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才能不想那件事
作者: 程娅楠摘要:通过一例女高中生的青春期性心理咨询个案,展现了其焦虑情绪背后暗藏的社会性别文化要求和内在性需求的冲突,以及重组家庭的亲子关系焦虑。咨询师采用整合式心理咨询,将后现代主义取向的女性主义心理治疗作为理论基础,结合焦点解决和叙事疗法等咨询方法,在短程咨询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青春期性心理;后现代取向;女性主义心理治疗;整合式心理咨询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3)18-0052-05
一、引言
女性主义心理治疗与后现代主义哲学取向一脉相承,认为人是社会建构的产物,更一针见血地指出性别角色亦是如此。基于这样的哲学基础,女性主义在治疗时主张去疾病化:来访者感受到的许多问题都是社会政治和文化的产物,是内在需求和现实禁锢的冲突,而绝非仅是个人的“问题”。在咨询技术和方法上,女性主义咨询博采众长,一般通过整合式心理咨询来实现咨询目标,常与认知行为疗法、焦点解决技术、叙事疗法、动机面询等技术相结合。在本文的个案中能看到女性主义咨询方法可与多种技术配合使用。
高中生正处于性发育成熟的关键阶段,性焦虑是常见的性心理问题。笔者在高中校园从事心理咨询6年,其中青春期性心理辅导的对象多为男生,本案例是首个青春期女生的性心理咨询个案。对比发现:男生在性焦虑时内心冲突较简单,更易谈论、更易解决。而女生个案内心冲突较复杂,更难启齿、更难改变。这种差异背后暗藏着社会性别文化的影响,因此,本个案将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来协助来访者克服性焦虑。
二、案例分析
(一)背景资料
来访者小Z,18岁,高三女生。家庭结构为重组家庭:其1岁时父母离异,3岁时父亲再婚。与生父、继母同住,父母婚后没有再生育子女。小Z与生母分离较早,无相处记忆,长大后只见过生母两面,关系疏离;与继母相处较好,但因生母问题发生过争执,因此常有所顾忌,因怕继母难过所以会对生母冷漠。
小Z勤奋刻苦,学习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学业成就感较强,有较高的学业目标,学习动力足。
(二)初始咨询
小Z在高考前来辅导室咨询,自述因学习焦虑无法投入学习状态。辅导过程中有明显的焦虑情绪。咨询师初始印象:来访者发育正常,性格偏内向慢热, 逻辑思维敏捷, 自我意识强, 表达清晰, 自知力正常,情绪状态主要呈现为焦虑、烦躁,求助意愿强烈。
(三)问题呈现
经过两次学习心理的辅导,小Z仍表示无法静下心学习。在第三次辅导时支支吾吾地提出有其他无法摆脱的焦虑。在咨询师用问题串引导下,小Z报告有无法抑制的性冲动,会通过观看成人视频配合夹腿的方式来释放。她在自我陈述时认为这样是不对的、是恶心的,因此有严重的罪责感。但这种罪责感并没有使她戒掉这种冲动,反而愈加严重:自慰行为的频率更高了,在生活学习时经常会冒出与性相关的念头,最近一个月甚至在课堂上也会控制不住地想起这件事,而且越想戒掉越加剧,严重影响注意力。就这样,她的学业焦虑一直没有好转,反而因为摆脱不掉的罪责感变得更加严重了。
(四)案例评估
1.鉴别正常与异常心理:小Z的主客观统一、知情意协调、个性稳定,且主动求助意识强,可排除异常心理,属于正常心理范畴内的不健康心理。
2.判断是否属于神经症:来访者以焦虑、低落、强迫为主要症状,无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且持续时间不到1个月,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3.鉴别一般与严重心理问题:来访者出现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一定影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常感到焦虑,有强迫和反强迫的思想斗争,属于严重心理问题。
