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认知迟缓特质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
作者: 魏运芳 陈彩琦
摘要:认知迟缓特质是近三十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心理问题,它被认为是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状高度相关但又相互独立的特质。为研究高中生认知迟缓特质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以广东省汕头市普通中学的476名高一学生作为被试,采用测验法对认知迟缓特质高中生和学习倦怠高中生进行比较。通过研究发现,认知迟缓特质与学习倦怠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认知迟缓特质与学习倦怠有正相关关系。认知迟缓特质会给高中生带来人际交往、学业、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难,因此,对其进行干预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认知迟缓特质;学习倦怠;学习动机;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34-0019-06
一、引言
认知迟缓特质(Sluggish Cognitive Tempo,简称SCT)是一种以行为或思维迟缓为特征的注意症状,主要症状表现为缓慢、呆滞、活动减少、健忘、白日梦幻想、精神恍惚、缺少活力、昏昏欲睡、困倦等[1-3]。SCT起初是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的文献中引入,它被混淆在ADHD的注意缺陷亚型(ADHD-IN)中。Lahey等[4]在20世纪80年代首次证明SCT症状与ADHD的不注意和过度活跃冲动症状是不同的。后来研究者发现SCT症状在统计学上与ADHD症状维度有明显区别,SCT症状表现和干预效果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心理疾病,有其独特性,于是就被定义为一种新的心理问题[5]。
此外,大量研究表明SCT症状与一系列调整困难和障碍有关[5-6]。例如,最近的研究表明SCT症状与孤独和社交退缩增加、更高的焦虑/抑郁、更低的自尊、学习困难、更差的情绪调节和更大的自杀风险显著相关[3]。鉴于这些发现,有学者认为SCT本身可能是一种精神疾病[5],或者是一种具有交叉诊断重要性的结构[3]。最新的研究认为SCT可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病理症状,可能是由睡眠问题或药物滥用引起的[7]。国内有学者认为SCT是一类与ADHD高度相关,又相互独立的特质表现[8]。从目前的文献来看,虽然在临床上关于SCT诊断标准和界定还没有达成完全一致的看法,但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SCT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疾病或具有跨诊断意义的重要结构对心理学、精神病学和发展性精神病理学的重要性。
目前,研究者发现SCT的发生率从儿童早期到青春期中期是有显著增加的[9],且青年SCT发生率高于儿童和普通成人,三项针对大学生的研究发现SCT的发生率达到12%~14%[10-12],这意味着与大学生年龄更相近的高中生的SCT发生率也是相对比较高的。过往的研究表明,SCT将会伴随或导致患者许多方面的问题,比如社交退缩、学业困难、情绪失调等,给患者的生活和学习带来许多不便和困扰[3,5-6]。SCT发病率相对比较高的高中生面临日益增长的学业要求,如果出现SCT又没有及时得到合适的治疗和干预,不仅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也可能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和学习质量的下降,对个体和社会均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高中生的SCT问题必须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对SCT展开深入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众所周知,学习倦怠是困扰高中生的一个常见问题。跟SCT一样,学习倦怠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那么学习倦怠与SCT之间有什么联系?在现有的文献中,暂没有发现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考虑到SCT的一些症状如昏昏欲睡、发呆、容易疲倦与学习倦怠的表现有相似之处,对于两者的关系有必要进行探讨研究,以揭示出SCT不同于学习倦怠的特征。SCT作为一种新发现的心理问题,相关的研究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它是不是一种独特的新型心理问题,还需要不断地验证。把SCT与学习倦怠进行鉴别和区分,对于确认SCT是一种独立的新型心理问题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同时这可能有助于更好地对学习倦怠的学生和SCT的学生加以细致的有区别的干预。
在教育和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学习动机作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学习动机是影响个体学习倦怠的主要因素之一,改善学习动机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倦怠[13-14]。SCT与学习倦怠在学习动机层面上的关系是怎样的,本研究引入了学习动机变量,通过探究SCT、学习倦怠和学习动机的关系,了解两者在学习动机层面上的联系。本研究选取高中生为被试,试图在调查高中生认知迟缓特质和学习倦怠现状的基础上,比较两者的异同与关联,帮助解决SCT和学习倦怠带来的问题和困扰。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广东省汕头市普通中学的高一级学生作为被试,有500名学生参加本次调查。部分学生没有准确提交问卷,最后一共回收了488份问卷,有效率为97.60%。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初步分析,删除漏答、一致反应的无效问卷后,最终有效问卷476份,有效率为95.20%,其中男生190人(39.90%),女生286人(60.10%)。平均年龄为15.46岁。
所有被试均未参加过类似的研究,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整个研究过程获得了学校和学生的知情同意,并提前告知学生中途可以随时退出本研究。
(二)研究工具
1.儿童注意力集中量表第2版(The Child Concentration Inventory-Version2,CCI-2)
该量表是Becker等[15]编制,使用此评定量表对高中生进行SCT的测量。CCI-2量表有16个项目,采用四点评分制,即“从不”计0分,“有时”计1分,“经常”计2分,“总是”计3分。此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6,在本研究中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925。
2.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
