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焦虑,重塑关系

作者: 林东明

摘要:小升初后,环境、学习、同伴的变化,以及长期不良的家庭互动模式,导致一位初一年级女生人际关系紧张,心情低落,睡眠质量差。心理教师在充分倾听与共情基础上与她建立工作同盟,运用本土化移空技术帮助其克服社交焦虑,用萨提亚家庭治疗促进家庭亲子沟通,助其重塑良好人际关系。

关键词:社交焦虑;移空技术;沟通姿态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3)14-0052-04

一、问题的提出

社交焦虑是指个体与他人打交道时出现紧张不安,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还可能伴随出汗、脸红、心慌等生理症状,严重的会发展为社交焦虑障碍或社交恐惧症,影响学习和生活。社交焦虑的成因较为复杂,可能跟成长经历中的挫折与失败、薄弱的社会家庭支持、过强的自我意识、自卑感、模仿和暗示等有关。

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大多数人会出现应激反应,如分班进入新班级、升学进入新学校、进入新的工作单位,但随着不断适应生活学习节奏、熟悉身边人,这种紧张不安会逐渐降低,但一部分人会因为无法融入而导致恐惧、逃避。研究发现,社交焦虑个体容易产生反刍思维,不断回溯焦虑、紧张场景,从而加剧焦虑症状。并且他们容易否定自己,在这种负性情绪下更容易产生睡眠与手机或网络成瘾问题[1-2]。自我评价和社交技能是社交焦虑的主要相关因素,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自我评价形成与社交技能习得起关键影响[3]。本辅导案例中,除了对学生社交焦虑、自我评价、社交技能进行干预,还需帮助其改善家庭互动模式。

二、移空技术介绍

移空技术首次由刘天君教授提出的,这一本土化心理治疗技术将心理问题象征化,并想象将其装入箱子进行移动作业,故被命名为“移箱技术”。在刘教授及其团队的临床应用中,不仅将装载问题象征物的容器称为箱子,还强调借想象将装载象征物的容器移动到无限远处,即想象到看不到任何东西的,可以定义为“空”的场景,让操作者体验“空”的状态,故将其更名为“移空技术”[4]。移空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如心理危机干预、压力情境下的情绪困扰改善等方面,实践证明有良好疗效[5-6]。

该治疗技术的应用主要包含两个阶段:静态作业和动态作业,包括十个主要步骤:(1)三调(调身、调息、调心)放松;(2)选择靶问题,即确定困扰的身心症状并测量影响度;(3)想象问题象征物;(4)想象承载象征物的容器;(5)画出象征物与容器;(6)再次进行三调放松;(7)想象中将象征物放入容器;(8)在想象空间的不同距离移动容器;(9)疗效评估;(10)重复操作[4]。其中第1~5步属于作业准备阶段,第6~10步属于症状处理阶段。

三、移空技术的实际应用

(一)个案背景

小语(化名),初一年级女生,家中还有一位一年级弟弟,妈妈为超市收银员,对其很严厉,经常斥责批评她。爸爸为某工厂职工,寡言少语,平时也不跟她沟通。当妈妈指责她的时候,爸爸也会站在妈妈那边,一起指责她的不是。五年级之前,她学习成绩中上,后处于中下水平,之后无法就读普高。初一入学两个月来,人际关系紧张,多次因与同学言语冲突被请家长,容易流泪,心情低落,不想和同学讲话,不想在班级待着,想要躲起来。较晚入睡(一两点),睡眠质量差。这样的状态让自己很困扰,通过班级心理委员预约来心理辅导室。

(二)案例分析

童年经历:小学时经常和男同学闹矛盾,同学在背后说她坏话,说她“不男不女”。后经常自己一个人,没什么好朋友。

家庭关系:妈妈常用指责的方式对待她,五年级考试下滑后就经常数落她。跟弟弟没什么话讲,觉得父母对弟弟比较和善,对自己很有攻击性。

(三)辅导目标

近期目标和具体目标:改善睡眠,缓解低落情绪,缓和紧张的人际关系。

长期目标和最终目标:挖掘自身内在资源,接纳自我,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辅导过程

