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失去,珍惜拥有

作者: 文国香

摘要:一次学生校外坠亡事件后,心理辅导教师对学生所在班级进行紧急事件应激晤谈。紧急事件应激晤谈也称紧急晤谈,是一种系统的、通过交谈来减轻压力的团体心理干预方法。心理教师通过对这次干预辅导的过程记录,探索了以团体心理辅导形式,较大范围地对班级进行善后干预的可行性和效果。

关键词:紧急事件应激晤谈;危机干预;团体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34-0052-05

一、活动背景:可怕的事件,震惊的师生

五月是青春里拼搏的时光,高三学子的梦想即将实现,高压的学习生活也透出曙光。但在五月一个平常的周日,某校高三4班班级群里,突然有一条消息称,该班最近因个人原因请假在家学习的男生小陈,在所住小区坠亡。

小陈和大家相处近三年,他学习勤奋,人缘也好,事件发生前一周,班上几位玩得好的同学发现他时常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在关心未奏效后跟班主任郭老师汇报了他的情况。班主任与小陈沟通后觉得他可能有些过于紧张,因此,在征询小陈意见后,建议家长先带他前往医院进行心理咨询,未料突然发生了这种悲剧事件。

由于事件发生太过突然,事件发生后,各种流言和揣测迅速在微信、微博等平台上流传开来,师生及该班家长都非常震惊、疑惑,也面临着巨大的舆论压力。

二、对辅导对象进行评估

接到该校学生工作处的求助信息后,我迅速联系了班主任郭老师,对该事件界定为校园心理危机事件。

同时对事件的影响范围进行了评估:因事件发生后多人围观,微信平台广泛传播,此次危机事件对班级师生的影响都较大。尤其是班上52名学生,三年同窗,与小陈感情深厚,又加上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即将高考,班级内学生处于应激状态。在知晓小陈坠亡的消息后,有部分学生很快出现了紧张、崩溃、后悔、害怕等情绪,需要进行团体的善后危机干预。

三、辅导目标与形式

本次干预的形式是危机事件集体减压晤谈与个体咨询相结合,本文只分享团体减压晤谈方案。

时间为90分钟,场地在学校的团体活动室,参与人数为全班52位学生和班主任。

干预的目标是帮助师生经历哀伤模式的“震惊与否认”“面对与瓦解”两个阶段后,尽快进入“接纳与重整”的阶段。

具体目标如下:

1.在安全的氛围中进行情绪的觉察与宣泄,感受团队力量,促进班级凝聚力。

2.了解应激反应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变化,对这种症状进行正常化,并掌握几种自我情绪调整的方式。

3.调整认知,学会从危机中发现成长的契机,获得应对心理压力的启示。

四、干预方案设计及辅导过程

要达成帮助班级师生减轻压力,缓解可能出现的急性应激障碍(ASD)或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尽快进入认知“接纳与重整”阶段的目标,就需要在安全的氛围内,尽快给小组成员提供心理社会支持,帮助受影响的个体进行自我康复和成长。

因此,在事件发生之后的24小时左右,我为该班级设计和实施了一个半小时的集体减压晤谈,作为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一部分。

(一)导入期:我们为何在此

设计意图:通过干预者的自我介绍、对紧急事件应激晤谈技术的介绍,迅速建立良好的团体氛围,取得信任,明晰干预的目的和规则。

1.介绍团体辅导的目的及可以带来的帮助

师:XX同学已经离开了我们这个集体。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是不愿见到的,我们肯定有许多的伤心、疑惑、悲痛、无奈和恐惧。今天,我们就借此机会,把我们内心的这些感觉表达出来,让我们一起来面对这种莫名的痛苦,并共同商量我们可以做哪些事情来共渡难关。

2.介绍集体减压晤谈的规则

危机事件集体减压晤谈并不是心理治疗,而是当我们面对危机事件时,减少内在创伤的应对方式。因此,今天的活动也需要和大家做一个特别的约定。

首先,保密。

我希望在这里的大家彼此支持,并对大家说到的内容保守秘密。在这里发生的就停留在这里,出去之后不再传播。

其次,真实而开放。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可以公开谈论自己的感受,也可以用肢体语言来作出回应,有任何的疑问都可以随时提出来。

(二)事实期:发生了什么

设计意图: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事件,帮参与活动的团体成员对事件的发生进行澄清和确认,打消可能有的疑虑。

1.发生了什么

师:在你听到陈同学事件的时候,你正在做什么?你从什么渠道知道的?你听到的消息是怎样的?听到之后你做了什么?大家愿意分享的可以直接站起来说一下。

在此阶段主要是倾听每个人的发言,运用倾听的技巧。在每个人发言后,只进行基础的共情反应,对大家的发言内容做简单概括,少做解释、建议,以保持在认知层面,避免在团队氛围形成之初过度的情感卷入。

2.让真相大白

汇总大家所说的信息,进行澄清,告知小陈同学具体发生了怎样的事情,以及目前家长和学校的应对现状如何等。有几位学生对具体事情的发展和原因存在疑问,也和班主任一起对相应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对事件发生的原因则按照实际情况回应,请大家等待调查结果,不做过多揣测。

(三)想法期: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认识过程是产生情绪反应的基础,本环节通过让成员分享事件发生后、情绪产生前的认识活动,让情绪更容易表露出来。

通过完形填空表达个人的认识。

在事件发生时,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呢?请完成“在事件发生时,我最初的想法是 ”的填空,并进行分享。

部分学生完成的完形填空主要是分享未能提供帮助的痛苦。觉得自己本可以觉察到小陈这段时间不同以往的消沉,但因为忙于自己的学业,并没有特别去关心他,而产生“如果我多关心他一点,说不定这种事不会发生”的念头。

