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败“喷火龙”
作者: 李约翰摘要:一位五年级的男生易怒,情绪和行为不受自己控制,多次和老师、同学发生冲突。心理教师先运用叙事疗法帮助他外化问题,认识到“喷火龙”的存在,激发他与问题抗争的意识和力量,寻找例外故事和身边的支持,构建积极认同;再运用行为疗法,在教会他控制愤怒,管理情绪的方法后,又进行了4周的行为强化训练。后续访谈中,从多角度发现,来访学生控制情绪的能力有所提升,辅导效果良好。
关键词:情绪控制;叙事疗法;行为疗法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3)08-0061-04
一、个案背景
小蔡(化名),男,小学五年级学生,身高大约一米六,很壮硕。无医学诊断经历和辅导经历。由于该生在日常管理中多次出现情绪无法自控的现象,并跟同学打架,还有对撞或推搡老师的行为,由班主任主动介入。
主要家庭成员及关系:家中有一位姐姐,和父母同住,本地人。父亲常年忙于工作,压力大,脾气暴躁,小蔡和姐姐也深受影响,两人经常在家发脾气打架。母亲溺爱,也不管束和教育孩子。
二、主要问题
小蔡易怒,情绪和行为不受自己控制,多次和老师、同学发生冲突,甚至还会打同学,推老师。
案例1:一天课间,几个同学在下飞行棋,小蔡故意把他平时不怎么喜欢的同学挤了出去,还恶语相向。两人起了争执,而后打了起来,劝架的同学也被小蔡推倒在地。
案例2:一次语文课上,小蔡故意扰乱课堂纪律,多次受到批评,他一边怒吼一边扔东西,甚至还差点推倒班主任。
案例3:一天早自习,他急着补前一天的作业,不参加早读。值日班长扣了他的分后,他与值日班长产生了冲突,情绪失控,和值日班长打了起来。
三、分析评估
(一)问题评估
结合以上案例,我观察到,小蔡的情绪起来快且强烈,并伴随攻击他人的行为。其情绪暴发前,都会与他人发生争执或冲突。小蔡在行为被约束和规范时,无法控制愤怒情绪和攻击行为。每次情绪暴发持续几小时,但情绪稳定时能正常学习和生活,也能和老师、同学友好相处。因此,我评估小蔡的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由人际关系冲突引发的情绪问题,属于一般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与人发生冲突时,用暴力、扔东西等方式去代替表达情绪。
(二)个案概念化
小蔡即将步入青春期,生理特征的变化和激素的变化会引发青春期孩子情绪的不稳定,他们会呈现出情绪“疾风暴雨”的特征。加上小蔡的家庭养育方式不足,会让他在规则的觉察、遵守及情绪和行为的自控等方面存在困难。小蔡父亲的缺位,让他对权威没有畏惧感,他跟姐姐起冲突时,经常是拳脚相加,因此小蔡容易习得在生气和不满时用拳脚进行表达的方式。而母亲对小蔡的偏袒和后期的放任不管,则让小蔡的情绪和行为完全失去了管控。新手班主任由于缺乏经验,没有及时介入或者转介心理教师,导致小蔡的问题一直维持现状。
所以,结合以上的信息,我有以下三点考虑:(1)小蔡有些破坏规则的行为是为了引起关注,因为父母较少去关注小蔡,他可能缺乏父母的关爱;(2)小蔡的很多情绪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他的表达方式非常直接、粗暴且具有攻击性;(3)小蔡对于人际关系的互相影响毫无边界和规则,不清楚自己的言行可能会对他人造成影响。
四、辅导过程
(一)辅导目标
近期目标:帮助小蔡树立边界感,学会控制愤怒的方法且学会正确表达,内心趋于平和。
长期目标:能控制愤怒情绪,改变不良行为,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二)理论支持
叙事疗法认为,问题与人是分开的,辅导者要运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当事人透过个人对生命故事的叙述去发掘个人所忽略的生命题材中的细节,以唤起当事人改变的内在力量[1]。