1.初识来访学生

小语(简称语),在一次心理课前活动组织中主动报名,想跟同学分享医学心理学知识。分享过程中,同学对纯知识的讲授不感兴趣,底下窃窃私语,缺少互动。同学提问:“什么是神经病?”她说:“像你问七问八的就是神经病。”后老师打断制止。老师肯定了她主动分享、积极钻研的精神,但小语感觉分享结果跟预期差很多,备受打击,很失落。

2.第一次辅导:想象与处理焦虑

师:和同学的这种紧张关系让你很难受,你想从这种关系中解脱出来。

语:是的,我都想躲在家里不来学校了,但是在家也难受。

师:这种紧张焦虑的感觉,你觉得对你的学习与生活有几分影响?如果满分是10分的话。

语:至少有8.5分。

师:分数挺高,看来对自己有很多影响。老师最近遇到困扰的时候,会用一种方法来帮助自己,你愿意尝试一下吗?

语:(点点头)嗯,谢谢老师,怎么做?

师:请你跟着我的引导来做。首先,让我们的身体保持放松,请你找一个能让自己放松的姿势,深呼吸三次,让全身放松下来。接下来,请你想一个要解决的困扰,并把它想象成一个物品。

语:我要解决的困扰是和同学的紧张关系,感觉就像……一块腐烂的面包,但是有一角是好的。

师:这块面包看起来给你什么感受?闻起来怎么样?

语:发霉的,闻起来反胃恶心。

师:能尝吗?尝起来怎么样?

语:非要吃的话,也是可以吃的,就是可能还会吐出来。

师:看来这个面包比较令人厌恶。如果想象一种容器把面包装起来,你觉得可以是怎样的容器?

语:塑料袋,一个比较结实的塑料袋子。

师:待会需要做一些移动,所以装“面包”的容器是比较结实的,虽然是结实的袋子,也不太合适,需要换成另一种容器吗?

语:换的话……也可以,如果不用袋子,就用一个特殊金属做的盒子。

师:好的,这个盒子是多大的?什么颜色?摸起来什么感觉?

语:刚好能装下这块面包吧,银色的,摸起来冰冰的,挺舒服的。

师:好的,请你把刚才的“面包”和“盒子”的样子分别画出来,并标出他们的特征。

小语开始认真作画。

特征:面包:暗灰色,上面有一块褐色;恶臭,有霉味。金属盒:沉甸甸;无味;牢固。

师:很好,你现在对这两样事物都有较深的印象了,接下来请你再次进行适当的放松。寻找一个舒服的姿势,感觉从头到脚都是放松的,做几次深呼吸。(停顿一会)接下来,请你先把面包和金属盒清理干净,想象着把面包放进金属盒里,并把金属盒加固一下,比如上锁。当你觉得可以的时候,跟我说一下。

语:(闭上眼睛)可以了,我把面包放进去了,然后用铁丝把金属盒锁起来了。

师:好的,接下来我们要开始移动这个装了面包的金属盒。从眼前开始,一步一步向前移动,请你开始想象。准备好了吗?

语:好的,可以开始了。

师:现在金属盒在你眼前,请你仔细看看它,接下来请你想象着把它移动起来,1米……3米……1米(初始移动)。好,接下来,我们要开始向更远处移动,当出现让你觉得最舒服的距离时,请你告诉我。可以开始了吗?

语:好的,可以。

师:1米……5米……10米……20米……50米……100米……

语:我觉得100米比较舒服,再远也不好。

师:那我们在眼前和100米之间移动10次……(10次之后)接下来,我们要从眼前开始,把这个金属盒移动到无限远的地方,可以开始了吗?

