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项目化教学实践探索

作者: 袁婷

【摘要】项目化教学要以育人为根本目标,实施项目化教学时,教师应当打破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格局,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凸显。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实施项目化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项目、沉浸在项目中、层层深入地完成项目、展示创作成果。引导学生进入项目时,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沉浸在项目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完成项目时,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子任务;而引导学生展示创作成果时,教师则要让学生反思、交流学习过程和结果。

【关键词】小学美术;项目化教学;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袁婷(1986—),女,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小学。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以项目为载体、以问题为引领、以任务为驱动力的学习方式。小学美术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较强,尤其适合采用项目化教学。在开展项目化教学时,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采用跨学科的视角设计课程实施方案。实践证明,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实施项目化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深化学生的美术探索,也能明显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一、明确教学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在开展项目化教学前,教师需要先确定项目化教学的课题,找到能够引导学生进入项目的内容。教师既可以把教材中相关单元、课时的内容当作项目化教学的课题,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等来开发课题。教师需确保项目化教学的课题既关照学生的美术学习目标,同时也关照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能力发展需求。要让项目化教学的课题真正带动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深度思考、探究,教师确定课题时就不能“走过程”,简单地加入流行语等内容,而应当基于美术课程本体,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出发进行

设计[1]。

比如教授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家乡的小吃”“家乡的艺术”“发现老房子的美”“家乡的老房子”“家乡的历史与发展”等节时,笔者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设计了项目化教学活动。为便于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完成项目,笔者确定了“寻找家乡的美”这一项目化教学课题,让学生从“吃之恋”“衣之韵”“行之实”“住之情”等方面调查家乡的特色小吃、特色景点、历史遗址,并据此完成美术创作。这样的项目化教学活动,能有效推动学生进行美术实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能够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在参与项目化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地进行了调查、访谈,有学生主动用手机将家乡的风景拍下来,还有学生在现场即兴创作,用画笔将家乡的景色描绘出来。这样的跨学科项目化教学活动,也能够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小吃、特色产品、特色景点,领略到家乡的风采,对家乡的美形成独特的感受。

由此可见,在设计项目化教学活动时,教师要以项目化教学课题为抓手,推动学生参与实践,从而建构科学的美术知识体系,掌握美术技能,积累生活经验。良好的项目化教学不仅要引发学生对美术课程本身的思考,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究,因此在开展小学美术项目化教学前,教师要认真筛选、优化项目化教学的课题,确保项目化教学的课题真正促使学生深度学习。项目化教学的课题应当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来,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确定课题后,教师可以通过精心发掘相关的课程资源、素材丰富项目化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二、搭建学习支架,驱动学生学习

支架是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可以是具体的方法、步骤,也可以是某种学习策略、路径等。确定项目化教学的课题后,教师要根据项目化教学课题设计学习支架,精心设计相关的问题和学习任务,让学生在问题、任务的驱动和引领下,沉浸在项目中,完成高质量的学习活动。为搭建有效的支架,教师要深入研究美术学科知识,了解学生的美术学习水平,找寻合适的教学策略,确保学习支架发挥作用,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此外,教师还要明确,学习支架只是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时的暂时性辅助,搭建支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教学手段,一种教学策略,其目标是促进学生发挥自主性学习,教师不仅要善于搭建学习支架,还要善于拆除学习支架。