行为疗法源于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所有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强化对该行为有巩固作用。学习与强化是改变个人不良行为的关键[2]。
(三)辅导次数和时间
从第一次辅导到全部结束,共进行了5次面谈和4周的行为强化治疗,历时半个学期。
(四)具体过程
第一次辅导:建立信任,叙说故事
考虑到小蔡与我还较为陌生,首次辅导目的是寻找突破口,与小蔡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初步获得信任。我先给予肯定,再通过共情让他获得心理上的认同和温暖,觉得自己是被理解和接纳的,于是愿意配合,开始自我表达。
小蔡说:“我昨天忘写了一个数学作业,晨读时补作业,值日班长把我不写作业和不早读的分都扣了,而且还不让我继续补作业,逼我早读。我觉得他是在针对我,他逼我,我就要跟他对着干。于是,我继续补作业,他变本加厉,直接把作业拿走了。在抢作业本的过程中,作业本不小心被撕坏了,我很愤怒,直接和他打起来了。”
在本次辅导过程中,小蔡通过回忆、叙述自己的故事,也重新对自己的经历进行了回味和反思,获得认识和情感的升华。我没有用任何标签去判断和评价,而是用叙事“去专家化”的语言,以尊重的态度倾听,也为之后对“问题故事”的深入探讨埋下伏笔。
第二次辅导:绘画表达,问题外化
问题外化是将问题与人分开,把贴上标签的人还原,让问题是问题,人是人[3]。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些代表负面情绪的情绪卡片,你觉得哪个家伙会经常找上你?
小蔡扫了一眼,马上选了“愤怒”,斩钉截铁地说:“就是这个家伙。”
师:今天和值日班长发生矛盾,也是愤怒这个家伙找上你了吗?
小蔡思考片刻后,点了点头,表示非常认同。
师:这个家伙还会在什么时候找上你呢?
小蔡:老师批评我的时候;遇到我讨厌的人的时候;和姐姐、同学发生冲突的时候;同学和我开玩笑的时候……
师:这些时候你肯定不好受,经常找你的“愤怒”小家伙长什么样子呢?你能不能把它画出来,并且用语言在下面描述出来呢?
师:你给它起个名字吧。
小蔡:我想叫它“喷火龙”。
师:“喷火龙”会影响每一个人,只是有的人受影响大,有的人受影响小。“喷火龙”对你的影响有多大呢?如果满分为10分,你觉得可以打几分?
小蔡:9分。
在本次辅导过程中,我用儿童的视角和语言与小蔡沟通,结合情绪卡片、绘画表达等媒材将问题外化,让小蔡知道了“喷火龙”的存在。最后通过打分,明确了问题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激发起他与问题抗争的意识和力量。
第三次辅导:寻找例外故事,丰富视角
例外故事是有别于问题的故事,是当事人在问题的主要故事之外的一些情节和经验,引导当事人寻找过去及现在没有症状和问题发生时的例外情形,即发现闪亮的事例[4]。
师:有没有什么时候“喷火龙”找上你,但是你却马上把他赶走了呢?
小蔡:我很喜欢数学老师,有段时间我学习数学有点不认真,考试考差了,数学老师批评了我。我虽然一开始很愤怒,但是我知道自己错了,老师是为我好,我的愤怒情绪很快就消失了。
师:你是怎么办到的?
小蔡:我对“喷火龙”说,你不该来找我,数学老师对我这么好,我却不认真学习,导致考差了。我不该愤怒,而应好好反思自己,努力改变。
师:这个办法真好,转变角度,试着从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给出新的解释,降低自己的“愤怒值”。看来你是可以赶走“喷火龙”,不被它控制的。
在本次辅导过程中,小蔡发现自己有战胜问题的潜在力量后,还分享了很多开心的瞬间。在被我肯定后,小蔡有了想要改变自己的信心和动力。
第四次辅导: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学习控制愤怒、管理情绪的方法,并在后期不断强化,能很好地改变一个人的不良行为。
(1)合理宣泄
师:当你愤怒的时候,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能够既不伤害自己,不影响他人,也不损坏物品吗?
