国内研究机构主要包括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13)、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5)、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4)等。国外研究机构主要有Univ Illinois(31)、Penn State Univ(29)、Arizona State Univ(15)、Univ Calif Berkeley(15)等,其中Univ Illinois、Penn State Univ、Univ Virginia和Univ Florida之间合作紧密,但Yale Univ 和NYU比较独立。见图2和表1。

因此,国内各机构之间的合作少,呈散点状分布,不如国外研究机构联系紧密,合作强度大。国内研究机构的数量较少,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为主要研究阵地;而国外的研究机构数量较多,各机构之间交流密切,且在该领域都有一定的影响力,研究影响力辐射较广。国内外都是以学校为主要研究机构,集中于学校教育领域,尤其是师范类院校和专业。

(二)社会情感学习的研究热点

利用文献题录中的关键词,借助CiteSpace软件来确定社会情感学习研究的热点领域。关键词是文章作者对文章内容的高度凝练,可被视为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9]。出现频次高的关键词反映了研究领域内的关注焦点、某个时间段内先进的研究方法、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及研究者们感兴趣的学术话题等[10]。见图3和表2。

1.关键词共现

国内在社会情感学习领域使用的高频次关键词有“社会情感学习”“学生”“校园欺凌”等,其中“社会情感学习”的中心度最高,为0.66,可见国内的研究热点集中于“社会情感学习”,关于“校园欺凌”、“学校氛围”、“社会情感”和“学习策略”等的研究则较为分散。国外社会情感学习中出现的高频关键词有“children”“metaanalysis”

“intervention”“behavior”“impact”“prevention”等,其中“behavior”“competence”“children”“prevention”

“intervention”的中心性不低于0.1,可见国外研究者在该领域主要关注的是社会情感学习对学生行为的干预和预防问题,研究热点集中于社会情感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影响。国外在研究主题上更为集中和全面。

2.关键词聚类

CiteSpace主要提供了三个聚类结果指标,包括聚类大小(Size)、模块化指标(Modularity Q)和同质性指标(Silhouette)。其中Q>0.3,意味着聚类得到的网络结构是显著的;Silhouette>0.7,表明聚类结构具有高度的信度,越接近1表示网络的同质性越高。

国内社会情感学习关键词聚类中的Modularity Q=0.81>0.3,所呈现的各个聚类的Silhouette=0.99;国外社会情感学习关键词聚类中的Modularity Q=0.49>0.3,所呈现的各个聚类的Silhouette=0.80,说明国内外关键词聚类结果有效。进一步利用各个聚类的关键词,采用对数似然比法(Log- Likelihood Ratio,LLR)生成各个聚类标签。根据聚类标签、每个聚类下的关键词及关键词涉及的文献摘要和标题,得到国内社会情感学习的热点领域如下:社会情感能力、社会情感学习、学习策略、学生、校园欺凌;国外社会情感学习的热点领域如下: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mindfulness、school、behavior、conduct problem。见图4。

从聚类平均年可以看到,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关于社会情感学习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研究多集中于2019年,而国外研究在2010年已比较丰富。从研究内容来看,国内目前关注社会情感学习本土化的效果进程,以及探究其是否对我国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等有积极的预测作用,对校园欺凌是否有保护作用,可见主要集中于社会情感学习的实际应用方面。国外不仅关注应用方面,也重视与当前国际研究热点结合,比如探究社会情感学习和正念之间的关系,学前正念训练是否可以促进学生社会情感学习,提高其自我监控能力等。见表3和续表3。

(三)社会情感学习的研究前沿

1.时间线视图

下面我们关注一下关键词聚类模块的时间线视图,通过对关键词聚类后,按照时间发展演进顺序进行排列,展示了研究领域的关键词演进情况。每个聚类都有各自的时间线,在直线上的节点表示该聚类所包含的主要研究内容。

在国内社会情感学习聚类模块时间图中,“#0”聚类中,关于社会情感能力的研究从2013年开始一直延续至今,可见该研究主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是该领域主要关注热点。在“#3”“#4”这两个聚类中,可以看到与它们相关的研究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说明围绕学生、校园欺凌等进行的研究探索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在“#1”“#2”这两个聚类中,虽然研究的持续时间较长,但从时间线上看,目前研究热度有所下降。见图5。

在国外社会情感学习聚类模块时间线视图中,“#1”“#2”“#4”三个聚类中,关于mindfulness、school、conduct problem的研究一直延续至今,如今仍是较为热门的研究主题。在“#0”“#3”这两个聚类中,关于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和behavior的研究持续时间有一定跨度,但如今该领域研究较少,且研究热度下降。见图6。

2.关键词突现词

研究某学科领域的前沿发展非常重要,可以帮助该领域的研究者们准确把握学科领域内的研究前沿和最新发展动态,从而预测发展方向,并发现和提出未来需要研究的热点问题[11]。突现词是指在某个时间段内出现频次高的专业表述,适合用来说明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和趋势[12]。突现词出现的时间并非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在时间上有所重叠。CiteSpace 就是通过考察关键词出现频率的分布时间,将变化率高的名词短语从大量的主题词中筛选出来,依靠词频的变动趋势来确定学科领域的研究前沿[13]。

从关键词突现图谱中可以看到,2012年我国启动“社会情感学习与学校管理”项目,2013年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开展项目,使得关于社会情感学习的研究有了发展的环境和土壤。起步阶段(2012—2019年),研究集中于分析社会情感学习内涵,研究美国的社会情感学习内容;发展阶段(2019—2021年),开始研究社会情感学习在学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考虑到网络快速发展,数据隐私也成了关注重点;深入阶段(2021年至今),使用横断面研究深入探究社会情感学习的影响因素。见图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