该量表是吴艳、戴晓阳等[16]编制,使用该量表对高中生进行学习倦怠的测量。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共16个条目。采用五点评分方法,即“非常符合”计5分,“有点符合”计4分,“不太确定”计3分,“不太符合”计2分,“很不符合”计1分。部分条目(1、4、7、11、14、15、16)反向计分。该量表的同质信度在 0.689~0.858 之间,重测信度在 0.606~0.732 之间。在本研究中量表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50,分量表身心耗竭、低成就感、学业疏离的克隆巴赫 α系数分别为0.846、0.791、0.753。
3.中学生学习动机量表
采用宋专茂[17]在《心理健康测量》中用的中学生学习动机量表(Middle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Scale,MSMT)。该量表共20个条目,对每个条目进行“符合”“不符合”评价,分别计1分、0分。此量表包括四个分量表:动机过弱、动机过强、学习兴趣、学习目标,每个分量表各有5个条目,该量表测查学生在四个方面的困扰程度:假如被试某分量表得分高于3分,则认定其相应的学习欲望存在不够正确的认识或一定程度的困扰。分量表动机过弱、动机过强、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的克隆巴赫α系数分别为0.751、0.462、0.522和0.629。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701。
(三)数据收集与处理
在取得学校领导和学生本人的知情同意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主试为经过培训的电脑教师,由主试讲解指导语,在学生理解答题要求后,开始在电脑上进行独立作答,完成全部施测大约需要10~15分钟的时间,所有问卷当场提交。
本研究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由于本研究中所用量表均由高中生本人作答,为了防止出现共同方法偏差效应,研究从两个方面进行控制和检验。一是在施测过程中进行控制,主试经过培训,保证施测流程规范严谨;问卷使用反向计分题,减少施测过程的误差。二是在数据处理方面进行控制和检验,在收集数据后对数据进行Harman单因子检验,Harman单因子检验法是对共同方法偏差进行判断的一种有效方法[18]。结果表明,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有10个,且第一个因子解释率为24.106%,小于40%的临界标准,说明共同方法偏差不明显,可以进行深入的实证分析。
(二)各量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被试的学习倦怠平均分是43.86(总分80分),CCI-2平均分是20.49(总分48分),学习动机平均分是7.46(总分20分),具体情况见表1。
(三)认知迟缓特质高中生的检出情况
根据前人的研究,在CCI-2量表的项目上回答“非常”有5个及5个以上的定义为SCT高中生,检出SCT高中生共66人,检出率为13.86%,其中女生41人(8.61%),男生25人(5.25%),具体见表2。
(四)各变量的相关关系
为探究高中生学习倦怠、学习动机与SCT间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对各变量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如表3所示。
表3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中生SCT与学习倦怠(r=0.663, p<0.01)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表明,高中生SCT的程度越严重,学习倦怠的程度越严重。另外,高中生SCT与学习倦怠的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表明,低成就感、身心耗竭和学业疏离均与高中生的SCT存在相关关系。此外,SCT与学习动机(r=0.503, p<0.01)、学习动机各维度都呈显著正相关;学习倦怠与学习动机(r=0.513, p<0.01)呈显著正相关,但是学习倦怠、学习倦怠的身心耗竭维度均与学习动机的学习兴趣维度没有相关关系,学习倦怠的低成就感维度与学习动机的学习兴趣维度(r=-0.114, p<0.05)呈负相关关系,与动机过强维度没有相关关系,这也表明SCT与学习倦怠在学习动机层面上是存在差异的,这个差异主要体现在动机过强、学习兴趣两个维度方面。
(五)认知迟缓特质高中生的学习倦怠状况
进一步比较了SCT高中生与非SCT高中生的学习倦怠总分和学习倦怠各维度平均分状况,具体情况见表4。
表4的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在学习倦怠总分、低成就感、身心耗竭以及学业疏离上,SCT高中生的分数明显高于非SCT高中生的,SCT高中生相比于非SCT高中生学习倦怠的情况更加严重。
四、讨论
在本研究中通过CCI-2评定量表检出SCT高中生共66人,检出率为13.86%。其中男生的检出率(5.25%)略低于女生(8.61%),研究分析发现SCT与学习倦怠存在正相关关系。两者虽然都与学习动机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与学习动机的不同维度之间关系并不一致,这说明了SCT与学习倦怠有相似之处,也存在一些差异。从学习动机的角度来看,SCT与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各个维度都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这提示可能是因为SCT高中生在动机过强、动机过弱、学习目标与学习兴趣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困扰。学习倦怠与学习动机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一点与以往的关于学习倦怠和学习动机的研究结果不一致,以往的研究中发现学习倦怠与学习动机更多是存在负相关关系[14,19]。这是由于选择的量表不同而导致的,在本研究中使用的中学生学习动机量表,学习动机总分越高不意味着学习动机越强,而是提示在学习动机方面是存在不够正确的认识或一定程度的困扰。
学习倦怠与学习动机的学习兴趣维度没有相关关系,学习倦怠的低成就感维度与学习兴趣维度呈负相关关系,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的成就感之间的关系,高的学习兴趣可能会让学生表现得更好进而带来更多的成就感,减少学习倦怠。
总的来说,SCT与学习倦怠在学习动机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困扰,但是两者在学习动机的动机过强、学习兴趣维度上存在一定差异。进一步对SCT高中生和非SCT高中生的学习倦怠情况进行分析发现,SCT高中生不管是在学习倦怠总分还是在学习倦怠各个维度平均分上都明显高于非SCT高中生,这也意味着SCT高中生的学习倦怠情况是更加严重的,SCT高中生相比于非SCT高中生更容易出现学习倦怠。
五、结论
通过儿童注意力集中量表第2版(CCI-2)、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中学生学习动机量表对高中学生进行评定,发现SCT与学习倦怠、学习倦怠各维度都是呈正相关的关系,SCT与学习倦怠在学习动机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困扰,两者在学习动机的动机过强、学习兴趣维度上存在一定差异。患有SCT的高中生与正常高中生相比,更有可能出现学习倦怠的症状,这跟前人的研究结果是相一致的。前人研究了精神科医师的职业倦怠和SCT之间的关系,发现患有SCT的精神病医生更容易出现一般的倦怠症状,他们的情绪都更加疲惫[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