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学生 学习适应性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作者: 李瑜婷
摘要:儿童的正式学习生涯从一年级开始,学习适应性情况对于儿童而言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四川省成都市某小学一年级390名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发现:(1)研究样本的学习适应性平均水平和全国理论常模的平均等级持平,但学优生的比例低于全国常模;适应不良的比例跟全国常模相当;学习适应性的五个维度不良检出率都较高。(2)在学习态度、听课方式、学校环境、独立性和毅力这四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均优于男生。(3)学习适应性与学业成绩有显著正相关,并且对学业成绩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学习适应性;学业成绩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14-0009-06
一、引言
众所周知,学业成绩一直是反映学生当前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的重要指标。在个体因素方面,智力因素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早已得到公认,但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深入研究发现,“学习适应性”这一非智力因素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学习适应性是指个体克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倾向,亦即学习适应能力,其外延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听课方法、学习环境和个性等方面[1]。
在以往的学习适应性研究中,研究对象以初高中学生和大学生为主,少有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研究。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调查都发现,女生的学习适应性明显优于男生。但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适应性问题各不相同,一二年级在家庭环境方面的适应性问题最为突出,三四年级在学校环境方面的适应性问题最为突出,五六年级在身心健康方面的适应性问题最为突出[2]。在一项以幼小衔接为背景的一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中发现,学习适应性与学业成绩显著相关[3]。在另一项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的调查中还发现,学习适应性对学业成绩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其中,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和心身健康这四个维度对学业成绩的贡献率高达83%[4]。
通过文献梳理和分析发现,研究者们在不断的探索中丰富了学习适应性相关结论,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正是由于其比较成熟的研究背景,使得近5年来很少再看到这方面的研究,并且以小学一年级学生为被试的研究较少。所以之前的研究结论是否还适用于现在的社会环境,是否适用于一年级学生人群,需要进一步验证。
因此,本研究立足于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假设学习适应性与学业成绩有显著正相关,并且对学业成绩有正向预测作用,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可以对先前的研究进行补充论证,为后续研究提供实证基础。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因为刚入学的孩子学前教育差异较大,对于“小学生”这个身份还缺乏体会,所以选择在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进行调查。通过近一年的学习,学生的识字量、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都有所提高,更能保证问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本研究选取了成都市某小学一年级共计408人作为被试,回收有效问卷390份。其中,男生201人,女生189人。
(二)研究工具
学习适应性问卷采用的是周步成[1]设计的“学习适应性测验(AAT)”小学版中的一、二年级用表。
学业成绩是以一年级下学期期末的语文和数学百分制成绩作为原始成绩,然后以年级为单位,把两科成绩转化为标准化分数,两科成绩标准化后的平均分作为学业成绩。
(三)调查方法
为了避免一对一施测给学生带来压力,以及团体施测中常常有一部分学生“开小差”的情况,在进行学习适应性测评时,每次让同班的5名被试一起,在中午休息时到学校图书室进行测评。首先,测试员会宣读指导语,向被试介绍填写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然后,测试员会放一些轻音乐作为背景音,让孩子们放松,接着大声朗读每一题。如果被试有不太理解的地方,测试员会马上解释。等每一个人回答完一题后,再进行下一题,最后当场回收问卷。
(四)数据处理
通过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基本情况
1.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总体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390名一年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在优等生和中上生两个等级上与全国常模相比有较大差异,其他等级上人数比例与全国常模相差不大。其中,优等生等级比例(3.3%)远低于全国常模(7%),但中上等级比例(30.5%)远高于全国常模(24%),学习适应良好(优等加上中上)人数为132人,占总人数的33.8%,略高于全国常模的学习适应良好比例(31%),学习适应不良(中下加上差等)人数为120人,占总人数的30.8%,与全国常模的31%接近。390名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平均等级为3.0,和全国理论总体平均等级一样。
2.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不良检出率
从表2可以看出,学习适应性测验的5个分量表中,学生的适应不良率由高到低分别是: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独立性和毅力>听课方式>学习态度。其中“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的不良检出率都接近40%,其他三个维度的不良检出率也在25%左右。
3.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比较结果如表3所示,分析发现,除了家庭环境之外,在学习态度、听课方法、学校环境、独立性和毅力这四个方面及总分上,男生与女生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女生都比男生的适应水平更高,总体适应性更好。即便在家庭环境这方面,虽然男女生无显著差异,但女生的平均得分还是高于男生。由此可见,性别差异是造成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一年级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基本情况
从表4可以看出,研究样本仅在语文成绩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语文学业成绩明显高于男生。但是在数学成绩上,男女生差异不显著。
(三)学习适应性和学业成绩的相关和回归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学习适应性的五个维度与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为了更清楚地知道学习适应性的五个维度与学业成绩有怎样的关系,以学习适应性的五个维度为自变量,学业成绩为因变量,进行逐步线性回归。
