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作者: 宋丹丹 高立平关键词:自我认识;悦纳自我;自我意识;人格发展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25-0040-04
【活动理念】
高中阶段,学生要能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从内容上看,威廉·詹姆斯将自我意识分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三类。高中生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首先表现在关心自己的身体形象上,比较注意和关心自己的外貌,如身高、体型、穿着等。随后,他们开始关注自我的心理特征,比如自己的人格特征、兴趣爱好、智力才能、意志品质等。除此之外,高中生非常在意他人评价,期待通过他人反馈、反射性评价等方式获取自我认识的相关信息。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青少年时期主要的心理社会危机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帮助其平稳度过自我同一性危机是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课从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内容着手,通过视频观看与讨论、名人故事分享、小组合作和冥想体验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对自我的认识,增强对自我的悦纳。
【活动目标】
1.运用提问、他人反馈、内省等方式帮助学生增加对自我的了解,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
2.通过名人故事、冥想体验、他人反馈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自我悦纳水平,促进他们的人格积极健康发展。
【活动准备】
视频《你对自己满意吗》、学案、教学 PPT、精美书签卡片等。
【活动对象】
高中生
【活动时长】
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师生对话:你对自己满意吗?
教师:同学们,在上学期的OH奇妙探索课中,有位女孩儿对卡牌的解读令我印象十分深刻,浓眉大眼、长长睫毛、性格开朗、受人欢迎的她分享了自己的容貌焦虑,我很想知道,同学们对自己的各方面满意吗?
学生:不满意、还行……
教师:谈到对自己是否满意的问题涉及自我接纳,而自我接纳的前提是了解自我。心理学家认为,自我从内容的角度可分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三类。刚刚和同学们分享的这位女孩儿的容貌焦虑就是属于生理层面。如果我们聚焦生理层面,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你对自己的身体满意吗?如果你可以改变你身上的某一处,你会选择改变什么?为什么?
学生 1:不太满意,我的手不太好看。(双手缩在校服袖子里面)
学生 2:我的发际线已经快无法拯救了,如果能挽留住它,我会更开心。
学生 3:不满意,希望腿可以再瘦一些,再长一点。
教师:同学们的答案可谓十分丰富,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个短片,看看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年龄、不同种族的他们是否有不同的声音。
教师播放视频《你对自己满意吗?》
视频内容:节目组采访了小朋友、青年人、老年人,请他们回答对身体的满意度以及想改变的身体部位。小朋友们的回答天马行空,想要一条美人鱼的尾巴、一个鲨鱼一样大的嘴巴、瞬间移动的能力、一双翅膀……中年人的回答透露着对身体自我的各种不满,比如额头太大、走路不好看、皮肤不够好、耳朵有点尖……老人的回答通透、豁达,充满了对自己的接纳与欣赏。
教师:看完这个视频,同学们对哪个答案印象最深刻?看完有什么感悟和启发吗?
学生1:没有人是完美的,正是因为我们的不同才让我们独一无二。我们在社会环境中,变得总想要去迎合别人的审美,不仅让自己很焦虑,而且失去了真正的自己。
学生2:视频中那位老人说:“我头发变白的那一刻起,我就爱上了我的白发。”要去接纳真实的自己呀。
学生3:有个女孩儿说:“我想要一双翅膀。”小朋友的回答都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力,异想天开,更想拥有超能力;成年人更容易对身体感到不满,往往想要改变自己。我们原本也是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不在乎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希望自己能回归。
学生4:我对“只想拥有一条美人鱼的尾巴”的女孩儿印象最深刻。在我看来,她并不完美,脸上长着雀斑,肚子也圆圆的,但是她却那么自信,这种自信很迷人。
教师:感谢各位同学的积极分享。你们的角度虽不同,但都体现了深入的思考。在社会比较中,我们很容易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不满,可是有人不仅完全接纳生命的不完美,而且由此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
PPT呈现尼克·胡哲图片,教师讲述他的生命故事。
教师:尼克·胡哲天生患有海豹肢症。他没有四肢,只有一个带着两个脚趾头的小脚。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自己完成了高中和大学的学业,获得了双学士学位。不仅如此,他还不断尝试常人都不太容易做到的事情,比如踢球、打高尔夫、游泳、骑马,甚至还有冲浪,等等。他到世界各地演讲,他这种接纳自己、欣赏自己、永不放弃的精神感染了很多人。他在自己的自传《人生不设限》中写道,“我后来感觉上帝对我其实是有安排的,他让我用自己的故事来帮助别人。”今天在座的同学们,你或许有一双称不上强壮的手脚,但你还能用笔写字,用手拿碗筷吃饭,用脚走路。而这些尼克·胡哲一样也没有。即使如此,他依然感受到自己拥有很多优秀的品质,能够欣赏自己,活出了不一样的人生。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对话,引出学生对生理自我的关注;通过视频短片引发思考,看到不同的人对自己的身体选择了不同的态度;通过尼克·胡哲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已拥有的部分,感恩身体的健康完整,继而引导学生悦纳自己的生理自我。
