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定制人生
作者: 韩鑫桐
关键词:目标设定;自我规划;SMART原则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3)35-0035-04
【活动理念】
美国心理学家洛克(E.A.Locke)于 1967 年提出了“目标设定理论”(Goal Setting Theory),他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实现目标。目标设定理论提出,目标是一个人试图完成的行动的目的,设置合适的目标会使人产生想达到该目标的成就需要,因而对人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重视并尽可能设置合适的目标,是激发动机的重要过程。
【活动背景】
青少年既处于身心剧烈变化的时期,又处于社会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所说的“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阶段,这个阶段会产生很多矛盾,现实与目标之间的矛盾就是其中之一。如果能有一个明确且能实现的目标,就能帮助青少年找到发展的方向,这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平时的教学和辅导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因为没有目标,所以得过且过;有的学生因为目标模糊,所以动力不足,安于现状;有的学生因为目标太高,脱离现实,所以眼高手低。为了从根源上解决以上问题,我们设计了本课,旨在帮助学生确立合理目标,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及行动路径。
设计思路:触动—心动—行动。首先,通过名人实例、权威研究触动学生,激发学生设定目标的热情;然后,通过目标设定的SMART原则,引领学生用心思考,科学设定目标;最后,通过“连环四问”帮助学生明确行动路径,由榜样到自身,推动学生将目标落到实处。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充分认识到目标对人发展的重要作用,了解如何科学地树立目标。
2.情感目标:通过自我目标的探索和榜样人物的引领,感受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提升自我规划意识。
3.行为目标:运用SMART原则科学制定目标,锁定主攻方向,借助榜样力量列出具体计划,将目标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掌握制定目标的原则,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制定高中毕业和大学毕业时的具体目标。
活动难点:在榜样力量的引领与激励下,根据自己制定的目标,列出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行动路径,将目标落到实处。
【活动方法】
演示法、纸笔练习法、讲授法。
【活动准备】
教学PPT;“我的定制人生”活动卡。
【活动对象】
高一年级学生
【活动时长】
40分钟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引出主题
(一)活动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的主题是什么?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活动“猜猜他是谁”。老师会在大屏幕上逐条呈现一个人的信息,请同学们根据这些信息猜猜他是谁。看看同学们能在老师呈现第几条信息的时候,将这个人准确地猜出来。
他
出生于1984年
出生于纽约的犹太人
哈佛大学计算机和心理学专业辍学生
大学期间自主创业
全球最年轻的自主创业亿万富豪
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脸书) 的创始人
师:没错!他就是被誉为“盖茨第二”的马克·扎克伯格。
(二)播放视频
师:现在,让我们再通过一段视频来进一步了解这个传奇式的人物,请大家边看边思考:扎克伯格的成功主要源于什么?
视频《30秒懂财经——扎克伯格》内容:
扎克伯格是Facebook的创始人,他在哈佛大学读书期间创建了这一社交网站。一开始,Facebook只是一个在大学生之间传播的免费交流平台,但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交网站之一。扎克伯格也因为这一成功创业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自主创业亿万富豪。2010年,年仅26岁的扎克伯格被《时代周刊》评选为“年度人物”,成为《时代周刊》自1927年以来评选的最年轻的年度人物。
2012年,28岁的扎克伯格捐赠了4.988亿美元的Facebook股票用于慈善事业。2015年,他和妻子又承诺捐赠99%的Facebook股份用于发展人类潜能和促进平等。虽然年纪轻轻就成为亿万富豪,但他并不是一个喜欢奢侈的富豪,结婚时也只是办了一个小型的婚礼。因为妻子是华裔,为了能和妻子及其家人更好地交流,他还特地把学习中文列为自己2010年的目标。
扎克伯格有着出色的目标设定能力和执行力,每一年都会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并坚定地执行。他的成就不仅仅是天赋那么简单,而是天赋与汗水共同打造的,他的创业精神值得很多人学习。
师:从视频中,我们能看到扎克伯格的成功主要源于什么?
