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发动机”
作者: 王琳
关键词:学习动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31-0032-04
【活动理念】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将行动导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和维持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它对学习活动有三种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向某一特定目标;维持、增强(或制止、减弱)学习行为。可见,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学会学习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之一,小学高年级学会学习的内容包括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本节课所涉及的正是“动机”这一重要的心理状态,而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是学习心理辅导的重点内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动机已经有一定的认识,比如,很多学生开始思考“为什么要学习”,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来自家长、教师或者是奖励、惩罚等外在力量。
本节课的设计旨在以“活动”“体验”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探索,正确、完整地认识学习动机,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动机,并能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去实践反思,挖掘自己的内在学习动机。
【活动目标】
1.在体验活动中,让学生认识、了解自己的学习动机并正确区分内、外部动机。
2.通过观看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不同作用,并明确内部动机在学习中的核心意义。
3.通过情景故事,使学生知道动机强度适中有利于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4.在小组讨论中,使学生掌握维持和调节学习动机的方法。
【活动重难点】
重点:在体验活动中,让学生认识、了解自己的学习动机并正确区分内、外部动机。
难点:通过情景故事与小组讨论,使学生掌握维持和调节学习动机的方法。
【活动方法】
讲授法、活动体验法、趣味游戏、小组讨论法。
【活动准备】
课件PPT、学生任务单、彩笔、文具盲盒、玻璃瓶、星星装饰物。
【活动对象】
小学五年级学生
【活动时长】
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快问快答
师:欢迎来到心理课堂。我们的课堂是一个开放、轻松的课堂,需要大家积极思考,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大家的每一个回答都没有对错之分,我们要给予伙伴们足够的尊重,做到认真倾听。除此之外,同学们会发现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有一个小玻璃瓶和一盒星星,今天要根据大家的课堂表现来给各自的玻璃瓶中放入星星,大家有信心获得最多的星星吗?我们首先来玩快问快答游戏。
快问快答游戏规则:每轮邀请一名同学参加挑战,60秒内答出三道题目即通关,挑战成功就可以抽盲盒领奖品。
教师从举手的学生中随机邀请一位参加游戏。挑战成功后,请学生抽一个幸运盲盒。在进行第二轮挑战前,告知全体学生这次挑战成功没有奖品,从举手的学生中再邀请一位参加游戏。活动结束后,采访两位学生为什么想要参加活动。
生1:觉得很有趣,想要获得奖品。
生2:虽然没有奖品,还是想参与游戏挑战自己。
师:两位同学说的想要参加活动的原因,就叫动机,又叫动力,不管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会有一个激发行为的动机,在动机的驱使下,我们可以高效地做事情。在学习中,激发我们学习的动机就叫学习动机,它就像学习小车上的发动机,载着我们向前飞驰。本节课我们就来聊一聊学习“发动机”。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并认识动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转换阶段:学习“发动机”
活动一:我的学习“发动机”
1.创设情景:
请学生变身小发动机,认真思考自己为什么学习,挖掘自己的学习动机,填写到我的学习“发动机”任务单(见图1)上,计时3分钟。
2.分享点评:
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动机,教师进行点评。
3.发奖鼓励:
经过认真思考和深度挖掘,我们找到了这么多学习动机,根据自己找到的学习动机个数,可以获得相应数量的星星,放入能量瓶中。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帮助学生认识并了解自己的学习动机。
活动二:辨别学习“发动机”
师:通过大家的分享,我们发现每个人的学习动机都不同,而且多种多样,心理学家把学习动机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内部动机,动力来自自己或者学习这件事本身,比如,为了学到知识丰富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对学习感兴趣等;
另一类是外部动机,动力来自外界,比如,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找到理想的工作、报答父母、得到表扬和奖励、获得同学的认可、结交更多的朋友、报效祖国等。
现在,让我们化身发动机设计师,给学习动机分类,将你认为是内部动机的小汽车涂上红色,是外部动机的小汽车涂上蓝色,计时3分钟。(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分类见图2)
1.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分类结果,全班进行辨析。
2.评价环节:感谢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同学,课堂表现好的同学可收获一颗星星,将其放入瓶中。现在请同桌交换任务单,判断对方的分类是否正确,如分类正确,就可以给对方的玻璃瓶中放入三颗星星,如分类有误,则只能获得一颗星星。
3.观看视频《孩子为谁而玩》
视频内容: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的家门口嬉戏打闹。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但他没有直接赶他们走,他给了每个孩子一块钱,对他们说:“你们每天在这里玩,让我家变得很热闹,我觉得很好,这点钱算是我的一点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又来了,像前几天一样嬉戏打闹。老人又出来了,给了每个孩子五毛钱。他解释说,自己收入不多,只能少给一些。孩子们高兴地拿了钱回家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一毛钱。孩子们不干了,“才给一毛钱,知不知道我们很辛苦啊!”他们向老人发誓,以后再也不会在他家门口玩了!
师:孩子们起初为什么来玩?为什么后来不愿意来玩了?