语:(深呼吸了两次)可以开始了。

师:金属物在我眼前1米……10米……20米……30米……50米……70米……100米……500米……1000米……无限远,宇宙深处。现在金属物已经移动到无限远的地方,在你看不见的地方,请你放松身体,调整呼吸,头脑放空,没有任何念想……好,我们再把它移回来,无限远……1000米……500米……100米……50米……20米……10米……3米……1米。好的,它回到了我们眼前。请你看看,金属盒有没有变化,大小、颜色、形状等。

语:它的颜色好像变浅了,变成亮银色的了,好像会发光,其他……没什么变化。

师:好的,颜色有些变化了,那请你打开看看,这块面包有没有变化。

语:这块面包还是有发霉,霉好像没有蔓延,少了一些,可能是因为缺乏空气,还是好的。

师:好的,就是霉变少了一些。在刚刚移动中,你的身体和情绪有什么感觉?可以说说吗?

语:金属盒在我眼前的时候,我很紧张,手心好像要出汗,它越来越远,我深吸一口气。当老师把距离突然拉近,我又一惊,最后到无限远的时候,我发现其实挺怀念它的,不希望它这么远。

师:这个金属盒让你很紧张,同时你又不太想它完全离开你的生活,是这样吗?

语:是的,我其实有时候挺想融入他们的,就是感觉太难了,要改变自己,所以干脆就放弃了。

师:好的,这次的操作给你一些领悟。那请你再次打分,现在同伴交往的紧张焦虑对你的生活学习有多少分的影响。

语:能让它移动还是感觉挺舒服的,现在这种焦虑有5分左右吧。感觉能融入就融入吧,不能融入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也挺好的。

此次面谈中,进行三调放松和移空操作后,小语的情绪状态与刚来的时候比,有了更多的笑容,也表达了更多情绪感受。老师鼓励她在遇到难题时,可以按照刚刚试验的方法进行移空想象。

3.第二次辅导:自卑不是必需的

第二次移空操作和第一次的步骤类似,经过第一次想象操作后,小语更熟练了。下面简要呈现辅导过程。

三调放松:一开始说到自卑,小语眼眶红了,说起父母对她较低的评价——“没用”“废物”“天天惹事”。在放松练习5分钟后,呼吸平和下来,人变得平静。

症状与影响:自卑感,影响度8分。象征物:石灰石,很普通,粗糙,有棱角,摸的时候可能会被割伤。承载物:塑料盒子,黑色的,跟电脑机箱差不多大。

移空:小语特别强调这块石灰石有灰尘,要用掸子清理一下,好像尘封了很久一样。装在塑料盒子里的时候,要用黑色胶带反复缠住。可见移动:小语表示移动到50米时比较舒服。超距移动:小语表示移动到外太空更舒服,最好是移动到外太空。引导其充分沉浸在当承载物和象征物在外太空时的感觉,记住该感觉,结束此次辅导。

自我评估:移空操作后自卑对我的影响是4.5分。表示自卑是父母给的,自己不想有这种感觉。

辅导中的个性化事件:放松的时间比较长,说到自己的自卑时,对父母有愤怒的情绪。

4.第三次辅导:调整家庭互动模式

邀请小语的父母一起来辅导室,结合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运用家庭雕塑的方式引导家庭成员意识到不良的互动模式。小语摆出了现实中自己家庭的互动模式雕塑,成员之间的距离、姿势、表情代表了互动关系情况。然后每个成员谈谈这个雕塑给自己的感觉。

现实中的家庭互动雕塑:爸爸一只手搭在妈妈肩上,一只手打电话,目视旁边。妈妈一只手叉腰,另一只手指着小语。弟弟双手牵住妈妈的手臂(小语口述)。小语则背对着他们,坐在地上。

爸爸:平时我对小语关心不多,一般我都是忙工作上的事情,妈妈只要说小语成绩下降,被老师投诉等,我就会着急说她几句,平时对她的关心确实不多。

妈妈:(眼眶红了)我看她这样挺难受的,我又要上班,又要带他们,感觉挺累的。跟她说话比较着急,经常不问她什么原因就先说她,也是像她摆的这样。我这个妈妈做得很不合格。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