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拒绝,巧妙说“不”

作者: 张琳

关键词:人际关系;合理拒绝;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3)36-0023-04

【活动背景】

小学时期是儿童社会化的最初和最重要的时期,也是儿童开始进行独立人际交往活动的时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指出,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具体教育内容是: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

本课以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成长发展特点为立足点,以培养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为主线,以引导学生认识与同伴交往时接受和拒绝同样重要,培养学生敢于拒绝为主要内容,通过情景剧表演、小组交流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思维自我中心再度出现,开始不再无条件地服从父母、老师的权威,与同伴的交往逐步增多、逐步密切,甚至组成了小团体。然而随着同伴交往逐渐密切,同伴之间的误会、冲突也时有发生。这说明他们一方面希望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另一方面又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与同伴相处中人际交往的一些问题。其中,学生反映学会拒绝同伴和接受同伴的拒绝是一个影响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难点。

【活动目标】

1.面对不同的请求,要学会选择,合理拒绝,认识不同的拒绝方式会有不同的结果。

2.通过小组交流、情景剧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接纳拒绝他人时产生的各种情绪和想法,学会合理拒绝他人的小技巧,并尝试运用到生活中。

3.通过活动,意识到在与人交往时接受和拒绝同样重要,培养学生敢于拒绝的勇气和善于拒绝的技巧,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接纳拒绝他人时产生的各种情绪和想法,学会合理拒绝他人的小技巧,并尝试运用到生活中。

活动难点:意识到在与人交往时接受和拒绝同样重要,培养学生敢于拒绝的勇气和善于拒绝的技巧。

【活动方法】

游戏法,小组讨论,情景表演。

【活动准备】

按座次分组,每组准备一把剪刀、尺子和白纸,PPT、角色卡、表演剧本。

【活动对象】

小学四年级学生

【活动时长】

40分钟

【活动过程】

一、暖身游戏,选择能力大通关

通关秘籍:此游戏一共有四关,难度由一颗星到四颗星。游戏期间可以选择“参加挑战”或者“放弃挑战”。

第一关:“相反指令”,注意听教师的口令,并做出相反的动作。

第二关:“我会判断”,观看漫画后做出判断。选择接受的,请做圆圈动作。选择拒绝的,请在胸前用手臂打交叉。

第三关:“动作模仿秀”,根据图片做动作。如果遇到不想做的动作,可以选择不做。

第四关:“穿越A4纸”,每个小组发放一张A4纸,一把剪刀,一把尺子。利用所提供的物品,在60秒内让小组成员穿过A4纸,且保证A4纸能完整还原。

暖身游戏后进行师生交流。

问题1:在游戏中,为什么你的朋友让你闯红灯,你选择拒绝?

生1:因为闯红灯的话可能会发生危险,所以我会拒绝。

师:当我们遇到一些威胁生命安全的事情,我们要选择拒绝(贴板书:我不可做)

问题2:有什么动作是你不想和朋友做的?为什么?

生2:我不喜欢和男生太亲密,也害怕同学笑话我,所以有的动作不想做。

师:让自己心里不舒服的动作,我们可以选择不做(贴板书:我不想做)

问题3:刚才挑战失败的小组成员们请思考,为什么你们小组在这关挑战失败?

生3:我觉得这个游戏太难了,我们做不到。

师:在你们能力范围以外的,做不到的事情,我们也可以选择不做。(贴板书:我不会做)

教师小结:通过选择大通关游戏,我们知道,对于朋友不合理的,会威胁生命安全,或者自己不会做、不想做的事情,我们要学会合理拒绝。否则,一味顺从接受对方,就会在人际交往中失去自我。所以说,敢于说“不”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的策略之一。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闯关游戏,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通过游戏后的谈话引发思考,让学生初步判断在与朋友交往时要拒绝哪些事情。

二、各抒己见,寻找拒绝之招

(一)联系生活

师:在与朋友相处时,你的朋友是否提出过你不想做的请求?

生4:我的朋友让我把作业借给他抄。

师:为什么你不愿意做?

生4:我觉得抄作业是不对的。

生5:我的同学邀请我去玩,可是我还没有写完作业。

师:你内心一定左右为难,但因为写作业这件事更重要,所以也只好拒绝。

教师小结:既然与朋友交往时,“拒绝”是难免的,遭到拒绝又是不愉快的。我们要怎么拒绝才能把不愉快降到最低限度,得到对方的谅解呢?

(二)观看视频

师:小希最近就因为拒绝朋友,与朋友闹得很不愉快。请看视频《小希的烦恼》。在视频中,我们看到上课期间,小珊想让小希帮她传纸条给同学,小希不同意,为什么他们之间会闹得不愉快?

生6:因为她直接就拒绝了,让人不舒服。

生7:他连理由都不说就直接拒绝。

师:那她应该怎么做?