生3:一开始是为了快乐、兴趣来玩,后来是为了钱来玩,老人给的钱越来越少,他们很生气,最后就不愿意来了。
师: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生3:我以前写作业,都是为了从爸爸那里得积分,换奖品,所以我总感觉学习是为了爸爸而学的,很累,也不开心。后来老师经常表扬我作业写得认真,我渐渐在学习上找到了自信,当我把难题做出来的时候,还会产生一种成就感,我逐渐喜欢上了学习。
师: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生3:在学习中,我们也应该为了兴趣、为了自己而学习,如果只是为了得到奖励而学习,有一天奖励没有了,可能也就不想学习了。
师总结:你说得真棒,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能在学习中激发出学习兴趣这样的内部动机,那么学习就会变成一件快乐而自发的事情。因此,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应该更多地以内部动机为主导,而外部动机可以作为辅助。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正确区分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并明确内部动机的核心作用。
三、工作阶段:注入动力
师: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发动机可能会出现问题,需要维修,有两位同学的发动机就出现了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
情景呈现:
强强:对自己的学习要求不高,及格就行。平时不喜欢看书,不愿动脑,父母、老师不督促就不完成作业,一有时间就出去玩,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
芳芳:为了让父母满意,给自己定了很高的目标——门门功课都要考第一名。每天学习到深夜,放假了也很少出去玩。时间一长,学习压力很大,身体疲惫,学习也愈发吃力,但考试成绩并不理想。
提问1:强强和芳芳的学习“发动机”是什么?动机强度怎么样?学习效果怎么样?
生4:强强的学习动机来自老师和父母,强度很低,学习成绩也不好,学习效果很差。芳芳的学习动机是为了让父母满意,虽然强度很高,但是她给自己的压力太大了,学习效果也不好。
提问2:在你的学习中,有类似的经历吗?
生4:以前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次考试都要考进班级前三名,这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每次考试前我都紧张得手发抖,如果没考好我还会特别难过。后来我转变了想法,只要每次考试比上次进步了就可以,没有了那么大的压力,我学习起来反而更快乐了,考试前也不再那么紧张了。
师:你真是个会学习、懂得随时调整自己学习状态的同学。通过芳芳、强强的故事以及同学的分享,我们发现学习动机过高或者不足,都不能很好地促进学习。心理学家的研究也发现,通常学习动机保持在中等强度有利于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师:那么强强和芳芳该怎样做才能调整到最佳状态呢?请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组长负责把本组的关键词记录下来,限时2分钟。
小组讨论。讨论完毕后每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分享。
生5:给自己选择合适的目标,有目标才有动力,还要激发出自己的学习兴趣,找到学习的乐趣。
生6: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完成计划就给予适当的自我激励,找到学习的成就感。
……
师:同学们都非常棒,想到了这么多有效地调节学习动机的方法,感谢同学们的热情参与和分享,每位积极参与讨论的同学都可以获得一颗星星,踊跃发言的小组,每位成员可以再多得一颗星星。
师:同学们,现在你是不是也已经为自己选定了最适合自己的、动力最充足的学习动机?请你静心思考,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为自己选择一个最适合的学习动机,将其填写到我的学习动力卡(见图3)上,并写下给自己的学习“发动机”加油的方法,计时2分钟。
请学生分享学习动力卡,教师点评。
师总结:同学们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动机,并掌握了调节学习动机的方法,每位完成了学习动力卡的同学都可以获得三颗星星,积极分享的同学可以再获得一颗星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为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知道动机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学习,学生在与小组同学的讨论分享中,听到其他人调节学习动机的方法,从而掌握多种科学调节动机的方式,并进一步挖掘自己的内部学习动机。
四、结束阶段
师:请同学们拿起属于自己的能量瓶,看看我们这节课的收获,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生7: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了解了自己的学习动机,并学会了如何调整学习动机,这些收获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学习。
生8:没有想到这节课我能收获这么多星星,我会好好珍藏这个能量瓶,在以后的学习中激励自己继续加油努力。
师总结:是的,在课堂上,每位同学都深入思考、积极发言,能量瓶中的星星都是我们的见证。希望这些星星可以化作一股力量,给你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一直激励着学习路上的你!
设计意图: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深化学习体验,激发内部动机。
【活动反思】
“活动”和“体验”是心理活动课的核心要素。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景,开展富有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产生深度心理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本节课设计了学习“发动机”内容,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举例,通过学习“发动机”任务单和学习动力卡的填写任务,让学生深入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分享的过程中越来越明确自己的动机;在分析情景故事的同时反思自己,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动机,并将这堂课的影响延续到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为实现将来的目标和理想打下基础。整堂课的目标达成度较高。
本节课采用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围绕三个教学目标,设计了为我的能量瓶获得动力星的评价任务,并将评价任务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在课堂的结束阶段,通过学生的分享和反馈,帮助学生将本节课获得的动力星转换成内在动力,持续激励着学习路上的自己,进一步深化了学习体验,促进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编辑/卫 虹 终校/黄潇潇 黄偲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