小蔡:可以一直在心里默念“冷静”,深呼吸。
教师补充。
(2)学会表达
师:等你冷静后,还需要表达自己的感受,否则你会感到非常委屈,委屈堆积久了会生病。
小蔡:怎么表达自己的感受呢?
师:可以用“描述事件+表达感受+期望”的句式。比如你可以告诉班长,“我昨天忘了写数学作业,早自习如果不补好的话,就会被数学老师批评,你已经扣我分了,你不该再把我的作业拿走,过度干涉我的自由;我很生气;希望你能改变你的管理方式。”你来试试吧。
小蔡进行了表达。
我引导小蔡回忆曾经让他愤怒的事情,并练习表达。
师:学会表达后,就不会委屈难受了。如果让“喷火龙”随意控制自己,会伤人伤己伤物。
(3)制作“情绪管理工具单”
接着邀请小蔡制作了一张自己的“情绪管理工具单”:在纸上写下“当我_____(情绪)的时候,我会_________(健康的情绪管理方法)”。将“工具单”贴在课桌显眼的地方,或是带在身边时刻提醒自己。
在本次辅导过程中,小蔡学会了管理自己的愤怒情绪的方法。
第五次辅导:重组会员,构建积极认同
重组会员技术把一个人的生活比喻成一个生命俱乐部,引导人们去选择那些对自己有重要影响的人物角色成为自己生命俱乐部的会员。与他们的互动与联结有助于来访者构建积极的自我认同[5]。
师:上周感觉如何?
小蔡:用了这些方法,我更能控制住自己了。只是上周还是发生了一件让我极其愤怒的事情,我脑袋一片空白,导致我忽然忘记了该怎么去赶走“喷火龙”。
小蔡慢慢地和我叙述了上周那件事情,在叙说的过程中,情绪较为平静。
师:是呀,总有些时候“喷火龙”的火喷得太猛烈,以至于靠我们自己无法快速地熄灭它,反而被它烧起来了。如果有人愿意做你的同盟军,帮助你一起抵抗“喷火龙”,你觉得效果会不会更好呢?
小蔡:好主意。
师:你觉得那个人可以是谁呢?
小蔡:小方,他是我最好的朋友,他脾气好,基本不生气。
师:你觉得他可以怎么帮助你?
小蔡:他经常和我一起玩,我可以把赶走“喷火龙”的方法告诉他,和他一起练习,写一张情绪管理工具单,给他一份。在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让他马上把工具单递给我。
师:好办法,如果老师也愿意帮助你,你认为他们可以怎么做?
小蔡:我希望老师能够了解清楚情况再批评,而且要公平,不能偏心,只批评我一个人。
师:如果爸爸妈妈也是你的同盟军,你觉得他们可以怎么帮助你?
小蔡:我希望爸爸能少生气,我们会受影响;在我愤怒的时候,妈妈能制止我。
师:你的姐姐能提供什么帮助吗?
小蔡:我希望和姐姐一起练习赶走“喷火龙”,这样我们就不会经常吵架打架了,毕竟我们可是亲姐弟。
师:如果大家现在都站在你这一边,帮你一起对抗“喷火龙”,你是不是觉得更加有信心了呢?
小蔡:是呀。
师:如果“喷火龙”再来找你,你会怎么样?
小蔡:我会说,快走开,我要保持冷静,于是拿出那些法宝,将它赶走。
结束辅导后,从系统合作的角度,我跟家长进行了交流,并反馈了需要家庭支持的部分,也向班主任和同学发出了合作邀请,来一起帮助小蔡。
这些生命俱乐部的会员们与小蔡的互动又产生了新的故事,生命故事不断扩展,小蔡的自我认同在逐步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