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绘本阅读 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作者: 刘金玲

【摘要】绘本作为一种富有情感性和艺术性的图书,通过图画和文字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对美的认知。教师借助绘本材料,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还可以帮助幼儿拓宽审美视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可以结合丰富的艺术活动,深入理解美的元素。因此,教师可以借力绘本阅读,融合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幼儿;绘本;阅读;审美

作者简介:刘金玲(1991—),女,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草堰镇中心幼儿园。

学前阶段是幼儿审美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幼儿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较为不足,而绘本以其丰富多彩的图画和故事情节,给予幼儿全新的审美体验。教师借助绘本阅读,不仅可以让幼儿感受到美的存在,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与此同时,教师借助绘本阅读可以为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幼儿在未来的生活中欣赏美和创造美。

一、放声朗读,感知绘本语言之美

幼儿放声朗读绘本内容,可以集中注意力和专注力。此外,幼儿放声朗读,有助于感受语言之美,体验故事人物的情感,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1]。

以《小熊和朋友们》为例,绘本以可爱的小熊为主角,讲述了小熊和它的朋友们在森林中冒险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有趣,语言生动活泼,非常适合幼儿放声朗读。

首先,笔者用生动的语调,模仿绘本不同角色的声音,如小熊“咯咯”的笑声,从而让幼儿感受角色的个性和情感。其次,笔者组织幼儿围坐在一起,鼓励他们轮流放声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扮演小熊、小兔子等角色。幼儿纷纷模仿笔者的朗读方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生动具体地呈现出来。再次,笔者引导幼儿感受绘本语言之美。笔者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小熊是用什么样的声音笑的呢?”有的幼儿说:“小熊应该是用‘咯咯咯’的声音笑的。”有的幼儿说:“小熊可能会发出‘哈哈哈’的笑声。”笔者欣然点头,鼓励道:“小朋友们都说得很好,每个小朋友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小熊的笑声,让我们一起试试吧!”在笔者的引导下,幼儿纷纷模仿小熊的笑声,有的“咯咯”笑,有的“哈哈”笑,有的“嘻嘻”笑,还有的加入了自己的创意。此时,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幼儿享受着朗读和模仿的乐趣。最后,笔者继续引导道:“现在,我们来感受小兔子的快乐,小朋友们认为,小兔子在快乐地跳跃时发出的声音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幼儿积极思考,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幼儿说:“小兔子应该会发出‘蹦蹦蹦’的声音。”还有的幼儿说:“小兔子可能会发出‘嘟嘟嘟’的声音。”笔者鼓励道:“小朋友们的想法都很有创意,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试试吧!”此时,幼儿兴奋地跳起来,同时发出各种有趣的声音。

在朗读环节结束后,笔者引导幼儿回顾绘本中的语言,同时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有的幼儿说:“我喜欢绘本里的小溪,因为小溪的水清澈见底,好像一块蓝宝石。”其他幼儿听后,纷纷表示自己也喜欢绘本中描绘的小溪。笔者对幼儿的观察和表达给予肯定和赞赏,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引导他们继续思考。笔者问道:“为什么你们觉得小溪的水像蓝宝石呢?”一个幼儿回答说:“因为小溪的水很清澈,就像蓝宝石一样是蓝色的,而且是透明的。”

可见,教师借助绘本,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声音赋予绘本人物生命,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情感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幼儿通过放声朗读绘本,不仅可以深入地感受和理解故事人物的情感变化,还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朗读的快乐。

二、趣味涂鸦,理解绘本形象之美

绘本是一扇通往想象的大门,而涂鸦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想象的方式。借助涂鸦,幼儿不仅可以展现自己的创意和个性,还可以展现他们对绘本形象的理解,从而深入理解绘本形象之美。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趣味涂鸦活动,促进幼儿更加全面地感知和体验绘本形象之美,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以《西游记》为例,笔者选择黑白版本的绘本,方便幼儿进行涂鸦。首先,在活动开始前,笔者向幼儿介绍《西游记》的故事背景和主要角色,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其次,笔者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西游记》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笔者提出问题:“小朋友们觉得孙悟空是什么样的人物?他有什么特点?”幼儿阅读绘本,结合“孙悟空棒打白骨精”等插图踊跃发言。有的幼儿回答:“孙悟空机智勇敢,他头脑聪明,还会七十二变,可以随心所欲地变成各种形态,比如老虎、鸟儿等。”有的幼儿回答:“孙悟空拥有一根神奇的金箍棒,可以变大变小,威力无穷,这能够帮助他克服各种困难。”笔者继续提出问题:“为什么猪八戒那么喜欢吃东西呢?”幼儿结合“猪八戒吃西瓜”等插图踊跃发言。有的幼儿回答:“因为猪八戒贪图享受,所以他很贪吃。”有的幼儿说:“猪八戒的贪吃常常使他陷入麻烦,比如被妖精欺骗或者被困在美食陷阱中。”还有的幼儿说:“猪八戒是一个忠诚的人,他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过程中也很勇敢。”最后,笔者称赞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绘本中的插图,思考这些角色的性格特点,再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涂鸦,创造自己心中的故事人物。

