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微笑

作者: 李珍玉

孤独的微笑0

关键词:同伴关系;自我成长;童年经历;心理剧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26-0042-04

【剧情简介】

主人公宋歌是大家眼里的老好人,从小到大都被“听话、爱笑、热情、好说话”的光环所环绕,其实他的微笑背后隐藏着另一个孤独的、不开心的自己。经过抉择和反思,他发现自己不知不觉掉进了非左即右的定势,“听话、爱笑”等标签像面具一样遮盖了自己的悲欢。最终他勇敢地扔掉了面具,迈出了自己的心门,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实现了心灵的成长。

【主要人物】

宋歌:高一男生,习惯于关注别人,常常忽略自己的需要。

宋歌替身:内心的宋歌。

旁白:宋歌内心的声音。

学生甲:同班同学,宋歌舍友。

学生乙、丁、戊、己:同班同学。

学生丙:同班同学,宋歌舍友。

老师:班级心理教师。

【心理剧技术】

内心独白,角色训练。

第一幕 教室

旁白:(音乐)我叫宋歌,在大人的眼里,从小到大我一直都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在同龄人眼里,“爱笑、热情、好说话、有责任”的光环一直陪伴着我,按理说,这样的我应该就不会孤独了吧?

下课铃声响起……

学生甲:终于下课啦!走,踢球去!

宋歌:这个题目好难呀,踢球?

学生甲:哎呀,快点儿,做个决定都磨磨叽叽的。

宋歌:那好,走吧。

学生乙:宋歌,宋歌,你过来,这个题是怎么回事?

宋歌转头,然后被学生乙一把拽到课桌前,便开始教题。

学生甲:叛徒!走,踢球去!

学生丙:我还得打扫卫生呢!

甲与丙二人悄声商量,示意找宋歌代替清扫。

学生丙:(走到宋歌身边)宋歌,你帮我打扫一下卫生吧,我家里有点事,我妈让我早点回家,谢谢了。(不等宋歌回答就跑开了)

宋歌:等一下,我还要……哦,好吧。

丙跑去跟甲击掌坏笑,一出门就邀请其他同学去踢球。

宋歌听见,抬头看向教室门那边。

此时除宋歌替身外,其他人全部定格不动,甲与丙勾肩搭背抱球走路的状态停顿不动,乙看着书,宋歌看向教室门。

宋歌的替身:唉。(雕塑成一副生气的样子)

旁白:为什么?你当我傻啊,怎么这么好意思?

宋歌叹一口气,拿起笤帚打扫。

学生乙:好了,走吧,我知道了!

替身缓缓放下手,变为失落无力状。

丁与戊两个人(其中一人端盆)打闹入场,不小心把水泼到了同学课桌上,桌上的书全湿了。顿时大家变得很着急。

丁:你闯祸了。

戊:(着急地上前一看,顿时表情轻松了许多)没事儿,没事儿,大惊小怪的,这是宋歌的位子。

于是,两个人便耸耸肩、吐吐舌头坐到了位子上。

宋歌:呀,怎么湿了?(环顾教室一圈,发现没人看他,他苦笑了一下就开始擦拭、收拾)

此时除宋歌替身外,其他人全部定格不动,丁与戊各自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背过去不看宋歌,宋歌垂头丧气做擦桌子状。

旁白:从小妈妈就跟我说,人要顾大局,吃点亏没什么。可是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就连我的书也难逃厄运?

宋歌替身一手搭到另一手臂上,另一手拄着额头,表情做郁闷状。

第二幕 宿舍

甲与丙坐在宿舍里一起聊天,宋歌起身拿暖壶去打水。

学生丙:宋歌,等等,谢谢你,帮我捎个水吧。

宋歌:好吧。

宋歌拿着两个暖壶在台上绕一圈,返回到宿舍,把丙的水壶放到桌子上之后,上床睡觉。

丙与甲:(嘻嘻哈哈地聊天)哈哈,你猜后来怎么了?后来他才发现,他根本就没带,哈哈。(此时宋歌在床上翻来覆去)

隔壁宿舍学生丁气冲冲地跑来跟甲与丙诉苦。

学生丁:(一进门拍桌子)换宿舍!我要换宿舍!吹毛求疵地,什么人啊,才一点就不让人说话了,每天就知道睡,还跟我吵。

学生甲:别生气,别生气。

学生丙:我们舍友就不会那样。(转头看了看正在翻来覆去的宋歌)

宋歌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然后用被子蒙上了头。

此时除宋歌替身外,其他人全部定格不动,丙、甲与丁笑着看向蒙头的宋歌的状态停顿不动。

旁白:我一味地隐忍和宽容,却换不来他们真诚的感谢和歉意。

宋歌替身身体蜷成一团,双手紧紧抱住自己。

学生丁:还是你们宿舍好,走,跟我找老师去!

