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暴力沟通的家校合作 在初中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

作者: 聂瑞虹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危机的高发期,但心理危机下的家校合作却常常面临来自家长的拒绝、否认甚至指责等多种困扰。非暴力沟通模式可有效帮助教师与家长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具体策略包括:认真观察,避免评论;耐心倾听,充分共情;互相理解,通力配合;提出请求,正面沟通。

关键词:非暴力沟通;家校合作;心理危机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08-0062-05

一、初中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家校合作困境

初中阶段是个人发展的关键时期,被心理学家称为“心理断乳时期”“心理危机时期”。在这一特殊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状态,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也导致学生心理问题不断呈现。近年来,初中学生自杀事件屡见不鲜,学校常规心理测评中抑郁检出率也居高不下,初中阶段已经成为心理危机的高发期。

2017 年,我国卫计委联合会提出了《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的针对性意见》,其中明确提到 “想要落实心理健康指导,就必然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单位、个人的力量,推进全社会都参与到其中尽力尽责”。这一文件表达了我国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防控的重视,同时也对家校合作提出了要求。

然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当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校方按照法律和伦理要求告知家长并请求家校合作时,经常面临各种困扰。有的家长拒绝承认孩子的危机现状,有的抗拒就医,有的寄希望于教师能够解决孩子的问题,更有甚者会指责教师的不作为才导致了孩子危机的出现。如果教师未能掌握良好的沟通策略,很可能让家校合作陷入僵局。

二、非暴力沟通:打破家校合作困境的妙方

著名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的非暴力沟通方式可成为打破家校合作困境的妙方。非暴力沟通认为,人的天性是友善的,暴力消退后,爱将自然流露。在沟通过程中,沟通者需要通过尊重和欣赏,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而非让怀疑和敌意主导两人的关系。当沟通双方能够互相理解并看重彼此的需要,就有机会一起寻求方法满足双方的需要。具体来说,在发现学生存在心理危机时,教师可以将尽可能全面的信息客观反馈给家长;通过耐心的观察和倾听,理解自己和家长的感受和需求;最后通过正面的表达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与家长一起陪孩子共渡难关。

以下是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个非暴力沟通步骤在心理危机情况下家校合作中的应用,每个步骤中会呈现不同场景下教师反说和正说的示例(所有示例均为笔者在实际工作基础上的虚构场景),希望能为教师们更好地使用非暴力沟通提供参考。

(一)认真观察,避免评论

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而孩子的心理危机也可能成为一个家庭的危机。有的孩子看似早早休息却彻夜难眠;有的孩子假装积极阳光实则难解心中困扰;有的孩子表面生龙活虎却常常独自哭泣。初中阶段的孩子更加看重同伴关系,很多孩子与父母沟通较少,导致一些父母难以了解孩子的真实近况,即便从教师口中得知孩子出现危机症状也难以接受。如何让家长快速了解和接纳孩子面临的困扰,需要教师提前收集孩子近况,给予家长客观反馈,并提出引导性问题促进家长反思。

1.场景

教师上午上课时,发现维维胳膊上有伤。沟通之后了解到,维维近期常常因为成绩下滑、写作业慢被父母责骂,晚上持续失眠,睡不着觉,甚至情绪崩溃。教师邀请家长到校反馈情况。

师:“首先,非常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学校。邀请您过来,是因为我们最近观察到孩子的一些情况,需要跟您反馈。不知道您有没有留意到他胳膊上有伤?”

家长:“还真没注意,怎么搞的?他上初中后有什么事情也不太跟我们说,问他就沉默,一般吃完饭就回自己房间了,写作业一写就写到很晚,经常玩儿手机。”

2.反说

师:“孩子最近情绪不好,压力比较大,有轻生的想法。做家长的还是要细心一点,注意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孩子大了就不要总是打骂,不然孩子遇到问题也不跟家长说。”

家长:“他还压力大,我们天天上班压力多大,谁没有过崩溃的时候。上初中之后,我们就没打过他,好好讲道理他也不听。要说有啥问题,就是手机,他只要手上有手机,就什么都好,打游戏开心得一会笑一会叫,不知道在跟谁说话,没手机就半死不活的样子。”

