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科探区环境创设的策略研究

作者: 曹燕华

【摘要】近些年来,向幼儿传递环保知识,让幼儿形成“爱护自然、亲近自然”的观念,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为顺利完成这一任务,幼儿园也应当加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视,将生态教育理念融入幼儿园科探区环境创设工作,为幼儿带来更多新奇且有趣的体验。文章对生态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创设科探区环境的策略展开探讨,简述了“生态教育理念”与“幼儿园科探区”这两个概念,并从满足幼儿需求、开发自然资源、激发幼儿科学探究兴趣三个角度对环境创设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生态教育;幼儿园科探区;环境创设;策略

作者简介:曹燕华(1988—),女,江苏省苏州市昆山高新区阳澄湖科技园幼儿园。

环境会对幼儿起到隐性的教育作用,生态教育理念强调了自然生态环境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变革传统的教学形式,带领幼儿走近自然、了解自然、拥抱自然,与自然形成良好的关系。教师可以利用设计合理的幼儿园科探区有效丰富幼儿的探究经验、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让幼儿从小对科学探究产生兴趣。为此,幼儿园及教师需要将生态教育理念融入幼儿园科探区的创设,通过良好的环境带动幼儿了解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理,同时为幼儿提供更多的科学探究机会,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一、概念解读

(一)生态教育理念

生态教育理念强调通过优化教育区域的环境和开发自然资源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学习生态知识,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生态教育理念下的幼儿教育可以为幼儿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达到个体自主发展、群体共同发展的目标。在生态教育理念下,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幼儿与环境互动,提升幼儿的自然感受力,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习惯[1]。

在幼儿园阶段的科学教育,应当从幼儿的天性出发,教师应利用自然、有趣的生态环境为幼儿构建课程,让幼儿在充满趣味的学习活动中感受自然环境的魅力,受到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对自然产生热爱之情,并逐步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形成优良的学习品质,健康地成长。

(二)幼儿园科探区

幼儿园科探区也被称为“科学探索区”,教师可利用该区域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储备,让幼儿积累科学学习经验,还可以在此区域开展活动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常情况下,幼儿园会在科探区为幼儿准备丰富的科学探究材料,幼儿教师会引导幼儿通过灵活运用游戏材料积累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这会对幼儿未来的科学学习起到显著的积极作用。

二、生态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科探区环境创设的原则

(一)整体统一原则

为保证环境创设工作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生态教育理念,了解相关理论知识,并遵循整体统一的原则进行环境创设,确保教育环境切实发挥作用。具体来说,在创设环境时,教师需要考虑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阶段,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科学探究素材,为幼儿打造具有针对性的环境,然后据此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与优化,确保自己可以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将环境的教育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让幼儿顺利地成长与发展。

(二)自然和谐原则

在传统的幼儿园科探区环境创设工作中,幼儿园管理者更注重科探区环境的美观性与安全性,忽略了自然元素的重要性,于是想当然地在科创区布置了较多人工的“自然素材”,包括橡胶软地、人造草坪等。然而,这样做实际上也阻断了幼儿与自然环境的联系,会影响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提升。为了促进幼儿成长,让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和双手真正去把握这个世界,幼儿园理应遵循自然和谐原则,在创设科探区时,尽可能多地增添自然元素,为幼儿提供与自然沟通、交流、互动的机会。

(三)因地制宜原则

在引导幼儿探究时,教师应尽可能鼓励幼儿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实践,因为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是通过与材料、环境的互动发展的。因此,幼儿园在创设科探区环境时,也应当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关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需求,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设计游戏环境,确保科创区的材料和环境满足幼儿的科学探究需求,让幼儿在环境的辅助下稳步提升探究能力。

三、生态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科探区环境创设的策略

(一)整体设计多个探究区域,满足幼儿的探究需求

幼儿具有好奇心重、探究欲旺盛的特点,在生活中,幼儿常常询问身边的长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2]。为满足幼儿的探究欲,幼儿教育应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幼儿教师应当将科探区设计工作扩展到整个园所,为幼儿创设丰富、有趣的探究环境,以满足幼儿的探究需求。

1.班级环境设计

班级是幼儿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在以往,部分幼儿教师不够重视班级环境的自然元素,在设计科探区时只想着使用现成的学具和教具。在生态教育理念下,教师需要将自然元素融入科探区,引导幼儿了解更多有关自然的科学知识,并让幼儿在探究自然、感受自然的过程中了解科学知识,在环境的影响下体验自然生态的美好。

