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作者: 古艳斌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特殊阶段,他们的个性化特征明显,内心叛逆且容易厌学,班主任需要在班级管理中深化赏识教育,培育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

一、挖掘学生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注并了解班级中每个学生是赏识教育开展的关键,尤其对于班级中的学困生而言,赏识教育能让他们从心底产生班级归属感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班主任要在和学生的情感沟通中挖掘他们的亮点与长处,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制力,引导他们主动约束个人行为并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促进班级管理发展。

例如,班级中某学生长期以来对作业敷衍,甚至养成抄他人作业的恶习,班主任在看到该学生作业认真、工整书写,又有个人思考和演算的痕迹时,要通过及时鼓励,满足学生的好胜心,引导他们产生持续努力的动力。

不断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学有所成,我相信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也会更加积极主动且认真。

二、基于赏识和批评融合的原则,提升赏识教育的艺术性

一股脑地肯定和表扬学生并不是真正的赏识教育,班主任要全方位、多角度剖析学生,并适时开展挫折教育,实现赏识教育和批评教育的有机融合,凸显班级管理中应用赏识教育的艺术性。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必然会犯错,班主任要给予足够的肯定和激励,同时要及时纠偏和指错,培养他们战胜挫折和困难的勇气。诚然,对学生的批评不能伤害他们的尊严和人格,此为班级管理的底线,亦不能因为学生犯一处错误而全盘否定他。

例如,班级中的一名学生在体育课上和其他班级男生打架,班主任弄清了背后的原委,发现学生是见义勇为,维护班上同学。这时,班主任既要肯定学生的义气,但更要让他产生是非观念。事后,班主任要和学生进行平和的交流谈心,促进师生双方互相理解。

三、创建良好班风,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赏识教育的开展有利于良好班风学风建设,将赏识教育发挥至极致可以有效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充分展现班集体的智慧。初中班主任的赏识教育不能盲目开展,也不能浅尝辄止,应真正关注学生个体的进步与成长。班主任可从多重角度着手细致分析学生,引导学生约束个人行为并真正为学生着想,激发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例如,在学校的拔河比赛中,班主任在赛前鼓励运动员和非运动员都要发挥自己的价值,积极引导全班学生对赢得这场比赛充满信心。果然,比赛时,运动员们非常卖力,啦啦队更是竭尽全力地为运动员加油,最终我们班夺得了全年级第一名。我为这次获胜特意举行了庆祝活动,评选“最佳运动员”“最佳啦啦队员”,并颁发奖品,表扬他们为集体荣誉而战的精神,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四、抓住教育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赏识教育要抓住教育开展的契机,实现过程管理和结果优化的融合,实现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融合,激发初中生的成功体验,缓解初中生的矛盾消极心理和情绪。

班级管理活动实践中,班主任可以要求学生做好自评、互评,同时作为引导者把控过程。学生在自评与互评中可以明辨是非,从他人身上发现闪光点,实现自我反思和整改。班主任在这一过程中要肯定学生自评和互评的表现,引导他们在综合评价中规范个人行为。

比如班主任可以完全“放权”给学生,让他们组织一场主题班会,即由学生自主收集材料、围绕主题设计巧妙的环节、进行自编自演,并评价彼此的表现。在互评中,学生逐步养成赏识他人的意识,真诚地赞美和欣赏他人,而班主任也能实现角色的转变,从事无巨细的包办者转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

在赏识教育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以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发现他人之美,进而培养学生的才能,构建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氛围。

总之,缺乏爱的班级管理是无法培养出自信且阳光的学生的,也无法有序开展赏识教育。初中班主任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通过赏识教育鼓励和支持学生,提升赏识教育的艺术性,增强班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发挥学生的优势并尊重他们的个性化色彩,在师生互相理解和尊重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

本栏责任编辑 王思静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