结合初始咨询,最终评估为:小Z浅表征为学习焦虑,本质是因过度的性焦虑和罪责感引发强迫,对现实功能造成影响,属于严重心理问题,是学校心理咨询可处理的范畴。
(五)咨询目标
根据初始访谈的评估结果,与来访者商定后将目标设定为:
1.缓解青春期性焦虑,减少过度的自我罪责感。
2.缓解强迫思维对学习状态的干扰,降低学习焦虑。
(六)干预方案
如前文,女性主义心理治疗在治疗方法上博采众长,采用整合式心理咨询,因此本个案中将考虑多样化的治疗方案。
1.为实现缓解性焦虑的咨询目标
结合叙事疗法开展女性主义咨询,对生命故事进行扩充、修正和重新释义。应用适度的自我表露建构平等的咨访互动,利用信息提供技术鼓励来访者进行阅读治疗,以提升自我理解和自我接纳。
2.为实现缓解强迫想法的咨询目标
主要采用叙事疗法和焦点解决技术,将问题外化、寻找例外,探寻更为成功的个人经验。在理念上结合森田疗法鼓励来访者顺其自然地看待问题。
三、辅导过程
(一)第一阶段:建立关系,诊断评估
因来访者小Z有过两次辅导经历,和咨询师已经建立起较为信任、稳定的咨访关系。在收集资料和诊断评估阶段也很顺利,尤其在商定咨询目标时,小Z能较明确地了解自己存在的问题是对性本能有过度的焦虑。
(二)第二阶段:锚定目标,实施咨询
1.女性主义,解构性焦虑
从女性主义咨询的视角出发,协助来访者小Z对自己的性别角色和权利进行分析和介入,在性角色和性权利方面提升自我理解和自我接纳。
(1)性别角色分析和介入:协助来访者觉察自己的问题并不是个人的问题,而与社会文化背景紧密关联,帮助来访者觉察社会化对个人性别角色的影响。例如对于小Z的性羞耻感问题,咨询师协助来访者分析社会对女性享有性权利的限制和偏见,进行启发式提问:
咨询师:如果你是男生,也同样用这种方法帮助自己释放了性冲动,你会如何想这件事?
小Z:对男生来说,这种情况应该比较常见吧,我常听班里男生拿这种事情互相开玩笑,所以如果我是男生,或许也会觉得这没什么,很正常。
咨询师:我们能发现不仅是你一个人,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女性相对于男性而言,对正常的生理欲望(包括感受性快感),确实存在更重的羞耻感。那这种羞耻从何而来?
小Z:女生好像从小就被要求在性观念方面要保守,甚至大家从来不会像男生那样,被允许公然谈及这类话题,女生都很怕被人贴上“放荡”“不自爱”这样的标签。或许也是因为大家从不谈及,我就觉得其他女生都很乖,不会像我这样有这种奇怪的烦恼。
咨询师:你表达得很好。我刚刚听到一些关键词:“被要求”“被贴上标签”。那这些动作的主语是谁呢?我们究竟是被谁要求的?男生们又是被谁允许的呢?
小Z:父母、老师、所有的长辈好像都是这样做的。(沉默片刻,陷入思考)其实……不仅是长辈,甚至同学朋友也是这样要求和评价女生的。而且不仅是男性这样想,甚至女性自己也这么想。
咨询师:我可以这么理解吗?听起来是整个社会从上到下,大家都默认了这种对女性性需求的忽视和限制,却对男性的性需求默许和接纳。
小Z:是的,可是不论男女应该都会对性有需求、有冲动吧,可我的需求却让我觉得很羞耻。
咨询师:对。所以你的羞耻感真的是因为你做错了吗?还是说因为你是女生,这不符合社会文化对女性的要求,所以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我们内心感到冲突了,很痛苦。
小Z:是的,我很矛盾,一方面觉得这是我的本能,一方面又觉得这不被允许,很痛苦。
性别角色介入比起性别角色分析更强调改变,它把来访者的痛苦放置在社会角色期待下进行讨论,强调必须突破父权社会体系下对女性角色的刻板定势,冲破桎梏,才能在痛苦中得到解脱,取得改变。这部分的咨询结合了叙事疗法协助小Z去探寻生命里关于性权利的生命故事,试图看到故事的建构过程并创造改写故事的机会,同时,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探寻到了小Z强迫想法形成的根源。
咨询师:你能回忆起第一次有这种快感体验的时刻吗?
