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生涯发展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作者: 陈宛玉 林莉婧 肖秋叶
摘要:为了给高中生生涯发展测量提供工具,经过两次测量与分析,编制了高中生生涯发展量表。方法:在访谈的基础上编制高中生生涯发展初测量表题目。之后,对474名高中生进行第一次施测,做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另外选取517名高中生进行第二次施测,做验证性因子分析以及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检验。结果显示:所编制的高中生生涯发展量表由26道题目构成,包括生涯意识、自我认知、外部探索、生涯决策和生涯管理五个维度;信度检验发现,高中生生涯发展总量表和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良好;效标检验提示,量表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结论:所编制的高中生生涯发展量表结构清晰,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衡量高中生生涯发展状况的工具。
关键词:高中生生涯发展量表;信度;效度 ;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27-0008-07
一、引言
随着高中教育教学的变革尤其是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生涯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把握高中生生涯发展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涯教育提供依据,编制一份适用于评估高中生生涯发展的量表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最早受到普遍认可的生涯发展测量工具是Super[1]在1979年编制的生涯发展问卷(CDI),该问卷包括生涯计划、生涯探索、生涯决策、生涯发展信息、工作世界的认识、对所偏好的职业群的知识六个分量表。苏钰婷[2]在2002年编制了高中生生涯发展问卷,此问卷适用于初一到高三的学生,问卷从个体生涯态度和生涯行动两个层面来考察学生的生涯发展状况。李亚真、叶一舵和潘贤权[3]在2005年编制了大学生生涯成熟度量表,用来测量大学生群体的生涯发展状况,该量表包括生涯感受、生涯信念、生涯探索和生涯规划四个维度。
以上生涯发展相关量表存在着测量人群的文化适应性、对象适应性、时代适应性有偏差等问题。在新高考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面临着选科、升学路径选择、志愿填报等问题,需要尽早地建立生涯规划意识,增强自我认知,扩大对大学、专业和职业的探索,掌握决策的方法和提升生涯管理能力 [4]。这些新的特点和任务使之前的量表不再适用于当下高中生生涯发展的测量。鉴于此,本研究拟开发针对高中生群体的生涯发展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以便为后续研究和实践提供测量工具。
二、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面向广西三个普通高中学校开展了两批调查。第一批施测数据(N=474)主要用于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其中高一160人(33.8%),高二151人(31.9%),高三163人(34.4%);男生204人(43%),女生270人(57%);家庭所在地中,来自城镇的268人(56.5%),农村206人(43.5%);独生子女140人(29.5%),非独生子女334人(70.5%)。
第二批施测数据(N=517)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信度检验、结构效度及校标关联效度检验,其中高一182人(35.2%),高二171人(33.1%),高三164人(31.7%);男生229人(44.3%),女生288人(55.7%);家庭所在地中,来自城镇的251人(48.5%),农村266人(51.5%);独生子女123人(23.8%),非独生子女394人(76.2%)。
(二)编制过程
首先,面向24名高中生开展生涯发展访谈,了解他们对生涯发展的看法与认识。24名调查对象中,高一学生7人,高二学生9人,高三学生8人;男生10人,女生14人。基于对半开放式调查所获得的调查资料的质性分析并参考生涯发展的相关概念,研究者将“生涯发展”定义为衡量高中生生涯发展的状况、反映高中生生涯发展全貌,包括生涯意识、自我认知、外部探索、生涯决策和生涯管理五个方面。
之后,研究者依据生涯发展的概念和内涵,参考半开放式调查资料分析,并借鉴生涯发展相关工具,编写了由30道题目构成的生涯发展量表初测版本,从生涯意识、自我认知、外部探索、生涯决策和生涯管理五个维度来测量高中生生涯发展状况,每个维度各有6道题目。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级计分法进行评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计分,量表题目均为正向计分,得分越高表明高中生生涯发展能力越强。
(三)效标工具
1.父母生涯支持量表
采用Sawitri等[5]编制的亲子生涯一致性量表中的父母生涯支持量表开展调查。该量表主要反映了父母对子女的生涯支持,包括青少年在探索、计划和目标设定中父母满足的支持,以及青少年认为的父母对他们的进步感到满意的情况,如“父母鼓励我去探索我感兴趣的职业领域”“父母赞同我为未来职业而制定的计划”等,共7个题目。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得分越高表明父母和子女的生涯一致性越高。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8。
2.学习满意度量表
采用张兴贵、何立国和郑雪[6]编制的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中的学习满意度量表。该量表为包括五道题目的单维度量表,反映了个体对于自身学习成就的满意程度。该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得分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7。
(四)数据处理
使用SPSS23.0对相关数据进行随机分组,之后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分析、结构效度分析和效标关联效度分析;使用AMOS21.0对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项目分析
综合考虑题总相关法、高低分组法两种方法,对初测问卷进行项目分析。首先,对各题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若题目与总分之间相关性低于0.4或不显著,则删去该题目。研究结果显示,初测问卷的30个项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性在0.441~0.786之间,p<0.001,无删除项目。