生1:源于他的天赋,他是个科技天才。
师:的确,他的成功与天赋有关,但仅仅是天赋那么简单吗?
生2:除了天赋,还有坚持不懈的努力。
师:是的,任何人的成功都离不开自身的努力。还有呢?
生3: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视频中说到的,他有着出色的目标设定能力和执行力,他每年都给自己设定目标并坚定地执行。
师:没错,扎克伯格的成功绝不仅仅是天赋那么简单,与他有着出色的目标设定能力及超强的执行力密切相关。
(三)引入主题
哈佛大学曾经用25年时间做了一项跟踪研究,研究的内容是目标对人的影响,研究的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方方面面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研究结果见表1。
师:这个研究能给大家带来什么启发?
生1:目标特别重要,有目标的人更容易成功。
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目标比没有强,什么样的目标才能引领一个人走得更高更远呢?
生2:清晰、明确、长远的目标。
师:没错,一个人有目标还是没有目标,目标清晰还是目标模糊,有长远目标还是短期目标,真的会直接影响他一生的发展!正如著名思想家爱默生所说:“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的目标去向时,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个与目标相关的话题,主题是“我的定制人生”。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兴趣,用视频引领学生思考,说明目标的重要,引出主题。
二、定制人生,展望未来
师:现在,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假设,假如世界科技进步到出现一项伟大的发明,它可以让我们一键定制自己七年后的人生,你定制的人生将是怎样的?
为什么是七年?因为七年后的我们绝大多数都是大学刚刚毕业。那个时候的我们各个方面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一会儿,请大家在老师下发的“我的定制人生”这张活动卡上,从学习、能力、人际、其他这四个方面来定制自己七年后的人生,把各个方面的目标写在卡中间对应的圆圈位置。里圈是三年后即高中毕业时我们的目标,外圈是七年后即大学毕业时我们的目标。(见图1)
为了帮助大家更科学地制定自己的目标,我们来看一下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提出的SMART原则:
S(Specific):目标要清晰、明确
比如有的学生说高考结束时要考一所理想的大学,这就不够清晰,如果写我要打多少分,排多少名,考哪所大学,甚至对学哪个专业都想好了。
M(Measurable):目标要可量化
比如有的学生写大学期间要取得好成绩,这很难量化,但如果写大学期间至少要得两次奖学金,成绩的专业排名在年级前20%,这就可量化。
A(Attainable):目标通过努力可以实现
指目标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R(Relevant):目标和目标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比如有的学生读法律专业,将来想当律师,但是大学期间却先考了一个营养师证,又考了一个会计证,这几个目标之间相关性就不大,很难互相促进。
T(Time bound):目标要有时限性
指目标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给大家用五分钟时间来完成。
师:下面请几位同学拿着自己的活动卡到前面来与大家分享。谁愿意说一说?
生1:我在高中毕业时,学习方面,要考上清华大学的计算机或者土木系;能力方面,要学编程;人际方面,要多交朋友;其他方面,要让自己的演讲感染人心。大学毕业时,学习方面,要拿到国外名校双博士学位;能力方面,要幽默风趣,谈笑风生,有亲和力、感染力;人际方面,要大学舍友皆挚友,处一个理想型对象;其他方面,要演讲能凝聚、改变人心,有管理百人的才能。
师:感谢这位同学的真诚分享,请其他同学参照SMART原则来看一下这位同学的目标,什么地方特别好?有没有还需要完善、调整的地方?