比如教授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画影子”这一节时,笔者便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搭建了学习支架。在以往,部分教师教授这一节内容时过于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影子,但却忽略了引导学生科学认识影子、学习相关表达技巧,于是学生虽然能欣赏影子,却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为了让学生既能感受影子,又能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项目化教学活动—“真与假:影子的认识与表现”,并确定了两个阶段的教学任务:第一阶段引导学生感受影子,第二阶段引导学生科学认识影子和学习相关表达技巧。在实际教学时,笔者先展示了一些和影子有关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影子,比较画了影子的画作和没有画影子的画作。随后,笔者以下列问题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学认识影子、学习相关表达技巧。问题1:这些有影子的画美吗,美在哪里;问题2:请结合所学数学知识思考,事物和影子有怎样的关系;问题3:画家们除了根据数学知识创作影子,还采用了哪些方法,请从颜色、构图等方面进行分析;问题4:你能画出有影子的画吗?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记住了轴对称相关知识,并通过欣赏画家们的作品掌握了如何利用绘画技巧科学地展示影子。为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美术知识体系,笔者引导学生总结了画影子的方法、步骤等。在学生掌握上述知识后,笔者再鼓励学生创作有影子的画。于是学生在画水面上的影子后有意识地增添了一些波纹,让影子具有波光粼粼之感;也有学生故意拉长了森林中树木的影子,展现清幽静谧之感。在这样的项目化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学习支架感受、欣赏了影子,又掌握了相关的科学知识和绘画技巧,感性与理性的融合,使学生顺利创作出了个性化的作品。

教师应明白,搭建支架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的美术学习有一个抓手,是为了帮助学生梳理美术知识,从而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在开展小学美术项目化教学时,教师要善于设计学习支架,充分发挥支架的育人功能,彰显支架的育人价值,还要善于聚焦学生美术认知的模糊点,探寻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地方,应用支架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深度

学习。

三、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实践

在小学美术项目化教学中,教师应当从主导者转变为辅导者,让学生在项目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学习需求。为此,教师不仅要善于确定项目化教学的课题,让学生沉浸在项目中,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美术知识,积极地进行实践尝试。也就是说,在开展项目化教学时,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不能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地引导学生学习,而是要给学生的自主学习留下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优质资源、素材,让学生找到有效的方法与路径自主学习。

比如教授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教材中的“设计生活标志”这一节时,教师需要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欣赏生活标志,深入感受生活标志的功能、作用和意义,并顺利完成设计生活标志的任务。设计生活标志的方法众多,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这些内容并不现实,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在项目化教学活动中分层推进,让学生由完成子任务逐步了解相关内容。为完成上述教学任务,笔者以“生活标志”为关键词,设计了“走近生活标志”项目化教学活动,并分解出若干子任务,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和创作任务生活标志。笔者设计的子任务1为“欣赏生活标志”,在完成这一子任务时学生要在学习之余寻找生活标志,并试着赏析这些生活标志。为方便学生完成这一任务,笔者还给学生提供了学习单,让学生以此为依据赏析生活标志,感受生活标志的直观美、简洁美;笔者设计的子任务2为“分析生活标志”,在完成这一子任务时学生要通过观察生活标志、触摸生活标志对生活标志的创意进行分析;笔者设计的子任务3为“创作生活标志”,在完成这一子任务时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设计生活标志,这一活动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

由此可见,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将项目化教学活动分解,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完成学习任务,逐步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用眼睛观察、用大脑分析、用小手描绘,让学生充分体验美术创作的魅力,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四、展示创作成果,交流创作过程

在美术项目化教学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完成项目后反思自己的实践过程,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在学生反思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使用的学习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积极主动地进行质疑、批判、创新;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通过反思、交流集聚集体的智慧。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评价自己和同学的作品,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走向主动、从肤浅走向深刻,使学生成为美术课堂上的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评价者[2]。

如在教授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留给母校的纪念”一节时,在学生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作品之后,笔者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创作的作品,并说出在项目化教学活动中自己最满意的是什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笔者还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对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一方面学生可以关注同学创作的作品是否主题突出、特点清晰、色彩鲜艳,同学对创作材料的应用是否恰当等;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回顾同学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在小组展示活动中,学生之间进行了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互动和交流,他们对相关美术知识形成了深刻的认识。

为使学生顺利展示创作成果,教师要为学生的展示预留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此外,教师还要明确在学生展示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明晰学习目标,把握知识的本质,提升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结语

在开展小学美术项目化教学时,教师要以育人为根本目标,完善项目化教学的内容,优化项目化教学的形式,通过高质量的美术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在完善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找到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美术学习自然发生、深度发生、持续发生。

【参考文献】

[1]叶明明.项目式学习法在美术教学中的价值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8(6):138,140.

[2]徐丽.基于项目化学习模式下培养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J].小学教学研究,2022(24):53-54,5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