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应用

作者: 应伟杰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专业的美术知识,而且要让学生了解美术,认识艺术,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提升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美术;情境教学法;美术情境

作者简介:应伟杰(1975—),男,江苏省启东市海复小学。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中,教师过于注重美术技巧的传授,往往让学生临摹或是创作,只学习相关的绘画与创作方式即可。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也难以让学生发挥自身的艺术联想能力,难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需要及时更改课堂原有的结构,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为主,在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艺术热情。

一、强化情境教学应用,培养学习兴趣

(一)应用情境导入,激发艺术兴趣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重视学生创新意识与自主创造力的培养,让学生深入美术世界,感受其中的艺术氛围。小学生生活阅历不足,难以真正理解美术作品的内在含义与精神内核。将情境教学法融入小学美术课堂中,可以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美术世界的魅力,受到艺术作品的熏陶,真正感知艺术,了解艺术,并学会欣赏艺术作品中的美。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迷人的动画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在课堂导入环节创设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进行正式的课堂教学。小学生比较喜欢看动画片,教师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寻找一些有教育意义、符合当前小学生认知与理解水平的动画片,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曾经在20世纪中后期制作过非常多优秀的动画作品,如《大闹天宫》《宝莲灯》等,这些动画作品中有很多中式艺术元素,而且其故事情节十分精彩。将这些优秀的动画作品作为课堂导入,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美术课堂中,创设与课堂内容有关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升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情境创设,引发艺术联想

美术是一门具有艺术性的学科,教师在美术教学中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让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世界中寻找创作灵感,以此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美术教师通常是带领学生临摹优秀画作,对艺术作品进行二次创作,以学生临摹的作品与原作是否相似作为评判标准,这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与艺术创造力[1]。在情境教学法下,教师需要创新原有的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合适的艺术情境,带领学生在情境中探索美术世界的奥妙。

以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星空的联想”一课的教学为例,这一课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完成艺术创作。教材中的图片资料与教学资源有限,难以在短时间内引发学生的联想,难以让学生找到创作的灵感。教师可以寻找星空主题的纪录片,搭配优美的音乐,将其制作成教学课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购置星空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沉浸在静谧深邃的意境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适当以语言作为引导,为学生讲述一些与星空有关的小故事,在情境中引发学生的联想。教师要利用情境教学法,设置合理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美术情境,感知美术氛围,引发学生的艺术联想,让学生完成艺术创作,构建多元化的美术教学课堂。

情境教学法改变了原本单一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绘画技巧的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生动的美术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

二、创设多种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一)创设赏析情境,引发思维碰撞

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开始。美术课堂中的艺术赏析环节能够拓宽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让学生受到艺术作品的熏陶。艺术作品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然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完成艺术作品的赏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的真实意义,逐渐深入精神层面,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带领学生进行艺术作品赏析的过程中,为了强化学生的认知,教师可以创设与赏析作品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沉浸在课堂氛围中,真正领略作品的奥妙[2]。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一课时,由于小学生对陶瓷制品的兴趣不高,欣赏中国古代传统艺术的能力比较弱,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赏析情境,激发学生对古代陶瓷赏析的兴趣。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乾隆与雍正两位皇帝对陶瓷不同的审美趣味,并讲述一些关于两位皇帝的小故事,以故事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随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乾隆与雍正收藏的瓷器的图片,并进行解说。为了增强赏析情境的趣味性,教师可以构建“走入皇帝的收藏室”的趣味小课堂,自己扮演导游,让学生扮演游客,与学生共同完成一场生动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走入陶瓷的世界。教师在赏析时,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创作者的精神世界,引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与思维碰撞,让学生在赏析中思考,充分调动学生赏析艺术作品的积极性,让学生领略美术世界的风光。

在情境的辅助下,教师可以让学生获得视觉与听觉上的双重刺激,带领学生走进艺术作品的世界,让学生深入了解作品的内涵,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与交流欲望,让学生在情境中与作者、同学进行思维碰撞,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

(二)创设生活情境,感悟生活艺术

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美术课堂教学也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课本内容为基础,适当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明确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情境中感受生活中的艺术。小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年纪,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疑问,而这些疑问正是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关键驱动力。在教学中,将生活情境融入课堂,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的领悟力。将美术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艺术的美。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静物写生”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自然。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画雕像或花瓶,然而长时间的作画可能会引起学生反感,导致学生对美术的热情减退。教师可以让学生拿起画板,走出课堂,在学校附近寻找一处景点,先带领学生欣赏风景,再让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景物完成写生。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改变美术课堂的传统结构,让学生拥抱自然,感知自然的美,在生活中学习,将日常生活与课堂知识点结合起来,充分体会生活的美好。同时,这样也能够让学生将生活中的素材应用到美术创作中,丰富学生的创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联想能力,完成艺术创作。

艺术与生活息息相关,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也终将回归生活。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以熟悉的生活场景作为切入点,拉近学生与美术课程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

价值。

三、创设课堂交互情境,构建互动课堂

(一)创设讨论情境,促进自主学习

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教师要在课堂上设计互动环节,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为主,让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课堂讨论情境的创设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探索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课堂中的互动讨论情境对引发学生思考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需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设置合理的引导式问题,为学生预留一定的思考空间与交流讨论空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我是汽车设计师”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想象自己喜欢的汽车样式,想象未来的汽车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等。设计是需要想象力的,教师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20年后的汽车会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想拥有一台什么样的车呢?”这一讨论主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也能引发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提升课堂互动环节的实际效果。

讨论情境的创设能够加深学生对课题的理解,活跃课堂氛围。在互动环节中,教师需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美术学习进度、基础能力与认知水平,设计合适的互动话题。

(二)创设合作情境,开展趣味活动

小学生天性活泼,在没有兴趣驱动的情况下,很难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注意力集中的状态。单一的课堂结构很容易让学生在课堂中走神,因此,教师需要改变单一的课堂结构,在课堂上设计趣味性的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小学美术教材中有许多动手作业,需要学生完成一些艺术作品的创作,但有些创作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完成艺术作品的创作,在活动过程中插入趣味环节,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元宵节里挂彩灯”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授课结束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制作一盏彩灯。彩灯的制作方式并不难,而且彩灯有很多面,学生可以在不同面上作画,美化彩灯。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性格特征后,教师可以以3—5人为一组,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彩灯。小组合作可以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同时,教师要关注不同小组的制作进度,在小组创作遇到瓶颈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指导。在课堂中创设合作情境,并以学生的兴趣作为活动设计的切入点,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合作完成艺术作品的创作,能够真正提高美术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获得质的飞跃。

设计趣味性合作活动时,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能力与性格差异,合理安排小组人员,并设置符合学习进度的课题,让学生在对课题进行充分讨论之后,以合作的形式进行创作,让美术课堂更有活力。

结语

总之,利用情境教学法能够营造良好的美术课堂氛围,让学生走进艺术大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核心素养。因此,教师需要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构建更加高效的小学美术课堂。

【参考文献】

[1]周静娟.情境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科普童话,2020(1):66.

[2]温硕.情境教学,为课堂播下一颗生长的种子[J].基础教育论坛,2021(30):4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