在设计班级内部的科探区时,教师需要先进行整体设计,投放幼儿需要的基础材料,建设符合幼儿需求的基础设施。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室内开发“绿植区”,借助盆栽、浇水壶、蓄水盆等道具打造别样的科探区,同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让幼儿感受到自然元素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在开发活动资源的过程中,教师既可以自行准备素材,也可以带领幼儿到户外一同收集材料。此后,教师可以根据科学探究活动的主题投放相关的游戏材料,以完成环境创设工作,比如在组织主题为“神秘的热带雨林”的科学探究活动前,教师便可以在教室内放置多种热带水果和热带植物盆栽,还可以在教室的墙上粘贴昆虫、大型热带植物的贴纸。这些内容与热带雨林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幼儿较为感兴趣的内容,这样做可以让科创区有良好的探究氛围,从而有效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待整体环境开发完毕后,教师还可布置部分引导内容,比如在教室的墙上粘贴介绍生态知识的小贴士,或者粘贴相关漫画,暗示幼儿悉心观察自然环境。当然,教师也可放置介绍自然科学知识的画报、阅读材料,利用这些材料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

2.公共区域设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基于生态教育理念创设幼儿园公共区域的科探区时,教师要在确保不影响公共区域原本功能的前提下增添自然元素,做到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让幼儿愈发亲近自然,愿意主动参与探究活动。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合理利用走廊的墙壁,如在墙上粘贴环保主题的科普漫画,介绍相关科学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强化幼儿的环保意识和科学探究意愿。在幼儿园大厅的角落,教师可以为幼儿打造“室内花园”,并鼓励幼儿多多观察这一“室内花园”的植物与户外的植物有何不同,让幼儿借助自然资源获取更多科学知识。教师还可带领幼儿利用窗台养殖金鱼、乌龟等动物,让幼儿更充分地进行探究。

3.户外环境设计

神奇的自然现象可以点燃幼儿的探究欲望,在创设户外科探区时,教师不能仅考虑环境的美观性与安全性,还要明确幼儿应当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学习保护自己的技巧,并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开发户外环境,增设探究科学知识的资源,有效落实生态教育理念。

具体来说,在设计户外科探区时,教师可减少区域之间的阻隔,鼓励幼儿耐心观察自然现象,大胆地与植物、动物互动,让幼儿更深入地探究自然环境的奥秘。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种植活动开发户外科探区,增设丰富的种植区域,并在种植区域为幼儿提供铲子、水桶、手套、花盆等素材,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展开科学探究,通过自己的眼睛充分观察自然,通过自己的双手切实探究自然的奥秘,获取更加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在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会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3]。

(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设计多样探究活动

《纲要》指出,幼儿教师应当引导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幼儿在自由探索中形成良好的探究思维,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基于此,在创设科探区环境后,教师也要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为幼儿设计多样的科学探究活动[4]。

幼儿园内往往有各式各样的花草树木,不同类型的树有不同的形态和成长状态,不同类型的花则有不同的花期,在不同季节,这些花草树木呈现的景象会有所不同,教师可据此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当然,为了帮助幼儿掌握科学知识,教师可以在引导幼儿观察园所内的花草树木前,在这些植物附近放置名牌,向幼儿介绍不同植物的特征、开花时间等。在幼儿了解上述科学知识后,教师便可以带领幼儿展开科学探究,让幼儿收集掉落的植物并说出自己的发现等。

(三)根据幼儿探究兴趣因地制宜调整环境

《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生态教育理念下的科创区环境创设工作,不仅要实现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的目标,还应让环境与活动有更加密切的关系,从而确保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生态意识。基于此,在基本完成环境创设工作后,教师还要以观察者、聆听者的身份关注幼儿的成长过程,了解其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并根据幼儿的兴趣因地制宜地调整科创区,确保科创区更好地发挥教育价值[5]。

例如,在某次户外活动中,幼儿对昆虫产生了较强的兴趣,并主动提出问题:“昆虫喜欢吃什么呢?昆虫的家在哪里呢?”在了解幼儿的探究兴趣后,笔者主动在园所内增设了观察昆虫的区域,并将其作为科探区,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昆虫,了解科学知识。在这样的科探区中,幼儿与自然环境的距离会被拉近,幼儿可以进一步感受自然环境的魅力,同时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结语

文章对生态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科探区环境创设的策略展开探讨,简述了相关的概念,提出了几点环境创设工作的原则,并立足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从多角度出发对教学工作提出建议。综上所述,良好的区域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起到明显推动作用,教师可以利用科探区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让幼儿树立正确科学价值观,在创设科探区时,教师应该深入研究生态教育理念,将其落实在环境创设中,借助生态环境点燃幼儿的科学探究热情,让幼儿了解更多有关自然的知识,为幼儿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丽媛.生态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种植活动探析[J].华夏教师,2022(30):52-54.

[2]张严侠,丁铭.生态教育,自然和谐:关于幼儿园课程生态化实施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9):4-6.

[3]高望萍.整合观引领下的农村幼儿园田园生态教育实践初探[J].新课程研究,2021(6):123-124.

[4]曹永红.幼儿教育中开展游戏教学的具体措施[J].智力,2023(13):187-190.

[5]钟小芳.幼儿园生态教育特色联盟建设的思考[J].中国教师,2020(12):88-8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