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作者: 刘广增 张大均 罗世兰 陈万芬

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0

摘要:在解决中学生的行为问题上,以往的相关研究比较多。而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缺乏严格科学的实证研究,相关研究仅仅停留在思辨性的理论探讨和经验总结性的教育对策构建两个方面,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科学有效的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测量工具。因此,研究拟在界定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含义结构维度的基础上,编制科学有效的适用于中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问卷。结果显示:(1)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问卷结构由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健康生活和自主学习四个基本维度构成;(2)编制的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问卷共29题,问卷编制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且信效度良好,可用于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测量和调查。

关键词:良好行为习惯;问卷编制;信度;效度;心理测量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3)07-0014-06

良好行为习惯(good behavioral habits),是指对个体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起积极、增效作用的行为习惯。对中学生来说,良好行为习惯是指对他们日常学习和生活起积极、增效作用的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就会自动体现在人们的行为中,成为人不可缺少的东西,若不按行为习惯去做,就会产生不愉快、不舒服,甚至苦恼的情绪。因此,它具有后天性、稳固性、自动性、情绪性的特点[1]。

相关研究显示,学生应该养成做人、做事和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

做人方面,要养成理解宽容和诚实守信的良好行为习惯;

做事方面,应该养成讲秩序、有计划、自我管理和持之以恒的良好行为习惯;

学习方面,应该养成专心听课及时复习,认真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行为习惯[2]。

武欣慧[1]的研究认为,学生应该在做人上养成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和团结友善的良好行为习惯,核心是自信和责任;在做事上要解放思想,有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治意识、务求实效、艰苦奋斗、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规则意识、宽容精神、全球眼光,养成勤俭自强和敬业奉献的良好行为习惯,核心是规则和效率;在学习上养成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和开拓创新的良好行为习惯,核心是探索和创新。

尤君志[3]认为学生应养成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热爱学习、勤学苦练、主动学习、预习复习和乐于读书)、有益的生活习惯(珍惜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和能够自理)和遵守公德的习惯。

以往的研究对于学生应该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多偏重做人、做事和学习三个方面,而忽略了学生生活方面的内容,且内容较为零散,不便于进一步的实证分析。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应该关注做人、做事、生活和学习四个方面的内容。

关于良好行为习惯或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4]。如小学生学习习惯问卷的编制[5],美国的学习行为问卷[6]以及学习行为量表[7]和学生行为调查问卷[8]等。

关于行为习惯测量的问卷多为国外学者编制,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使用会受文化差异的影响[5],而国内的问卷调查多为现象性描述题项的零散组合,问卷工具没有经过心理学测量的基本验证,也不符合基本要求,缺乏可推广性,且多集中在学习习惯部分[5,9]。

综上所述,以往的研究对于学生应该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多偏重做人、做事和学习三个方面,而学生生活方面的内容有所忽略。因此,本研究拟从做人、做事、生活和学习四个方面对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进行理论模型的建构。然后,根据理论建构,按照各维度分别进行题项编制,进而通过一系列符合心理学研究规范的心理测量统计学方法,最终编制完成正式的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问卷。

一、研究方 法

(一)研究被试

初测被试:采用整班取样的方法在重庆市潼南地区抽取两所中学,发放初测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49份,有效回收率为87.4%。其中初一155人,初二171人,初三183人,高一170人,高二205人,高三165人;男生532人,女生489人,性别信息缺失28人。

预测被试:采用整班取样的方法在重庆市北碚地区抽取一所中学,发放预测问卷750份,回收有效问卷709份,有效回收率为94.5%。其中初一80人,初二126人,初三85人,高一140人,高二142人,高三134人;男生304人,女生349人,性别信息缺失56人。

正式施测被试:采用整班取样的方法在重庆市潼南地区抽取三所中学,发放正式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24份,有效回收率为93.7%。其中初一150人,初二148人,初三141人,高一234人,高二241人,高三210人;男生497人,女生607人,性别信息缺失20人。

(二)研究工具及编制过程

1.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初测问卷

依据《中小学生守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阅读分析与归纳总结、专家咨询,对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进行了理论建构。中学生的良好习惯大致可概括为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健康生活和自主学习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接下来根据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维度定义和结构、已有相关文献整理、日常生活经验、专家咨询以及参考相关问卷题目,对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初测题目进行了编制,并最终形成了由71个题目组成的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初测问卷,每个维度下各包含三个因子,其中诚实做人维度20题、踏实做事维度16题、健康生活维度17题、自主学习维度18题,采用从“从不”到“总是”的1~5级评分方式。

2.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预测问卷

对初测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健康生活和自主学习四个维度各自三个下属一阶维度内题项,在探索性因素分析时与原定所属维度出入较大,数据的拟合效果不甚理想。此外,被试作答后反映部分反向描述性题项不好回答,如“我做事不拖拉”等,不便于学生理解和作答,这可能是导致初测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中某些因素的题项分布不理想的原因之一。考虑在第二次预测问卷中根据题目的具体含义,同时为避免因正向题和反向题混合造成的项目表述方法效应,对题项全部进行正向性描述,并修改部分题项题干的表达方式,形成经过初次统计分析和根据被试作答反映情况补充修订后的预测问卷。预测问卷由60个题目组成,其中诚实做人维度16题、踏实做事维度14题、健康生活维度16题、自主学习维度14题,采用从“从不”到“总是”的1~5级评分方式。

