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阶七彩五星”中职朋辈宣讲团建设实践研究

作者: 潘婷婷

“三阶七彩五星”中职朋辈宣讲团建设实践研究0

摘要:朋辈辅导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优势,但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朋辈辅导存在队伍松散、胜任力不足、形式单一和考评缺失等问题。为破解实践中的诸多问题,积极探索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宣讲团队培育方式,提出“三阶七彩五星”朋辈心理健康教育宣讲团队培育模式。通过搭建“三阶塔”培育路径,打造“七彩”实践菜单,制定“五星”奖评机制,充分提升中职朋辈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的能力和素养,进一步发挥朋辈辅导在心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朋辈辅导;中职朋辈宣讲;团队培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32-0057-05

一、朋辈辅导探索的必要性

(一)落实国家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必然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教育部门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对如何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指导意见。2022年,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三机制三清单”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要求。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被看作校园安全工作的重要落脚点,各地市要求学校落实落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开展常态化督查,护航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二)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发展的应然需求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保障青少年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校园安全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很多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了各种心理宣传活动。但是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的有限和课程体系整体架构的局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难以实现全员覆盖,学校提供的心理辅导也难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面对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和教育时间有限的现状,朋辈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是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探索中职朋辈辅导的实然诉求

朋辈辅导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特殊的教育优势。首先,凸显育人的主体性。学生从受教主体转变为施教主体,增强朋辈教育主体的角色意识和自我认同感,极大地激发其助人和自我成长的主动性,体现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自主性原则,达到同伴互助、助人自助的效果。其次,提升内容的适切性。同龄人处在相同的成长阶段,有着相似的成长任务和发展困惑,彼此更能相互理解和沟通,更能达到高质量共情和相互理解,实现有效情感支持和策略辅导。最后,加强育人的影响力。同伴是青少年最为看重的人际交往对象,同伴交往是青少年成长阶段重要的发展命题之一。通过朋辈辅导打造朋辈榜样先进典型,身边的榜样更具有学习和模仿的吸引力,从而发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朋辈影响作用,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二、中职朋辈辅导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朋辈辅导队伍松散,胜任力不足

国内朋辈辅导首先从大学校园发展起来,高校开展朋辈辅导的主要途径包括教导、咨询和调解。但教导、咨询和调解等朋辈辅导形式对朋辈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较高,中职学生很难胜任常规朋辈辅导工作。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培训,缺少合适的实践载体,导致中职朋辈辅导队伍松散,工作推进困难,难以实现同伴自助和互助的目的。因此,切实提高中职学生的胜任力,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朋辈辅导员队伍,是中职学校朋辈辅导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中职朋辈辅导形式单一,效果不尽人意

中职学校朋辈辅导的主要形式是班级心理委员队伍。心理委员的日常工作范围主要集中在班级学生心理状态观察和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两方面,朋辈辅导内容单一,形式固化。心理委员在学生群体中存在感弱,自我效能感低,影响力有限,难以发挥朋辈辅导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因此,为有效推进朋辈辅导,中职学校要注重开发适合中职学生特点的工作方式和实践载体。

(三)中职朋辈辅导员考评缺失,成长路径模糊

作为一支学生工作队伍,中职学校朋辈辅导团队的考核评价往往仅限于期末评优,存在考核形式单一、标准单一、主体单一、周期固化的问题。评优名额有限,激励效果无法覆盖全员;考核标准简单,无法对成员进行细致分层评定;评价主体往往只有指导教师,无法对成员表现实现全面考察;考核周期以学期为单位,难以涵盖成员多种发展程度和阶段,无法形成长效激励。因此,完善评价机制,建立激励、考核一体化评价体系,明晰朋辈辅导员的成长路径是有效培育中职朋辈辅导团队的关键。

(四)对宣讲实践与中职朋辈辅导融合鲜有探索

主题宣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具有内容包容性强、形式丰富灵活的优势。当前,校园宣讲实践多集中在思政领域,形式多以讲授为主,对中职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朋辈宣讲实践鲜有研究。将宣讲与朋辈辅导相结合,可以丰富朋辈辅导的形式,激发中职学生的兴趣,实现深度参与,教育效果更为显现。如何根据中职特点,组建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朋辈宣讲团队,建立朋辈辅导的人才培养体系,明确考核评价方案,发挥中职朋辈辅导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全新领域。

三、中职朋辈心理健康教育宣讲团队培育路径探索

为进一步发挥朋辈心理健康教育、同伴互助的作用,学校不断探索朋辈辅导新路径,尝试在心理委员的基础上吸纳更多优秀的中职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建“心灵剧团”“七彩阳光宣讲团”“心光企划”三支朋辈心理健康教育宣讲实践团队,通过“演”“讲”“写”等多种路径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搭建运作模式,规范工作职责,加强团队培训,完善评价机制,创新实践形式,经过五年的探索,逐步形成和完善了“三阶七彩五星”中职朋辈心理健康教育宣讲团队培育模式。

(一)圈层式课程,阶梯式团队,探索“三阶塔”培育路径

学校基于“普适+精英”的培养原则,依托圈层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搭建阶梯式宣讲团队,形成“三阶塔”团队培育路径。

首先是塔基,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现渗透教育。以全校学生为对象,以心理健康、德育素养等课程为载体,将心理健康教育宣讲意识融入普适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考核中,将讲演、表演、写作、绘画等表达性艺术形式渗透到课程设计和考核评价中,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宣讲意识,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宣讲知识,鼓励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宣讲实践。