小Z:大概是小学三四年级。那时候流行看日本漫画,有些漫画书里会有性暗示的画面,我会有点好奇,也会模仿,大概是那时候开始的。
咨询师:是的,我们国内性教育的作品很少,不少学生都是从国外的一些作品里获得启蒙的。那你在性这件事上有过不好的体验吗?
小Z:有件事对我的性羞耻感影响很大。大概小升初的暑假,我在平板上看漫画,这本漫画里会描绘一些性的画面。我离开房间时忘了锁屏,被继母发现了,她把平板拿出来狠狠训斥了我。当时还有些亲戚在家里做客,但她全然没有顾忌我的面子,也没有听我的解释,我记得最后是在大家面前哭着说“我错了”,继母才罢休,这件事对我伤害非常大。
咨询师:所以继母的当众训斥让你觉得对性好奇是件羞耻的事情,你此时此刻无法摆脱的罪责感和过去这件事里的羞耻感受很有关联。
小Z:是的,但其实我能理解继母为什么这么生气。我对我的生母没什么印象,但是家里人会用一些负面的词来形容。除了“骗子”“贪财”还有一些对女性不友好的词,比如“不检点”,或者更过分的词。继母从3岁开始养育我,她很怕养了那么久,我还是像生母。
咨询师:这是压在心底最深处的创伤,很感谢你愿意跟我分享。我想这种环境下,你也是矛盾的、痛苦的。
小Z:是的,我很依赖我的继母,是她替代了妈妈一直照顾我。所以我很相信她的话,她说这是羞耻的、丢人的,我就也这样认为。可是哪怕这样认为,我也不能克制自己的想法,这样很矛盾、很痛苦。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出发,能看出小Z强迫想法的形成与父母早期对性的道德评判和过度反应有关。本案例还涉及重组家庭的亲子关系,小Z对继母建立的依恋关系是充满焦虑的,她由于对继母的认同而内化了继母的评价。不安全的依恋关系使她感到不安,为了获得继母的爱,她必须对自己的欲望产生同样的谴责。咨询师在这里发现了亲子关系的影响,可以用萨提亚的冰山理论进行分析,但考虑干预方案应锚定目标,继续对故事进行重构改写,亲子关系的根源性焦虑可以放在后续咨询继续讨论。
(2)权利分析和权力介入:女性主义咨询是赋权的咨询,不仅体现在内容上要分析和鼓励来访者拿回自己的合理权利(比如小Z作为青春期女生也应拥有和青春期男生一样享受性快感的权利),也体现在咨访过程里咨询师与来访者的互动,这点与人本主义流派相通,咨询师作为辅助者平等地与来访者对话,可通过自我表露技术来分享自己社会性别角色的体验来提供参考和讨论的素材。
咨询师:我邀请你试着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男生,回到那个情境下,你会经历什么?
小Z:可能我还是会被继母痛骂一通,但他们确实会更好地理解男生的性需求,所以或许会有一些亲戚站出来说:“男孩子嘛,总是会有这个阶段的。”也许这样就过去了,而不是被所有人“围攻”。
咨询师:那如果是此时此刻长大的你,回到那个情境下,作为一个旁观的亲友,你会说些什么。
小Z:(哽咽)我觉得大家对女孩子的性本能太严苛了,如果我可以回到那时候,我一定会好好保护这个女孩子,会让继母停止辱骂,也会把她带离那个场景,还要安慰她“这样没什么的,这样很正常”。
咨询师:这也是我想对你说的话,“这样没什么的,这样很正常”。长大的你一定有能力改变这一切。
(3)自我表露和阅读治疗:咨询师进行自我表露,向来访者呈现了作为女性在社会角色中的个人体验。再经由信息提供技术向来访者介绍了书籍和公众号,如被誉为“最坦诚的女性成长史”的《那不勒斯四部曲》,两性知识科普媒体“六层楼”“硬糖视频”等。阅读能帮助来访者更好地了解自己和社会的关系,也为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探索材料。
2.叙事疗法+焦点解决,缓解强迫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