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对待自己

作者: 张倩

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对待自己0

关键词:自我关怀;情绪调节;支持系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26-0028-04

【学情分析】

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七年级正是青春期的起始阶段,学生常常会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情绪波动。同时,在面对学习、人际等困境和挫折时,学生会因无法调整心态而出现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的情况,甚至有时会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探讨自我关怀这一保护性因素,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觉察情绪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自我关怀技能的学习,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自我关怀的内涵,培养自我关怀的能力。

【活动理念】

自我关怀是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的热点,指当我们面对困苦与磨难时,充满善意地关怀与照料自己的能力,由普遍人性、善待自我、正念三个维度构成。本节课以“自我关怀”为理论基础,通过纸笔训练、体验觉察、分享交流,引导学生从观念、方法和态度感受自我关怀的力量,树立自我关怀的意识,培养自我关怀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生活事件。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理解自我关怀的内涵和三要素。

2.情感目标:感受自我关怀的力量,初步具备自我关怀的意识。

3.技能目标:将自我关怀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学会真正爱自己。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生完成自我关怀手册,感受自我关怀的力量。

难点: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并掌握自我关怀的技能。

【活动方法】

讲授法、纸笔练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活动准备】

“我的自我关怀手册”学习单、音乐、PPT等。

【活动对象】

七年级学生

【活动时长】

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学生表演情景:

3月23日,“曲江流饮·春日诗会”比赛上,小杨组队代表班级参加“创意经典”环节,小杨要吟唱古诗,同伴们伴舞表演。小杨和同伴准备了很长时间,老师和同学都很满意,觉得这个节目特别棒,肯定会拿奖。结果比赛当天,班级排到了1号,背景视频出了点问题,当时小杨就有点慌了。虽然很快视频设备修好了,但之后小杨感觉自己的状态很不好,于是在心里对自己说……朋友看他状态不好,了解情况后对他说……

教师针对表演中的自我对话和朋友对话进行小结。

师问:在这个情景中,小杨对待自己的态度和朋友的态度分别会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分享。

生1:对待自己的态度会让情绪特别低落,而朋友更多在安慰他。

生2:自己会陷入内耗中,朋友会鼓励。

生3:朋友的鼓励会赋予力量,让他重拾信心。

师小结:我们自己的态度往往会不断内耗,而朋友会赋予能量,那我们如何赋予自己能量呢?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走进心理课堂,去寻找自我赋能的力量,做到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对待自己,更好地进行自我关怀。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表演,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自我批评的状态和好朋友的鼓励安慰给我们带来的影响的差异,在思考和感悟中进入主题。

二、初识——自我关怀

师:自我关怀指当我们面对困苦与磨难时,充满善意地关怀与照料自己的能力。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自我关怀,获得自我关怀的能力。老师会给每位同学发一张学习单,请跟着老师一起来折叠,形成“我的自我关怀手册”。

(一)普遍人性

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游戏。

师:紧闭双眼,举起右手并握拳,教师列举生活事件,如果曾经发生过类似事件,请竖起一根手指。以此类推。

师:天黑请闭眼,现在你会听到这样五件事情,如果你曾经发生过类似事件,请竖起一根手指。

(1)我考试没考好,觉得自己很差劲。

(2)我和父母发生矛盾,感觉他们根本不理解我。

(3)突然被问到问题,总觉得回答得不满意。

(4)我曾经被冤枉,非常难过。

(5)我曾被无缘无故欺负,非常委屈。

师:请大家保持这样的状态,你现在有什么感受?天亮请睁眼。我们相互看看周围的同学,感谢大家的参与。请将手放下。

师问:刚才你竖起手指时,是什么感受?(然后追问)当你睁开眼睛看到周围同学的情况时,你又是什么感受?

学生分享。

生:我竖起来了5根手指,在不断竖起来的时候,我感觉特别难受,怎么好像说的就是我。但是睁眼看见同学们和我一样也都竖起来,还是有一些安慰的,好像也有人和我一样,我不是那么孤单单的一个人。

师总结: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烦恼和困惑,只是我们所遇到的困境可能有所不同。这就是“自我关怀”的第一步:树立普遍人性的观念,指能够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境”,不幸和痛苦的体验是具有普遍性的。

学生完成学习单中相应内容(见图1)。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在游戏中体会“自我关怀”的要素一“普遍人性”,能够理解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认识到挫折并非个人的特殊遭遇,树立我们都一样的观念。

(二)善待自我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自我关怀”的要素二“善待自我”,不管面临什么,都可以以积极、友善的态度、行为来应对问题和照顾自己。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情绪调节课程中学习的调节方法,并完成学习单的相应部分。情绪调节是在消极状态下善待自我的方法,而自我照顾是能够提升幸福感的方法。

小组内分享。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补充填写自己认为可以尝试的方法,互相交流,实现生生互助(见图2)。

师:我们很多同学都写得满满当当,那么有同学愿意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方法吗?

