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功能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及教育建议
作者: 李霄菲摘要:家庭作为青少年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对他们的性格、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可忽视。家庭功能是衡量家庭状况、家庭中各个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以及应对外部环境的能力的综合指标,是所有家庭特征的综合表现。家庭功能不良会导致青少年出现较多的问题行为,影响着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家长应从以下三方面充分发挥家庭功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表达温暖关怀,提供情感支持;倾听孩子的心声,加强沟通交流;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鼓励人际交往。
关键词:家庭功能;青少年;心理健康;亲子沟通;情感支持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27-0078-03
一、引言
随着教育理念的提升,现在大部分父母都懂得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情,教育也不单单只是教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不断在接受着父母对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思想态度、行为举止、生活习惯等都受到父母及家庭的影响。社会学习理论认为,父母的行为方式会对孩子产生直接且深远的影响[1]。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庭在青少年的成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疫情来袭,中小学生开启了网课模式,成年人开启了远程办公。这意味着家庭成员之间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互动与交流,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时间增加了,良好的家庭功能比以往显得更为重要。
家庭功能(family function)是衡量家庭状况、家庭中各个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及应对外部环境的能力的综合指标[2],是家庭特征的综合表现。一个家庭功能良好的家庭,会为青少年提供各种正向的行为影响与情感支持,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增加积极行为。家庭功能越好的家庭,家庭成员的身心也就越健康。
二、家庭功能相关理论
(一)环状模型理论
环状模型理论是奥尔森(Olson)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家庭功能包括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和家庭沟通三个方面[3]。
家庭亲密度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这一变量包括四个水平,分别是毫无联系、彼此分离、彼此联系、相互纠缠。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表现出彼此分离和彼此联系,是相对其他两个水平来说要更为健康的一种家庭类型,毫无联系和相互纠缠是家庭亲密度的两个极端水平。家庭适应性是指家庭系统为了应付外在环境压力或婚姻、家庭的发展需要改变其权利结构、角色分配或家庭规则的能力。这一变量也包括四个水平,分别是刻板、有组织、灵活、混乱。与家庭亲密度相似,家庭适应性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家庭功能的发挥,刻板和混乱是家庭适应性的极端水平。家庭沟通指家庭成员间的信息交流,它会促进其余两个维度的发展。
家庭亲密度有四个水平,家庭适应性也有四个水平,两两组合可以得到十六种不同的家庭类型。而这十六种家庭类型又可以根据组合里拥有的极端水平的数量划分为三种类型:平衡型、中间型和极端型。当家庭中没有极端水平时,这类家庭就属于平衡型家庭;当拥有一个极端水平时,这类家庭属于中间型家庭;拥有两个极端水平的家庭为极端型家庭,极端型家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二)家庭过程模式理论
家庭过程模式理论是斯金纳(Skinner)等于1980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家庭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协作,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使家庭成员之间变得更为亲密[4]。
该理论认为,家庭功能主要包括七个维度:任务完成、角色作用、沟通、情感表达、卷入、控制和价值观。任务完成是家庭功能的核心。其他六个维度都是围绕任务完成展开的。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家庭成员根据自己的所长承担不同的角色;为了更好地共同完成任务,家庭成员相互之间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情感的表达可以让家庭成员了解各自的状态;卷入、控制和价值观也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之中表现出来,影响任务完成的进度。
家庭过程模式理论认为,可以把家庭看作一个社会系统,在这个社会系统中的家庭成员有着共同的任务,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完成任务。
三、家庭功能对个体成长的影响
(一)外化问题行为
家庭功能不良会导致青少年出现较多的问题行为。研究表明,在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两个维度上均表现为极端水平的极端型家庭,生活在其中的家庭成员更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表现出更多的问题行为[3]。
青少年早期是吸烟、饮酒、逃学等外化问题行为急剧增加的时期[5]。良好的家庭功能有利于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并减少外化问题行为的发生。而家庭功能不良,如亲子冲突、父母婚姻冲突等会导致各种外化问题行为的出现[6-7]。
(二)学业投入
家庭功能影响着儿童青少年的学业投入。在某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两所小学与两所初中的学生进行调查,用问卷的方式探究家庭功能与中小学生学习自我调节之间的关系,发现良好的家庭功能对子女学习的自我调节和学业成就均有促进作用[8]。家庭功能正向预测初中生的学业投入,温馨的家庭氛围、良性的家庭互动能促进学生的学业投入[9]。
(三)心理健康