之后,采用高低分组法将总分从高到低排序,总分前的27%为高分组,总分后的27%为低分组,根据分组对题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若题目不显著,则考虑删除。研究结果显示,高低分组的差异性达到显著水平,p<0.001,表明这30个项目均具有较高的区分能力,不予以删除。
项目描述性统计及项目分析结果详见表1。
(二)探索性因子分析
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样本1(N=474)的数据抽取公共因子,并参照相关研究的方法以斜交旋转法进行因子旋转[7]。依据特征根是否大于1、题目因子载荷>0.40、不存在交叉负荷及题目内容归属相对恰当等四项标准来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第四次探索性因子分析后符合四项标准,共保留了26道题目,结果显示KMO=0.949,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的结果为χ2=7991.771,df=325,p<0.001,这意味着26个题目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可以进行因子分析。各个题目的共同度、旋转后的因子载荷如表2所示。这26道题目经过主成分因子分析后共抽取了5个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五个因子的方差累计贡献率为68.143%。最终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碎石图详见图1。
根据最终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研究结果,高中生生涯发展量表的结构基本得到了实证支持,由生涯意识、自我认知、外部探索、生涯决策和生涯管理五个维度构成。生涯意识维度包括第1、2、3、4、5五个题目,主要反映个体对生涯发展所持的积极态度,对生涯发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以及对高中学业生涯所做的适应与规划。自我认知维度包括第6、7、8、9四个题目,主要反映个体是否有清晰的自我概念,对学业自我的了解及对职业自我的了解。外部探索维度包括第10、11、12、13、14、15六个题目,主要反映个体对大学及专业、职业的认识以及具体的探索、体验行为。生涯决策维度包括第16、17、18、19、20、21六个题目,主要衡量个体生涯决策的确定度,以及在选科和志愿填报方面的具体决策状况。生涯管理维度包括第22、23、24、25、26五个题目,主要衡量个体对目标的设定及执行情况,面对不确定时的态度与转换,以及个体生涯素养的发展状况。(见图2)
(三)验证性因子分析
对样本二(N=517)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以验证一阶五因子的结构是否适当。结果如表3所示,
χ2/df小于5,RMSEA小于0.08,PCFI大于0.8,CFI和GFI大于0.9,反映了数据的拟合指标基本良好,一阶五因素模型的量表基本符合要求。
(四)信度分析
首先,使用第二批数据(N=517)对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进行分析。从表4可以看出,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40,分半信度为0.902;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介于0.717~0.931之间,分量表的分半信度介于0.739~0.911之间。综上可知,高中生生涯发展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五)效度分析
本研究选择父母生涯支持量表、学习满意度量表作为效标,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进行效度分析,以检验高中生生涯发展量表的实证效度。结果如表5所示,生涯发展量表与父母生涯支持量表存在中高正相关(r=0.475,p<0.01),与学习满意度量表存在中高正相关(r=0.459,p<0.01),这表明高中生生涯发展量表具有较好的效标关联效度。从生涯发展量表各维度的相关来看,五个维度之间也存在着中高的相关,表明量表的内部结构合理。
四、分析与讨论
(一)高中生生涯发展量表的结构
本研究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质性访谈,提取该量表的共同特征。随后,经过专家及团队对量表结构的适用性、科学性及可操作性等方面的多次严格评估,形成高中生生涯发展初测量表,随后开展了一系列严谨的验证分析工作。在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中,根据严格的标准对题目进行修订与删除,删除了存在交叉负荷、内容归属不当等类型的题目,最终形成了包括生涯意识、自我认知、外部探索、生涯决策和生涯管理五维度的高中生生涯发展量表。最后,对五维度的高中生生涯发展量表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一阶五因子结构模型拟合指标理想,结构具有合理性,经过后续的数据分析,证实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高中生生涯发展量表的结构基本得到了实证支持。综上,高中生生涯发展量表包括生涯意识、自我认知、外部探索、生涯决策和生涯管理五个维度的结构。
生涯意识主要反映个体对生涯发展所持的积极态度、对生涯发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以及对高中学业生涯所做的适应与规划。这与苏钰婷[2]修订的高中生生涯发展问卷的生涯态度和李亚真等[3]编制的大学生生涯发展量表的生涯感受、生涯信念两个维度相似,但本量表的描述和内容更贴近高中生实际。自我认知主要反映了个体是否有清晰的自我概念,对学业自我及对职业自我的了解程度。外部探索是个体对大学及专业、职业的认识以及具体的探索、体验行为。两者都属于生涯探索层面,这与李泮泮[8]在调查高中生生涯发展水平时调查的四个维度(自我认知、升学探索、职业探索及生涯管理)相契合。生涯决策主要衡量个体生涯决策的确定度以及在选科与志愿填报方面的具体决策状况,相关的量表也涉及了生涯决策维度,如Super[1]编制的生涯发展问卷(CDI)就包含了生涯决策分量表。生涯管理主要衡量个体对目标的设定及执行情况,这在李亚真等[3]编写的量表的维度上也有所体现,但本研究的题目更适用于高中生群体。
综上所述,本研究自编的高中生生涯发展量表在借鉴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确定了五个维度,分别为生涯意识、自我认知、外部探索、生涯决策和生涯管理。经过严格的探索性和验证性分析,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框架,能较为全面地测量出高中生的生涯发展状况,适用于高中生群体,符合本土化要求。
(二)高中生生涯发展量表的信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