在涂鸦环节结束后,笔者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鼓励幼儿分享对绘本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想象,从而促进幼儿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可见,教师借助绘本,引导幼儿通过趣味涂鸦的方式理解绘本,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幼儿理解绘本形象之美。此外,幼儿积极参与趣味涂鸦活动,可以与绘本中的形象建立情感连接,这种情感连接不仅有助于幼儿对绘本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加深幼儿对绘本形象的认识和理解,还有助于发挥幼儿的艺术潜能,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2]。

三、生动表演,体会绘本情节之美

表演绘本内容是指幼儿可以借助角色扮演的形式呈现绘本的故事情节。教师引导幼儿表演绘本,能够培养幼儿的情感认知和同理心,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和审美能力。幼儿进行生动的表演,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绘本的故事情节,进一步感悟绘本角色的情感。

以《小红帽》为例,绘本故事情节生动曲折,有助于幼儿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表演。笔者带领幼儿阅读绘本,让幼儿认识故事的角色,了解故事的情节。笔者简单概括道:“小红帽是一个善良勇敢的女孩,她戴着红色的帽子去看望外婆。在去外婆家的路上,她遇到了一只狡猾的大灰狼。大灰狼知道小红帽要去看望外婆,于是先到小红帽外婆家,吃了外婆,并假扮成外婆等待小红帽的到来。小红帽到外婆家后,发现外婆的样子有些奇怪,但她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大灰狼假扮的,也被大灰狼吃了。最终,猎人打败了大灰狼,成功地救出小红帽和外婆。”幼儿在听完故事情节后,兴奋地讨论起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接着笔者分发表演的服装和道具,让幼儿自由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有的幼儿兴奋地穿上红色斗篷,戴上可爱的小红帽;有的幼儿迫不及待地穿上大灰狼的服装。于是,幼儿开始他们的表演。扮演小红帽的幼儿自信地走上舞台,用甜美的声音说:“我是小红帽,我要去看望外婆。”扮演大灰狼的幼儿说:“小红帽,你来啦!快进来吧!”……幼儿的表演惟妙惟肖,十分精彩。笔者在幼儿表演结束后,提问幼儿:“小朋友们认为《小红帽》的故事情节精彩吗?”有的幼儿回答:“是的,我认为《小红帽》的故事情节非常精彩!我喜欢小红帽的善良。”有的幼儿回答:“我喜欢猎人的智慧和勇敢。”有的幼儿回答:“我喜欢大灰狼的扮演者,她展示了大灰狼狡猾的一面,让我感受到故事紧张的氛围。”还有的幼儿回答:“通过角色扮演,我能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节,这让我更加喜欢这个故事。”

可见,教师借助绘本,引导幼儿表演绘本故事的内容,能够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幼儿表演绘本中鲜活的角色,可以体会绘本情节之美,提高审美能力。此外,教师在引导幼儿表演绘本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深入理解不同角色的行为动机和思想情感,丰富幼儿的认知,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合作问答,领悟绘本主旨之美

合作问答是指幼儿之间开展小组合作,在小组内进行互相提问的一种活动方式。幼儿借助合作问答的形式,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对绘本故事的理解,共同探索绘本故事的内容和主旨[3]。这种合作形式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帮助幼儿深入思考绘本故事的内容和主旨。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合作问答,共同领悟绘本主旨之美。

以《匹诺曹》为例,笔者引导幼儿借助合作问答的形式阅读绘本。首先,笔者将幼儿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幼儿小组探讨《匹诺曹》的故事内容和主旨。为降低幼儿的理解难度,笔者引导幼儿道:“小朋友们想一想,匹诺曹的鼻子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个故事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其次,幼儿积极回答笔者的问题。有的幼儿回答:“《匹诺曹》是一个关于木偶小孩的故事,他的鼻子会在说谎时变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谎是不对的,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其他幼儿听到这个回答后,纷纷表示赞同。此时,有的幼儿补充回答:“匹诺曹因为说谎而遭受了一系列的惩罚,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诚实地面对自己的错误,不要说谎,因为说谎会造成不好的结果。”最后,笔者引导幼儿深入思考这个故事的主旨:“小朋友们一起来说一说,匹诺曹最终的结局是什么?”有的幼儿回答:“匹诺曹经过历险,终于长大了,他变得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成了一个真正的孩子。我从故事中学到,诚实和善良可以帮助我们弥补一些错误,我们要学习匹诺曹知错能改的品质。”

可见,教师借助绘本,引导幼儿合作交流,推动幼儿更深入地理解绘本的主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和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此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绘本的内容,引导幼儿合作问答,领悟绘本主旨之美,从而培养幼儿的道德素养和审美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高质量绘本中的色彩、线条、语言、情节等元素不仅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还可以激发幼儿欣赏美的兴趣。教师应该选择优秀的绘本,借力绘本,充分发挥绘本的美育作用,拓宽幼儿的审美视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助力幼儿欣赏美、创造美,从而全面提升幼儿的素养。

【参考文献】

[1]魏雨倩.利用绘本教学提升幼儿审美能力的研究[J].生活教育,2023(2):65-67.

[2]李丽.基于绘本基本要素论幼儿审美教育的实现[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3(5):220-222.

[3]卢佳.绘本阅读对幼儿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发展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18):49-5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