第三幕 宿舍

宿舍里空无一人,甲匆匆忙忙地跑进宿舍寻找自己的钥匙,一不小心碰掉放在床头的笔记本。他帮忙捡起来,猛见笔记本上写着:“天黑了,孤独又慢慢袭来,有个人的心又开始疼了……”

宋歌:(突然出现在面前)你……为什么偷看我的本子?

学生甲:我看看怎么了?不就是个本子吗?

宋歌:你跟我道歉!

学生甲:我从来都没跟你道过歉,你别做梦了!

宋歌:道歉!

学生甲:(不屑地)对不起,行了吧?!

宋歌:(声音抬高)我说!道歉!

学生甲:真生气了呀?!我,我又不是故意的。你,你有什么困难吗?我可以帮得上忙吗?

宋歌:(愤怒地)帮我?你能帮我什么?

此时除宋歌替身外,其他人全部定格不动,甲手捧日记本,惊诧地看着宋歌,宋歌生气地质问。

旁白:你能替我找到我的快乐吗?你们每个人都一样,都是逼死喜儿的黄世仁。(宋歌替身双手高举,紧紧握住拳头,痛苦地呐喊,手指着台上演员环顾一周)你们只知道从我身上索取,只知道要求,只知道条件,有谁真正在乎我的感受?(《错位时空》音乐起)我总是乐观处事、热情待人,小心翼翼地照顾别人的情绪,(双手向上捧举)从来不与别人冲突,可我为什么还是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为什么反而越来越孤独呢?(做控诉状,然后右手缓缓拍到胸前。然后缓缓地头朝上望去,做回忆状)

第四幕 回忆

回忆音起(婴儿哭声)。

妈妈:宝贝儿,不哭,宝贝儿,听话!

妈妈:唉……怎么又爬下来了,这样太危险,碰着宝贝可怎么办?不听话的宝宝,要打屁屁!

妈妈:我家宝宝真听话,不哭也不闹。

妈妈:小歌宝,今天有没有听老师的话啊。

童音:有,我一上午都坐得直直的,也不乱跑,你看我头上的贴贴,老师说我最听话。

妈妈:嗯,我家歌宝最棒了!

妈妈:董老师,我家宋歌在学校表现怎么样?

老师:宋歌这孩子特别听话,特别乖。

老师:能静下来、坐下来、学起来,各位同学要向宋歌同学学习。

妈妈:我们家宋歌可懂事了,学习也好,生活也好,从来不用我们操心。

老师:宋歌就是我们班完美的存在。

旁白:对,就是这些熟悉的声音,有父母的,有同学的,有老师的,还有舍友的。我按照大家为我设计的路线前行着,步履沉重得就像一个年迈的老人。当小伙伴们打着赤脚到处嬉戏的时候,我被告诉说“得听话”。当朋友们在上网聊天的时候,我被告诉说“不允许”。很多时候,根本没人愿意认真听取我的意见。渐渐地,我放弃了我很多的想法。(宋歌替身情绪低落,缓缓瘫倒在地)我不会偷偷地去网吧上网,我也不会和其他孩子到处乱跑,我不会生气,不会拒绝,我只是认真地听着父母的教诲,不该做的一定不做,应该做的尽全力去做。我似乎已经习惯了做一个“听话”的孩子。(宋歌替身做低头无力状)我察言观色,我时时处处要取悦别人。

此时其余演员上场,将瘫倒在地的宋歌围住。

群音:宋歌,你要听话;宋歌,你要懂事;宋歌,你要微笑。

已戴好面具的宋歌替身踉跄地起身,其余同学退场。

宋歌:我该怎么办?(同时其他同学退场,甲恢复为手捧日记本,惊诧地看着宋歌,宋歌生气地扭头,定格不动)

旁白:你有两个选项,A:像以往一样,一笑而过,说没什么;B:粗暴地拒绝。

宋歌替身:(向前走两步)亲爱的同学、老师们,我该怎么办?