其次是塔中,指社团实践推进专题培养。以心理委员为主力,广泛吸纳有志于此的学生群体,组建心理剧社、“心育”宣讲社和心理社三大朋辈宣传社团。以三大社团为基础,以校园心理剧、朋辈心理健康教育宣讲、心理健康教育科普知识学习和微文撰写为载体,制定针对性社团教学目标,开发相应的社团教材,构建特色宣讲社团教学体系,开展各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宣讲活动。

最后是塔尖,指志愿团队开展实践锻炼。基于三大社团,组建心理健康教育宣讲志愿团队,打造“心灵剧团”“七彩阳光宣讲团”“心光企划”三支以心理剧展演、朋辈心理健康教育宣讲、活动策划和自媒体发布为主要任务的实践队伍。选拔社团的优秀社员为志愿者团队成员,明确团队宗旨、实践形式和考核机制,有序开展朋辈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同时,依托“阳光成长平台”,以宣讲资源库建设为抓手,筛选打磨一批优秀心理剧、宣讲推文和心理健康教育微视频,打造一批优质朋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进行线上线下推广,打破朋辈心理健康教育的时空限制,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见图1)。

“三阶塔”团队培育模式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分类教学,分层培养,以心理委员为骨干,广泛吸纳有志于朋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生,并为学生提供“体验感受—自主成长—实践提升”的学习路径,形成“学思用”教学闭环,促成“知信行”成长闭环,形成塔式朋辈心理健康教育团队。

(二)多样化主题,多元式载体,打造“七彩”实践菜单

为实现生动宣讲、有效育人的朋辈辅导效果,学校进一步尝试多样化宣讲主题,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形式。紧紧围绕“讲好人生故事,实现共同成长”的宗旨,打造七大心理健康教育主题,丰富“宣讲+”实践模式。

根据实践调研和理论研究,基于青少年发展阶段的共性问题,了解中职生的成长需求和现实困扰,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教育目标,制定朋辈心理健康教育的七大系列主题,形成“七彩”心理健康教育菜单,内容涵盖红色主题——理想信念、橙色主题——亲子相处、黄色主题——终身学习、绿色主题——人际沟通、青色主题——职业生涯、蓝色主题——情绪管理、紫色主题——自我探索七大方面。七大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紧密围绕“我的人生故事”进行呈现,以青少年的成长经历为脚本,将成长经历提炼为成长经验加以呈现,既为受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又促进朋辈心理健康教育团队教学相长,知行合一。

为确保朋辈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有效开展,学校结合现有资源和平台不断创新实践形式,完成朋辈宣讲“最后一公里”的落地。围绕七大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将心理健康教育宣讲与戏剧表演、班会授课、讲座沙龙、社会实践、体艺活动、素养比赛、自媒体推送等育人形式相结合,形成灵活多样的“朋辈宣讲+”实践形式。

目前,朋辈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团队主要有七彩阳光宣讲团、心灵剧团、心光企划三支队伍。七彩阳光宣讲团主持策划“青听成长演讲赛”“‘少年说’进班宣讲”“舞动心灵沙龙会”;心灵剧团主打“校园心理剧评比”“心灵剧场巡演”;心光企划团队主要承接“阳光心理宣传月活动”“七彩生涯嘉年华活动”,以及公众号“心灵有约”的维护和打造。多样化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满足了中职学生成长需求,多元化宣讲载体让师生喜闻乐见。

(三)过程性考核,进阶式激励,建立“五星”奖评机制

以过程性考核为横轴,进阶式奖励为纵轴,完善奖评机制。通过引入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学员互评、受众群体评价多样评价主体,实现多元评价;通过设置学习过程、学业成果、实践效果等环节考核,实现过程性考核。根据过程性、全员性、发展性奖评原则,架构“五星”奖评机制:

“塔基育人”考察学员学习投入度,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围绕“课程参与”,依据到课率、学习投入度、作业完成度等进行考核,给予一星奖励评定。

“塔中育人”关注社员的团队贡献度,基于宣讲社团,立足实践效果,依据社团出勤率、项目参与度、团队贡献度等方面进行考核,给予二星、三星奖励评定。

“塔尖育人”注重队员综合素养全面提升,基于志愿者团队,聚焦“成果产出”,依据实践参与率、自我发展力、作品认可度、榜样辐射力,给予四星、五星奖励评定。

通过“五星”奖评机制肯定宣讲成员的成长和付出,提升其团队归属感和自我效能感,实现助人自助、自我发展的目的。

四、中职朋辈心理健康教育宣讲团队的建设成效

(一)以研促建探索路径,构建朋辈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培育模式

学校以“探索实践—评价反思—提升完善”螺旋发展的研究思路,基于朋辈辅导研究基础,总结实践经验,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以“七彩宣讲主题”为点,“三阶塔培育梯度”为线,“五星奖评机制”为面的立体式“三阶七彩五星”朋辈宣讲团培育模式(见图2),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朋辈辅导实践从“应然”走向“实然”。

深挖朋辈心理健康教育宣讲团实践的内涵与外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朋辈宣讲团建设,落实落细心理健康教育政策要求,对接学生身心发展需求,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点及面,构建一张高效有力的朋辈心理健康教育防护网,护航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同时,不断提炼内在有效机制,推动朋辈心理健康教育由一所学校辐射到市域层面,带动朋辈宣讲团培育再从“实然”走向“必然”。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