也有个别学生分享了“觉得被背叛了,我们还约定高考后一起去青海,他就突然这样走了”“会想生命怎么会这么脆弱”或者担忧小陈家人等想法。

(四)反应期:我的情绪地图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事件引发的感受进行分享,使学生对事件唤起的情绪进行宣泄和处理。

1.我手画我心活动

规则:给每位学生一张A4白纸,每组一盒彩笔。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自己的感受和情绪。绘画的过程大概7分钟。

这可能是整个活动过程中团体氛围最为低落的阶段。有的学生飞快地画了杂乱的线条,有的选择用书写的方式来表达,有的迟疑许久无法下笔……由于有几位女生在开始画画的时候就边画边在偷偷落泪,因此,在画画的过程中,教师将主要的灯源关掉了,只留下较为昏暗的光线,让学生在这个环节里可以安全地尽情宣泄自己的情绪。

2.绘画分享

等到活动室内的学生慢慢平静后,请部分学生来进行分享。在成员分享的过程中,教师主要运用到共情的技术,对成员的情绪感受表达支持,并请其他成员也表达自己的共鸣,认识到现在的一些负面情绪其实是人性共通的感受。

这个阶段有的成员的表达比较表浅,也有两位学生的感受很深很强烈,对受影响很深的这两位分享的学生,主要做法是接纳他们的情绪,并在活动后与之进行个体的交流。

(五)症状期:非常时期的正常表现

设计意图:引导成员分享在事件发生后自己所体验到的心理、生理、认知和行为上的变化,对症状进行正常化,以促进个体恢复健康正确的认知过程。此阶段也是从情感领域重回到认知领域。

1. 小调查

过去这几天以来,你出现了哪些身体或心理上的不舒服吗?或以前没有过的现象?或是生活和学习方面出现的改变?

生1:晚上做梦,梦到以前一起军训的画面,后来就一直做噩梦。

生2:上课走神,总是在想着这个事情。

生3:其实也并没有什么不同的变化,但有的时候走过空桌子,就莫名地觉得有点慌。

……

2.知识链接

介绍危机后应激反应阶段资料,认识非正常时期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也是正常的反应。

师:谢谢大家真诚的分享,要注意的是,有的同学觉得一些变化是自己独有的,可能带给我们一些恐慌。比如有的人可能出现走神、难以集中注意力,有的容易闪回一些画面,或者有的同学感觉容易发脾气等。但刚才大家分享的时候其实也看到,很多反应其实大家都有,这些其实都是“非正常事件”后的“正常反应”。

任何人遇到这种我们所面对的情况,反应都大同小异,只是在程度和时间先后长短方面存在区别,大多数人会在两周内大大改善。

(六)教导期:积极行动

设计意图:引导成员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如放松训练、获取人际支持、情绪的管理等,并从悲剧事件中挖掘危机应对的经验,促进团队成长。

小组讨论:做点儿什么可以让我和身边的人感觉好一点儿?

(1)请大家聚焦于“我们现阶段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来让自己和身边的人感觉好一点”,启发正向的思考。

(2)学生在小组内先分享,之后请小组代表分享本组觉得比较好的调整方式,教师倾听并作出补充、建议。

(七)恢复期:结束团辅

设计意图:关闭创伤事件,总结晤谈内容,建立团体的支持意识和合作渠道,引导成员回到生活,并评估需要进行单独干预的个体。

1.对我的启示

师:今天我们在这里进行了团体的分享,我们了解了悲剧事件发生后可能会有的感受、情绪和行为。最后请大家思考一下,这次事件非常让人痛心,但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生1:生命真的太脆弱了,还是要珍惜。

生2:珍惜身边的人,越是到了高三最后冲刺的时间,越是要互相多鼓劲,多关心。小陈现在不在了,我们全班帮他把这一个月走完。

……

2.告别信

为小陈同学写一封告别信或一张卡片,向他说出你未来得及表达的思念与祝福。课后自愿交到班主任处,由班主任转达小陈家里。

3.团队拥抱:我与你同在

规则:在音乐声中,请大家站起来,伸出你的手和旁边的人拉着,也可以彼此相拥抱鼓励一下,请你感受别人传递给你的力量和温暖,也体会你带给别人的支持和关怀。

师总结:非常感谢大家能畅所欲言,互相体谅和信任。也要再次提醒大家,大家谈到的很多不舒服不是病态,更不是什么病,这是在非常状况之下的正常反应,它们会在一段时间后渐渐地淡化,如果你仍然感到特别痛苦,请与心理老师联系。

五、辅导活动反思

(一)对本次团辅活动的反思

1.团队氛围的构建

每次带团辅活动的时候,都能感觉在活动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场”的影响,这是团队氛围和团体动力的暗涌。本次紧急晤谈,由于我属于临时助场,和学生素不相识,对于团体氛围的营造更为重要。因此,主要通过“真诚、尊重和共情”来达成氛围营造。

主要体现在开场时明确地介绍紧急晤谈的目的,对保密原则的强调,以及在整个过程里心理教师既是活动的引导者也是参与者,时刻提醒自己与学员共同分享此时此刻。教师对自己的感受不做伪装,对成员的表达进行认真的倾听、共情,可以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感受是正常和被尊重、接纳的,营造安全表达的氛围。

此外,一些细节中体现的关怀也让团队氛围更佳,比如绘画环节有人边画边躲着低泣,及时地关掉灯光;有学生谈到个人隐私的时候,表示感谢并及时回顾保密原则等。

2.环节设计层层递进

环节的设计分明暗两条线,明线为导入期—事实期—想法期—反应期—症状期—教导期—恢复期七个阶段,活动内容较为丰富,但内容聚焦且连贯。每个阶段的设计都聚焦于一个问题或者一个活动,学生参与度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