近年来,家庭功能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逐渐受到关注。研究表明,家庭功能可以显著预测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功能良好的家庭内部,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支持,青少年的总体生活满意度较高,主观幸福感的水平也更高[10]。家庭功能良好,意味着家庭成员拥有高质量的亲密关系,这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此外,健康的家庭功能有助于提升个体的共情能力,使个体发展出良好的人际关系[11]。
四、充分发挥家庭功能的建议
(一)表达温暖关怀,提供情感支持
青少年在遭受困难和挫折的时候,相对于说教、指责以及“我早就告诉过你”类似的话语,父母的情感支持会使他们更快地纾解负面情绪。
父母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使他们有了一个可以自由表达自己情感的“安全基地”。这样一来,他们不管在外界遇到多大的挫折,都知道家是一个无条件接纳他们的地方,从家庭中汲取力量。相反,若回到家只能得到一顿说教与批评,反复多次,青少年就会对家产生不信任感,与家人越来越疏远。
(二)倾听孩子的心声,加强沟通交流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心理与生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个阶段,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沟通不良的家庭,成员之间无法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父母习惯居高临下地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耐心听取孩子的想法。有时候甚至亲子之间谈话内容都是含糊不清、有所掩饰的。有的家庭亲子关系紧张,亲子之间很少沟通,即使沟通,也是无效的。无效的沟通会使亲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引发各种家庭矛盾。而沟通良好的家庭中,父母会主动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也能够真诚地表达自己,亲子之间的谈话内容是清晰明了的。面对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家庭成员之间持尊重与理解的态度。
(三)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鼓励人际交往
父母应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人格平等。有关家庭的大小事,父母应让孩子也参与进来,家庭成员一起做出决策。父母应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有助于他们树立自信心。
父母还要鼓励孩子走出家庭,多和同龄人交流。研究发现,良好的同伴关系在青少年情绪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建构及其社会化的进程,此外,它还可以正向预测青少年的学习自我调节[8]。
家长在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往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不过度干涉孩子的交友选择,家长可以适当提出自己的建议,但不要强制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
2.给予孩子适当的帮助。在孩子遇到同伴关系问题的时候,父母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在没有清楚地了解孩子与朋友之间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的时候,不要武断地下结论。父母只是提供建议与帮助的人,最后的决策应该由孩子自己做出。
参考文献
[1]Markiewicz D,Doyle A B,Brendgen M. The quality of adolescents' friendships:associations with mother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attachments to parents and friends,and prosocial behaviors[J]. Journal of Adolescence,2001,24(4):429-445.
[2]程玉洁,邹泓.中学生人际适应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情绪智力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1(2):65-70,89.
[3]杨森,谷传华.家庭功能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J].华中人文论丛,2011,2(1):86-90.
[4]Huang D Y C,Lanza H I,Murphy D A,et al. Parallel developmentofriskbehaviorsinadolescence:potentialpathwaysto co-occurre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2012,36(4):247-257.
[5]王冰,田录梅,董鑫月.家庭功能与青少年消极冒险行为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8,34(2):146-154.
[6]刘玲玲,田录梅,郭俊杰.亲子关系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9,35(2):210-218.
[7]王秋英,黄巧敏,刘晓凤,等.家庭功能对青少年早期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0,18(5):659-665.
[8]高丽,张向葵.家庭功能与青少年学习自我调节的关系:同伴行为模式的中介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11(2):153-157.
[9]Elsaesser C,Gorman-Smith D,Henry D,et al. The longitudinal relation between community violence exposure and academic engagement during adolescence:exploring Families' protective role[J].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2017(10):1-22.
[10]王娟,邹泓,侯珂,等. 青少年家庭功能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同伴依恋和亲社会行为的序列中介效应[J].心理科学,2016,39(6):1406-1412.
[11]Johnson M D,Galambos N L. Paths to intimate relationship quality from parent-adolescent relations and mental health[J].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2014,76(1):145-160.
编辑/于 洪 终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