3.正说

师:“昨天上课的时候,我无意间发现他右手手臂有好几道伤,下课找他聊了一会。他最开始不愿说,后来哭了,说自己这一两个月每天晚上一两点钟都睡不着,经常捂着被子哭,感觉很崩溃时,就用小刀划自己的手臂,您可以回去观察一下。”

家长:“谢谢老师对我们家孩子这么上心,我回去再仔细看一下。”

师:“不知道您是否注意到孩子最近在家的表现,有没有和之前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吃饭、睡觉和情绪方面?”

家长:“您这么问,我倒想起来,他最近吃饭胃口不太好,经常没吃几口就不吃了。遇到一点小事就发脾气,还会使劲砸门。您说孩子到底是怎么了?我们做家长的要怎么办呢?”

4.小结

有一些教师喜欢说教,在反说场景中,教师随意将孩子的问题引申到家长身上,先入为主地站在孩子的角度指责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合理,让家长产生抵触情绪。家长作为成年人,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会为了避免被指责而为自己辩解,或将话题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导致沟通难以顺利进行。

合适的反馈是不带预设地说出教师了解的客观情况,如孩子自述的近况,孩子最近在校的课堂表现,人际互动情况,以及相关的其他信息。也可以通过引导式提问,让家长意识到孩子的反常之处,同样能够帮助家长尽快意识并接纳孩子出现的心理危机。

(二)耐心倾听,充分共情

部分家长在得知孩子出现心理危机,甚至需要就医时,可能会出现较为强烈的情绪反应,有的伤心难过,有的担心着急,有的拒绝否认,还有的崩溃大哭。多数教师邀请家长沟通的本意,是希望得到家长的理解和配合,而当家长被情绪所困,难以理智沟通时,常常手足无措,甚至产生比家长更为强烈的情绪反应,阻碍沟通的顺利进行。

1.场景

琪琪近期在作文中吐露,自己最近与父母和朋友都产生了较大的冲突,无人理解,感觉非常抑郁,有轻生念头。教师近几周也观察到,琪琪经常上课发呆跑神,下课无精打采,常常一个人趴在桌子上,也不和同学说话,因此约琪琪家长到校沟通。但家长拒绝承认孩子可能出现的危机情况,且情绪波动较大。

家长:“我们家孩子这样是正常的青春期反应,您还提到需要就医,我觉得根本没那个必要,太大惊小怪了,坚持一下就过去了。我们天天工作比孩子辛苦多了,我还没抑郁呢,他有啥可抑郁的。”

师:“您看孩子现在也很痛苦,很煎熬,学校的建议也是为了孩子着想,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家长:“哪个家长不是为了孩子着想?照你这么说,我们这样是害了孩子?要是就医留档,对孩子未来有影响怎么办?我看学校就是想推责,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未来发展。”

2.反说

师:“你怎么能这么说呢!现在学校是在帮你们解决孩子的问题。更何况家庭本来就是影响孩子情绪的重要因素,作为家长,你们需要反思一下自己和孩子沟通的方式。”

家长:“我们没文化,就是这样,孩子不愿意说我们怎么沟通啊。那琪琪跟同学产生矛盾,作为老师,是不是应该帮忙协调解决一下。孩子从小有话都不太跟我们说,如果孩子有朋友,现在也不会这么难受。”

3.正说

师:“相信您平时工作压力一定也很大,还需要照顾家人和孩子,非常不容易,所以才对孩子有很高的期待,也是希望她未来不用这么辛苦。突然听到这样的消息,心里肯定难以接受,一方面担心孩子的情况,一方面又考虑,如果就医会不会对孩子未来产生影响。”

家长:“可不是吗,天天忙里忙外,回到家里已经很累了,也真的没有时间再去仔细观察孩子的情况。您说的是,我确实也挺矛盾的,您看我们做家长的,怎么做才能帮得上孩子呢?”