生8:她可以把拒绝的理由说清楚。

生9:她可以语气委婉一些。

生10:或者在小珊生气之后,小希可以向她好好解释。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只知道拒绝是不行的,还得注意方式方法。如果过于简单粗暴,就会让别人产生误会,从而影响朋友间的友谊。

(三)小组讨论

教师提问:当我们遇到需要说“不”的事情时,要怎么说别人才乐于接受呢?结合刚才的视频和你平时的经验,把想到的小妙招与小组成员分享。

各组进行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并归纳方法,进行成果分享;最后由小组代表分享小妙招,老师根据学生发言进行适时整理补充与提升。

生11:我们小组认为可以说话语气温和一些(板书:语气温和/委婉表达),然后把道理与对方说清楚。(板书:说清理由)

生12:我们小组认为还可以想到一些替代的好方法(板书:替代方法)。

生13:说话时注意礼貌(板书:礼貌拒绝)。

教师小结:相信同学们未来再遇到需要说“不”的事情时,用上今天总结的小妙招,一定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更不会因为拒绝别人而失去友谊。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的直观方式,引导孩子体验简单粗暴拒绝带来的后果,并思考如何拒绝才让他人接受。经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商议出巧妙说“不”的小妙招。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初步掌握朋友交往过程中说“不”的方法和技巧。

三、心灵剧场,尝试拒绝之巧

展现情景,学生演绎并思考。

情景一:A带了一本新买的限量版书回来,这本书是他存了很久的零花钱才买到的。B见到了想借来看,A拒绝了,这时候C也过来问A借书,还说D借书的时候特别大方,学生可演绎A的反应。

情景二:数学考试的时候,A遇到不会做的题,于是问B 借来抄,B拒绝了。于是A又问了C,学生可演绎C的行为。

组织小组演绎讨论,各抒己见;在小组表演后,其他小组进行适时补充。

情景一表演结束后,教师提问。

师:采访一下情景一中被拒绝的同学,你被拒绝了,心情如何?

生14:很生气,不开心。

师:你们观察另一组是怎么拒绝借书的。

生15:礼貌地和他说对不起,还把理由说清楚。

师:拒绝的时候做到礼貌拒绝对方的同时,还把不借书的理由清楚告诉对方,理由很充分。

师:那你听到他们礼貌拒绝你还说清楚原因,你的心情如何?

生15:稍微好一些,感觉没这么生气。

师:好,谢谢这个小组的精彩演绎。接下来,我们请同学表演情景二。其他同学继续观察他们是怎么相处的。

情景二表演结束后,教师提问。

师:你刚才被拒绝了,心里感觉如何?

生16:不太舒服。

师:为什么不舒服?

生16:你是我的好朋友,为什么要拒绝我。

师:你观察他们是怎么与场景二中的A相处的?

生16:第一个比较粗暴地拒绝,第二个委婉一些,所以第二个感觉比较容易接受。

师:那你听了他的委婉拒绝还有解释,你又觉得如何?

生16:有点明白他为什么拒绝我,心里没这么难受。

师:是啊,原来当我们把理由解释清楚,礼貌地拒绝,其实对方是会理解你的。朋友之间不是有求必应,朋友应该相互为对方着想,相互体谅,这样友谊才会长存。

教师小结:在生活中,只要我们注意运用这些拒绝的艺术和技巧,你的拒绝也会被朋友理解和接受,更不会因为拒绝别人而失去友谊。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实际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要拒绝的场景,在表演时学会运用拒绝的技巧,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到拒绝的艺术。

四、分享收获,延伸生活之路

师: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与朋友相处时,不仅可以接受还可以拒绝,还知道了拒绝的方法。

教师推荐拓展阅读材料:《小学生心理学漫画(社交力)》《好好长大——小学生第一本校园社交手册》《雅各布的海螺》。

教师总结:同学们,在与朋友相处时,我们会面对不同的请求,可以选择接受或者拒绝。如果确实需要拒绝,我们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这样才能让拒绝更容易被他人接受,才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生活中收获好心情。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本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回顾课程学习思路。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系列书籍,学会更多人际交往的方法,并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在生活中,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活动反思】

本课通过“暖身游戏,思考拒绝之由”“各抒己见,寻找拒绝之招”“心灵剧场,尝试拒绝之巧”“分享收获,延伸生活之路”这四部分,引导学生认识与同伴交往时接受和拒绝同样重要,旨在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立足现状,以生为本。脱离学生现实生活的心理课,是无法走进学生的内心,也无法将所学落到实处的。本节课设计前,通过课前与学生沟通和教师在平日里的大量观察,结合学生与朋友相处的典型事件,合理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这些事件能够引起学生共鸣。借助这些真实又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让心理课真正走进学生内心,也让学生上完这节心理课后,能走出小课堂,知道如何进入大社会。

融合心理,体验活动。本节心理课重点关注学生情绪和内心感受。通过游戏闯关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什么事情我们是要拒绝的。在拒绝的时候,会产生各种情绪都是正常的,我们要接纳这些情绪。在小组演绎后的采访环节,让学生知道选择恰当的方式拒绝朋友,朋友的情绪也会有所改变,朋友间的友谊也不会因此破裂。

上一篇: 我有点生气
下一篇: “画”解挫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