生1:我日常调节情绪的方法就是运动和睡觉,但我现在觉得我还可以尝试去寻求帮助,积极解决问题,也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可能就没那么糟糕了。

生2:我会听音乐,特别喜欢听交响乐,沉浸其中后就会好很多。我会和父母申请在空闲时间参加交响乐会,这是我恢复能量特别好的方法,也算是自我照顾吧。

生3:我觉得吃好吃的、运动、自己安静地发呆都是自我照顾的方法。

师:如果可以,老师也想尝试同学们分享的方法,从而更好地调节自我,照顾自我。但有时也有我们无能为力,需要求助的时候,那么有哪些人可以给我们提供帮助呢?

教师引导学生发掘自身的支持资源,并完成手册相应内容。

师总结:“自我关怀”很重要的一点是,希望我们能够更好地善待自己。在消极状态下有可以调节的方法,也有自我照顾的方法,让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提升幸福感。同时,当我们有无力感时,也有人帮助我们,我们并不是一个人,也可以借助亲朋好友的力量更好地进行自我关怀。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在手册的完善中构建起善待自我的三种方法:调节情绪、自我照顾和学会求助,并在完成后能够直观感受到来自自己和他人支持的力量。

(三)正念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自我关怀”的要素三“正念”,指对当下想法、情绪和感受等保持清醒的判断和客观的接纳。

教师讲解要用正念练习的态度来对待当下,并结合导入案例进行分析讲解。

学生完成手册中对于自我和外界事件客观的分析和接纳部分(见图3)。

师总结:“自我关怀”的第三点是希望我们能够具有客观和接纳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想法、情绪和感受,做到不评判、不苛责,但也不推卸责任。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在手册的完善中初步理解如何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事件,做到不评判,接纳当下,培养“自我关怀”中正念的态度。

三、相知——自我关怀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自我关怀的三要素,学生初步了解自我关怀并具备自我关怀的能力。

师:如果我们可以再次回到当时那个让你“委屈、难过、失望、受挫”的时刻,你已经掌握了自我关怀的技能,你会对当时的自己说些什么呢?

学生完成手册中“我的自我关怀语句”并完成手册封底。

学生分享“我的自我关怀语句”(见图4)。

生1:我很棒,要好好爱自己!

生2:眼里有光,我就在光里。

生3:加油!努力!好好爱自己。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在手册的完善中统合自我关怀,并用自我关怀语句时刻提醒自己需要学习并具备自我关怀的能力。

四、拥有——自我关怀(课程总结)

教师用PPT呈现卓别林《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节选,学生一齐读。

师总结:“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不再羡慕不同的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我们都一样会经历幸福与不幸,这就是自我关怀的第一步,培养普遍人性的观念;“今天我只做有趣和快乐的事,做自己热爱,让心欢喜的事”,我们可以去主动自我照顾,在需要的时候也有人可以为我们提供帮助,这就是我们拥有的“自我关怀”的方法;“现在我只活在一切正在发生的当下,今天,我活在此时此地”,希望我们可以用正念的态度更好地关怀自己,客观地评价和保持接纳。开始真正爱自己,做到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对自己。

学生制作“我的自我关怀手册”(见图5)。

设计意图:通过诗句将“自我关怀”的三要素串联起来,总结本节课,并呼吁学生运用手册让“自我关怀”真正落地,为后续面对困境时的实践奠定基础。

【活动反思】

本节课通过“我的自我关怀手册”将自我关怀的三维度有机结合在一起,每一位学生可以在活动的体验、师生和生生互动中逐步了解自我关怀,同时探索自我关怀的方法和策略,构建起自己的支持系统。

本节属于活动课,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完成手册的折叠,因此指导语需要清晰简洁。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手操作会增加其投入程度,在手册完成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赋能,能够从观念、方法和态度上逐步建立自我关怀的意识,习得自我关怀的方法,最终拥有自我关怀的能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