二、他人眼中的我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是否也可以像尼克·胡哲那样欣赏自己、爱自己呢?爱自己的第一步是先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一种重要方式就是他人反馈。接下来,我们通过小组活动,借助身边小伙伴的帮助对我们的社会自我进行探索。
PPT 呈现小组活动规则:
1.在学案上端,写上自己的姓名。
2.前后4~6人为一个小组。
3.按顺时针次序传递。
4.第一位同学从最下方开始写,写至少三个特点,多多益善,写完对折覆盖。
5.继续传递,拿到自己的A4纸为止。
6.先不要打开,保持折叠状态。
教师:请同学们遵循真诚、友善、尊重、团结、负责的重要原则,帮助周围的小伙伴获得更清晰的自我认知。你的态度,非常重要。
学生按照规则,进行小组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他人反馈,学生可以获取自我认识的相关信息,从而使学生获得对自我的客观认识,提升对自我的认知水平。
三、我眼中的自己
教师:现在同学们已经获得了你在自我认知方面的重要盲盒,但是先不要着急打开。还有最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你眼中自己的模样。这次,请同学们聚焦更深层次的心理属性,思考“我是一个
”的人。请同学们发散思维,每人至少去探索自己的五个特点,多多益善。
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属性的探索,完成学案自我探索部分的内容。
教师:相信此刻的你已经迫不及待要拆开你的盲盒。现在就请大家仔细阅读小伙伴眼中的你的模样。并结合自己的探索,谈谈你的感受与收获。
学生 1:同学们写的特点和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没有想到在同学们眼中我有那么多优点,挺开心的。
教师在征得学生同意后,在班级里面读出了一位害羞的女孩儿眼中自己的特点和别人眼中她的特点。
教师:你发现了吗?在你写给自己的8条特点中,有6条都是负面标签,但是同学们却可以看到你那些优秀又美好的品质。所以,每当责备自己时,希望你能记起那些自己本就拥有的可爱闪光点,用你对待朋友的宽容同样地对待自己。
学生 2:我自己写的和同学们给我写的可以说是非常一致了。别人写给我的也是我希望呈现给别人的。
教师:心理学上有一个理论叫乔哈里窗口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人的公开区(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部分)较大,意味着他善于交往、容易沟通与合作,给人一种随和、可信任的感觉。在生活中,你选择自我开放,做真实的自己,这是一种很棒的体验。
设计意图:通过内省的方式,使学生深度探索自己的心理属性,深化对心理自我的认识。
四、悦纳自我冥想体验
教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去往一处“秘境”,来整合并沉淀一下这节课中你们对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播放《悦纳自我》冥想音频,学生进行冥想。
设计意图:通过冥想,运用视觉与听觉的想象调节身心,当身心处于宁静与放松的状态下,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与悦纳自我的体验容易内化于心。
五、课后作业布置
句式1:我爱我自己,因为我 。(填写好的方面)
句式2:即使我 ,但我还是爱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在学生冥想期间,教师发放精美书签卡片,留待课后作业使用。
教师:上节课我们讲到“信念是自证的预言”,其中谈到,环境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信念。你眼前的这张卡片,承载着教师对你的祝福,但它需要你的合作才能完整。请同学们以以上两种句式,完成你对自己的善意提醒。写完后,可以夹在你喜欢阅读的书中,或者是你常常可以看到的地方,直到你对自己的悦纳完全内化于心。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我爱我自己”的课后作业,一是检验学生在课上关于悦纳自我的生长生成,二是希望学生将悦纳自我的体验延伸至日常生活中。
六、总结
教师:米开朗基罗说:“我在一块大理石中看到了一位天使,我不停地雕刻,直到我将它释放。”希望同学们借由本节课去发现并拥抱那位天使——真实的自己。成长就是了解自我,悦纳自我,发挥潜能,成就自我的过程。最后,爱自己是终生浪漫的开始。愿你爱自己的行动从此刻开始,持续终生。
【活动反思】
威廉·詹姆斯关于自我的分类,是普遍被认可的自我分析方法之一。本节课基于此,围绕“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这个主题,通过提问、他人反馈、内省等方式帮助学生增加对自我的了解,通过名人故事、冥想体验等方式提升对自我的悦纳。上课过程结构清晰又环环相扣,自成一体,学生的互动与分享使其主体性地位凸显。
可以进一步优化之处:
(1)导入部分节奏有些快,可以展示当时女孩儿抽到的OH牌,用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
(2)《你对自己满意吗?》的视频可以拍摄学生、教师等作为素材,这样学生更容易感到亲切。
(3)如果时间允许,可以采用大单元设计,运用PBL教学法,做成系列课,由学生自主探索了解自我、悦纳自我的方法并付诸实践。继而运用成长型思维思考怎样对可控的不完美之处加以改变,这样可以更加深入地对自我进行探索,最后以“我之书”展示项目成果。
编辑/卫 虹 终校/黄偲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