3.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正式问卷

经过对预测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各维度模型拟合效果良好,最终形成了29题的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问卷,其中诚实做人维度为8题、踏实做事维度7题、健康生活维度6题、自主学习维度8题,并在接下来使用正式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

4.长处与困难问卷

采用Goodman[10]编制,杜亚松等[11]修订的中文版的长处与困难问卷。问卷共有25个项目,包括五个维度,分别为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同伴交往问题和亲社会行为,前四个维度的总分为问题行为总分,其中7、11、14、21、25题为反向计分题,从“不符合”到“完全符合”采用0~2级评分,问卷的信效度良好[12]。本研究采用学生自评版问卷作为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效标问卷。

(三)数据处理

采用SPSS21.0和MPLUS 7.0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13]。

二、结 果

(一)预测问卷结果与分析

项目分析:使用SPSS21.0进行项目分析,鉴别力采用“临界比率”,即将所有被试的问卷得分依高低排列,依据测验编制的鉴别度分析方法,以总分的前、后27%为分组界限,总分的前27%为高分组,总分的后27%为低分组,然后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检验问卷总分的高分组与低分组在每个题项上的差异。如果题项在高低分组上的差异显著则说明该题项具有较好的鉴别力。

t检验结果显示,t值均大于3.00,四个维度的60个题项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0.001)。

同质性检验结果显示,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健康生活和自主学习的题项与其相应总分的相关均在0.4以上,且显著相关(p<0.001)。

共同度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生活维度第15题的共同度为0.145,低于0.2,予以删除。第二题共同度为0.195,趋近于0.2,在下一步探索性因素分析中,将进一步考察。

探索性因素分析:使用MPLUS 7.0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稳健极大似然估计(MLR)的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因子。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诚实做人维度最终形成两个因子(爱国爱家、文明诚信),共8个题项,模型拟合指标良好:c2/df=2.812,CFI=0.978,TLI=0.953,SRMR=0.022,RMSEA=0.051[14];

踏实做事维度最终形成两个因子(认真守序、团结互助),共7个题项的踏实做事维度,模型拟合指标良好:c2/df=1.135,CFI=0.999,TLI=0.998,SRMR=0.010,RMSEA=0.014;

健康生活维度最终形成两个因子(珍爱生命、讲究卫生),共6个题项,模型拟合指标良好:c2/df=2.087,CFI=0.993,TLI=0.975,SRMR=0.013,RMSEA=0.039;

自主学习维度最终形成两个因子(勤学好问、专注坚持),共8个题项,模型拟合指标良好:c2/df=2.778,CFI=0.991,TLI=0.981,SRMR=0.017,RMSEA=0.043。

各维度两因子结构下各条目因子负荷值均大于0.50。(见表1)

(二)正式问卷结果与分析

验证性因素分析:使用MPLUS 7.0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问卷的构想效度进行验证,以考察模型的正确性。结果显示,各维度验证性因素模型拟合指标良好。同时以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健康生活和自主学习四个维度各自的总分作为测量指标,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良好行为习惯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拟合指标也良好。(见表2)

(三)信效度检验

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如表3所示,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问卷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08 ~ 0.787之间,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9;间隔6周的重测信度在0.514 ~ 0.704之间。所有信度系数均较为理想,由此说明,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问卷具有可接受的信度。

内容效度:本研究的内容效度主要通过规范的研究程序来保证。本研究中提到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是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阅读分析与归纳总结来确定的;问卷的维度是根据中学生守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分析来设定。问卷的题项来源于对已有文献的总结、对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半开放式问卷调查、访谈,并将初步拟定的题项请有关心理学教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等进行评定,根据意见修订题项达13次。

在初测问卷中,发现反向描述题项对于学生,尤其是低年级阶段学生作答有困难,反映不好回答。因此,在第二次预测问卷中根据题目的具体含义,重新设定反向描述的题项,全部题项采用正向性描述。

以上措施保证了问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同时,整个问卷的编制符合心理学规范,也保证了内容效度的良好。

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问卷各维度间相关在0.537~0.674之间,各维度与诚实做人维度的相关在0.594~0.674之间,与踏实做事维度的相关在0.553~0.674之间,与健康生活维度的相关在0.537~0.564之间;与自主学习维度的相关在0.537~0.638之间,各维度总分与良好行为习惯总分的相关在0.762~0.863之间。且各相关系数都达到显著水平(p<0.001)。因此,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行为习惯分为良好行为习惯和不良行为习惯[4],而问题行为和不良行为、偏差行为等是同一层次的概念,可以互通使用[15],因此,将问题行为作为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外部效标,结果显示,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总分及其各维度与问题行为得分的相关在0.22~0.27 之间,即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问卷具有良好的效标效度。(见表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