生2:我感觉好的地方是,他的目标大学和专业很具体、很明确,但高中毕业时能力方面的目标——学编程不够具体。
生1:我想学Python,从零基础到入门就行。
生3:高中毕业时人际方面的目标——多交朋友没有量化。
生1:交50个朋友,且有3到5个挚友。
师:看来大家对SMART原则已经基本掌握了,下面请同桌之间对照SMART原则再来帮助彼此检测并完善目标。
设计意图:为学生科学制定目标提供理论支持,引领学生深入思考、明确目标,互帮互助、完善目标,落实教学重点。
三、澄清重点,付诸行动
师:刚才每位同学都定制了自己的理想人生,有的丰富,有的美妙,有的精彩,有的安定,不管怎样,都是令人向往、令人期待的。扎克伯格的成功一方面源于他清晰明确的目标,另一方面也源于他超强的行动力。那对我们来说,要想实现自己定制的美好人生,该怎么做呢?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活动,名字叫“步步为营”,共分三步走。
第一步:选
师:时间管理中有一条巴莱多定律,它指出,如果一个人用80%的精力去做最关键的20%的事情,那么这个人更容易成功,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自己刚才定制的理想人生的四个象限,从中选一个自己最看重的、最想实现的象限,在它的角上标记一颗心。
第二步:想
师:现在请大家都做这个姿势(教师做示范动作——思考者),并针对你所选中的象限认真思考以下四个问题:第一,我佩服谁?可以是你认识的人,也可以是名人,但一定要真实存在。第二,我佩服他什么?第三,他是怎么做到的?第四,为了达到他那样的状态或水平,现阶段我可以做些什么?要具体、可操作。
第三步:写
师:请大家把自己的答案按序号写在“我的定制人生”卡相应的位置,三分钟之内完成。(学生填写活动卡)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分享。
生1:我选的是学习这个象限。我最佩服的人是陈吉宁,他现在是上海市委书记,之前当过清华大学校长。我佩服他虽出身于普通家庭,却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清华大学,精修学业,出国攻读双博士,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就。我觉得他是靠自己不懈的努力,才一步步走到今天。现阶段我要努力学习,成绩至少全校前三,平时提高学习效率。
师:你的偶像确实令人佩服,那具体说说怎么提高学习效率呢?
生1:一是在校狠抓听课效率;二是在家抓紧琐碎时间。
师:不错,希望你说到做到,实现目标。
生2:我选的是人际这个象限。我最佩服的人是我们班主任张老师,我佩服她人际关系特别好,特别招学生喜欢。我觉得是因为她总是很为我们着想,尊重我们,用爱温暖我们,她自己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就会反思、改变自己。现阶段我要做好自己,日常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学会温暖别人。
师:具体怎么温暖别人,能举几个例子吗?
生2:比如不说伤人的话,给同学讲题时更耐心细致,帮受伤的同学打饭等。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认真参与,积极分享,将目标落实在具体行动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增进教学效果,突破教学难点。
四、总结提升,表达希望
师:这节课上我们掌握了制定目标的SMART原则,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制定了高中毕业和大学毕业时的具体目标,明确了心中的大志向。同时,我们也在榜样力量的引领与激励下列出了具体、可操作的行动路径,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愿我们既敢想又肯干,通过不懈的努力赢得自己定制的理想人生!
【活动反思】
本节课在本省送教到校活动中做公开展示,赢得省教研员的高度好评。
首先,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心理辅导课选题要来源于学生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辅导中发现,有的学生没有目标,有的学生目标模糊,有的学生目标过高……因此,学会制定和管理目标对于助力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动力,更好地规划学习与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活动是主体,体验是核心。活动是心理辅导课的主要载体,能引发学生思考和感悟,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长。本课以活动“我的定制人生”“步步为营”为载体,从目标到行动,从榜样到自身,层层深入,引发学生对不同维度目标的思考,激励学生从行动层面将目标落到实处。
最后,分享即教育,交流促成长。心理辅导课须为学生创设自由民主的氛围,才能更好地实现同伴教育和自我教育。本课从师生问答到同桌互动,从个体表达到集体完善,让学生以各种形式充分表达,在感受的传递与思维的碰撞中明确了如何科学制定并有效实现目标。
编辑/张国宪 终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