4.小结

在实际沟通过程中,为了营造合作的沟通氛围,教师一定要及时觉察自己的情绪,同时认真倾听和理解家长的感受。在反说场景中,教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从而激化了家校矛盾。觉察自己的感受,可以帮助教师不陷入因自身情绪而指责家长的情景,避免让沟通陷入僵局。当家长情绪激动,甚至拒绝、否认时,教师可以充分共情,帮助家长澄清自己的感受,从而快速建立家校间的信任关系,让家长感觉到被理解、被关心,更愿意与学校合作,共同面对学生的危机。

(三)互相理解,通力配合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个体自身,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和期待,因此产生了不同的感受。在危机干预的家校合作中,教师期待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家长也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帮助。若教师只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期待,而忽略了家长的需要,可能会让家长感觉教师的“强硬”甚至“不近人情”。加上家长需要面对接受此事后的情绪冲击,因此容易与教师发生矛盾和冲突。

1.场景

萌萌在入学心理测评中已显示出严重的抑郁倾向,同时伴有自残行为,一年半的时间里曾三次向教师表达过有自杀的想法。每次教师向家长反馈时,家长都答应多加关注,尽快就医,但迟迟不见行动。当萌萌第三次提到自杀,并表示自己曾经独自跨过过街天桥准备跳下时,校方高度重视,领导、班主任和心理教师共同约谈了萌萌父母。

师:“萌萌爸妈,孩子从入学至今已经三次向我们老师反馈有自杀想法,之前跟二位沟通过几次,你们也观察到他胳膊上有很多因为自残留下的伤。而且我们今天才听孩子说,上周他曾经自己跨过过街天桥的栏杆准备跳下,后来被陌生人拉了回来。想想多令人后怕啊。她现在情绪状态非常不好,第一要务是及时就医,哪有什么比孩子的生命更重要呢?”

家长:“老师,您说的情况我们都了解。不瞒您说,我们家不止一个孩子出现过这种情况,她哥哥读高中的时候把自己身上划得血肉模糊,还有一次冲出去要往下跳,被奶奶拦住了。家里还有一个侄女也这样。不过这俩孩子现在长大了都特别独立,非常优秀。我个人的感觉,您说的这些可能就是孩子青春期的一点情绪波动,不至于那么严重。”

2.反说

师:“之前家里有这样的情况,更要引起您的关注,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靠自己挺过去。您看看最近网上的报道,多少孩子因为抑郁症自杀。别说是孩子,我身边也有非常成功的成年人,看起来活泼开朗,一切正常,但说走就走了。”

家长:“我的孩子我了解,您相信我,不会的。更何况她现在学习正在紧要关头,现在跟不上,以后就难了。这时候去医院,要耽误多少时间啊。”

师:“您还是没明白我的意思,生命最重要,没有前面的1,后面有多少0都没用,学校需要为每个孩子的安全负责,而且我们也希望孩子不要那么痛苦,所以还是建议您务必尽快带孩子就医。”

家长:“老师的建议我们听明白了,那我们再考虑考虑。正好快放假了,我们到时候带她出去玩一玩,看看会不会好点儿。”

3.正说

师:“您刚刚提到的情况我大致能理解,因为家里孩子哥哥和您侄女也曾出现过这种情况,所以您觉得萌萌也能挺过去。不过我也听到了一点矛盾,一方面你们相信萌萌没有问题;另一方面也担心她会不会真的生病了,也不知道家里孩子们这样是不是正常。其实就医对二位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您想想,如果医生说孩子生病了,那咱们就按照医嘱治疗,如果连最权威的医生都说孩子没事,你们包括孩子也可以放宽心。”

家长:“您说的也有道理,但是孩子现在学习这么紧张,去医院的话,要是需要治疗,不就耽误学习了吗。”

师:“是啊,学习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也是家长和老师关心的重点,但这是建立在孩子健康的基础之上。我们要先保证孩子的健康和平安,等孩子回来后,各科老师都会提供针对性的帮助。”

家长:“谢谢老师,那就麻烦你们了。我们尽快带孩子去看看,之后咱们再沟通。”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