旁白:选A的同学请举手,选B的同学请举手。

宋歌替身:看起来选B的人多一点。(如果观众没人举手,那就说“那我选B试试吧”)

旁白:那我们来看B的故事。(宋歌替身轻微转身,看向宋歌与甲)

B故事(选择粗暴地拒绝)

宋歌:你……为什么偷看我的本子?

学生甲:我,我不是故意的。你,你有什么困难吗?我可以帮得上忙吗?

宋歌:(愤怒地)帮我?你能帮我什么?(歇斯底里地喊)我不需要!以前不需要,现在也不需要!从来都不需要!

学生甲:疯了吧,你?!(嫌弃的样子)

甲做转身离开状,宋歌做拒绝状,定格不动。

宋歌替身:(轻微转向观众,手捂胸口)为什么我心里这么难受呢?要不我还是选A试试吧。

A故事(选择一笑而过,说没什么)

宋歌:你……为什么偷看我的本子?

学生甲:我,我不是故意的。你,你有什么困难吗?我可以帮得上忙吗?

宋歌:(愤怒地)帮我?你能帮我什么?

学生甲:怎么了?你没事吧?!

宋歌:哦,没事,我是说没关系!

学生甲:哦,我说呢,拜拜!

甲做转身离开状,宋歌沮丧地与旁白“唉”地一声,同时一屁股坐到床上,背对观众,双手抱头。

宋歌替身与旁白肩膀下沉,背对观众。

旁白:唉,孤独之风将我笼罩,无论怎么做都陷入不被接受的困境,向左也不对,向右也不对,到底怎样才是对的呢?

宋歌替身双手五指分开,抓头,陷入无助的烦恼状。

旁白2:(心理教师)向左向右,为什么不向前走一步呢?要勇敢地做自己。

宋歌替身听到声音,立刻抬头。

旁白2:不管怎么选择,那终究都是别人的声音,更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自己的想法和声音。

宋歌替身:我受够了,我要做我自己。这个面具掩盖了我的悲欢。(缓缓将面具摘下,起身,将面具有力地扔掉,然后看向宋歌和甲)

宋歌缓缓起身,拉甲的胳膊,甲顺势转身,二人比画手势,嘴做说话交流状。

字幕+旁白:最后,宋歌与甲进行了真诚地交流。宋歌和甲彼此碰拳,然后搭肩向宋歌替身走去。此时,其余演员全部上场与他们站成一排,友好地微笑,搭肩。宋歌如释重负地重新开始了他的学习和生活。

心理教师:(边说边上场)人的成长像个迷宫,你我都好像迷宫中的一面镜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不小心就会迷失。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听话,但那些听话的孩子慢慢地会形成讨好型人格,他们终其一生都在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谨以此剧献给听话的孩子们,希望我们能在迷失中迈过心门,走出迷宫的出口,实现心灵的成长。

心理教师与同学们站一起,鞠躬,谢幕后退场。

【活动感悟】

本校园心理剧的剧本创作灵感来源于热播电视剧《人世间》饰演周秉坤的雷佳音发自肺腑地哭诉,“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我爸妈满意我。”辅导中我们发现,从小到大听话的孩子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人群,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人群。因为他们经常隐藏自己的感受,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内心却波涛汹涌,是最需要关注的。

本剧通过内心独白、角色训练等心理技术,把听话的孩子们的“面具”加以强化,剧中主角通过选择体验,促成了内心的成长,有所感悟,最终认识到:只有真诚地做自己,才能实现自我的成长。

本剧在创作、排练的过程中,经过了无数次的剧本修改和表演打磨。参演学生在体验人物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内心情感变化的过程中收获良多。特别是重新认识了自我,对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本剧在山西省孝义市第25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中获奖,现场反响较好,评委对剧本选材、构思给予了高度评价;现场观众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所谓“用别人的故事,感悟自己的人生”。本剧不论是对青少年,还是对成年人,都有一定的现实教育意义。

编辑/张国宪 终校/石 雪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