从表6可以看出,听课方法、学习态度、学校环境三个维度进入了回归方程,并且都达到了显著水平。三个维度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值,说明它们对学业成绩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其中,听课方法能够解释学业成绩42.6%的变异,学习态度能够解释学业成绩47.7%的变异,学校环境能够解释学业成绩49.7%的变异。
四、讨论
(一)学习适应性的情况分析
1.学习适应性的总体情况分析
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总体等级水平为3.0,和全国理论等级水平一样。从表1可以看到,学习适应良好的比例(33.8%)略高于全国常模的31%,但学习适应不良率达到了30.8%,与其他研究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3,5]。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很多孩子已经提前学习了一年级的知识,家长和教师们看到在知识层面孩子没有问题,就认为孩子已经能够很好地进行学习了,从而减少了对孩子入学适应性情况的关注。特别是有些孩子认为自己不用认真听课,所有的题都会做了,没有对课堂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导致不良检出率高的原因。针对这一现象,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状态,比如听课状态、按时完成作业情况、与同学相处的情况等。而家长除了了解学生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外,还应该多与孩子聊聊天,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如果有问题,要多与老师交流沟通,帮助孩子更快更好地融入学校的学习生活中。
2.学习适应性的不良检出率
从表2的适应不良率分布情况可以发现,学习适应性问题最严重的两个方面分别是“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涂芳[5]以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作为研究样本,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并且她认为,对环境的不适应是学习困难小学生遇到的普遍问题。
在家庭环境方面,父母们不再像以前一样,回家陪着孩子们玩游戏、画画、讲故事,他们对孩子有了更多学习上的要求,都希望孩子能够名列前茅。回家后马上让孩子写作业,一旦看到孩子有不会的现象或者是做错的题,就会批评孩子上课没有认真听课,觉得自己的孩子跟不上了。随之而来就是各种补习班的学习,孩子们根本没有放松和娱乐的时间,感到压力很大。很多父母不是帮助孩子去积极地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反而给孩子制造困扰和麻烦,让他们对新的学习和生活感到压抑,甚至是恐惧。有一项研究也发现,父母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与学生的学业成就呈显著正相关,父母否认拒绝的教养方式与学生的学业成就呈显著负相关[6]。
在学校环境方面的适应不良,主要是由学校外环境和课堂内环境两方面导致的。在幼儿期,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都是在一个教室里完成的,操场上也摆放了很多供孩子们玩耍的设施,孩子们对于学校的每一个地方都很熟悉,融入度很高。而进入小学后,学校楼层变多,操场变大,每天课间休息的时间只有10分钟。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和下节课的顺利进行,很多教师都会规定,课间不准去操场,甚至只能在本层楼玩耍。所以对于学校环境,很多孩子感到很陌生,没有归属感。另一个方面,就课堂内环境而言,幼儿期的自由、活泼、自发的学习环境转换为学科学习、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 课堂教学时间相比幼儿园更长,教学环节更紧凑,随时都要求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没有办法专注学习那么久,所以很多学生经常感觉很累,学习上力不从心。
3.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情况分析
从表3的学习适应性性别差异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女生的学习适应性显著高于男生。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也发现,无论是同一所学校不同年级的学生,还是不同学校(一类校、二类校、三类校)的学生,学习适应性都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均优于男生[7-9]。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男孩相对于女孩而言,由于体内雄性荷尔蒙的驱使,更倾向于爱冒险、爱竞争、爱争吵、爱挑战、爱奔跑,并且更喜欢以创造、探索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所以在以“听”为主的课堂教学中,男生的整体情况不如女生。这些主要是由生理差异造成的,男女生不同的生理结构差异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由此可见,男生相对于女生而言,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传统的课堂教学。
(二)学业成绩的总体情况分析
从表4可以知道,在语文成绩上男女生差异显著,但是数学成绩方面男女生差异不显著。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显著差异,主要是由男女生的智力结构不同导致的。数学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语文主要是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常而言,女生更擅长语言、记忆、知觉等方面,男生更擅长算术理解、空间关系、抽象推理等方面。而小学一年级的数学知识简单,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男生的优势没有体现出来,所以在数学成绩上无太大差异。而语文学科的学习从一年级就开始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记忆能力有要求,所以语文成绩从一开始就有显著差异。
(三)学习适应性和学业成绩的关系分析
从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学习适应性五个维度与学业成绩有显著正相关,并对学业成绩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说明学习适应性越好,学业成绩越好。其他研究者以一年级学生为被试进行学习适应性情况调查时也得出了与本研究一致的结论[3,10]。这正符合本测验的理论构想,又与教学实际符合。
拥有良好学习适应性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高,一般能够按照教师和家长的要求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会以良好的心态来对待课堂和作业。在课堂上能做到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课后有计划地完成作业,复习功课,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也愿意主动寻求老师、父母、同学的帮助,并且有一套很好的学习方法和应试技巧,自然更容易学会知识,获得更好的成绩。并且,学习适应性高的学生, 对学习环境的满意程度通常也更高,相对于那些学习适应性更低的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上的无力感和不适感也更少。同时,当父母看到孩子良好的学习状态时,就会促进他们给予孩子更多的信任和表扬,使得孩子们更容易卸掉思想压力的包袱,轻装上阵。在这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肯定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业成绩自然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